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活所感去讀書,
用讀書所得去生活。
悅 · 讀
之前在知乎上看見一個提問,是說大部分讀過的書最后都會忘掉,那為何還要讀書。后面有一個回答讓我記憶深刻:“我從小到大吃過的食物好多都不記得滋味了,但它們變成了我的血與肉?!?/p>
要問為何讀書,從小給我們的指南里就煞有介事地羅列了好些條,無外乎拓寬視野豐富知識陶冶情操。
不過在我看來,閱讀的這些意義都建立在一個基礎上,就是怡情。
我們小時候可能都遭受過假期必讀書目的折磨,囫圇吞棗讀完,卻發(fā)現(xiàn)一個字都沒記住。如果閱讀不能讓你愉悅,而是痛苦的咀嚼,那其他的附加福利都沒有意義了。
我記得初中時曾無數(shù)次地拿起《紅樓夢》嘗試看下去,都在10頁之內(nèi)成為了催睡魔咒。
后來上高中,家里為了讓我安心念書,斷絕了我電視電腦漫畫等一切娛樂口糧。那段時間真是枯燥乏味得難以想象,我的消遣就只剩下沒被搜刮走的《紅樓夢》。
帶脂硯齋批注的古抄本《紅樓夢》
我把書藏在小桌斗里,趁我娘不在就拉開抽屜看。第一遍看故事,再看就是細細品味行文間的意趣和言語中的玄妙。
那時候讀紅樓,是逐字逐句地讀,翻來覆去地讀,感覺仿佛置身一座金碧輝煌的古典建筑之中,每處梁角,每片琉璃瓦,甚至是每塊斑駁,都不該被錯過。
從那時候開始,《紅樓夢》就成了我最珍愛的一罐茶,閑來無事讀一兩段,頓覺滿口生津、意韻無限,也讓我有了一種對文字的除卻巫山不是云的執(zhí)拗。
村上春樹的小說陪伴了我的整個青蔥歲月,從小學六年級頂著滿額頭痘半懂不懂偷偷讀的《挪威的森林》,到大學時趁午休時間趕去中關村圖書大廈買回的新出版的第一冊《1q84》,每一本書都帶有我年歲的痕跡。
日本圖書館屬于村上春樹的角落
村上的作品沒有強烈的地域或時間的暗示,是典型的純文學小說,很合我的喜好;另外一方面,與很多傳統(tǒng)的男性日本作家相比,村上在文中表現(xiàn)出的對女性的尊重,也讓讀者感到心情愉悅。
村上小說中的女性有一個共性,就是精神的獨立。每一位都擁有獨特的個性,憑自身意志行事,不依附于任何人。就算是配角,也不會讓人感到只是陪襯,而是與主角命運交錯的另一個人生。
三聯(lián)生活周刊2017年8期封面上的村上春樹
他的小說中我最愛《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
作者將兩個平行世界交替描寫,采用了截然不同的筆調(diào)、節(jié)奏以及情節(jié)設置,看似無關聯(lián),卻又相互呼應,互為隱喻。
“世界盡頭”就像一片白雪覆蓋的茫茫曠野,“冷酷仙境”則如冰冷鋼鐵鑄造的機械之城。讀者在兩個世界中探尋著不同的奧秘,最后卻在結(jié)尾處匯聚在一起,實現(xiàn)了時空的對接。
林少華譯本《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
我個人非常喜歡“世界盡頭”的描寫。寂寞和靜謐是它的主要旋律,作者沒有著急在這里進行情節(jié)的推動,而是閑庭信步般徐徐前行。整個世界就如一首飄渺的歌,酸楚而唯美,讓人深切體會到寂寞的內(nèi)涵。
有村上春樹“萬年陪跑”的諾獎,2012年到了莫言手里。
莫言的書我有讀個遍,感覺他的作品像是不需要考究技法的一氣呵成,連貫、緊湊,富于幻想,在仿佛市間俚語的文字中隱蘊著作者宏大的價值觀、敏銳的洞察力與一顆憐憫之心。
2012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上,莫言從瑞典國王手里接過了證書、獎章和獎金支票。
莫言創(chuàng)作精力旺盛,非常高產(chǎn),長達50萬字的《豐乳肥臀》僅用了83天就完成了初稿的創(chuàng)作,而55萬字的《生死疲勞》只用了43天,其高效令很多作家瞠目結(jié)舌。創(chuàng)作時間快與其作品故事性強、敘事傳統(tǒng)的特點有關,更離不開莫言在創(chuàng)作時注入文字的充沛情感。
在莫言的所有經(jīng)典作品中,我最愛《檀香刑》。
整部作品節(jié)奏恰到好處(沒有莫言很多別的作品中情節(jié)發(fā)展急促給人的疲憊感),除了具備莫言作品中常見的濃郁語色與精巧敘事外,更打破了常規(guī)的鋪陳手法,把整個故事搭成了一個完整的立體圖形。而文中注入的生死摯情,是精妙骨架之上的血與肉。每個要素緊密相連,剔除多余的修飾,構(gòu)成了一部沒有缺陷的作品。
我通過《活著》知道余華,卻是在《在細雨中呼喊》中了解他。
我記得一位作家說過,如果把悲劇都歸結(jié)于命運,就無法描繪真實的人生。只有洞悉到命運的悲劇與人物的性格緊密相連,故事才能讓人有切膚之感。在這一點上,《活著》的悲劇太刻意,厄運接踵而至,一次次將燃起的希望殘酷地打碎,不禁讓人感到天命的安排。
余華
而《在細雨中呼喊》卻讓我對苦痛有了“切膚之感”。敏感、憂愁,渴望成長卻又懼怕成長,文中的經(jīng)歷苦痛的少年的心境既是作者的心境,也是讀者的心境。
作為先鋒作家的一部開拓之作,《細》有一定嘗試的意味。作品拋棄了很多傳統(tǒng)的寫作規(guī)則,大膽地將故事肢解,并且不再遵循時空的固有規(guī)律,仿佛獨自昵語一般天馬行空地跳躍描寫,最終作品就如一副拼圖,搜集起不同的片段,鑲嵌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很多讀者都反映《細》情節(jié)支離破碎,描寫晦澀難懂。確實,《細》的創(chuàng)作初衷就不為博彩,自然少了些可讀性,但是如果能靜下心來細讀,就會感受到它在文學上的純粹之美,以及靜謐中流淌的思想之美。
閱讀對我來說,同關注情節(jié)相比,我更傾向于欣賞文字之美。
閱讀D.H.勞倫斯的小說絕對算不上“有意思”,但卻是一行審美歷程?!逗纭肥俏易钕矚g的一部長篇,作者在其中將唯美與浪漫主義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讓讀者不時駐足觀賞,咀嚼語言的美妙。
另外,我也喜歡脆弱的作家神經(jīng)質(zhì)的吟哦,熱切而病態(tài)的情感能喚醒沉寂在麻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激情。
勞倫斯在他的作品中常常陷入迷亂的情感,緊張而偏執(zhí),狂亂而扭曲。我很愛他的中篇,雖然同樣是著重心理描寫,但與茨威格冷靜、憐憫的研究者的視角不同,勞倫斯完全成為了精神病人本人,將自身的情感與主人公的情感相融,使故事具有一種令人不快卻難以忘卻的獨特魅力。
我一直認為,文學作品的靈魂是作者的人格。
高超的技藝能讓一位作家寫出一本精彩的書,但絕不會成為一部偉大的作品。因為文學作品不管以什么形式表達,選用什么題材,訴說什么故事,都僅僅是思想的載體,歸根結(jié)底,都是作者價值觀的反應。如果作者的思想是狹隘的,那么整部作品的格局也有限。作者在行文中無法偽裝,會將心中的世界毫無保留地暴露在讀者面前。
所以我相信,如果我喜歡一部書,也就是認同了這位作家的人格,并視之為思想上的良師益友。而閱讀就如與作者沉默的對話,情感與思想跨越時間與空間,在這場對話中碰撞交融,產(chǎn)生共鳴,進而對人生發(fā)出啟迪。
要說閱讀給我?guī)砹耸裁矗瑢嵲谝谎噪y盡。我想除了讓我獲得快樂之外,也為我看待事物的眼光增添了思辨色彩。雖然常常被雜亂淺表的信息干擾,流連于喧囂的物質(zhì)世界中,但偶爾得閑,也會坐下來翻一翻書,讓心沉靜下來,跟隨作者的意識之河去感受、去思考,拾綴散落在日常的思想碎片,使之成體系。
“自得讀書樂,不邀為善名?!?/span>往后閱讀也將繼續(xù)伴我前行。
圖 片 來 源 于 互 聯(lián) 網(wǎng)
編輯:蟲工
文/
蟲
工
“
葡萄酒小百科,愛閱讀的工科女,會生活的好姑娘。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