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毒是什么,至今沒有明確的定論。
現(xiàn)代著名兒科專家朱錦善先生對胎毒做過一些研究,他認為胎毒是父母體內的熱毒,遺傳給胎兒導致的各種疾病。
另一位兒科專家汪受傳則認為,胎毒分狹義和廣義兩種, 狹義指胎中所稟熱毒,與多種后天熱性疾病發(fā)病有關;廣義則可指與后天發(fā)病有關的各種先天致病因素。
西醫(yī)里沒有胎毒這一說法,但中醫(yī)兒科病因學把胎毒作為小兒病三大病因之一,認為近80%的新生兒疾病都是胎毒引起的,而且小到一個月以內的新生兒,大到四五歲的孩子都會因胎毒引發(fā)各種病癥。
比如新生兒的痘疹、黃疸、口瘡、丹毒、癤腫、疥癬等都屬于“胎毒”的一種表現(xiàn)。
古人比較注重祛胎毒,在古籍里也列舉了不少祛胎毒的方法。
方法一:“拭口祛毒”
即用棉帛裹指,揩去新生兒口中和舌上 的穢惡污血,以免阻塞喉間造成窒息。這一步非常重要,因為如不立即擦干凈,嬰兒一旦發(fā)出哭聲,穢惡污血就會進入腹內,容易造成許多疾病。這在《幼幼集成》《千金翼方》《景岳全書》《備急千金要方》《嬰童類萃》《育嬰家秘》中均有相關論述。
“小兒初生,先以綿裹指,拭兒口中及舌上青泥惡血,此謂之玉衡。若不急拭,啼聲一發(fā),即入腹成百病矣?!?/p>
——《育嬰家秘》
方法二:“打口藥”
方法之二就是用“打口藥”,打口藥有很多種,比如甘草、姜湯、黃連汁、朱砂蜜、豆豉汁等,這需要根據胎兒的虛實寒熱,并結合母親的體質來調配,具體可以咨詢專家。這些打口藥中,甘草汁最平和,可以通用。
“甘草之法自古稱,能解諸毒性味平;濃煎頻令兒吮服,免使 胎毒蘊腹中。甘草性平,平和五臟,解百毒之藥,故有‘國老’之 稱謂。四時皆可用,虛實皆可服。取生甘草中指長一截,用水濃煎, 以綿蘸水,讓新生兒吮吸,則胎毒自解?!?/p>
——《醫(yī)宗金鑒》
此外,我們還可以用雞蛋清按摩法來祛胎毒。
小寶寶初生三日內, 用雞蛋清自風門穴至尾閭穴(長強穴),按節(jié)細摩,周而復始,會出現(xiàn)像頭發(fā)一樣的黑毛。尾閭部位要多按摩,越按摩出得越多,將這些黑毛拔 盡,對痘、疹等皮膚病都有預防的作用。
這個方法出自《鬻嬰提要說》,群里有媽媽試過以后,反饋說對孩子的睡眠改善有幫助。
最好的祛胎毒的方法還是防患于未然,即在孕期中去防護。中醫(yī)認為胎毒的形成原因,和孕媽媽的生活習慣、體質和情緒密切相關。
胎兒居于母體的子宮之中,“母熱則子熱,母寒則子寒”,就是說胎兒具有與母親相似的體質,母親的體質偏熱,胎兒的體質就偏熱,母親的體質偏寒,胎兒的體質就偏寒。此外,如果孕婦懷孕期間飲食習慣偏激,如嗜食辛辣,并且房事不節(jié)制等,也容易引發(fā)孩子的胎毒。
“小兒在母腹中,其母罔知禁忌,或好食辛辣之物,或恣意淫欲,以此蘊毒,流注小兒經絡,他日發(fā)為瘡瘍痘疹,職此之由?!?/span>
——《博集方論》
因此,媽媽要重視懷孕乃至備孕期間的飲食,避免吃一些辛辣、大魚大肉、油炸、燒烤、味道厚重的食品。要知道這些可以滿足自己一時口腹之欲的“美味佳肴”,會產生很多濕熱,而生冷食物過多也會引發(fā)胎毒。“兒在母體內,一寒俱寒,一熱俱熱”,導致寶寶出生后各種過敏、紅疹,苦不堪言。
還有一點是孕期盡量不要同房,西醫(yī)認為懷孕3個月到8個月期間可以有性生活,只要不要太劇烈傷害到胎兒就沒問題。而中醫(yī)建議孕期從頭到尾最好都要禁欲,正如我們在《牛媽古法育兒啟蒙》第四章里提到的:懷孕期間媽媽如果有性生活,會加劇陰陽不平衡的情況,也會影響到胎兒。
此外,孕媽媽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要控制自己的“壞脾氣”,尤其是平時脾氣火爆的準媽媽。肝屬木,在志為怒,發(fā)怒的時候會肝火過旺,肝火旺會傷到脾土,脾胃受傷則運化不利,引發(fā)胎毒;也不要思慮過度,要知道脾在志為思,思就是思考、思慮。如果思慮過度也會傷害到脾,吃下去的東西得不到很好的運化會轉化為痰濕水飲;孕婦在懷孕期間的情緒,如焦慮、抑郁、憤怒、憂傷等也會形成胎毒,影響胎兒的體質。
“成胎之后,其母之關系尤緊。凡思慮火起于心,恚怒火生于肝,悲哀火郁于肺,甘肥火積于脾,淫縱火發(fā)于腎,五欲之火隱于母胞,遂結為胎毒?!?/span>
——《幼幼集成》
總之,預防小兒常見病,關鍵一步是祛胎毒,而要想真正祛胎毒,最好的方法就是遵從孕期的養(yǎng)護禁忌,防患于未然。
本文摘自《牛媽古法育兒啟蒙》第七章 新生寶寶就像剛萌芽的小草
近期導讀:
4歲女孩放學后擺地攤,為什么我們要教孩子如何生活?
這種很多人都在長期服用的藥或可致肺癌!中醫(yī)有好辦法嗎?
疫情期間孩子普遍遇到的三個問題,不會隨疫情消失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