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史詩時期文學之三:《羅摩衍那》2
3.《羅摩衍那》的思想意義
《羅摩衍那》是一部宣揚古代印度的封建倫理理想的作品。在這部長詩中,作者塑造了一系列理想化的人物:羅摩為了恪守孝道而自愿流放,為了維護王族的尊嚴和人間的正義而消滅邪惡的魔王羅波那,為了取信于民而遺棄愛妻悉多,可謂理想的兒子和君王;羅什曼那和婆羅多恪守悌道,是理想的弟弟;悉多恪守婦道,是理想的妻子。他們之間的關系符合封建倫理道德規(guī)范,類似中國古代的" 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 長幼有序"。羅摩故事的結局是悲劇性的,悉多成了封建貞節(jié)觀念的犧牲品。這也客觀上反映出封建倫理的不合理性。史詩中描寫的羅摩與十首魔王之間的斗爭,也反映出新的封建主與落后的奴隸主之間的矛盾斗爭。
據季羨林先生研究,《羅摩衍那》的成書要比《摩訶婆羅多》晚一些時間,那時正是印度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時期。隨著封建制日益取得優(yōu)勢,羅摩的形象也日益神化。這在作品本身己有反映。在一篇認為屬于原始部分的中間內容中,羅摩基本上是一個人間英雄形象,而在晚出的開頭與結尾部分中,羅摩則成了大神毗濕奴的化身。從此,羅摩成了印度教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
4.《羅摩衍那》的藝術色彩
《羅摩衍那》的故事情節(jié)比較集中緊湊,雖然也插入不少神話傳說,但不象《摩訶婆羅多》那樣枝蔓龐雜。主要人物性格豐滿,隨著矛盾的展開而變化發(fā)展。長詩注重風景描寫,而且做到情景交融。例如羅摩為尋找悉多,來到般波池。這里春光明媚,種種可愛的景色更激起他對悉多的痛苦思念:
各種各樣的鳥歡樂發(fā)狂,/好象把我的愛火點旺,讓我想起黑皮膚的情人,/那面如滿月的荷眼女郎。/看哪!在錯雜的山峰上,/公鹿和母鹿呆在一起;/我卻是被迫同悉多呀,/那位鹿眼女郎分離。——《羅摩衍那》(4.1.45-46)(季羨林譯)
《羅摩衍那》的文體風格明白曉暢,但已開始出現講究辭藻和精心雕鏤的傾向。因此,《羅摩衍那》成了古典梵語詩歌最直接的先導。印度傳統(tǒng)習慣上稱《羅摩衍那》為最初的詩,稱傳說中的作者蟻垤為" 最初的詩人"。 e. 《羅摩衍那》的巨大影響
《羅摩衍那》誕生后,與《摩訶婆羅多》一樣,在印度各地廣為流傳。許多古典梵語戲劇和敘事詩都從中取材。其中著中名的有跋娑的《雕像》和《灌頂》、薄婆菩提的《大雄傳》和《后羅摩傳》、迦梨陀娑的《羅怙世系》和鳩摩羅陀娑的《悉多被擄記》等。印度中世紀方言文學興起后,各地都有《羅摩衍那》的方言譯本或改寫本,其中特別著名的是北印度印地語詩人杜勒西達斯改寫的《羅摩功行湖》和南印度泰米爾語詩人甘班改寫的《羅摩下凡》。
《羅摩衍那》或羅摩的故事很早就傳到亞洲各國,尤其是南亞、東南亞和中國。在中國古代漢譯佛經中,曾多次提到《羅摩延書》或《羅摩衍拏書》,即《羅摩衍那》。而《雜寶藏經》中的《十奢王緣》和《六度集經》第5 卷第46個故事,都是《羅摩衍那》的主要故事情節(jié)。中國傣族地區(qū)流傳的史詩《蘭嘎西賀》和《蘭嘎雙賀》都是《羅摩衍那》的改寫本。藏族有《羅摩衍那頌贊》,蒙古文獻中有《羅摩衍那》的故事梗概,在新疆還發(fā)現古和闐語和焉耆語的《羅摩衍那》故事。至于中國著名神話小說《西游記》中孫悟空的形象,不少學者認為其多似神猴哈奴曼。這樣看來,二者之間似乎有了" 血緣。" 由此可見,《羅摩衍那》對印度以外影響深遠廣大。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