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qū)胠(qiè)篋-2
【原文】
(fú)夫川竭而谷虛,丘(yí)夷而淵實。圣人已死,則大盜不起,天下平而無故矣!圣人不死,大盜不止。雖(zhòng)重圣人而治天下,則是(zhòng)重利盜(zhí)跖也。(wéi)為之斗(hú)斛以(liáng)量之,則并與斗(hú)斛而竊之;(wéi)為之權(quán)衡以稱之,則并與權(quán)衡而竊之;(wéi)為之符(xǐ)璽以信之,則并與符(xǐ)璽而竊之;(wéi)為之仁義以(jiǎo)矯之,則并與仁義而竊之。何以(zhī)知其然(yé)邪?彼竊鉤者(zhū)誅,竊國者(wéi)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則是非竊仁義圣(zhì)知(yé)邪?故逐于大盜,揭諸侯,竊仁義并斗(hú)斛權(quán)衡符(xǐ)璽之利者,雖有軒(miǎn)冕之賞(fú)弗能勸,斧(yuè)鉞之威(fú)弗能禁。此(zhòng)重利盜(zhí)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過也。
故曰:“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北耸ト苏?,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
【注釋】
(1)川:兩座山之間的流水。
(2)竭:干涸。
(3)谷:兩座山之間的流水道。
(4)虛:空曠。
(5)夷:平。
(6)淵:深潭。
(7)實:滿。
(8)故:事故,變故。
(9)重圣人:使圣人之法得到重視。
(10)重利盜跖:使盜跖獲得厚利。
(11)斗、斛:古代量器,十斗為一斛。
(12)之:前“之”指天下之人,后“之”指斗斛所量之物。
(13)權(quán):秤錘。
(14)衡:秤桿。
(15)符璽:古代用作憑證的信物。符,符契;由兩半組成,合在一起以驗明真?zhèn)?。璽,印章。
(16)信:取信。
(17)矯:糾正。
(18)鉤:腰帶鉤,此泛指各種細(xì)小的不值錢的東西。
(19)誅:刑戮,殺害。
(20)逐:競逐,追隨。
(21)揭諸侯:高居于諸侯之位。揭,舉而奪之。
(22)軒冕:軒車和禮帽,指高官厚祿。軒,古代大夫以上的人所乘坐的車子。冕,古代大夫或諸侯所戴的禮帽。
(23)勸:勸勉,鼓勵。
(24)斧、鉞:刑具,這里代指行刑。鉞,大斧。
(25)示:顯露。
(26)明:顯示,使人明白的意思。
【譯文】
溪水干涸,山谷就顯得格外空曠;山丘夷平,深潭就顯得格外充實。圣人死了,那么大盜賊就不會再興起,天下也就太平而沒有變故了。圣人不死,大盜賊也就不會停止。即使讓整個社會都重用圣人治理天下,實質(zhì)上也是加倍地有利于盜跖之流。圣人給天下人制定斗、斛來計量物品的多少,大盜賊就將東西連同斗斛一起盜竊走了;圣人給天下人制定秤錘、秤桿來計量物品的輕重,大盜賊就將東西連同秤錘、秤桿一起盜竊走了;圣人給天下人制定符契、印璽來作為取信的憑證,那么大盜賊就連同符契、印璽一起盜竊走了;圣人給天下人制定仁義來矯正人們的道德和行為,那么大盜賊就連同仁義一起盜竊走了。
怎么知道是這樣的呢?那些偷竊腰帶環(huán)鉤之類小東西的人受到刑戮和殺害,而竊奪了整個國家的人卻成為了諸侯。諸侯的門庭都打著仁義的招牌,這不就是盜竊了仁義和圣人的智慧嗎?所以,那些追隨大盜賊、高居諸侯之位、竊奪了仁義以及斗斛、秤具、符璽之利的人,即使有了高官厚祿的賞賜,也不可能勸止他們;即使有刑罰的威嚴(yán)也無法禁止他們。這些加倍有利于盜跖之流,使得他們處于不可禁止的局面,正是圣人的罪過。所以說,“魚兒不能脫離深淵,治理國家的利器不能隨意顯露給人看。”那些所謂的圣人,就是治理天下的利器,是不能展示給天下的。
【賞析】
莊子的意思是說,魚兒不能脫離深淵,治理國家的利器不能隨意顯露給人看。那些所謂的圣人,就是治理天下的利器,是不能明示于天下的。莊子的這一思想意在告訴我們,一個人無論有多少德才,都不要輕易地顯露于外,要善于隱藏,這樣才能更好地躲避禍患,保全自身。
一個人自恃才能過人,總是表現(xiàn)過多,往往會給對手帶來壓力和不快。對手就會感覺你氣勢過盛,不可一世。他被壓得喘不過氣來,就會將你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尤其是當(dāng)你的傲然之氣表現(xiàn)出來的時候,他甚至?xí)鹬袩?,不擇手段地對你施以明槍暗箭。這個時候,你就危險了,所以,欲成大事者必須學(xué)會自斂鋒芒、韜光養(yǎng)晦。
【原文】
故絕圣棄(zhì)知,大盜乃止;(zhì)擿玉毀珠,小盜不起;焚符破(xǐ)璽,而民樸鄙;(pǒu)掊(dǒu)斗折衡,而民不爭;(dān)殫殘?zhí)煜轮シǎ袷伎膳c論議;(zhuó)擢亂六律,(shuò)鑠絕(yú)竽瑟,(sè)塞(gǔ)瞽曠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聰矣;滅文章,(sàn)散五采,膠離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毀絕鉤繩而棄規(guī)(jǔ)矩,(lì)攦工(chuí)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故曰:大巧若(zhuō)拙。(xuē)削(zēng)曾、史之行,鉗楊、墨之口,(rǎng)攘棄仁義,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彼人含其明,則天下不(shuò)鑠矣;人含其聰,則天下不(lèi)累矣;人含其(zhì)知,則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則天下不(pì)僻矣。彼(zēng)曾、史、楊、墨、師曠、工(chuí)倕、離朱者,皆外立其德而(yuè)爚亂天下者也,法之所無用也。
【注釋】
(1)擿:擲。
(2)樸鄙:樸實無華。樸,敦厚、樸實。鄙,固陋、無知。
(3)掊:破,打碎。
(4)殫:耗盡。
(5)殘:毀壞。
(6)擢:拔掉。
(7)鑠:銷毀。
(8)絕:折斷。
(9)竽瑟:兩種古樂器之名,這里泛指樂器。
(10)瞽曠:即師曠。因其眼瞎,所以又稱“瞽曠”。
(11)含:保全。
(12)文章:文采,花紋。
(13)五采:即五色。
(14)攦:折斷。
(15)工倕:傳說中的能工巧匠。
(16)有:保有。此處“有”字很可能是“含”字之誤。
(17)攘:推開,排除。
(18)玄同:混同。玄,黑,幽暗。
(19)累:憂患。
(20)僻:邪惡。
(21)外立:在外表上樹立,即對人炫耀之意。
(22)爚亂:迷亂。爚,炫耀。
(23)法:這里指圣智之法,一說“法”即“大道”。
【譯文】
所以,杜絕圣明、摒棄智巧,大盜賊就能止息;扔掉玉器、毀掉珠寶,小盜賊就會消失;燒掉符契、砸毀印璽,百姓就會渾厚質(zhì)樸;打碎升斗、折斷秤桿,百姓就不會爭斗;徹底摧毀天下的圣人之法,百姓才可以共同探討和商議。攪亂六律、毀折樂器,并堵住樂師的耳朵,天下人才能保全原本的聽覺。
消滅紋飾、離散五色,粘住畫師的眼睛,那么天下的人才能保全原本的視覺;銷毀鉤弧和墨線,拋棄圓規(guī)和矩尺,折斷工匠的手指,那么天下的人才能保有原本的智巧。所以說:“天然最大的智巧就好像是笨拙一樣?!毕鞒鴧ⅰ⑹罚╭iū)鰌忠孝,鉗住楊朱、墨(dí)翟善辯的嘴巴,摒棄仁義,天下人的德行方才能混同而齊一。
人人都保有原本的視覺,那么天下就不會出現(xiàn)毀壞;人人都保有原本的聽覺,那么天下就不會出現(xiàn)憂患;人人都保有原本的智巧,那么天下就不會出現(xiàn)迷惑;人人都保有原本的秉賦,那么天下就不會出現(xiàn)邪惡。那曾參、史鰌、楊朱、墨翟、師曠、工匠和離朱,都顯露、炫耀自己的德行,而且用來迷亂天下的人,這就是圣治之法沒有用處的原因。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