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媽說: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yǎng),想要培養(yǎng)孩子健全的人格,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說話的語氣和方式。
作者:檸檬黃
來源:爸媽精讀原創(chuàng)
最近,在知乎上,發(fā)現(xiàn)一位父親的求助帖:
看到大一暑假賴床的女兒很生氣,早上說了句,你以后就是一輩子的窮命,我說錯了嗎?
一句話,引發(fā)了上萬人的關注。
有同樣經(jīng)歷的答主,紛紛表示:這畫面太真實了,都開始分享自己被父母“語言暴擊”的經(jīng)歷。
看完讀者的留言,這位父親補充說:
“家里就這一個女兒,她高考沒考好,離一本線只差幾分。
所以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考研上,她自己也是這樣想的,但看到她暑假天天不思進取,作為父親,我又害怕她以后找不到工作,才這樣說?!?/p>
盡管如此,網(wǎng)友們還是站在女兒這一方。
隨后,這位父親又忍不住回復評論:
“給他提供這樣的差不多的生活條件,很不錯了,多少人的父母是農(nóng)民,孩子的條件比她還差呢!”
的確,父母盡力給孩子好的生活條件沒錯,對孩子的未來擔憂也沒錯,卻不知,他們錯的是對孩子的說話方式。
尤其是,這種看似不經(jīng)意的狠話,才傷孩子最深。
《父母的語言》一書中說:
“父母的社會經(jīng)濟地位,并不能影響孩子未來的好壞,父母與孩子交談中使用的語言,才是最關鍵的影響因素?!?/p>
父母日常的言語,藏著孩子未來的路。
父母的說話方式,決定孩子未來的人生走向。
否定打壓式對話,
刺激出孩子自卑負面的心理
心理學家阿德勒,提出過一個概念:原生自卑”。
原生自卑說的是,源于不恰當?shù)募彝ソ逃热绺改搁L期的情感忽視、否定打擊等原因,造成孩子產(chǎn)生自卑負面的情緒。
父母越否定打壓,孩子越容易自我否定。最終父母潑過的冷水,成了孩子成長路上的“泥坑”。
央視有一期《心理訪談》節(jié)目,引發(fā)了強烈反響。
主人公是一個女孩,名叫范成金。從名字就可以看得出,父母給寄她的厚望,希望她將來能成為一塊閃閃發(fā)光的金子。
從小,范成金的父母就經(jīng)常對她批評打壓。
剛開始學寫字,媽媽就會指著寫字本,說:“你寫得什么玩意兒?丑得要死,快擦了重寫?!?/p>
上學后,范成金考了80分,屬于中等水平,爸爸滿臉不悅說:“你們班那么多考九十分的,還有考一百分的,你咋不能考高一點?”
在父母的打壓下,范成金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學。
畢業(yè)后,她準備將來開一個超市,大干一場,可媽媽卻說:“你這個樣子,將來要是能成事,狗都能成事!”
一次又一次,父母的話傷害著她的自尊心,在父母的不斷否定打擊下,她變得越來越自卑。
范成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什么都干不好,索性待在家啥也不做了,一直啃老了10多年。
看得出,孩子自卑的性格,根源于父母長期否定打壓的說話方式。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說:
“經(jīng)常遭受父母打擊的人,常常容易自卑,并且會陷入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緒中不可自拔,嚴重時還會患上心理疾病,導致極端行為?!?/p>
父母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對孩子否定打壓,會讓他們變得膽小軟弱,自我貶低,失去勇往直前的勁頭。
不僅如此,父母一味地否定打壓,就像心靈的腐蝕劑,讓孩子畏首畏尾,進而表現(xiàn)出自卑負面的心理。
不可否認,孩子是自卑還是自信,最終取決于父母的說話方式。
暴躁吼叫式對話,
醞釀出孩子戾氣叛逆的種子
微博上,看到一個熱門話題:被罵后不說話的孩子,都在想什么?
其中一個高贊回答是:“我恨他們,我會想著報復。”
的確。
父母暴躁的吼叫,不僅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增加孩子對父母的仇視。
曾看過這樣一個采訪:
剛一上臺,媽媽就哭訴女兒種種問題,一旁的女兒面無表情,一句話也不說。
經(jīng)過主持人的耐心詢問,和在場專家的開導,女孩終于打開心扉。
女孩說,自己還在上學,媽媽對她寄予厚望,稍微犯點錯,媽媽就會不分青紅皂白,狠狠地把她罵一頓,幾乎沒有好好跟她溝通過。
有一次,她回家晚了半小時,媽媽又是連吼帶罵很長時間,讓她十分崩潰。
最后,女孩還狠狠地說:“現(xiàn)在我就是在報復她,她折磨我14年,我就報復她4年,然后我18歲了,我們兩不相欠!”
李玫瑾教授說:“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游戲,也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p>
即便父母再愛孩子,如果說話時夾雜著暴力的語氣,都會給孩子的心靈留下難以消除的傷疤,逼著孩子關上自己的心門,萌生出逆反的種子。
父母暴力吼叫,只會增加孩子的恐慌,很容易在心理和語言上表現(xiàn)出攻擊性,變得越來越叛逆。
忍不住想起,親戚家的表弟。
表弟馬上中考了,那段時間,親戚幾乎全部精力都放在表弟的學習上,筋疲力盡。
一次,親戚與表弟發(fā)生了一次大爭吵,親戚內(nèi)心壓抑,吼叫著大罵:
“為了供你讀書,家里已經(jīng)負債累累了,你還這么沒出息,你對得起我嗎?”
其實親戚也理解,孩子學習本來也很累,但他還是沒忍住吼孩子。
可沒想到,這次沖突之后,表弟就無心學習了。
被問到學習情況時,表弟就說,他很累,學不進去,連高考都不想?yún)⒓恿恕?/p>
《3年A班》劇中有句臺詞:“語言有時候就像兇器,和刀子無法比,卻更銳利、更深的插入你的心里。”
父母越吼,孩子性格就會越偏激,表現(xiàn)出相應的反作用力,引發(fā)出他們強烈的反抗意識。
所以,比起大聲粗暴地說話,低聲平和的語言,才更容易讓孩子聽得進去,贏得他們的信任,培養(yǎng)出一個乖巧懂事的孩子。
親子關系越好,才能讓父母的教育事半功倍。
與孩子正向對話,
是家庭教育的剛需
教育心理學有個名詞,叫“翁格瑪麗效應”:
從前有一個叫翁格瑪麗的女孩,本來長得有些丑,但是她的家人和朋友都給她信心,鼓勵她:你很美。
慢慢地,女孩有了信心,每次照鏡子,都暗示自己很美。就這樣,女孩真的越來越美了。
說到底就是,通過外界的正面評價,學會接納自己、自我贊美,從而帶來積極的心理暗示。
教育孩子也是如此。
看過一段視頻,用兩種截然不同的說話方式,對比呈現(xiàn)不同的教育效果。
比如:用否定打擊式的對話語氣:“什么都不能跟人家比,真是沒用!”
換一種表達方式,就是:“沒有誰能跟你一樣啊,不用什么都跟人家比。”
又或者,暴躁吼叫式的對話方式:“這題你不是做好幾遍了,還不會?你怎么能這么笨?”
換成正向表達:“你不笨,是這題得練好幾遍哦!”
第一種表達方式,孩子會不自覺產(chǎn)生負面情緒。
第二種表達方式,孩子會更愿意接受,不斷去努力。
正如《小王子》中,有一句話說:“世界上最有征服力的武器是語言,一句話可以讓一個人心情跌入谷底,一句話也可以讓一個人重振力量?!?/p>
往往簡單的一句話,能毀掉一個小孩,更能成就一個小孩。
與其負面懲罰,倒不如正向激勵,不僅能樹立孩子的自信,塑造孩子自我成長的價值感,而且能加強孩子對父母的期待。
向孩子傳遞父母的認可和支持,給孩子試錯的機會,學會正面管教,才是家庭教育中最好的辦法。
父母溫和而堅定的語言,能讓孩子爆發(fā)出無限潛能,甚至能逆天改命。
北大校長蔡元培說:“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yǎng),想要培養(yǎng)孩子健全的人格,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說話的語氣和方式?!?/p>
再好的教育,也敵不過一對會說話的父母。有時候,父母脫口而出的語言,就暗示著孩子未來要走的路。
有句話說得好:“父母眼中的孩子,就是孩子心中的自己?!?/p>
父母的良言,就像孩子的一顆定心丸,給他們帶去希望和力量,成為未來人生的指路明燈。
“會說話”的父母,孩子一般都不會差。
點個在看,愿每一位父母都能學會與孩子對話,愿每一個孩子都能擁有豐盈的人生。
作者簡介:檸檬黃,富書專欄作者,寫喜歡的文字,過想要的人生,本文首發(fā)公眾號:爸媽精讀,轉載授權聯(lián)系開白助理(看菜單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