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古代,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特定稱謂,有時甚至相同年齡的男女稱謂也不相同。如果不了解這些稱謂,就非常容易鬧笑話。
本文就為大家盤點一下我國古代那些年齡稱謂。
孩提: 2~3歲的兒童。指代幼兒時期。
出處:孩提之童?!睹献印けM心》
垂髫: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頂自然下垂的短發(fā))。
出處:陶淵明《桃花源記》:“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總角: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fā)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扎成一個結(jié),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總丱’。
出處:《詩·衛(wèi)風·氓》“總角之宴,言笑晏晏?!?/p>
豆蔻: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出處:杜牧《贈別》:“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p>
束發(fā):男子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兩個總角解散,扎成一束髻;古代男孩十五歲時束發(fā)為髻,這時應(yīng)該學(xué)會各種技藝 。
出處:《禮記·玉藻》:“童子之節(jié)也,緇布衣,錦緣,錦紳并紐,錦束發(fā)?!?/p>
及笄:女子十五歲。女子十五歲行笄禮,表示已經(jīng)成年,可以結(jié)婚了。女子15歲結(jié)發(fā),用笄貫之,因此稱女子15歲為“及笄”,也稱“既笄”。
出處:《禮記·內(nèi)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弱冠:男子二十歲。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已經(jīng)成人,因為還沒達到壯年,故稱“弱冠”。
出處:《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p>
而立:男子三十歲(立,“立身、立志”之意)。
出處:《論語·為政》:子曰:“三十而立。”
不惑:男子四十歲(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出處:《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p>
知命:男子五十歲(知命,“知天命”之意)。
出處:《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p>
花甲、耳順:六十歲。
出處:《論語·為政》:“六十而耳順?!?/p>
古稀:七十歲。
出處:杜甫《曲江》:“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p>
中壽:八十歲。
出處:毛傳:“耋,老也。八十曰耋?!薄蹲髠鳌べ夜拍辍罚骸耙圆笋罄?,加勞,賜一級,無下拜。”
耄耋:八九十歲。
出處:《禮記·曲禮上》:“八十、九十曰耄?!?/p>
期頤:一百歲。
出處:《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
看完本期的學(xué)而時習(xí),各位詩友是不是對年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呢?歡迎各位在下方留言與我們探討交流。
欄目主編:劍雪;圖文編輯:亦竹
學(xué)而時習(xí) · 180926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