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糖尿病患者來說,如何控制飲食是最讓人頭疼的問題,常山醫(yī)院專家在臨床實踐中總結(jié)出一些飲食技巧,幫助糖友能夠簡單易懂的合理安排飲食。
1.飲食控制不等于“苦行僧”餓肚子
糖尿病患者控制飲食,不是要過一種 “苦行僧”的生活,啥也不能吃,餓著最好。而應(yīng)該是每頓八分飽、下頓不饑餓。
饑餓療法可能使自身的物質(zhì)被消耗,導(dǎo)致體重下降,引起代謝紊亂。時間長了,會導(dǎo)致營養(yǎng)失衡,身體抵抗力會變差,加重病情。
2.至少一日三餐,進食量各有標準
早餐要進食營養(yǎng)充足的食物,最好有蛋白質(zhì)、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如一個雞蛋、半個饅頭、一杯牛奶,加點涼拌蔬菜。
午餐吃飽指的是中午的食物量可能稍大(但糖友吃到七八分飽即可),營養(yǎng)可以更豐富一些,一些肉類食物宜在中午食用。
晚餐吃少指的是一方面總量要少,另一方面要清淡,不宜大量食用肉類等脂肪含量過高的食物,晚上一般活動量較小,這樣利于控制體重。
3.粗糧并不是細糧的完全替代品
多吃粗糧的確對糖尿病有益,但不可矯枉過正。事實上,就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而言,粗糧和細糧相差無幾,大體都在75%~80%。
區(qū)別在于粗糧(玉米、小米等)富含膳食纖維,膳食纖維除了能延緩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還具有降脂、通便的功效,因此,對于血糖居高不下者,不妨用粗糧代替細糧。
但如果粗糧吃得太多,就可能增加胃腸負擔(dān),影響營養(yǎng)素的吸收,長此以往會造成營養(yǎng)不良。所以,主食還是粗細搭配為好。
4.無糖食物要控制攝入量
無糖食品雖然不含蔗糖,但都是淀粉做的,同樣會產(chǎn)生熱量,故不能隨便多吃。
糖尿病患者不可被“無糖”二字所迷惑,不加節(jié)制地大量食用。另外,無糖食品沒有降糖療效,不能用它來取代降糖藥物。
5.糖尿病“吃干”比“喝稀”更好
糖尿患者進食等量大米做成的干飯和稀飯對餐后血糖的影響有很大差別,喝稀飯的患者餐后血糖顯著升高。這是因為煮爛的稀飯很容易被腸道消化吸收,胃排空時間比較短,故餐后血糖上升得較快、較高。
相比之下,干飯消化、吸收及排空較慢,因而餐后血糖上升得較緩、較低。糖尿患者早餐后、午餐前的血糖處于一天當中較難控制的時段,如果早餐堅持吃干糧,將有助于此間的血糖的控制,進而有利于全天的血糖控制。
所以,餐后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應(yīng)改掉早餐喝粥的習(xí)慣。
6.菜肴少油少鹽
有的糖尿病患者認為:只要選對食物,做法無所謂,其實不然,不同的烹飪方法食物熱量不同。
糖尿病病人應(yīng)選少油少鹽的清淡食品,菜肴烹調(diào)多用蒸、煮、涼拌、涮、燉等方式。
烹調(diào)宜用植物油,在聚餐時也要盡量按照平時在家吃飯時的量和食物間的搭配來選擇飯菜。
7.科學(xué)吃水果
糖尿病病人應(yīng)選擇性吃低升糖指數(shù)的水果,同時注意吃水果的時機(兩餐血糖之間血糖最低時)、量,切莫相信某些水果能降糖、有神奇功效的傳言,更要特別警惕那些不常見的洋水果。
需強調(diào)的是:吃水果有“三忌三宜”:一忌主食不減少,額外吃水果;二忌水果一次吃太多;三忌以果汁、果干代替新鮮水果。
而“三宜”則是:新鮮水果宜多樣化、搭配吃;水果宜在兩餐之間作加餐;宜在吃水果后監(jiān)測血糖。
8.蔬菜并不是無限量
綠葉蔬菜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很少,通常量不受限制;但像土豆、山藥、芋頭、南瓜、藕、荸薺、毛豆等根莖類蔬菜,其碳水化物的含量均較高,不應(yīng)當作一般蔬菜隨意吃,而應(yīng)作為主食的一部分,在吃的時候要適當減少主食量。
9.定時定量進食有助穩(wěn)定血糖
糖尿病病人一日至少進食三餐,而且要定時、定量,需要指出的是糖尿病患者兩餐之間要間隔4-5小時。
注射胰島素的病人或易出現(xiàn)低血糖的病人還應(yīng)在3次正餐之間加餐2-3次,可從3次正餐中拿出一部分食品留做加餐用,這是預(yù)防低血糖的有效措施。
10.多飲水
糖尿病患者,建議每天飲水1500-1700毫升,建議少量多次飲水,保證每日攝入足量的水是十分必要的。
除了喝白開水外,可以喝綠茶、普洱茶,玫瑰花茶、菊花茶等,對健康有一定益處,但心衰、正在進行血液透析等患者應(yīng)遵循醫(yī)生建議適度飲水。
愿糖尿病患者不再被糖尿病飲食所束縛,“隨心所欲”地吃,安全降血糖。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