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姐剛剛夸完《中國奇譚》,覺得國產動畫又看到了希望,結果立馬就有家長站出來持反對意見——
把一條#家長炮轟中國奇譚#送上了熱搜。
圖源:新浪微博
這位家長的長文寫得意正言辭,首先亮出核心觀點:“動畫片應該是拍給兒童看的”。
在這個觀點的基礎上,他從教育意義和帶來快樂兩方面批判了《中國奇譚》。
“教育意義吧,有,諷刺社會,暗喻打工人的卑微。但是給小朋友看,是教育孩子從小就厭世嗎?”
“畫風嘛,我是認可的,但兒童看了是什么反應呢?我的孩子第一集就被烏鴉嚇哭了,第二集開始一分鐘又給嚇哭了……”
最后家長總結到“現在的動畫總在某一方面給孩子們的成長造成不良影響,相比之下,我們的童年好多了”。
感覺這位家長的情緒也是蠻矛盾的,一方面肯定了《中國奇譚》的諷刺寓意和國風畫風,另一方面又心疼孩子被嚇哭,認為給兒童成長造成不良影響的動畫不配得到好評。
《中國奇譚》
一般遇到這種情況,我的解決方案很簡單:避開沖突。
如果你認為這部動畫不適合孩子看,那你大可不給你的小孩看這部片。
可是往往家長的實際做法卻是打差評、寫舉報信、要求有關部門下架……數數近幾年,這樣的新聞不要太多——
家長之憂
《中國奇譚》可以說是開年第一驚喜。
僅播出3集就吸引超10萬人打分,豆瓣評分9.5,相關周邊也迅速斷銷。
圖源:豆瓣
截至目前更新單元,說它是難得一見的國產佳作,仍實至名歸。
但如此優(yōu)質的國漫,卻引發(fā)了家長的擔憂,招致了“對小孩影響不好”“嚇哭了”等等批評。
又雙叒叕是最常見的說辭,不討論技藝工拙、故事良莠、審美優(yōu)劣......
只揪住一個問題:
“適不適合給兒童看,會不會有不良影響?”
圖源:新浪微博
這一套控訴很令人眼熟,也點燃了網友們的憤怒。
因為動畫一旦被扣上了“對孩子影響不好”的帽子,便很可能會遭到巨大打擊。
并非她姐夸大,實例可有太多了。
去年特攝片《迪迦奧特曼》遭到大規(guī)模的停播整改,疑似與“暴力打斗”場景相關,當時就有不少家長歡呼,“早該下架了”。
圖源:新浪微博
如今《奧特曼》重生歸來,“你相信光嗎”口口相傳。
但在網上隨意一搜,還是有不少人認為該片“宣揚暴力”,并且呼吁加強審核、鼓動家長們繼續(xù)進行舉報。
圖源:新浪微博
而他們認為需要“清除”的,遠不止這類戰(zhàn)斗熱血番。
2021年江蘇省消保委發(fā)布了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在1026名家長中,超8成認為應當進一步把控動畫尺度。
并根據家長的憂慮,在21部動畫片中找到了1465處易被模仿的危險點。
圖源:新浪微博
但真的有那么危險,值得舉報、投訴、抵制嗎?
被枚舉出的例子,多少顯得有些荒誕——
《喜羊羊與灰太狼》中狼族的蒸羊、烤羊、煮羊的畫面;
《熊出沒》中光頭強拿著斧頭砍樹的情節(jié);
《芭比夢幻屋冒險旅程》中的高空滑翔嘗試;
《小豬佩奇》里恐龍的噴火能力......
圖源:網絡
這些為了劇情服務,特定情景內的腦洞大開、夸張演繹,成了家長心中可能被孩子模仿的“隱患”。
當然,也不止身體上的危險,還關乎觀念。
比如有家長抱怨,孩子模仿《小豬佩奇》的主角們踩泥坑、哼哼豬叫,變得“不干凈”了。
圖源:網絡
有家長擔憂,《熊出沒》中熊大熊二偷東西吃的行為,會教壞兒童。
圖源:網絡
還有家長,看不慣就直接舉報。
2020年,某電視臺收到關于動畫《菲夢少女》的舉報,稱其“價值導向有問題”。
圖源:網絡
扣了這么大的帽子,結果一看詳情——
只是主角們“把頭發(fā)染成五顏六色、穿得花里胡哨、在舞臺上表演換裝”。
圖源:網絡
就是這么離譜的理由,也曾讓這部講述女孩勵志追夢的動畫,被短暫停播。
這還算“有理有據”的。
要是只說觀感,就更難以琢磨了——
有人認為《精靈夢葉羅麗》中蒙面人的普通登場,顯得驚悚。
圖源:網絡
《小馬寶莉》中的“關燈”畫面太過陰暗,不利于兒童的身心健康。
圖源:網絡
就像批評《中國奇譚》的那位家長一樣,他們總會擔憂——
“暗黑風,嚇到孩子怎么辦?”
“獵奇向,不會形成童年陰影嗎?”
《中國奇譚》中陷入爭議的角色
可是縱觀下來,這些控訴總是“雷聲大雨點小”。
更重要的是——
若以這樣的標準來看,可能沒有哪一部作品能逃脫得掉“審判”。
經典還是陰影?
炮轟《中國奇譚》的家長稱孩子可能會產生不良影響、童年陰影。
同時又感嘆地說:“真的慶幸我的的童年有那么多優(yōu)秀健康的動畫片。”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其實大人對動畫的挑剔,幾乎都能在他童年情懷中找到對應——
《舒克和貝塔》中小老鼠開飛機、開坦克,是“危險行為”;
《美少女戰(zhàn)士》里人物有著絢麗的發(fā)色,“價值導向不好”;
《海爾兄弟》里主角裸露上身,“教壞孩子”。
圖源:網絡
還有暴力的孫悟空、自刎的哪吒、持槍的黑貓警長......
圖源:網絡
隨便一個片段,都在如今家長的“雷點上”蹦迪。
而要說童年陰影,也還是看經典動畫長大的這一代人,有更多發(fā)言權。
以前的動畫風格,更加詭譎多變、百花齊放、高能先鋒。
比如1992年的動畫《太陽之子》——
主角眉心一抹詭異的紅,表情僵硬中帶著靈動,甚至有些邪典風味。
圖源:網絡
更先鋒的是,反派是有著克蘇魯即視感的章魚,打斗中也是觸手、血光都來。
圖源:網絡
而到了主角太陽之子變身那刻,這部動畫的詭異感就到達了巔峰——
光效打在他的身上,仿佛外星異形準備侵略地球。
讓人害怕極了。
圖源:網絡
如果童年沒看過《太陽之子》逃過一劫。
那么還有——
角色畫風另類,甚至五官錯位的《魔方大廈》。
圖源:網絡
人物比例“失調”,改編自《鏡花緣》的動畫《哈哈鏡花緣》。
圖源:網絡
東方美學伴隨著“中式恐怖”的《天書奇譚》。
圖源:網絡
這類沒有用幼齒畫風去“保護孩子”的動畫,數不勝數。
劇情上,也不乏挑戰(zhàn)孩子認知的神作。
比如,只要看過《黑貓警長》,就必定終身難忘的第四集:
《吃丈夫的螳螂》。
螳螂先生和螳螂小姐的浪漫新婚之夜變成了兇案現場,等到黑貓警長趕到,螳螂先生只剩下了皮膚碎片。
圖源:網絡
最后經過黑貓警長一番調查,真相浮出水面——
原來是螳螂小姐,由于繁殖特性而吃掉了主動獻身的螳螂先生。
既有科普又有懸疑,故事兩極反轉,令年少的我們意想不到、毛骨悚然。
圖源:網絡
當然,除了被嚇,還有被虐出的“陰影”。
白貓班長的殉職,給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騙走了無數眼淚。
圖源:網絡
動畫《十二生肖》每消滅一個妖怪,就犧牲一個動物伙伴。
短短十三集,也讓不少孩子哭得上氣不接下氣。
相似的還有《東方神娃》,由女媧創(chuàng)造出的龍娃、鳳娃拯救村民的故事。
但過程實在是艱難凄慘,長大后看見片名仍能回想起被“刀麻了”的恐懼。
圖源:網絡
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但奇怪的是,在無數“童年陰影”和“不良影響”中成長的我們,并沒有被教壞。反而,大多健康地長大,還擁有了一段珍視的快樂時光。
那些“童年陰影”,或許是一體兩面的。
喜歡看《奧特曼》打打殺殺。
但在意的或許不是暴力因子,也有懲惡揚善的正義觀。
《雪孩子》讓無數人落淚。
但記住的可能不是“死亡”的可怕,而是“存在”的可貴。
圖源:網絡
既會被《名偵探柯南》的門后一只眼,電梯藏尸嚇得做噩夢,也學會了防備罪犯,邏輯推理。
看《葫蘆娃》不懂得背后的諷刺意味,但也不影響童年的愉悅,和有了閱歷后發(fā)自內心的感悟回味
圖源:網絡
......
而如今家長們試圖抹殺的,正是那一份曾經令他們引以為傲的——光怪陸離的世界、夢幻般的冒險。
它或許會是“童年陰影”,但更可能成為難忘的經典。
從孩子變成大人
不該是霸權的延續(xù)
這批小孩長成了大人,再回看當年,那些形形色色、怪力亂神的動畫片被冠以了“童年陰影”的濾鏡,其實調侃多于控訴——
“原來80、90生人都是被嚇大的呀,當年的小心臟承受了太多本不該承受的沖擊?!?/p>
可總有人確實當了真。
很難想象看著《天書奇譚》《魔方大廈》《十二生肖》《鏡花緣》長大的人,開始以“童年陰影”為由批判、拒絕、甚至舉報、下架動畫片。
《天書奇譚》
這不就成了當年我們討厭的父母,屠龍少年變成了惡龍嗎?
我們這代東亞長大的小孩在代際問題上有著集體傷痛,豆瓣小組「父母皆禍害」是當年最大的組,要花一生去抵抗父母的控制欲、毫無邊界感、“都是為你好”、“棍棒底下出好人”……
當我們成為父母,終究還是逃不脫這個惡性循環(huán)。
為什么會如此呢?
也許是因為社會對我們父母輩代際問題、教育問題的反思沒有觸及到根本,當年我們曾有過選擇“應試教育”還是“素質教育”的大討論,但核心沖突依然存續(xù)。
問題的底層其實是權力之爭。
到底應該把小孩視作“毫無行為決定能力的不完整的人”還是“平等對待、相互尊重、待成長為成年人的個體”,如果是前者,那勢必形成權力的傾軋。
我在想那些為了孩子抵制某部作品的人一定程度上是真誠的,但卻分錯了主次。
如果孩子模仿動畫片拿刀自殘,那么首先的問題不是抵制該動畫,而是為什么幾歲的小孩能輕易接觸到刀具?
即便不看動畫他依然很容易誤傷自己。
為什么小孩已經有模仿、復刻的行動力了,卻沒有被教導“故事和現實不一樣”?
以及哪些動作是傷害自己的行為不能做,還有傷害他人的行為更加不能。
其實對孩子不進行正確引導教育和對作品批判下架,是霸權的一體兩面——
你不需要知道何以為人,因為有我替你大包大攬,我來決定你的人生。
只是這種策略真的行之有效嗎?
現實往往事與愿違。
我記得《黑鏡》有一集叫《大天使》,眾所周知,這部系列作品擅長以科幻的外殼講人性。
《大天使》里的中產夫婦為了保護孩子,在自己女兒的腦內植入打碼系統(tǒng)。
《黑鏡:大天使》
不僅童年陰影動畫看不了,甚至直接一步到位,現實生活中一切涉嫌黃色暴力恐怖的場景一鍵屏蔽,這樣女兒就有了絕對安全健康積極的童年!
然而現實的打臉不要太快——孩子看不到狂吠的惡犬、看不到病倒的外公、看不清血液的樣子,甚至他人流露出悲傷、痛苦等負能量,也都化作一團馬賽克。
水滿則溢,越壓抑,越渴望。
小女孩因為想知道血長什么樣,她拿鉛筆瘋狂刺向自己。
《黑鏡:大天使》
她早戀、懷孕、吸毒、打架,用越來越過激的行為去接近自己看不見的那部分真實。
為什么會這樣?
因為她是活生生的人啊,人的靈魂是不能被輕易控制和壓抑的,這違反人性。
而且她生活在一個暴力、傷害、負面情緒真實存在的世界。
以“保護孩子”為由遮住眼睛、捂住耳朵、閉上嘴巴,罪惡不會消失,只會是掩耳盜鈴。
昆汀導演
所以必須勇敢承擔起教育的責任,引導孩子何為真何為假,何為善良何為傷害。
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則,教給他何為尊重何為平等。
如果枉顧這些基本的家庭教育,而把它推給社會責任,“小孩吃辣傷胃而全面禁止辣椒”,一步錯,步步錯,就算孩子順利成長,也只會是毫無基本判斷和行為能力的巨嬰。
在中國,所有教育中最諱莫如深的便是兒童性教育了,即便是正常生理課也有家長覺得“孩子太小”,可是壞人不覺得啊。
可在很多國家,做兒童性教育相關的動畫作品其實是兒童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環(huán)。
英國有個動畫短片用“喝茶”來解釋性同意。
英國性教育短片
法國有個短劇叫《屁破多和他的坑爹伙伴們》更是百無禁忌,風趣大膽。
《屁破多和他的坑爹伙伴們》
日本學校不讓教,但民間跟上,日本幾位女大學生將性教育做出漫畫印在衛(wèi)生紙上。
日本女大學生做的衛(wèi)生紙
我們也曾出現過優(yōu)秀的范本——《珍愛生命——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可惜學校現在不用這個教材了。
北師大教材
看到了嗎,正確的引導比一刀切的禁止更有效。
著名心理學家、兒童數學認知研究專家張梅玲說過我們社會兒童教育的誤區(qū),就是迅速建立家長權威而無視人格的尊嚴和平等。
“其實應該以理服人,傾聽孩子的道理,把他當做可以平等對話的人對待,這樣的相處才能促進他的社會化的進程?!?/p>
把兒童視作低一等的人看待時,對話是無法開始的;而唯有尊重他,看見他人格的尊嚴,這樣的討論和交流才讓孩子更有信心、更有能量。
說回到討論的起點——動畫,動畫真的只是拍給孩子看的嗎?
正當“家長炮轟中國奇譚”的話題在國內互聯(lián)網發(fā)酵的時候,我非常喜歡的導演德爾托羅憑借定格動畫《匹諾曹》獲得了金球獎最佳動畫。
德爾托羅以喜歡怪獸、擅長暗黑動畫聞名,譬如隱喻了西班牙內戰(zhàn)的《潘神的迷宮》,還有拿到了奧斯卡的《水形物語》。
但影迷都知道剝開他的怪獸外衣,“陀螺”導演內心住了一個相信童話的純真小孩。
他在這次金球獎的獲獎感言里說:
動畫不是專屬孩子的類型,它是電影,它是一種媒介。
制作團隊用想象力賦予這個美麗的童話以生命,這是一部關于生活、失去與歸屬的故事。
這不是一部專屬孩子的電影,但孩子可以與你一同欣賞,你可以跟他們解釋一下。
是的,動畫的魅力之處恰恰在于它絕不僅僅拍給孩子,好的動畫應該有深邃的內核,讓人可以在不同年紀、人生不同階段不斷回望,獲得復雜豐富的體驗。
其實《中國奇譚》的總導演陳廖宇也有回應網上的爭議——
這8個故事,各有不同,但它的內核都是和當今大家的內心可以產生共鳴,同時也可以給觀眾帶來審美的享受。
一定程度上觀眾的反饋證明門檻的存在,但我覺得作為藝術工作者不能去繞過這個門檻,或者以最低的門檻去獲取最多的人,雖然即時的收獲是巨大的。
但你對你熱愛的專業(yè)的貢獻是什么?你有責任春風化雨、潛移默化,在你的好看、好玩、有趣的作品里頭,把審美的門檻提高一點點,再提高一點點。
一定程度上觀眾的反饋證明門檻的存在,但我覺得作為藝術工作者不能去繞過這個門檻,或者以最低的門檻去獲取最多的人,雖然即時的收獲是巨大的。
但你對你熱愛的專業(yè)的貢獻是什么?你有責任春風化雨、潛移默化,在你的好看、好玩、有趣的作品里頭,把審美的門檻提高一點點,再提高一點點。”
是的,曾經我們上美廠出品的動畫如何豐富、深邃,正因為它并不僅僅拍給孩子看,而是有自己很高的審美堅持,這種審美不僅在畫風上、還有敘事里。
《九色鹿》運用敦煌飛天的造型和色彩
而今低幼化、即食性的動畫泛濫,既是迎合更多受眾的結果,同樣也是創(chuàng)作者智識上的懶惰。
觀眾和創(chuàng)作者的審美水位應是互相促進、相互培養(yǎng)著提高的,創(chuàng)作者用真誠的作品以饗觀眾,而非喂之垃圾食品隨意糊弄,這樣喚起更多元的討論和思考,大環(huán)境才會越來越好。
姜文聊創(chuàng)作者自覺
說起來,其實比起小時候看的人畜無害的動畫片,我更懷念那些“童年陰影”。
正因它對我幼小的心靈造成了沖擊,我才會一遍又一遍地回味。
動畫天然具有其他媒介難以超越的想象力,曾經的那些沖擊都讓我再次驚嘆人類想象力的偉大,可以去到腳步無法企及的遠方、未來和天際。
即便有的不那么喜歡,也述說了一個簡單的道理——世界不只有我的存在,世界之廣袤,有無數個不同于我的存在。
而如此多不同卻百納百川,恰恰是世界的美妙之處。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