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于國家大力倡導,一些電視節(jié)目的引導,國學熱就像一陣春風一樣,吹遍了大江南北的各個角落。
很多學校甚至還專門設立了國學班,目的就是讓孩子們多了解一些傳統(tǒng)文化。《千字文》、《三字經》、《弟子規(guī)》等,成為了很多孩子口中的家常便飯。
在這種國學熱潮的影響之下,一些以國學為主題的電視節(jié)目熱度漸起。其中比較有影響力的就是,由央視牽頭主辦的“中國詩詞大會”。
這檔節(jié)目開辦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讓古代經典詩詞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
從2016年2月12日開播以來,“中國詩詞大會”已經舉辦了五季節(jié)目了。雖然這檔節(jié)目已經完結,但是影響力卻一直沒有降低。
相信看過這檔節(jié)目的觀眾,一定會有比較感興趣的熱點,同時對節(jié)目中的一些“失誤”,也一定會記憶猶新。
實際上在觀看節(jié)目的時候,很多人都能夠察覺到,無論是選手、觀眾還是導師,有的時候都會出現(xiàn)對詩詞理解有誤的現(xiàn)象。
比如,第5季節(jié)目主持人龍洋,由于對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理解失誤,在總決賽時便出現(xiàn)了失誤。
她雖然在感謝導師時妙語連珠,但是卻因為錯用了千古名句,而使得導師們皺起眉頭。
很多對這首詞比較了解的觀眾,在他說完這句話之后也都產生了質疑。她說:“每一期節(jié)目,總是能在燈火闌珊處看到五位導師……”。
為什么觀眾會有這么大的反應呢?導師又為何會立即皺眉呢?實際上皆因龍洋過于自信,不經思索就說出了這句千古名句。
但是讓她沒有想到的是,自以為精彩絕倫的總結,卻因為這句話讓人們大吃一驚。
相信只要上過高中的人都應該知道,《青玉案·元夕》是“詞中之龍”辛棄疾的名篇,上闕描繪的是元宵節(jié)當晚,滿城燈火、盡情狂歡的景象。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p>
而下闋則是專門以人為主題: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p>
這些在正月十五晚上出來游玩的女人,頭上都戴著亮麗的飾物,并且一邊走一邊有說有笑。
大家可以試想一下,這何嘗又不是一道風景呢?在她們從身邊走過之后,人雖已經走線但衣香卻還在暗夜飄散。
雖然這些女孩也十分可愛,但卻不是作者的意中人。他在百千群中只尋覓一個身影,原本以為已經沒有什么希望了。
但是這時卻突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殘燈旁邊,她原來站在冷落的地方,根本就未曾離去。
詩人發(fā)現(xiàn)她的那一瞬間,仿佛人生都充滿了希望。燈、月、煙火、笙笛、社舞、交織成的元夕景象,終究只是為了那一個意中之人而設。
在辛棄疾的這闋詞中,“燈火闌珊”絕對不是“良夜將逝”的意思,雖然,“燈火闌珊”有燈火漸漸散盡、熄滅的意思。
但是詞中卻是指代天空飄灑下來的禮花,快接近地面時早已熄滅散盡。所以即使頭上有流光溢彩,站立的地方卻是昏暗無光的。
大多數人在看到“闌珊”二字時,都會認為這應該是一個美好的詞匯,所以就想當然地認為是描繪燈火通明的地方。
實際上“珊”字前的“闌”字,本意應為盡、殘。例如,古人經常會用“春意闌珊”表達惜春之情,其實就是指晚春花落的情形。
所以“燈火闌珊處”的含義,應該是指燈火昏暗的地方。而節(jié)目中的導師一直在舞臺上,相信大家都知道舞臺往往都是絢麗多彩的,這也根本不可能昏暗。
龍洋本意可能是說導師在燈火通明處,結果卻錯用了這個千古名句,所以老師和觀眾質疑她一點都不冤。
《中國詩詞大會》節(jié)目的主旨,就是為了宣揚傳統(tǒng)文化,讓大家多了解一下古詩詞,并且在生活中能夠正確運用。
相信節(jié)目主持人龍洋也并非故意,她只是因為理解錯了在先、使用錯誤在后而已,根本沒必要過度質疑。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