在中國,長子的地位在家里同輩中是最高的,責任也是最大的;在中國,繼承權(quán)的歸屬是從長子到次子再到女子逐級過渡的;在中國,是極力倡導尊老愛幼,綱常禮教的;在中國,工資高者是要向國家繳納賦稅的……這些到現(xiàn)在依舊植根于我們骨子里的觀念或規(guī)矩它從何而來,中華民族這千百年的文明又從何時開始奠定。這一切,都要從周王朝開始說起。
周王朝作為中華文明的奠基者,其貢獻主要體現(xiàn)在四種制度上。分別是井田制,宗法制,分封制,禮樂制。首先是井田制,它是周王朝較為普及的一種經(jīng)濟制度,概括來講就是土地的所有權(quán)歸周王所有,貴族只擁有使用權(quán),且貴族要定期向周王交稅,因其土地被劃分為“井”字方塊,故稱井田。
其次是宗法制,這是一項繼承制度,其主要內(nèi)容就是嫡長子繼承,嫡長子繼承家父所有的財產(chǎn)和權(quán)力,之后再由嫡長子給家中的兄弟姐妹以財產(chǎn)和權(quán)力的歸屬,這種做法到現(xiàn)在也在被廣泛使用。也是由此開始,嫡長子在家中同輩里占了相當高的地位。
再說到分封,簡言之就是分配封地,例如嫡長子如果是天子,那么他的兄弟姐妹就會得到天子給的相應封地,成為諸侯。諸侯再往下分封就是大夫,大夫下面就是士,士下面就是庶民和奴隸。由此,隨著宗法和分封的相繼實施,周王朝出現(xiàn)了明顯的社會等級劃分,以及“家天下”的局面。
最后是禮樂,禮樂應當說是為宗法和分封服務的,可以理解為一種做人的準則,屬于道德約束的范疇,例如什么樣的身份穿什么衣服,祭祀的時候吃什么東西,可以配多少樂舞等,這些形成了我們民族最初的綱常禮教,引導周人更有秩序地生活。
中華文明的定音鼓,就此敲響。周王朝所奠定的,并不是完善的,但也卻是不可磨滅的。日后的中國,正是在這些制度和觀念的基礎(chǔ)上不斷翻新,才有了一次次的成長與蛻變。但無論怎樣,哪怕時至今日,我們也依舊能些許感到那些來源于歷史的縮影,這也許就是一個奠基者所應做的吧。
2019.6.6山詩寒舍作于曲阜遠東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