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散文選刊》原創(chuàng)版線上平臺:初語閱讀
初語閱讀——西散原創(chuàng)高端平臺
初語閱讀——中國原創(chuàng)精品散文基地
初語排行榜——中國原創(chuàng)精品散文風向標
題記:四十多年來搬過幾次家,但不知什么原因,我總是夢見那座老院子。它以不同的形式在夢境中呈現(xiàn),我曾一度疑惑不解,多年以后我才釋然:原來那里盛放了我太多的童年記憶,我那顆無憂無煩的童心被丟在了那里,至今那顆心還在那座破敗冷落的院落里熠熠發(fā)著光。
我家的老宅院很老,老得不知存在多少年了,地勢也是極為偏僻,用娘的話說就是深山背后。從家走出去,走過一條一米多寬的胡同,路面漸寬,兩個大豬圈分別在路的兩旁:這邊一只白豬吃著豬食哼哼,那邊的兩只黑豬靠著墻根蹭癢癢;再向南拐又是一段一米多寬的胡同,七拐八拐到了大街,一塊雕鑿得齊齊整整的青石馬臺就蹲在那里,閃著青幽幽的光。
我家距離大街有段距離,可是院子后面卻是一眼望不到邊的田野。聽娘說她嫁過來的時候,坍塌的土墻外不遠處就是一條大溝,那時的孩子成活率極低,夭折的孩子都被扔到那里,村里人都叫那條溝叫死孩子溝。
祖祖輩輩的農(nóng)民成分注定了一貧如洗的家庭狀況。聽娘說起過,奶奶因為生二叔難產(chǎn)死的,沒辦法二叔被送給了別人家,爹爹的姐姐已出嫁。十九歲的娘進門時,我家是爺、爹和叔三條光棍漢。沒有女人不成家,爹也就十六歲,很是調(diào)皮頑劣,昨天剛剛用石頭砸了那個大娘的尿盆,今天又拿著鐵鍬與鄰村的人打群架爭河域。
我們這個面積不大的院子里住著我們四戶人家:西屋三間是叔叔家,他家四個女兒;南排是大奶奶家的房子,后來將門口改到前面院子去了,我們院子也就少了一戶;東排是我們家的兩間廚房;北排三間是我家,往東的六間房子是大哥成家時蓋的。這樣一來,整個院子也便根據(jù)地勢呈現(xiàn)不規(guī)則的形狀,東西距離較長,最東邊又多出個小院子。
隨著三個侄子的出生,我們家大小一共十二口人就擠在這個院子。
在我的心目中,我爹是個不折不扣的硬漢,是我崇拜的偶像。他靠自己打拼,從最苦最累的青磚廠干起,成為當時令人羨慕的端“鐵飯碗”的工人,21歲時成為年輕的車間主任,后來成為縣里一個運輸單位的領導。他除了忙工作,忙家庭,作為兄長,他又忙著為叔叔張羅婚事。窮人家找媳婦很難,身材高大英武的叔叔最終討來一位嬸子。
父親的單位雖小,有許多卡車,,是個運輸隊,在距我家十里的水冶火車站。他的車隊幾乎跑遍了全國各地,聽姐姐說當時他們單位是縣里的納稅大戶,對國家貢獻挺大??墒俏覅s想不通:爹的單位那么有錢,我們家為什么幾十年一直擠在那個深山背后的逼仄小院里?
爹從來沒有說過他單位的事。倒是聽大姐說爹為單位的某某解決了工作的問題,為某某解決了兩地分居的問題……而大姐幾十年一直是個臨時工,一直想成為商品糧戶口的三姐也未能如愿以償,然而爹爹的聲望卻很高、人品極正。
后來叔叔家也蓋了新房搬出去住了,整個院子便被父親慢慢歸并起來,實現(xiàn)了和平統(tǒng)一。
當我踏入社會,目睹許多國營企業(yè)倒閉釀成“窮廟富和尚”的悲劇時,我終于找到了我家久居老宅的答案,我由衷欽佩像我父親那樣堅守貧窮、堅守老宅的老一代領導干部,他們廉潔自律、一心為公的職業(yè)操守是多么難能可貴,父親的形象像我家的老宅院一樣在我記憶深處熠熠生輝。
小時候大人們都很忙,平時留下我們幾個小孩子在家,那時的我們無事可干,不像小時的姐姐天天割豬草,也不像現(xiàn)在的孩子有幼兒園可上,我和侄兒們以及鄰居的幾個女孩子,也便是瘋玩。整個空蕩蕩的院子也便成為我們?nèi)鰵g的樂園。院子里的椿樹、榆樹等十幾棵樹也便成了我們的根據(jù)地。
椿樹在院子西北角,也是西廁所北墻與北屋西墻角上,當時只有我的手脖子那么粗,亭亭如蓋,因其太小我們沒辦法爬樹,我們幾個就爬到房子上玩。春天,那一蓬的綠葉中會長出一叢叢新綠的春姑姑,像一個個綠色的繡球,我們除了摘繡球,最大的樂趣則是稀罕樹上的小生靈一一花斑斑?;ò甙叽┲恋娜棺?,標致得很,外裙花花點點,紅色的襯裙薄如輕紗,看起來可漂亮啦!
站在房頂上,我們抵擋不住外面的誘惑。順著墻角慢慢地滑到那堵矮墻上,再跳到墻外去,墻外是一片開闊的田地,溜著墻跟的是一片片野菜、野花或野草。紅紅的野草莓圓溜溜的,只有糖豆那么大,血紅血紅的,映襯著匍匐在土地上的細小藤蔓,我們幾個一邊摘一邊往嘴里放,任鮮紅的汁液染紅唇齒……然后再扒著經(jīng)年歲月剝落的磚石縫隙順原路爬回院子里。
那個年代雖然我們沒有吃飯之憂,但是物質的極度匱乏卻是實實在在的問題。我的童年沒有琳瑯滿目的零食,一分錢買幾個糖豆都高興半天,砸巴好幾天的嘴巴;沒有五花八門的玩具;也沒有設計精美的繪本故事,有的只是幾棵樹、幾只蟲子、幾棵樹上的果實和一些野果。但那時的我們卻有著自然的樂趣、童趣和妙不可言的食趣。
榆錢和槐花是暮春賜予我們的美食。娘每天忙著地里的活計,爹和哥哥姐姐忙著他們的事情,而我們幾個孩子也是忙得不亦樂乎。只要家里的大人都不在,我們插上街門,竄到房頂上,拽著樹枝摘榆錢,捋一串榆錢,一把塞得嘴巴滿滿的,香甜地嚼著,清香脆爽的感覺從舌齒間溢滿全身,更為激動人心的是爬樹抓天牛玩。“上樹磨皮,下樹跌驢?!?/span>
天牛跟牛風馬牛不相及,形體倒像極了長著絡腮胡子的袖珍版山羊,而不同的是它的下巴長著兩顆硬顎,頭上兩只帶節(jié)的觸須,身上是一對硬殼及其覆蓋著的一對翅膀,我們各自捉一只天牛,怕它咬人,就掰斷它的一顆硬顎,用一段細線拴著它的觸須,牽著它或走或飛,就像遛狗一般,或者讓它們比賽看誰的可愛,完完全全成為自己的寵物一般。
洋槐樹上一嘟嚕一嘟嚕的槐花綻開笑顏,潔白的模樣實在誘人,我們的陣線隨即轉移到槐樹上……當眼巴巴看著那棵老態(tài)龍鐘的棗樹開米黃色的花時,就不由自主地等著它結果。秋天打棗子也是我們的游擊項目。我和大侄爬樹上,二侄、三侄還小爬不上去,他們呆在地上等棗子落下,三兒捂著棗砸的頭“唉呀唉呀”直叫。
那棵老樹不知有多少年景了,原是大奶奶的樹,因為它太老了,老得只能掛些零星的棗子,大奶奶要把它給砍掉,爹便與她商量買了來,想著那零星的棗能成為我們這些小饞蟲的希望,變成我們玩耍的大玩具,樹上可憐的棗也便作為獎賞存在了。記得有一次娘用刀把棗樹干巴皺裂的老皮砍掉,涂抹上飯糊,據(jù)說這樣可以促進老棗樹的生長,可以多結棗,可是它太老了,老的已失去結棗子的力氣,后來不知又長了多少年,最終被圍根鋸掉了。
梧桐樹開粉紫的喇叭花,看來只有欣賞的份。對于我們,樂趣也是無處不在,桐炮仗花的白梗是甜的,我和大侄想辦法小心翼翼爬到西邊高高的墻上,沿著墻頭再慢慢挪到原來叔叔家的西屋房頂上,為的是折下一枝枝炮仗花,當一串串的粉色花扔到地上,我們再小心翼翼地挪到地上,然后我們歡呼雀躍,大侄扯開一朵花,先吮吸甜梗,接著用手捂住另一端吹氣,對著我的耳朵或對著二侄的臉,使勁一拍,“啪”的一聲響,像炮仗的炸響,我和二侄、三侄也不甘落后,“啪啪啪,哈哈哈……”孩童的歡樂像南河水般流淌。
我家的北屋是老房子,也不知道究竟有多老,只知道墻是厚厚的土坯墻,“吱吱呀呀”的掉色的木門,屋頂?shù)拈苌嫌型笟獾亩?,這些洞成為麻雀,也就是小鶉子的窩,這也吸引了一些蛇游爬其中,蛇喜歡吃小鶉兒蛋。據(jù)說有人掏小鶉子掏出蛇來……雖然只是聽說,也許是大人編出故事嚇唬爬高上低的我們。在很多時候,我們幾個小孩子想從房坡掏小鶉兒,也是有所顧忌的。
土坯房的房頂已被經(jīng)年的煙塵熏蒸得發(fā)了黑;它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冬暖夏涼;土坯坑也是很舒服的,一個大炕連著一個小炕;與大炕小炕連著的地方是煤火臺,燒的是煤和泥土按比例混合在一起的煤泥。天冷的時候,煤火跳躍著藍色的火苗,“噼噼啪啪”地響,我們一家人圍著煤火,坐在坑沿取暖,說些有趣的話題;昏暗的煤油燈熏得墻黑乎乎的,豆大的燈火搖曳著,人影幢幢映在木格子窗欞上。那扇狹小的、方方正正的窗戶上貼著雪白的紙。為了點綴那單調(diào)的窗子,每到過年時我們幾個女孩大顯身手了。
八妮姑姑是啞巴奶奶的八女兒,比我大一歲,在很長的幾年里,我們幾乎天天粘乎到一起的,她和我一樣是家里的老幺,另外還有鄰近院子天保叔家的和我同歲的二改子。
我們玩泥、玩過家家……記憶中,剪窗花是件美好的事。
將現(xiàn)成的樣子用針縫在窗格大小的紅紅綠綠的彩紙上,我們用小手捏一把明晃晃的小剪刀,小剪刀一張一合“咔嚓咔嚓”地響著,花花綠綠的紙屑隨手飄落,圖案的輪廓逐漸凸現(xiàn),鴛鴦戲水、出水芙蓉、喜鵲登梅……躍然眼前。年前打掃完房子,將窗欞清理干凈,糊上雪亮的白紙,然后粘上剪好的漂亮窗花,頓時光線昏暗的老屋一下子亮麗了許多。
前段時間,我家的老房子被收拾時,拾掇出來一盒子小剪刀,一把把明晃晃的,我的眼前又出現(xiàn)小時剪窗花的畫面,我討要了一把珍藏起來,也珍藏起我那顆晶瑩剔透的童心。
啞巴奶奶是八妮姑姑的娘,啞巴奶奶身形瘦小,比我娘小一歲,和水泉爺是一家子,有八個女兒,是八妮姑姑的娘。水泉爺也在外邊上班,屬公家人的。在農(nóng)村沒有兒子有“絕戶頭”一說,應該是受“無后為大”的封建思想影響,他們又抱養(yǎng)了一個兒子。
她們家在前面院子,院子里幾乎全是高高的瓦房,黑乎乎的瓦房有點陰森森的。她每次挪著“三寸金蓮”來到我家院子,便用她特有的語言說著并用手勢比劃,“哇哇啦啦”的,隨著她情緒的好壞,語調(diào)或激昂、或低沉,有時甚至像嗚咽,舊時女人標配的發(fā)髻稀疏地挽在腦后面,蒼老寫滿瘦削的臉,我們不懂她的話,也很少學她說話,娘能聽懂,和她一起比劃著。她們的交流特別熱鬧,也很有特色。
娘是大腳丫,未裹成就放開了,頭發(fā)也從不在腦后挽發(fā)髻,我的印象中她的頭發(fā)梳得溜光,一直是短發(fā)發(fā)型,剛剛及肩,看上去她倆好像不是一個時代的兩個女人。然而她倆的確是從同一時代走來的兩個女人。她們有著共同的時代歷程,吃得了苦,受得了難,與男人共同養(yǎng)活了一窩子兒女。同樣勤勞善良,忍辱負重。
說起老宅子,勤勞持家的娘和外出奮斗的爹無異是這個院子的主角。他倆一個主內(nèi),一個主外,攜手同行,竭盡全力經(jīng)營著這個十余口人的大家庭。
那時的農(nóng)戶人家,基本上都養(yǎng)豬養(yǎng)雞,是為補貼家用。我家也不例外,除了豬和雞,我家還養(yǎng)過鴨和鵝、兔子等。
東邊小院就是個小型養(yǎng)殖場,雞鴨成群。有段時間我負責喂它們,鴨子還算憨厚,母雞也算聰明,可是有只大公雞像“愣頭青”樣不認人,見我開門就啄我,害得我去東院上廁所都要掂根棍子在手;哥哥姐姐們經(jīng)常去北河撿河螺喂鴨,將河螺砸碎硬殼,撒在鴨槽里,鴨子們低頭吃得可歡了;將鈴兒菜、馬絲菜等野菜,用刀剁碎,放到麩皮等粗糧里,用水攪和一下,便是雞的美食,純天然的飼料,要比現(xiàn)在的喂養(yǎng)更安全、更營養(yǎng)、更生態(tài)吧。
養(yǎng)兔子本來是哥哥的愛好,也同雞鴨養(yǎng)一起,可是狡兔三窟,兔子將整個小東院打得到處都是洞,還跑得四處都是,嚇得雞鴨不是叫就是竄,娘只好逼哥哥忍痛割愛。再后來就只剩下養(yǎng)雞了,因其雜食好養(yǎng)。
有時想想都好笑,小的時候許多事都覺得不可理解。當休假在家的爹,好不容易在東院挖了個方方正正、齊齊整整的大坑,看著新豬圈,我和侄兒們像慶祝重大節(jié)日一樣,在大坑里又蹦又跳,又唱又鬧,為即將到來的新成員暖了暖“新房”。
當哼哼唧唧的小白和小黑被放進豬圈時,我?guī)椭锇矩i食,慢慢地隨著豬的長大,原來的鍋已供不上它們進食,換成了我家最大的鍋。豬是真的挺能吃。
有一天,爹爹拉回了幾大桶的膠水和成噸的牛皮紙,以二姐和三姐為主,我打下手、娘也抽空幫忙,全家忙碌的火熱場景便拉開序幕。原來是爹從印刷廠攬下了加工紙袋的活兒,鋪紙、折疊、刷漿……經(jīng)過兩個姐姐的辛苦勞作,幾個月的汗水換來豐碩成果。爹爹為兩個姐姐每人買了一塊上海牌手表,價值一百多元的表,是名牌也是天價,那時爹的工資也就每月三十多元錢,姐姐們手腕上戴著明晃晃的手表,很是開心。
這也許是爹留給我們兒女最大的財富:幸福是奮斗出來的。
我印象深刻的還有紡花織布。自給自足的大生產(chǎn)運動始終是我家的主題。
棉花撮成了棉卷,紡花車嗡嗡地哼著歌,變魔術般的,一條條銀線被抽出,再用各色顏料染成各色紗線,用線拐子拐到絡子上后,再漿洗;漿線子是增加紗線韌性的一道工序。用面粉和成面塊洗出面筋,用面湯將棉線上漿。
這些天,院子里的大人小孩都是特別活躍的,啞巴奶奶、天保嬸子、慶子嫂都來了,大人忙碌著,小孩也忙碌著,我們最高興的事是喝面筋湯,那絲滑綿軟的面筋有肉的質感,對于我們常年不吃肉的孩子來說,就等同于吃肉了。
經(jīng)線子是接下來的又一道工序。這時我家院子的長度優(yōu)勢凸現(xiàn),西頭是一人高的架子,架子下是纏著彩線的絡子,中間是一縷縷的彩色棉線,東頭是織布機的機頭,年輕的慶子嫂用手拉著幾股線走來走去,啞巴奶奶絞著機頭的轉軸……大人們嘻嘻哈哈說著東家的豬下了一窩,西家的女兒生了個大胖小子……我們小孩子則跑東跑西、鉆來鉆去,不停地被大人呵斥。
經(jīng)線子是上織機織布前的最后一道工序,粗布的紋路也就固定下來。等經(jīng)線繞上織布機的機頭軸,架上織布機樓,“哐當哐當”的織布聲響起,娘開始穿梭引線了。
等娘不在家時,我也會“小試牛刀”。走上織機,我坐著夠不到,就站起來彎著腰……當然發(fā)出的聲音卻是斷斷續(xù)續(xù)的“哐…當…哐…當…”娘回來會發(fā)現(xiàn)布被織松或斷線了,會找我算帳。
那時只感覺好玩,當我結婚時,娘送給我好幾條粗布單子,夏天那些厚道樸實的粗布單子便派上用場,或鋪或蓋吸汗舒服,甚是好用。每每看到便會想起娘起早貪黑的飛梭傳情。
再后來我家也蓋了新院子,老院子由大哥家居住,新院子與老院子緊挨著。兩個院子分別放一架梯子,從這個院子能到另一個院子,很長時間,兩家人就是那樣來往。
后來上學離開家,很少去那個院子。有一次聽說十歲的侄女出事了,從梯子上跌到地上昏迷不醒,后來找所謂“有眼”的人,也就是能看見陰陽兩界的神人,也忘了他用什么辦法喚醒了侄女,他說前院喝農(nóng)藥自殺的五妮姑姑來過,追著我侄女回家來了。
醒來后的侄女說她從鄰村姨家回來,走過那道很“纏”的溝,“纏”在我們那里,也就是很陰邪的意思,一只黑色的大雕一直跟著她,她下到老宅院的梯子第二階時,那只大黑雕用翅膀扇了她一下,她就跌下梯子,不省人事了。
本村的那個“有眼”的人說,五妮姑姑是年輕輕喝藥死的,她屬于屈死鬼,是來找替身的。幸虧我侄女命大,否則的話……據(jù)說五妮姑姑死的時候就穿著黑色衣裙。
有驚無險,我本來是從不信鬼神的,此事后,冥冥之中好像又有種神秘的存在。
再后來老宅院分給了二哥,二哥在我們曾經(jīng)住過的土坯房——北屋北墻上開了門,原來的田野都已蓋成房子,那條死孩溝也被填平成了一條熱鬧的大街,原來走的前門已不再走人,前面幾個院子已房倒屋塌地荒廢了,二哥家也在村西頭蓋了房子,那個破舊不堪、風雨飄搖的老宅子已荒草萋萋。
那些在老宅院里居住過的人——我的老爹已駕鶴西去,93歲的老娘也如風中殘燭。曾經(jīng)的少年們已兩鬢染霜,而記憶中的老宅院仿佛依舊少年……
2021年大年初三,驚聞48歲的大侄不幸離世,遂以此文做個紀念,追憶逝去的童年往事……
作者簡介:賈伏婷(廷),河南安陽人。安陽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喜歡詩歌散文。近兩年拾筆,作品散見《奔流》《文學百花園》等紙刊網(wǎng)媒。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