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唐詩,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詩仙”李白;而說起宋詞,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則是“蘇仙”蘇軾。他們作為各自朝代文壇的“扛把子”,可以說象征著唐詩宋詞的輝煌高度,這也讓很多人喜歡將他們兩個放在一起比較。不過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這種比較很多時候都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biāo)準(zhǔn),也沒有什么說服力,無非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不過倘若從他們描寫同一意象的詩詞著手,其實比較起來就會相對簡單也更有說服力一些。就像李白和蘇軾都曾對月飲酒高歌寫下經(jīng)典篇章,李白的《月下獨酌》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那么這兩首作品到底哪個更牛呢?作為詩詞大會嘉賓的康震老師就曾通過分析李白和蘇軾的這兩首千古名作,對這兩位大文豪作了對比,點評得很有見地。下面我們先來看一看單獨看一看這兩首作品。
一、李白的《月下獨酌》
《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jié)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李白這首詩大約創(chuàng)作于公元744年,當(dāng)時的李白供奉翰林,但卻被奸人讒謗,被唐玄宗慢慢疏遠,仕途正是失意的時候。一腔壯志難以施展,還要面對周遭的明槍冷箭,但李白卻始終不愿與那些奸人同流合污,于是便寫了《月下獨酌》這組詩表達自己追求自由的人生態(tài)度,這首詩就是組詩中的一首。
這首詩起首兩句描寫了詩人飲酒時的孤寂,只有自己和一壺酒。面對這樣的場景,詩人不由發(fā)揮了自己豐富的想象力,舉杯邀月陪他一同飲酒,現(xiàn)在自己加上明月再加上明月映照而成的影子就是三個人了,一下子讓單調(diào)孤寂的場面變得熱鬧了起來。不過即便詩人的想象力再豐富,明月和影子終究是死物,明月不會飲酒,影子也只會隨著詩人而動,不過身邊無人,詩人只能暫且將就,在這春日里及時行樂。
最后六句則是詩人表明愿意和月光及影子永結(jié)無情之游,一起在天上的仙境重見。其實這里就寫出了李白對于自由的追求,他為何甘愿和月光影子結(jié)游?只因當(dāng)時奸人當(dāng)?shù)?,他不愿同流合污,這是屬于李白的高潔。
二、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
蘇軾這首詞創(chuàng)作于1076年,當(dāng)時的他在密州任職。當(dāng)時的蘇軾還沒有經(jīng)歷“烏臺詩案”,他去密州也不是被貶,而是因與當(dāng)時的變法團體意見不合所以自請外放??途赢愢l(xiāng)的蘇軾在中秋佳節(jié),想念胞弟蘇轍,于是在酒至正酣時提筆寫了這首詞。
這首詞上闋寫了詞人望月的所思所想。起首便以向天發(fā)問開始,大氣磅礴。緊接著詞人對于明月的贊美和向往,這明月誕生到現(xiàn)在不知道多久了,也不知道今夜的月宮是什么時候,但想來也是個好日子,要不又怎么會月如銀盤。對于這樣的美好,詞人自然是向往不已,于是便想去月宮一探究竟,只是又怕天上的月宮太過清冷,自己耐不住那樣的寒冷。想去天上又害怕寒冷,這其實表達的是詞人對于人間的留戀,對于生活的熱愛。上闋最后兩句則是表明了自己的態(tài)度,與其到天上不如還是留在人間,可以對月起舞,還能有自己的影子做伴。
下闋則是詞人表達對于胞弟蘇轍的懷念之情。月亮在天上緩緩轉(zhuǎn)動,照著失眠的詞人。詞人本來就因為離愁別恨而煩惱,此時這樣的圓月映照,月圓人不圓,讓詞人不由埋怨,為什么月亮總是在人們離別時才圓?這埋怨看似無理,卻飽含著詞人對胞弟的思念之情。不過蘇軾從來就不是什么悲觀的人,所以接下來他便筆鋒一轉(zhuǎn),說月的陰晴圓缺,人的悲歡離合,自古以來便是如此,也沒必要去苛責(zé)月亮,月有再圓時,人也終將會有團聚之時。最后兩句是歷來被人所提沖的名句,雖然和胞弟不能見面,但他們可以彼此將自己的思念和祝福通過天上的同一輪明月傳遞給對方,這充分體現(xiàn)了蘇軾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和積極樂觀的精神。
三、康震老師的點評
康震老師當(dāng)時在詩詞大會上就點評了這兩首作品。他說,蘇軾當(dāng)時在密州待得并不舒服,因為他是自請外放,所以才向往天上,但他畢竟是個有人見溫情的人,所以他只是趁著這月光來想人間的離愁別虛,回到了人間的溫暖。
而李白不一樣,對李白來說,人間無溫暖,上天有真情。李白和蘇軾相比,仙氣太重了,而蘇軾是有點仙氣,然后還有人間氣,所以人們都更喜愛蘇軾。康震老師還拿林語堂先生在《蘇東坡傳》中的一句話來佐證自己,“人們想起了李白,就好像天空掠過了一道流星,當(dāng)我們想起蘇東坡,中國人臉上就會浮現(xiàn)出會心的微笑”。
不得不說康震老師的評價還是很有見地的。不過有其中有一句話卻讓很多李白迷很不服氣,那就是“人們更喜愛蘇軾”,要知道李白的“粉絲基礎(chǔ)”也是不差,對于這樣的言論自然是覺得不能接受。
對于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這并不是康震老師點評的重點,重點是他對于李白和蘇軾人生態(tài)度的解答,這才是我們需要細細品味的地方。至于蘇軾《水調(diào)歌頭》和李白《月下獨酌》哪個更牛,這個問題其實就是一個個人偏好的問題,有些人喜歡李白的仙氣,有些人喜歡蘇軾的人間氣,所以不同的人對于這兩首作品也會有不同的看法。單從詩詞本身來說在,這兩首作品都屬于傳世佳作,難分軒轅。
對于李白和蘇軾,以及他們的這兩首作品,大家有什么看法?歡迎在評論區(qū)暢所欲言。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