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后再讀《大風歌》,發(fā)現(xiàn)全詩透著悲涼,劉邦真可憐催人淚下
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少年時讀這首《大風歌》時,覺得不愧是漢高祖,盡管只有短短的三句話,卻充滿霸氣、氣勢恢宏。這首詩是他在平定了英布叛亂后,凱旋而歸在老家與老鄉(xiāng)們一起喝酒慶祝時寫下的。這首詩只有3句話,23個字,只能算歌的一段,卻成為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后代許多豪氣志士都爭相傳頌,魅力至今不衰。這首《大風歌》語言精練,內(nèi)容豐富。氣象宏大,雄奇壯美,勢如江河橫溢,讀起來令人蕩氣回腸。自《大風歌》之后,文人寫詩都追求這種磅礴大氣的雄風。然而成年后,再讀這首《大風歌》卻讀出一股凄涼、可憐的感覺。劉邦出身草莽,靠著一幫兄弟扶持建立了大漢帝國,應該說身邊是能臣猛將多如繁星,然而卻發(fā)出了“沒有猛士為他守四方”的感嘆!公元前202年,劉邦兌現(xiàn)自己的諾言,封韓信為楚王、彭越為梁王、韓王信為韓王、臧荼為燕王、張敖為趙王、吳芮為長沙王、英布為淮南王。然后這七個異姓王一起上書,請他登基為帝,然而剛登基,龍椅還沒有坐熱,就傳來一個壞消息,以前項羽的舊部臨江王驩叛變了。劉邦讓盧綰和劉賈去平亂,圍而不攻,終于在幾個月后,臨江王驩開城投降,在洛陽被處死。然而這一切只是開始,接下來,各王國都開始叛變了,這年十月燕王臧荼也叛變了,劉邦親自帶兵平定,接著項羽舊部將利幾叛變。高祖六年,有人揭發(fā)韓信有造反動向,陳平用計將韓信抓獲。第二年,韓信造反,劉邦親自帶兵平定。高祖十一年,梁王彭越謀反,淮南王英布反,劉邦帶兵親自平定。七個異姓王,六個都叛變了,當造反事件滿地開花時,除了第一個造反的臨江王驩外,其他5次都是劉邦親自帶兵前去平亂,建國十余年間,皇帝沒當安生,劉邦天天不是在平亂,就是在去平亂的路上,這種高頻率的造反、平亂、御駕親征的可能再找不出第二個了。此時的劉邦手中還是有精兵強將的,為何他不用呢,原因很簡單,他信不過,所以他只能自己帶著人去平亂。縱觀劉邦稱帝之后,張良悄悄隱退了,蕭何、酈食其、曹參、陳平不適合帶兵,韓信他又信不過,除了當初一起造反,關(guān)系最鐵的連襟樊噲外,劉邦找不出第二個信任的人。所以每次他出征時,都帶著樊噲,后宮交給老婆呂雉來處理。一幫打天下的兄弟中,不是死就是叛變,如果一定要找一個最信任的人,也只有樊噲了。這就是天子為何稱“寡人”的原因,越到后面越是孤獨鰥寡之人,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漢高祖11年,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也反了,這是一個非常難啃的骨頭,英布擅長用兵,而且還是一員猛將,要打他并不容易,劉邦親自上陣,花了一年多時間才平定,而且在這次平亂中,劉邦中了“流矢”,身體每況愈下,不久就駕崩了。《大風歌》正是寫于這次戰(zhàn)役之后,在沛縣與老鄉(xiāng)們共同喝酒慶祝,此時的劉邦已經(jīng)是兩鬢斑白的老人了,一生征戰(zhàn),他從一個小地痞到如今的天下之主,經(jīng)歷生死,歷經(jīng)眾叛親離,還帶著一身的傷,如今回到家鄉(xiāng),心中自是掩飾不住的悲涼。他忍住傷痛,一邊唱歌,一邊跳舞,《史記》記載“高祖乃起舞,慷慨傷懷,泣數(shù)行下。”關(guān)于這次酒會《史記》中用了“縱酒”一詞,要知道,縱酒是在一種完全沒有禮儀,毫無節(jié)制的喝酒狀態(tài)。此時的劉邦在老鄉(xiāng)們面前,不是一個皇帝,只是一個回鄉(xiāng)的游子,年輕時讀這首詩,覺得這是有一絲功成名就后在老鄉(xiāng)面前炫耀的意思,而中年后再讀,反而覺得這一種悲涼。劉邦是一個平民出生的皇帝,他喜歡與兄弟們相處,喜歡那種朋友間無大無小、無拘無束的感覺,然而此時,他身邊卻沒有朋友,連一個信任的人都找不出,正因為這種反差,他感到很孤獨和凄涼。相信再堅強的人,面對這樣的情景也會忍不住流淚吧。對外他是高高在上的皇帝,然而兄弟朋友卻一個一個背叛他,對內(nèi)大小老婆為了太子之位明爭暗斗,而且還有一個心狠手辣的皇后,遠方還有匈奴虎視眈眈。此時的劉邦已是行將就木,他知道自己將不久于人世,然而此時,又傳來壞消息,從小一起長大的燕王盧綰造反了,此時的劉邦已是垂垂老矣,他想御駕親征,但可惜,此時的他連起床的力氣都沒有了,只能派樊噲前去平亂。現(xiàn)在再來讀《大風歌》時,看到的卻不是漢高祖的霸氣,而是他聲嘶力竭的吶喊,誰能來為我守天下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