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行為治療單純的領(lǐng)悟是不夠的,還要強調(diào)有行動取向。比如說我們對待自己的孩子,尤其孩子在第一次去幼兒園的時候,孩子其實是恐懼的。那么作為父母可能會擔心孩子有焦慮情緒,但是不會就跟孩子說:你不要去上學了。父母最后還是要讓孩子繼續(xù)去上幼兒園。
認知行為治療在治療關(guān)系上一般使用的是案例概念化。不管是做什么心理治療,接待一個來訪者都要做一個評估,而且一定要做一個案例概念化,在完成案例概念化的假設(shè)和評估上,再進行心理治療。如果不會進行案例概念化,那么可以尋求咨詢督導,或者尋求同事幫助。但是目前國內(nèi)的心理咨詢師很難做到這樣。因為缺少了一定的體系標準。
認知行為治療的一般都是臨床綜合癥,很多心理治療的來訪者勢必帶有很大努力來做咨詢的的。尋求心理幫助的和尋求身體疾病幫助的決定是不一樣的。因為尋求心理幫助是帶有恐懼和擔憂的。認知行為治療師要表現(xiàn)得盡可能專業(yè)。對于很多初學者來說,是要有經(jīng)驗積累得。但是還需要盡可能凸顯自己得專業(yè)知識。就像一個剛做孩子的媽媽,孩子感冒發(fā)燒了,媽媽第一次也是焦慮的,但是不能不管孩子,還得去醫(yī)院看病。所以裝也要裝得很專業(yè)。咨詢師要將咨詢的焦點放在來訪者身上。
一個來訪者說很希望和咨詢師成為朋友,但是咨詢師說:我們只能是咨訪關(guān)系。來訪者第一次對咨詢師帶有渴望、信任,想和咨詢師做朋友。但是咨詢師這么說:就已經(jīng)給來訪者內(nèi)心劃了一道線,我們只能是咨詢關(guān)系。這其實是以咨詢師為中心的說法,這時候咨詢師要嘗試理解以來訪者為中心,要理解來訪者這么說可能是需要獲得一種安全感。
在給來訪者做治療時,來訪者有權(quán)力可以要求退出咨詢的。評估過程很重要,很多的咨詢師沒有很清晰的評估的過程,一般需要三到四次要了解來訪者的心理問題。要跟來訪者澄清這樣的問題,因為來訪者會覺得咨詢就從接觸就開始了。咨詢師需要三到四次了解心理癥狀,可以評估來訪者的心理問題,從而開始構(gòu)建概念化。
評估的目標是獲得一種診斷。當運用認知行為治療要學會使用心理量表,心理量表雖然不能起到診斷作用,但是可以起到輔助作用。比如焦慮自評量表、抑郁自評量表、SCL-90等量表等。使用這些量表可以有效幫助來訪者去確定咨詢的目標。
了解來訪者的問題,其實是在了解這些問題給來訪者的社會功能帶來了多大的影響?對生活造成多大的影響。一個來訪者的自我承受能力好不好?比如不能上班了,不能上班多久了?對這些問題的了解,可以幫助來訪者很清晰的去評估概念化。
在評估的過程中要具體化,我們的來訪者說話很抽象、籠統(tǒng)和概括。只有具體化,我們才能幫助來訪者。一個抑郁癥來訪者說:我一天的情緒都不好。那么咨詢師就需要問:你一天的情緒最不好的是什么時候?當時的內(nèi)心感受是怎么樣的?你的咨詢目標是什么?來訪者說:我要我看上的男孩子喜歡我?這個目標就是太寬泛了。具體化是心理咨詢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
做心理治療不要去陳述,要了解來訪者的家庭背景,孩子的學校適應(yīng)能力等。有時候來訪者給自己設(shè)定了很多很高的目標,就會導致緊張、頭疼、失眠,就會出現(xiàn)抑郁、焦慮。比如一個來訪者從小有一個嚴厲的父親,父親喜歡喝酒,情緒反復無常,父母還離婚了。了解這些經(jīng)歷,可以了解這個學生的信念,這么努力的原因是因為他的心中有一種信念:我只有做到最好、最優(yōu)秀,才是一個強者,沒有人看不起我。要了解來訪者的信念,從而去理解來訪者的信念,從而進行對來訪者信念的干預(yù)。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