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54年,建國不到3年的后周再次迎來了第二任皇帝,那就是后周世宗柴榮,這位15歲就從軍替后周太祖郭威打天下的猛人,在被郭威收為義子后,就注定會迎來最為輝煌的時刻,最終在954年正月柴榮在郭威的靈柩前繼任為大周朝的第二位皇帝,自此柴榮開啟了被后世稱為“五代第一明君”的皇帝生涯。當然柴榮這位皇帝可并不好當,當時的后周并不是最強大的,它的周邊還有著北漢、后蜀、南唐和契丹等國,而這其中尤以契丹最為強大。
五代十國形勢圖
也就是在這一年,柴榮登基不到數(shù)日,在后周北邊的北漢、契丹兩國就聯(lián)合對后周發(fā)起了進攻,而這就是柴榮的第一戰(zhàn),史稱“高平之戰(zhàn)”。當時遠在晉陽的北漢國主劉崇見后周正處于先皇、新皇交替的緊要關頭,并覺得有利可圖,再加上北漢與后周本就是仇家,當年晉州之戰(zhàn)劉崇就被后周打的叫苦不迭,甚至連邊關重鎮(zhèn)岢嵐軍都被后周軍占去了。所以現(xiàn)在見有落井下石的機會,劉崇當然不愿意錯過,不過他還算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單打獨斗幾乎不可能勝的了柴榮,所以據(jù)《資治通鑒·后周紀·后周紀二》載“北漢主聞太祖晏駕,甚喜,謀大舉入寇,遣使請兵于契丹”,在當時他就讓讓使者帶著大量的財寶去求自己的老大,也就是契丹國,希望他們能一起出兵。
契丹國與五代十國
而在當時契丹本就對中原之地虎視眈眈,只是苦于后周立國后并沒有出現(xiàn)大規(guī)模的內(nèi)亂,再加上當年晉州之戰(zhàn)契丹國就曾派遣過5000士兵一起進攻后周,但結果就是5000士兵十去九八,所以契丹之后就一直不敢有什么過大的動作。但是現(xiàn)在可不一樣,后周正處于新君初立的時刻,再加上又有北漢的身先士卒,所以最終契丹就答應了北漢的出兵請求。《新五代史·東漢世家》載“契丹遣楊袞將鐵馬萬騎及奚諸部兵五六萬人號稱十萬以助旻。旻以張元徽為先鋒,自將騎兵三萬攻潞州”,從這段記載可以看出契丹對于此次的攻后周一戰(zhàn),那是勢在必得的,而北漢也差不多,北漢幾乎將當時所擁有的騎兵部隊全部派出,而剩下的步兵也都是精銳之師,就這樣北漢、契丹聯(lián)軍的近十萬部隊就浩浩蕩蕩的開往了后周邊境之地。
契丹騎兵和步兵
二月北漢、契丹聯(lián)軍進入后周潞州之地,并在這里與后周打響了第一戰(zhàn)。據(jù)《資治通鑒·后周紀·后周紀二》載“北漢兵屯梁侯驛,昭義節(jié)度使李筠遣其將穆令均將步騎二千逆戰(zhàn),筠自將大軍壁于太平驛。張元徽與令均戰(zhàn),陽不勝而北,令均逐之,伏發(fā),殺令均,俘斬士卒千馀人。筠遁歸上黨,嬰城自守?!?。當時后周的昭義節(jié)度使李筠見北漢聯(lián)軍已至太平驛,并迅速的做出了相應的反應,他先是讓麾下大將穆令均率領兵騎二千的混合部隊前往阻擊北漢張元徽率領的先鋒部隊,然后自己就率領麾下的全部主力屯兵于太平驛,以防不測。
高平之戰(zhàn)示意圖
不過雖然李筠做出較為穩(wěn)妥的戰(zhàn)略安排,可惜的是后周的將士素來就輕視被自己數(shù)次打敗的北漢軍。而這次也不例外,當時穆令均幾乎不做任何安排,就率領著麾下的大軍沖向張元徽的北漢軍中,而當北漢軍后撤之時,也絲毫不考慮這到底是不是陰謀,他還是自信的認為北漢軍跟以前一樣,還是那么的不堪一擊。
但是實際上這次北漢軍的撤退卻是張元徽謀劃已久的“佯裝潰敗”之計,當時的張元徽早已看透了后周軍存在著一種對北漢軍輕視的思想,而他就是利用這一個思想,最終讓張元徽的大軍順利的進入到他所設的埋伏圈內(nèi)。而此戰(zhàn)最終的結果就是后周軍大敗,李筠率領著殘兵敗將狼狽的逃回了上黨嬰城,閉城不出。
高平之戰(zhàn)北漢、后周進軍圖
此次北漢大勝傳回劉崇的軍中,那是振奮人心,大大激勵著劉崇對擊潰后周大軍的信心,但也就是這次勝利造成了劉崇在與柴榮后來的決戰(zhàn)中的目中無人,最終導致北漢軍陷入潰敗,當然這些都是后話。而此時的作為戰(zhàn)敗方的后周朝廷并未收到李筠戰(zhàn)敗的消息,但北漢、契丹聯(lián)合進攻后周的事情倒是早已被柴榮知曉,整個后周朝堂也為這件事是吵得不可開交。
世宗聞北漢主入寇,欲自將兵御之,群臣皆曰:“劉崇自平陽遁走以來,勢蹙氣沮,必不敢自來。陛下新即位。山陵有日,人心易搖,不宜輕動,宜命將御之?!钡墼唬骸俺缧椅掖髥?,輕朕年少新立,有吞天下之心,此必自來,朕不可不往?!瘪T道固爭之,帝曰:“昔唐太宗定天下,未嘗不自行,朕何敢偷安!”道曰:“未審陛下能為唐太宗否?”帝曰:“以吾兵力之強,破劉崇如山壓卵耳!”道曰:“未審陛下能為山否?”帝不悅。惟王溥勸行,帝從之。
在當時柴榮說出要御駕親征的時候,整個朝堂幾乎所有的人都在勸阻柴榮打消這個念頭。他們都固執(zhí)的認為“人心易搖,不宜輕動,宜命將御之”,他們認為在當時即使北漢、契丹聯(lián)軍來進攻后周,也是會遭受如同晉陽之戰(zhàn)時那樣的下場,再加上此戰(zhàn)劉崇必定不敢來,所以柴榮沒必要以皇帝之尊去親臨戰(zhàn)場,這不就等同于示弱嗎?所以他們都極力反對柴榮這么做。
柴榮領兵作戰(zhàn)劇照
但是此時的柴榮卻幾乎聽不進朝臣的任何建議,要知道他當皇帝本來就有很多人不服,畢竟他只是先帝的義子,而非親子,再加上他一登基北漢、契丹就打了過來,難免有很多人不服他,所以他急需靠一些事情來讓人信服,而擊潰北漢、契丹聯(lián)軍就是柴榮證明自己是有資格當皇帝的最好方式,所以柴榮必要去,也一定要去。
最終在眾臣幾乎一片倒的反對下,柴榮還是以一句“以吾兵力之強,破劉崇如山壓卵耳!”的強大氣勢,再加上在不久后罷免宰相馮道的氣魄,眾臣不得已只得默認柴榮御駕親征的事實。當然柴榮也并不是什么昏庸之主,他雖固執(zhí)己見的一定要御駕親征,但也并不是草率就率軍前往,相反柴榮做足了準備。
柴榮劇照
《舊五代史.世宗紀一》載“詔諸道募山林亡命之徒有勇力者送于闕下,仍目之為強人。帝以趫捷勇猛之士多出于群盜中,故令所在招納,有應命者,即貸其罪,以禁衛(wèi)處之。”。
在當時他準備要御駕親征后,就開始在整個國家招募那些混跡于江湖的草莽英雄,因為柴榮認為“趫捷勇猛之士多出于群盜中”,所以在當時只要這些人投靠柴榮,不但免其之前所犯的罪,更甚者可以直接做上皇帝近衛(wèi)的位置,而就是如此當時很多的草莽英雄都相繼投靠了柴榮,也在不久后的高平之戰(zhàn)這些人也的確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當然在柴榮差不多準備好的時候,朝廷又出現(xiàn)了些許的動蕩,那就是李筠大敗于北漢軍的消息傳到了京城,《舊五代史.世宗紀一》載“三月丁丑,潞州奏,河東劉崇入寇,兵馬監(jiān)押穆令均部下兵士為賊軍所襲,官軍不利?!薄.斎贿@件事所造成的影響并未影響到柴榮御駕親征的計劃。柴榮不愧是被譽為“五代第一明君”的主,他在第一時間就消除了這次戰(zhàn)敗所造成的影響。
柴榮御駕親征圖
他先是讓符彥卿、郭崇領兵趕赴潞州阻止北漢軍對后周腹地的進一步入侵,然后再讓符彥能、白重贊、史彥超等節(jié)度使與指揮使快馬加鞭的先行趕赴澤州。之后為了穩(wěn)定后周國內(nèi)的政局,柴榮還大赦天下,只要不是殺頭的罪犯全部赦免,然后之前被貶的官員擇優(yōu)再升遷,之后全國所欠的去年的夏秋租稅全部免除,再者所有官員,不管是在任的,還是退休的都全部加封。也就是在柴榮這樣的操作下,整個后周因戰(zhàn)敗而造成的恐慌全部消失,甚至全國百姓和官員也因柴榮的這幾條政策反而更加的擁戴他。
在穩(wěn)定國內(nèi)的局勢后,三月柴榮率軍北上,也正式開始了登基后的第一戰(zhàn)“高平之戰(zhàn)”。之后在出發(fā)的第八天,后周軍的先鋒部隊于高平縣的南面于北漢軍相遇,最終北漢軍被擊潰,而在審問俘虜?shù)臅r候,柴榮得知“劉崇自將騎三萬,并契丹萬余騎,嚴陣以待官軍?!薄T诘弥@個消息后,為了不讓劉崇得知自己的到來會有所準備,同時也害怕他們會撤退,所以柴榮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那就是拋開后方的主力軍,自己單領先鋒部隊快速前往與之決戰(zhàn)。而后在高平的巴公原這個地方,柴榮的部隊與北漢、契丹聯(lián)軍的主力相遇,最終三國在此展開了最終的決戰(zhàn)。
后周、北漢作戰(zhàn)圖
《新五代史·東漢世家》載:“顯德元年三月親征,甲午,戰(zhàn)于高平,李重進、白重贊將左,樊愛能、何徽將右,向訓、史彥超居中軍,張永德以禁兵衛(wèi)蹕。旻亦列為三陣,張元徽居東偏,楊袞居西偏,旻居其中?!?/p>
以上就是后周、北漢、契丹三國在此次大戰(zhàn)的大概布置。在當時劉崇的大軍分為三列,張元徽的北漢軍在東面、楊袞的契丹軍在西面,而劉崇的親衛(wèi)則是在中間。而后周軍也隨之對應的做出了戰(zhàn)略安排,李重進和白重贊軍在左邊、樊愛能和何徽軍在右邊,向訓和史彥超在中間,而張永德的禁衛(wèi)軍則護衛(wèi)著柴榮。但是在兩軍完成部隊的布置后,并沒有開始決戰(zhàn),相反此時的兩軍陣地異常的平靜,誰都不敢動,畢竟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在不知道對方的真實實力之前誰都不敢妄動。
柴榮親征圖
不過最終劉崇忍不住了,他自認為此時柴榮的后周軍已經(jīng)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軍隊了,畢竟在最開始的是他的大將張元徽可是把后周軍打的是屁股尿流的,所以此時的劉崇那是趾高氣揚的說到“吾自用漢軍可破也,何必契丹!今日不惟克周,亦可使契丹心服?!保徊活櫁钚査f的“勍敵也,未可輕進!”,及手下謀臣所說的“義可斬也!風勢如此,豈助我者邪!”這樣的提醒,最終劉崇的大軍動了,他命令在東面的張元徽部率先向后周的右路軍發(fā)動進攻。
而說來也巧,張元徽部攻擊的右路軍是整個后周的大軍最弱的,當然不是右路軍的士兵弱,而是它的統(tǒng)帥樊愛能和何徽太弱了,這兩個人可以說是后周大軍中最怕死的將軍。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據(jù)《資治通鑒·后周紀·后周紀二》載“合戰(zhàn)未幾,樊愛能、何徽引騎兵先遁,右潰。”也就是說在當時這兩人沒打幾下,就帶領著手下的親兵跑了,而隨著統(tǒng)帥的逃跑,整個右路軍那是全線崩潰,被殺者多達上千人,而投降的右路軍士兵也多達二千余人。
高平之戰(zhàn)戰(zhàn)爭場面
同時隨著右路軍的潰敗,參戰(zhàn)的整個后周軍也隨之陷入混亂當中。而正當后周軍要崩潰的時候,柴榮出現(xiàn)了,他親自率領著麾下的親衛(wèi)來到陣地的最前沿與北漢軍進行硬碰硬的對抗,所以此時本處于崩潰的后周軍,眼見自己的君王居然如此的英勇,突然之間就開始士氣大振,再加上馬仁瑀對眾將所說的那句“主辱臣死”,并勇猛的殺掉北漢數(shù)十位士兵,頓時整個后周軍開始了絕地大反攻,他們?yōu)榱俗约旱幕实坶_始奮勇殺敵,他們開始絲毫不顧及自己的性命,只求殺掉對面的敵人。最終在后周軍悍不畏死的進攻下,北漢軍開始節(jié)節(jié)潰敗。
就在這樣的危急關頭的時候劉崇又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居然不管不顧此時的北漢軍已經(jīng)開始出現(xiàn)潰敗的跡象,而直接要求手下唯一的大將張元徽去陣前殺掉柴榮,卻不是讓他去壓制住后周軍的士氣,并穩(wěn)住己方的陣腳。而最終就在劉崇這樣讓人唏噓的做法下,先是張元徽被后周軍所殺,后隨著張元徽的被殺,整個北漢軍最后的一點士氣也被徹底的抹滅,最終擺在北漢軍面前的就只有“逃”。而后隨著后周軍左路軍、中路軍的馬全乂、趙匡胤等人的到來,北漢軍開始全面的潰敗,此時無論劉崇如何的搖旗吶喊,北漢軍在此次大戰(zhàn)中還是徹底的失敗了。
戰(zhàn)場圖
而于此同時曾經(jīng)與北漢軍一起進攻的契丹軍,據(jù)《資治通鑒·后周紀·后周紀二》載“楊兗畏周兵之強,不敢救,且恨北漢主之語,全軍而退?!?,也就是這個時候的契丹軍因畏懼于后周的勇武,及主將楊袞記恨劉崇不聽他的,最終他們不顧北漢軍的死活,獨自的撤出了高平戰(zhàn)場。之后隨著北漢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契丹軍的撤退,劉崇的北漢軍迎來最后的失敗,最終劉崇只得帶領著數(shù)百騎逃回了晉陽。
高平之戰(zhàn)攻城戰(zhàn)
最終高平之戰(zhàn)以后周軍的勝利也告終。而北漢軍經(jīng)歷此戰(zhàn)也無力再南下侵周,同時契丹也俱于后周軍在高平之戰(zhàn)的表現(xiàn),也不敢再明目張膽的南下劫掠。自此之后柴榮得以能夠安心的發(fā)展后周的軍事和經(jīng)濟實力,后周開始進入鼎盛,并最終成為當時最為強大的國家,并也在之后也為北宋結束五代十國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