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中最為推崇的是雄辯.雄,意味著強有力,在辯論中具體表現為卓越的智慧,鋼鐵的立論,出色的言辯所形成的恢宏整體之勢,從而明辨是非,據理制勝.
'99國際大專辯論會塵埃落定,我們西安交大辯論隊被評委認為是"雄辯風格的重塑"(1999年9月3日《中國青年報》),勢如"大漠風沙"卷走了A組冠軍獎和最佳辯手獎,更有媒體稱為"雄辯天下"(《三秦都市報》1999年9月4日版標題),看來認為我隊是雄辯風格已是眾口一詞,并且皆以贊許的口氣來評價這種風格.那么這種雄辯風格的隊伍是如何塑造和訓練出來的?其指導的思想和體現出來的智慧是什么呢?
滔滔雄辯離不開卓越的智慧,而這智慧在辯論中體現為鐵立論、美意象、快思維三大要素.
一、 鐵立論
立論是指對某個觀點提出本方看法和理論的邏輯過程,也就是樹立本方旗幟的過程.鐵立論是指立論是堅固如鐵,也要凝重如鐵.只有堅固如鐵才有抗擊打力,凝重如鐵才能簡練而富有打擊力.這里面真實的含意是辯論不是搞學術,要讓你的理論、事實所推出的觀點都達到可觸可摸的程度才可以.所謂說理也多種方式,言之無文,則"行之不遠".這就要求立論及相關的邏輯極為簡潔表達流暢有層次.在今年賽制做了很大個性的情況下,原來一、二、三辯9分鐘的陳詞由一辯一個人用3分鐘的時間來完成,那么這種既堅固又簡練的鐵立論幾乎是整場辯論最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了,特別是要體現一種雄辯風格的隊伍,其基本的前提就是以立論取勝,"用邏輯上同意的觀點去打擊對方"(北大孫東東教授語).以南洋理工大學對西安交大這場半決賽為例,針對我方"發(fā)展知識經濟,社會科學比自然科學更重要"的立場,我方的基本邏輯設計為:
1、 知識經濟發(fā)展的規(guī)律是由社會科學來研究發(fā)現的,對發(fā)展知識經濟而言,這是最重要的.
2、 社會科學才能讓知識經濟觀念深入人心.
3、 如果說自然科學帶來的是便利,那么社會科學帶來的就是秩序.表現為政治科學應用帶來的政策,倫理科學應用帶來的倫理秩序,教育科學應用帶來的教育體制創(chuàng)新等方面.
基本類比:發(fā)展知識經濟像一曲磅礴的交響樂,而社會科學充當的是指揮的角色.指揮給樂隊帶來有序,他更能解決關鍵問題,所以他更重要,同理,社會科學更重要.
有了這樣鐵的邏輯和立論,我們的辯手才能進退有序,體現出一種高空打擊,在對方陣地上作戰(zhàn),直面交鋒的氣勢.從而收到雄辯的效果,體現出雄辯(而不是強辯)的風格.在具體戰(zhàn)場的對抗、分布上,表現如下:
1、 規(guī)律論打擊對方自然科學是制高點的觀點.
2、 社會科學引論打擊對方"自然科學一劍封喉"的觀點.
3、 人論打擊對方工具論."工具理性背后,永遠是人類理性的智慧之光."
沒有鐵立論就無法雄辯,但有了鐵立論也未必就能雄辯滔滔,因為在辯論中,雙方都被設定了稍顯極端的立場,在立論及相關的邏輯連接中難免有弱處,這就要求要在弱處設防,以免"千里之堤,毀于一穴".比如在上面這個辯題中,對方會認為無論是引導也罷,發(fā)現自然科學作用也罷,其實都是社會科學為自然科學服務,結論自然該是自然科學重要.關于這一點,我們后來決定用"兩手論"來設防:社會科學一手引導、規(guī)范自然科學,一手給全社會帶來秩序.這樣在大背景下重新勾勒了社會科學的輪廓和形象.另外關于決賽辯題,對方在場上一直用"大家都這樣認為"來證明美是客觀存在,有客觀標準.我方則用"美具有主觀普遍性"來設防,并用西施、貂嬋,來解釋這種普遍性是來源于人們的口碑和經驗傳襲.
只有處理好上述環(huán)節(jié),才能進退有序,可攻可守,雄辯滔滔.另外要再強調的是,辯論不是搞學術,很多理論在辯論強制的時間限制下無法使用,這些理論就像重武器一樣,往往在辯論場上令人感到沉重得無法發(fā)揮作用,所以有的專家總是說應該用什么什么樣的理論,其實對辯論感悟深的時候就會知道,辯論的立論其實是一種合金理論,既需要創(chuàng)造,又需要簡練實用.否則,只能有事倍功半.
二、 美意象
俗話說:金剛怒目不如菩薩低眉,因為菩薩低眉更富有攝人心魄的魅力.而我隊今年出于風格上風格上的考慮排出了"金剛隊",按《中國青年報》的說法是"4個威猛的小伙子往場上一站,陽剛之氣咄咄逼人",這樣的隊伍能體現出美的意象嗎?很多人都表示懷疑.
我認為:由異性共同組成的隊伍有陽剛陰柔之美(如復旦一女三男陣型),純女生組成有了陰柔之美(如南京大學四女將),但四涵的美的意象,"杏花春雨江南"是美,難道"駿馬秋風薊北"就不是美?和風細雨是美,大漠風沙就不是美?我們就是要體現出雄辯者的氣勢,要的是嚴謹、莊重、氣勢恢宏.話說回來,美意象畢竟是感性層面成分居多,不單是理論邏輯推出結論就能讓別人也同意你的看法,在我們決定排出"金剛隊"以后,強調一種恢宏及整體力量均衡的氣勢之美的理念,但這種氣勢之美的意象要是一味的金剛怒目則很容易演化為一種強橫,所以在訓練中我們用"強調整體風格之美、強調個性風格之美、強調文采意象之美"的理念來指導我們的訓練.
四位金剛列隊,其風格最理想的是體現為真理而辯的英姿,要在辯論中體現出一種穩(wěn)重、誠摯而有大將風度的氣質.現在想來真的很感謝新南威爾士大學四位極富動感的女辯手,正是她們的"跳來跳去"更襯托我們四位辯手"列堂堂之陣,樹正正之旗"(點評嘉賓張路先生語)的真實內涵.我曾在多種場合講過,這句評價令我直欲落淚,因為這正和我想在國際大賽中要體現出的意象契合.
當然,要形成這樣一種氣勢之美的感覺與風格,是要下一番水磨功夫的.
首先,辯手要具有一股正氣,辯論,說到底是一種人格之辯,作為辯手在場上場下都要有一種為弘揚正氣而辯、為真理而辯的氣勢.孟子曰:"吾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所以,在訓練中、生活中都應該引導辯手"養(yǎng)氣",用一種健康的、積極的人格慨然而辯.其次,要讓辯手增益底氣,底氣足才能慨然而辯,知識底蘊足才能雄辯.為此,我們每日上午安排種類講座,下午還有寫作、思維訓練,而我們隊員強烈的求知欲更保證了自我的充實.孟子曰:"充實之謂美",人格、思想、知識的充實是雄辯之美的基礎.
當然,這種陣型也要體現出一種"霸氣",也就是自信.而這種"霸氣"稍嫌過分就會給人一種強橫甚至"匪氣"的感覺,自信過分可能是一種狂妄.其恰當的處理方式又是歸結為一種坦坦蕩蕩,光明磊落的人格,表現在辯手彼此之間的相互信任,心心相?。浀糜幸淮?,自由人譚琦引用一名名言"我來了,我看見,我征服",我感覺到的是一陣回響--"我們來了,我們看見,我們征服".我同時也感覺到,他們具備了這種自信.
正是有了這種正氣、底氣、霸氣,他們在場上無論面對怎樣的對手都能烘托出一種氣勢,一種本應屬于中國,屬于年輕一代學子的氣勢.
四位金剛列隊,最害怕的是他們風格重疊,沒有個性,整體雖有優(yōu)勢,個人表現平平,那樣雖然勝了,依然是一個平庸的冠軍,這是我最大的一塊心?。F在比賽塵埃落定,我們這四位辯手以其每個人的鮮明個性深深留在的人們記憶中,以至于有人說如果你提及哪句話,我們就能想起這該是誰說的.這是對我們在強調整體配合的同時,又充分發(fā)揮每一個辯手個性與特長的一種肯定.這四位辯手,可以說是西安交大、古城西安、乃至中國教育磨礪出的四把"名劍":一辯樊登,性格儒雅,風度沉穩(wěn),氣質雍容,所以我給他定位是"雅辯",也有辯友戲稱其為一把"君子劍";二辯郭宇寬,驍勇異常,反擊有力,富有直擊力的類比、歸謬層出不窮,我給他的定位是"快辯",也有辯手戲稱他的風格是"獨孤九劍",能以無招勝有招之義也;三辯路一鳴,深沉凝重、氣勢恢宏,我給他定位為"雄辯",也有人形容他是一把"倚天劍",越到場上出鞘之時越能顯示出威力,所謂"一鳴驚人,再鳴驚天"(辯論會主席張澤群語);自由人譚琦,辯風瀟灑,文采盎然,特別是富于多角度設喻,將古代詩詞歌賦用現代的方式連接,我給他定位為"彩辯",謂其色彩豐富,也有辯手用"流星蝴蝶劍"來形容他的辯風.
當然,如果說場上四位"劍客"劍要舞得有序、有力,給人以興趣和震撼,離不開諸多人的磨礪,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在此我特別要提到我們教練組的其他幾位成員:知識淵博的陸衛(wèi)明老師;文采盎然的張蓉老師;思維敏捷的宮輝老師;尤擅演講、禮儀風度的梁莉老師,正是有了他們和諸多人的努力,才有了這四把名劍名揚天下,而且必將有更多的名劍在辯場上,在事業(yè)上獲得成功.
需要強調的是,我們在辯論中始終注意用多種美的意名勝表示我們隊員多方面的才能、多色彩的生命.比如在第一場比賽中,譚琦想提一棵空心菜上場,以期形容對方無邏輯、無中心,但遭到了大家的反對,大家認為不美;但最后一場,他要拿一束玫瑰花上場卻得到了一致贊同,因為花體現的是美的意象.譚琦手執(zhí)玫瑰,用他獨特方法串聯起古典詩詞中花的名句,令許多人動容,評委張異賓先生認為認為這體現了中國哲學中最深刻的含意.這一場,譚琦的獨特辯風也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其不枉平時辯友們稱他為"流星蝴蝶劍"了.
三、快思維
辯論被稱為智慧的游戲、思想的體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思維.因為只有你的思維快于你的表達才能表達清楚、有力、有文采,才能有辯論中快速搶占制高點,特別是發(fā)現對方漏洞,迅速反擊,自然也包括被對方抓住漏洞時,巧妙防守.這樣才有可能展現一種立體的思維的立體的辯論.
所謂立體的思維與辯論,是指人不應該只習慣于單向思維,更要有意識地懂得和運用雙向思維、多向思維(發(fā)散思維)、逆向思維、辯證思維等,在快速反應的前提下,這種種思維方式的運用就會形成一種立體的辯論,從而具有一種厚重的"勢",展現出雄辯之風.
為此,在訓練中我們強調三個基本原則來指導辯手的思維訓練.一是不易性原則,即要確立本立場的基本思維點,即最核心的立論和邏輯,幾位辯手要在場上"誓死捍衛(wèi)",不得變易以免自亂陣腳,這樣才能處變不亂,才能做到如前所述的用自己邏輯上同意的觀點去打擊對方.我們對新南威爾士這場比賽證明了這種原則的重要性.二是簡易性原則,就是說無論是對本方的觀點還是對方的觀點,發(fā)言都能刪繁就簡,看出其最核心的內容.比如決賽一場針對我方"美是主觀感受"的立場,我交給學生的基本立論與邏輯推理為:
1、 感于存在會于心靈才能產生美.(為什么?)
2、 因為美是情感想像活動所引起的精神愉悅,情感與想像活動才能產生美.(為什么?)
3、 因為美是自由的象征,情感與想像引起的愉悅恰恰體現的是人的精神自由.
當然,在辯論中我們也強調將對方的核心立論簡易化后,用重磅材料予以攻擊.比如在決賽中,針對對方"美是客觀存在",我們在一辯中就指出:感于存在,會于心靈才能產生美,而存在又分為主觀存在(如鬼魂、美夢等)與客觀存在,從而讓對方在邏輯上無法自圓其說.
三是變易性原則,即強調針鋒相對,針對對方提出的問題來現場捕捉,以辯對辯,富有機智與機鋒,并在指出對方漏洞后,盡可能用形象化的類比,夸謬等方法來反擊.事實證明,這是獲取現場效果,打出氣勢的有效方法.比如與南洋理工對陣一場,當對方用"停住一方看另一方"的邊際理論來證明自己觀點時,我方二辯用長頸鹿的腦袋不長,可脖子總在長,但無論肚子怎么長也在腦袋下邊,也無法比腦袋重要的觀點來與之交鋒.雖然這例子是否精當有待商榷,但現場效果卻是蠻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