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藍夢島主
原創(chuàng)文章,已開啟全網(wǎng)維權(quán),抄襲必究!
在蘇軾的朋友圈里,有一位法號為了元的和尚,因圓寂之后被宋神宗賜號曰“佛印禪師”,所以后世習慣性稱他為佛印。
這位佛印和尚,是北宋時期著名的得道高僧,不但精于佛法,而且頗通文墨,其智慧才學,均不在蘇軾之下,二人既志趣相投,又才華相當,故結(jié)為知己,經(jīng)常在一起打坐參禪、品詩論道。
(佛印與蘇軾劇照)
有一次,蘇軾到大相國寺去拜訪佛印,趕巧佛印外出不在,他就被小沙彌帶到了禪房休息等候,看到墻壁上佛印新題了這樣一首打油詩:
酒色財氣四堵墻,人人都在里面藏。
誰能跳出圈外頭,不活百歲壽也長。
“酒色財氣”是古時候定義的人生四戒,其中的“酒”、“色”、“財”很好理解,與如今含義無異,至于“氣”,則指表面的虛榮。
佛印是僧人,推崇無欲無求,四大皆空,所以他認為“酒色財氣”是圍困世人的墻,只有跳出墻外,才能延年益壽、修成正果。
(佛印與蘇軾)
但是,蘇軾卻不以為然,他看完后若有所思,當即提筆在旁邊和了一首,其詩曰:
飲酒不醉是英豪,戀色不迷最為高。
不義之財不可取,有氣不生氣自消。
蘇軾認為,人生在世,完全摒棄“酒色財氣”,那是很難做到的,與其逼自己做苦行僧,倒不如化害為利,問題的關(guān)鍵無外乎是一個“度”字。適度飲酒可以排解憂愁,適度戀色可以陶冶心性,同樣的,愛財而取之有道,有氣而能夠消解,都是可以接受的。完全沒有必要把“酒色財氣”當成洪水猛獸,避之而不及。
(生性豁達的蘇軾)
過了一段時間,宋神宗趙頊在王安石的陪同下也來到了大相國寺,二人看著佛印與蘇軾這一唱一和,頗為有趣,于是,在宋神宗的建議下,王安石也和了一首,其詩曰:
無酒不成禮儀,無色路斷人稀。
無財民不奮發(fā),無氣國無生機。
王安石是百官之首的宰相,看待問題格局更大,他以政治家的獨特視角去解讀,認為“酒色財氣”非但無害,而且是促進社會進步的重要源動力。誠然,酒桌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更是天經(jīng)地義,國民奮進為財,國家發(fā)展為氣,不但不應嚴加杜絕,還應適當引導和鼓勵。不得不說,王安石的政治眼光還是很獨到的,即便放在如今,也絲毫不落后。
(王安石像)
宋神宗看后,大為贊賞之余,也乘興和了一首,其詩曰:
酒助禮樂社稷康,色育生靈重綱常。
財足糧豐家國盛,氣凝太極定陰陽。
宋神宗的這首和詩,與王安石的那首主題思想其實是一樣的,都是把“酒色財氣”與國家社稷、百姓民生聯(lián)系在了一起,只是他以帝王特有的氣度,把詩寫得更加大氣,把“酒色財氣”也捧上了更高的地位。很明顯,宋神宗并不推崇違背人性的禁欲,他主張的是順從本心與自然,他追求的是在百姓可以享有“酒色財氣”的基礎(chǔ)上實現(xiàn)國家強盛。真乃明君也!
(宋神宗像)
同樣是以“酒色財氣”為主題寫詩,佛印、蘇軾、王安石、宋神宗,分別代表著僧人、文人、宰相、皇帝,身份不同,角度不同,觀點也自然不同,這就是所謂的“屁股決定腦袋”吧。
北宋四人組之后,后世隔空和“酒色財氣”詩者頗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酒是斷腸毒藥,色是剮骨鋼刀,財是要命閻王,氣是惹禍根苗?!?/strong>
那么,各位讀者最認同的又是哪種觀點呢?歡迎留言各抒己見。
(本文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