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從學校里出來,被世故的現(xiàn)實磨平棱角,你是否還記得你為什么而活著?當你在追夢的路程中,被現(xiàn)實的冷酷冰凍了初心,你是否還記得你為什么而活著?當你在乎的人越走越遠,被人情的冷漠麻木了情感,你是否還記得你為什么而活著?
活著或許有很多的理由,但我們可能都忘了初衷,活著就如生命誕生時一樣簡單,只為了活著本身。
對于活著的意義,余華用一部小說來追問。
01.
先鋒小說
《活著》,可以說是余華一生創(chuàng)作的「頂峰」,也是同時期先鋒派小說的一個典型。
中國的先鋒文學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形成了活躍的局面,涌現(xiàn)了蘇童、馬原、葉兆言、殘雪……等一大批先鋒小說家。
受到西方影響的中國作家們,不再追求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寫作趨于個性化,表現(xiàn)內(nèi)心對于外部世界的思考。他們樂此不疲地進行文本實驗,選取邊緣、禁忌題材,顛覆傳統(tǒng)的線性敘事方式,營造出怪誕的審美風格。
余華是先鋒文學的代表作家,其先鋒寫作從80年代后期持續(xù)到90年代初。這一時期,他迷戀于「死亡」、「暴力」題材的書寫,熱衷描繪手術(shù)、施暴、肢解等血腥殘忍場面……表現(xiàn)出一種極為個性的寫作姿態(tài)。
那么,余華為什么要寫《活著》?這部小說究竟想要表達什么?
為此,我們邀請著名黨史、現(xiàn)代史研究專家徐慶全老師為我們講讀余華的這本經(jīng)典之作。
02.
小說《活著》的誕生背景
徐慶全老師為我們解釋了《活著》的創(chuàng)作背景:余華被一首美國民歌所打動。余華曾說:
「真正的作家所尋找的真理,是一種排斥道德判斷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發(fā)泄、控訴或者揭露,他應該向人們展示高尚。這里的高尚指的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對善與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正是這樣的心態(tài)下,我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農(nóng)》,歌中那位老黑農(nóng)經(jīng)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地打動了我,我決定寫一篇這樣的小說,寫人對苦難的承受力和對世界樂觀的態(tài)度。同時寫作過程讓我明白,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除此之外,徐慶全老師還談到這部小說的一個寫作背景:
「1985年以后,文壇上出現(xiàn)了很多新的現(xiàn)象,其中有一波人是集體地形成一個派別,比方說蘇童、余華、馬原,格非,他們一系列人形成了一個派別,叫「先鋒派」?!?/em>
對于先鋒派,徐老師簡要解釋道:
「先鋒派來源于法語詞「Avant-garde」,最開始是一個軍事術(shù)語,后用來形容藝術(shù)與文學中的實驗性作品。在國內(nèi)文壇,先鋒派改變了以往的敘事方式,標志著1985年后的文壇轉(zhuǎn)型。」
這些和文壇上以往的作家有著明顯不同,他們創(chuàng)作實驗性文學作品。那么,這個派別是怎么起來的呢?徐老師指出:
「在(文壇)轉(zhuǎn)型過程中,像余華、蘇童、格非、馬原、劉索拉、王朔,就在這個上一層管理和意識形態(tài)管理的默許下,開始探索新的寫作經(jīng)驗。所以先鋒派,就在這個過程當中就起來了?!?/em>
在時代、先鋒派思想文化潮流和余華個人思想的影響下,小說《活著》應運而生。
作為先鋒派小說的一部分,《活著》也有著顯著的創(chuàng)新實驗的意味。小說采用第一人稱和零度敘事來講故事,作者描寫客觀中立且冷酷,不夾帶一絲主觀情感,并用一個個人物的悲劇命運來闡述小說的主旨:活著的意義,活著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事,而是為了活著本身,用死亡來彰顯生命的可貴。
03.
《活著》的故事
小說《活著》講述了紈绔少爺福貴,年輕時吃喝嫖賭一樣不落,娶妻家珍卻不珍惜,最終敗光家產(chǎn)。妻子卻對他不離不棄,而福貴自己也在變故之后重新做人。
然而,他的厄運卻并未就此中斷:富貴被迫離家,從戰(zhàn)場死里逃生,親人先后死去,只有一頭老牛相依為命,一起度過生命最后的時光。
福貴最后的選擇,是為了活著而活著。
一人一牛,活著,變得如此簡單,就像福貴最后唱的歌一樣:
「少年去游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徐慶全老師也給了我們閱讀《活著》的理由,他對小說的藝術(shù)魅力做出了這樣的解讀:
小說《活著》具有悲劇性的美。
既具有歷史大跨度,又關(guān)注個人的命運。
小說語言非常冷峻,敘事客觀中立零介入,情節(jié)設(shè)計上也匠心獨具。
生活一地雞毛,小說中的福貴要活著,我們每個人也都要活著。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