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是拉磨的驢,母親是千里名駒。抬頭凝望青山,腳下踏平泥濘,累了喘喘粗氣,困了睡在糞坑里。
白天是太陽的日記,黑夜是月亮的菜譜,鏈接它們的是我的“得得得”的腳步。
盡管人類對我的評語總是充斥著“傲慢與偏見”,但我見到最多的還是滿山的紅花與綠草。
——《騾子有話說》
厚實的頭,長的耳朵,稀薄的肢體,小而狹窄的蹄,短小鬃毛較短小……
這就是騾子,因為是馬和驢雜交而產(chǎn)下的后代,所以看起來像驢又像馬,不熟悉的人很容易就給認(rèn)錯了。
騾子具有驢的負(fù)重能力和抵抗能力,有馬的靈活性和奔跑能力,吃料比馬要省得多,力氣還大。
在以前農(nóng)村使喚騾子的人家非常多,即便到了現(xiàn)在,一些偏遠(yuǎn)山村也離不了它。
就連咱們國家西南邊防的山地部隊,在汽車到不了的地方,也還需要使用騾子來運輸裝備物資。
很多人不太理解馬丈夫和驢夫人生出的孩子為啥叫“騾”?咱們老祖宗是怎么造出這個字的?
有一種較戲劇的說法是:咱們老祖宗充分考慮到騾子不幸的家庭生活后,才滿懷同情的造出來的。
作為本非同類的馬和驢結(jié)合的產(chǎn)物,騾子絕對不會像它們的父母一樣,能夠得到動物界的認(rèn)同,更得不到我們?nèi)祟惿鐣J(rèn)同。
一輩子吃苦負(fù)重,卻依然地位低下,加上因為是雜交,沒有生育能力。
而這些,都是騾子們自己無法選擇和決定的,很悲哀,也很無奈。此等尷尬的處境,形容它們“累”,已經(jīng)算是比較溫和的了。
昨天周日,兔子戶外群的伙伴們沒有因為一場雨而停下腳步,選擇了前往曲村后山,沿著羊腸小道蹣跚前行……
本來挺無趣的一段路,卻因為與騎著騾子的老鄉(xiāng)的偶遇而滿是笑點:
被騾子在屁股后面那么一追,原本磨蹭的美女們速度明顯加快;
不顧老鄉(xiāng)反對,一群人圍著一人一畜一頓亂拍;
更為好笑的是,幾個人追著老鄉(xiāng)喊:讓我騎下你的“驢”
……
2017.10.15于山西運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