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恩令,史上四大陽謀之一,漢武帝閃耀千年的驚世之作。
漢高祖劉邦開國初期,大封同姓王,結果劉氏諸侯國迅速崛起,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到了劉邦孫子一代,藩國問題已經(jīng)嚴重威脅到中央統(tǒng)治,于是漢武帝的老爹漢景帝聽取了御史大夫晁錯的建議,開啟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削藩。
手握重兵的劉氏諸侯王們自然不會坐以待斃,迅速起兵反叛,引發(fā)了著名的“七國之亂”。雖然在一代名將周亞夫的率兵鎮(zhèn)壓下,叛亂三個月內(nèi)即被平息,但大漢王朝卻為此付出了慘痛代價——藩國問題未能解決,與此同時,軍事和經(jīng)濟嚴重受損。
在處理諸侯國問題上,漢武帝明顯比他老爹漢景帝高明的多。元朔二年,漢武帝采納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其核心內(nèi)容就是:各諸侯國的爵位和封地,不再由嫡長子單獨繼承,而是其他子弟也可分割王國的一部分土地成為列侯。
不難看出,所謂推恩令,其本質(zhì)就是變相削藩,王國化整為零、越分越小,不出幾代便會被分解殆盡,徹底失去威脅中央的能力。不得不說,這一招實在是高,不服不行。
也許你會問:推恩令明顯是變相削藩,后世你我都能一眼看破,諸侯王難道看不透其中厲害?為什么沒人反抗呢?
諸侯王們只是有錢有兵,又不是傻,他當然知道漢武帝的頒布推恩令就是要削藩,但是他們不能也不敢反抗。因為:推恩令中,利益受損的只是嫡長子一個人,獲利的卻是數(shù)以百計的幼子和庶子。眾所周知,漢朝王爺都比較能生,以中山靖王為例,如果他帶著嫡長子反叛,估計還沒走出家門,就被120個兒子砍死在家中了。
由此可見,推恩令真不愧為“史上最牛陽謀”,內(nèi)在邏輯雖然并不復雜,其中卻蘊含著極其高明的政治智慧。
但是,如果你由此以為漢武帝僅靠頒布推恩令,便一步到位解決了困擾西漢六任皇帝的諸侯國威脅,那就太小瞧漢武帝的智慧與手腕了。推恩令之后,漢武帝連下幾劑“猛藥”。
“猛藥”一:酎金律
所謂酎金,就是古代諸侯向皇帝交納的貢金。按照歷朝歷代的傳統(tǒng),這個酎金是作祭祀用的,諸侯王們向來不當回事,用18K冒充24K更是司空見慣的事,大家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誰也不挑明。漢武帝恰恰抓住了這個小辮子,以交納酎金成色不足為由將一百多個王侯治罪奪爵。一百多個啊,這可不是小數(shù)目,推恩令之后本來諸侯國就越分越小,這下子又名正顏順干掉一百多個,中央集權無疑大大鞏固了。漢武帝內(nèi)心os:別怪我我無情,誰讓你們敢對祖宗不敬呢!
“猛藥”二:非正與亂妻妾位之律
這條法令名字雖然有點長,但內(nèi)容一點不復雜。就是說,漢律規(guī)定正妻生的嫡長子才能立為世子,如果諸侯王的正妻生不出兒子,連推恩的機會都不給你,直接除國為郡。西漢王爺兒子多,拼的往往是小妾數(shù)量,古代不孕率還是比較高的,正妻無所出的比比皆是。倘若以庶繼位,就叫“非正”,如果以庶充嫡,就叫“亂妻妾位”,凡事膽敢以庶繼位或以庶充嫡的,統(tǒng)統(tǒng)貶為庶民,連個郡也不給你。推恩令與這個非正與亂妻妾位之律結合推行的結果就是:一手給正妻有子的諸侯兒子推恩,一手給正妻無子的諸侯兒子除名,雙管齊下,速度加倍。
“猛藥”三:私出界罪&“猛藥”四:附益之法
如果說上面那兩劑“猛藥”是從已有法律層面找你毛病,讓你無可反駁、乖乖就范,那么后面這兩劑“猛藥”則是又立新法,讓你有苦難言、乖乖吃下啞巴虧。
私出界罪,就是諸侯王只能老老實實在自己的封地之內(nèi),未經(jīng)中央同意不可擅自離開,違者奪爵。
附益之法,就是諸侯王只享受封國內(nèi)的衣食租稅,卻不得參與政事。換言之,就是只享有經(jīng)濟權益不享有政治權益,允許你當首富,但是你想當土皇帝,那是萬萬不行的。
私出界罪和附益制法相結合,一方面不讓你向封地外擴張勢力,另一方面限制你封地內(nèi)的勢力,又是雙管齊下,反復摩擦,無異于畫地為牢,讓諸侯王當個失去自由的土財主。
漢武帝的這兩大“高招”被后世不斷沿襲乃至發(fā)揚光大,尤其到了明朝中后期,朱姓王爺個個都是有錢無權的“富貴閑人”,所以現(xiàn)代人才夢想著“回到明朝當王爺”。
綜上,推恩令只是漢武帝成功削藩的起點,而遠非終點。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