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xiāng)煙火
文/何鵬
在鄉(xiāng)下,尋常人家的日子是由煙火串聯(lián)起來的。 薄霧輕籠的清晨,一根根或細長或粗短的煙囪里,緩緩冒出一縷縷淡淡的煙霧,彌漫在農(nóng)家小院的房舍屋檐上。院子里的雞開始不厭其煩地喔喔啼鳴,遠處也斷斷續(xù)續(xù)傳來一陣咳嗽,幾聲犬吠和哞哞的牛叫聲。被露水滋潤過的田野,空氣中飄著一股清新濕潤的草木清香。村莊慢慢從炊煙中蘇醒過來。 待到日頭當(dāng)頂,蟬鳴柳梢,田地里侍弄莊稼的女人就一路小跑回村,炊煙再次齊展展地在村莊上空升騰起來。在地里勞作的男人偶爾直起腰,抹一把汗,灌一口水,目光穿越綠油油的莊稼和樹林,遠遠望向村莊,若是自家煙囪的炊煙漸漸散去,便扛起鋤頭,匆匆往家的方向走去。 落日余暉燒紅了半邊天。放學(xué)回來的孩子們,把書包一扔,就跑到村邊的野地里追逐打鬧,笑聲肆意張揚。田壩溝渠里,有人挽起褲腿撈魚摸蝦,泥垢滿面。稻場上,有人趕著自制的鐵環(huán)賽跑,看誰的鐵環(huán)立得穩(wěn)、滾得遠。有眼尖的孩子瞧見自家的煙囪升起了濃濃的煙,便趕緊拍去身上的草屑塵土,駕著風(fēng),一溜煙兒飛進院子里。正在大口喘氣的時候,就聽到廚房里喊了一聲:“去抱一捆柴火來!” 村莊離不開火和煙,而鄉(xiāng)下人對火也是虔誠的。人們喜歡在秋收后的田野里燔火燒荒,在獲得土地的饋贈后及時回饋土地,似乎是鄉(xiāng)下人遵循祖輩傳承的一種儀式。忙完“雙搶”,人們會在田里留下一部分秸稈,等風(fēng)干以后,將它們點燃,讓那些已經(jīng)失去生命的干草枯枝回歸大地,燃燒后的灰燼就成為了土地的養(yǎng)料。被火燒過的田地,再次接納犁耙的耕耘,新翻的泥土散發(fā)出濃郁的泥腥味。土地期待著不久后的春天。 每到這時就是孩子們的節(jié)日。趁機從鄰近的地里挖幾只紅薯,扔進燃燒的火堆,眼巴巴地望著。待到有香味兒飄出,就興沖沖地用木棍在灰燼里翻找。一只只紅薯被烤得焦黑,撕開皮,冒著一股子熱氣,顧不得手臟,也不怕燙嘴,就往嘴里塞。那香甜,回味不已。吃完,看著熄滅的火堆還覺得不過癮,扯一把枯草引燃田埂上的蘆葦茅草,立即發(fā)出嗶嗶剝剝的聲響,火越燒越旺,如火龍游弋,蔓延開去,連成一片,熱浪洶涌。 舉辦婚禮應(yīng)該是鄉(xiāng)村用火最隆重的時候。誰家辦喜事,就會提前三四天請來鄉(xiāng)間專門負責(zé)做宴席的大廚。問清待客規(guī)模后,大廚就擬定需要購置的各樣菜品原料清單。隨后,便在主家院子里選好一片空地,用土磚、黃泥、麥草等原料砌起幾個土灶臺。把壘在院子角落里的樹樁、截成段的樹身子扒出來,一個接一個地,用斧頭劈開,碼成一堆。木柴一根根往灶膛里添,燃起熊熊烈焰,火苗噌噌地往上躥。院子里人頭攢動,大鍋里熱氣騰騰。 “新大姐接來了!”守在村口的人一路小跑來報信,主家趕緊招呼人放鞭。一串二踢腳飛上天,幾聲清脆的爆炸聲響徹村莊,緊接著是一陣噼里啪啦的鞭炮聲,經(jīng)久不息。娶親隊伍進村了,大家紛紛從家里涌出來看熱鬧。新娘子終于姍姍地來了,被人群簇擁著。陪在旁邊的婦人稱為“牽娘”,牽娘是在下車、進門時,要照顧和保護新娘子的人,婚前幫助布置新房,正婚時還要會說四言八句,必須是家風(fēng)優(yōu)良、品行端正之人才可以勝任。此時,主家大門門檻外已經(jīng)擺上一個涂抹著紅油漆的火盆,幾塊木炭燒得通紅,時不時啪啪地炸出火花。牽娘一邊攙扶著新娘子往火盆上跨過去,一邊大聲念道:“新娘跨進門,帶來聚寶盆。合家保平安,貴子早早生。”一時間,歡呼聲、嬉鬧聲、談笑聲交織在一起,好不熱鬧。 故鄉(xiāng)的人活著離不開火,死了也少不了用火陪葬。村里的人過世了,入殮時會在棺材的四個角放幾根栗炭,可防止棺木受潮,也昭示著逝者到了地下仍有火可用。棺下還要點上一盞菜油燈,曰“長明燈”,一直到下葬時才能滅。墓穴挖好后,裸露著黃褐色的濕潤的土地。下葬前,還要抬一捆松木柴或棉花桿,放在墓穴里,點燃,噼噼啪啪地竄出火苗來,火越燒越旺,把濕氣燒干,把蟲蟻燒死,然后再迅速打掃干凈,抬棺放入,再覆蓋泥土,讓逝者熱乎乎安息。 從下葬當(dāng)天開始,每到日落黃昏時,要給逝者“送亮”,連送三天。孝子須到墳?zāi)惯咟c燃一支紅燭給死者做伴,還要燃香燒紙,撫慰亡靈初入葬地的寂寞。自下葬起的第三天叫做三朝,這天上午,至友親朋同往新墳,做最后一次大型祭拜,焚燒靈屋、供肉敬酒、上香祭奠、添土壘墳。同時還要將死者生前使用過的衣物、蚊帳、被褥等拿去墳邊焚燒給他。后面就是供七了,從逝者去世那天起,每七天為一個周期,逢七必須祭祀,七七又叫滿七,前面六七在家里祭祀,滿七那天則要到墳邊祭拜。滿七供完,整個喪葬儀式才算結(jié)束,后人從此開始好好過自己的日子,只需在傳統(tǒng)節(jié)日和忌日祭祀就可以了。 江山舊游在,煙火故鄉(xiāng)鄰。煙火是故鄉(xiāng)的魂。故鄉(xiāng)的人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像火燒過的茅草,離開一撥,又生一撥。只是,總有炊煙在清晨就早早飄起,總有人匆匆吃過早飯就起身奔赴前程遠鄉(xiāng),遠離了故鄉(xiāng)的煙火。故鄉(xiāng)的小河依然清澈,當(dāng)年一起摸魚的人兒卻四處漂泊。村莊里的人越來越少,但仍依稀能見到零星的煙火,在捍衛(wèi)村莊的尊嚴(yán)。故鄉(xiāng)也只有在操辦婚喪嫁娶的紅白喜事時,才會迎來離鄉(xiāng)日久的游子倦鳥歸巢,才能再次聞到濃濃的煙火味。
何鵬 1984年出生于湖北麻城?,F(xiàn)供職于湖北省黃石市黃石日報社。黃石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作品散見于《散文選刊》《美文》《中國校園文學(xué)》《南方文學(xué)》《中華文學(xué)》等。有多篇文章入選散文選本或作為中學(xué)語文試卷考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