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父親陸運坤退休前是一名物理老師。
退休后的生活和多數(shù)老年人一樣,早上在自家回廊上晨跑,踢踢踏踏的腳步聲和著清晨小鎮(zhèn)上的雞鳴犬吠,平淡無奇,又有那么一些不一樣。
他從小學習好,后來考上了貴州師范大學。在大學里,他參加了軍樂團,由此打下良好的音樂底子。
因為天賦也因為熱愛,他先后自學了20多種樂器,長笛、二胡、小提琴、手風琴、鋼琴……沒有一樣是不會的。有時,想玩的樂器沒有現(xiàn)成的,或是不好買,他就會自己動手做一個。
這些旁人眼中“不實用”的愛好,在母親李桂賢這里,恰恰是“很好”的。
雖是平常的家庭婦女,但她也會一些小樂器。閑暇的時候,會和丈夫一起拉拉小曲。
或是,平日里突然性子來了,隨心所欲地跳上幾段。
兩夫妻總是特別的合拍。這樣的畫面時常有,天將暗的時候,父親跟著電腦里的音樂和起節(jié)拍,而她在平行的隔壁房間,躬身于一臺80年代的縫紉機。
上山采藥時路過剛剛冒芽的灌木叢,她一句“大地回春,刺梨發(fā)芽“,他馬上感嘆,“萬物生長……”
行經(jīng)陌陌田野,從他們唇齒間流出的是經(jīng)典的《花兒與少年》:春風呀吹醒了鳳凰山呀,山下的流水映哪藍天呀!楊柳喲輕輕著點頭笑呀,挑花也悄悄地紅啊了臉哪……
如果這個世界上真有兩顆靈魂的琴瑟和鳴,想必這算是!
如此樂呵呵的兩個人,采藥回來,一個清洗收拾,另一個會把剛燒好的點心喂到對方嘴里……
偶爾,兒女在場的時候,趁著高興還會感嘆一句“這一生我和你說過愛”,然后喜滋滋喝上一杯交杯酒……
2
這些來自兒子鏡頭里的生活細節(jié),記錄的都是嫁給愛情后的樣子。
在母親當年決定嫁給父親的時候,他還是個一文不名的窮小子,她偶然聽見別人嘲笑他連一雙新鞋都買不起,默默地哭了一夜,然后用三天的時間給他做了一雙別人半個月才能做好的千層底布鞋。
兩個人的結(jié)婚禮,也是靠東挪西借才辦好,欠下的賬很多年才還清。
生活的擔子遠不止這一點,從1964年到1973年十年間添了三個娃,孩子們嗷嗷待哺,吃飯、穿衣、教育,每個地方都需要花錢。
“在他們那里,沒有困難,只有解決問題?!?/span>陸慶屹說。
在陸慶屹的印象里,即便是最艱苦的歲月里,父母親也從來沒有抱怨過生活有多艱難,對于家里欠下的大筆債務,更是從未向孩子們提起過。
缺衣短食的日子,當教師的父親可以完全不顧及“身份”,養(yǎng)兔、養(yǎng)豬、刺繡……副業(yè)做了一項又一項。多年后陸慶屹才明白了其中的原因——父母除了要負擔他們姐弟三人,還承擔了各種家族接濟的重擔。
說起來夠艱辛了吧,可是在父母親這里,生活從來都充滿著豐盈的詩意。
陸慶屹在拍電影之前,曾寫過《我爸》、《我媽》兩篇文章。
他說父親是他見過的最溫柔的人,從沒發(fā)過火!“做什么事都悄無聲息的,比如他在睡覺前,會不聲不響到每個人的房間打開電熱毯預熱,然后下樓和我們坐一會,所以家里人每天鉆被子的時候都是暖烘烘的。每天吃完飯,你稍一放松,他已經(jīng)偷偷把碗洗了?!?/span>
而母親的爽朗、果敢、熱情和樂觀,也是這個家庭中最獨特的味道。
當母親對著一棵花椒樹給兒子介紹收成如何如何不錯,卻會話頭突然一轉(zhuǎn),說這些花了一天多才采摘到的收成,全都分給八大姑七大姨了。當她滿面笑容順口說著“哉喲”的樣子,真的讓人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到什么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快樂!
除了大方熱情,母親還特別能頂事兒。
3
正如母親一邊往灶膛里添柴火,一邊對忙著拍攝的小兒子說:“記住,再怎么有錢,也要考慮居安思危。以后如果我們不在了,你們也要記住家里的傳統(tǒng),不要失去了自己生活的能力,處處才能顯出自強自立?!?/span>
教育的出發(fā)點和目的,在母親這里統(tǒng)一被總結(jié)成很簡單的信條:不要失去自己生活的能力。
人真正在意什么、不在意什么,有時幾句話、幾個動作就能看明白。
老兩口并不重視孩子是否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在他們對大兒子的神態(tài)中也是看得清清楚楚。
哥哥陸慶松在片中的鏡頭并不多,只有過年一家團聚的時候才會出現(xiàn),他看起來年紀不小,頭發(fā)已經(jīng)有些發(fā)白,但依然是單身。
不過整部片子中,父母親僅有過一次催婚,更多的時候,他們懂得尊重子女的人生選擇,而不是把自己的期盼寫成滿臉的焦慮、用自己的期盼去干擾孩子的生活。
哥哥過完年回北京,母親送到門口時,只是在他耳邊叮囑了一句“你答應過我的(結(jié)婚)”。
其實這個大齡“單身狗”的哥哥陸慶松是個不折不扣的才華橫溢的人——10歲那年被中央民族學院(現(xiàn)中央民族大學)以“音樂小神童”的身份特招,19歲即在清華大學當上了音樂教師。
▲11歲的哥哥已經(jīng)上大二
▲哥哥陸慶松在演奏
4
不過一次意外受傷讓陸慶屹的夢想就此破滅。
后來,陸慶屹開始了真正的北漂生活,在他正式成為“導演”之前,做過酒吧駐唱、圖書編輯、寫手、攝影師、網(wǎng)頁設計,也曾開辦過文化公司……工作一直在變,不變的只有一點,那就是不安定。在北京一飄就是30年,甚至都沒個靠譜的工作和清晰的人生規(guī)劃。
有一個學霸哥哥帶路,卻和哥哥活得完全不一樣,換作別人的父母,恐怕得各種對比了。但這對爸媽,對兒子每天看起來沒個頭緒的“拍拍拍”,從來沒有過半句擠兌。
正是這種無條件的寬容和接納,讓這個看似不那么上道的孩子,內(nèi)心住進了理想,并生出了為之努力的勇氣和韌性。
而這個看似“混混”的孩子也從沒做出過什么傷天害理的事,一如陸慶屹在采訪中所說的,父母的愛就像一根無形中的韁繩,讓他看似荒唐跋扈的少年時期沒有一直往下墜,即便是最不靠譜的時刻,也沒有干過什么真正傷天害理的事,因為“一想到父母還是會感到很羞愧”。
等他成年后,父母的生活方式和愛于他而言,更像是一座富礦,讓他對過怎樣的人生有了更為清晰的思考:堅持做喜歡的事,不氣餒自憐于籍籍無名,也不膨脹于一夜之間洶涌而至的名聲。
事實上,《四個春天》斬獲2019年FIRST影展最佳紀錄長片,爾后又被第55屆金馬獎最佳剪輯提名,一大波頂流明星紛紛為它站臺……這一切似乎都歸于片子的藝術生命力,那個叫陸慶屹的青年,依然租住在北京城郊,過著和以往差不太多的生活。
這一份淡然,是從父母那里最自然的傳承,在它面前,環(huán)境和俗世的羈絆,似乎都不值一提。
OK媽說:
成長的焦慮和生活的無奈,塞滿了我們這屆爸媽們育兒的日常。奔跑的孩子來不及看路上的風景,而父母亦步亦趨,忘了自己想要過的生活是什么樣子。即便是換一個場景,生活的緊張和匱乏也是依舊。
而這部片子,讓我們突然明白,相比起外在追求不完的教育資源,“愛與尊重”才是孩子一生中最大的底氣和最好的運氣!
因為經(jīng)常推送時間比較晚,很多媽媽說早上一起床就被各種公號的推送給淹沒了,經(jīng)常找不到我的文章。真的不想和大家走散,還請親們把我的公號設為星標,這樣我的公號就會置頂在你的閱讀列表中啦。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