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朝代,和西周相對應。眾所周知,在西周末年,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引發(fā)了周王朝的內亂。西周覆滅后,鄭國、衛(wèi)國、晉國等諸侯擁立原先被廢的太子宜臼為王,史稱周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史稱東周。東周的前半期,諸侯爭相稱霸,稱為春秋時代;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聯(lián)手滅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晉,各諸侯相互征伐,稱為戰(zhàn)國時代。
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周平王東遷以后,管轄范圍大減,形同一個小國,春秋時共有140多諸侯國。面對諸侯之間互相攻伐和兼并,天子不能擔負共主的責任,經常要向一些強大的諸侯求助。在這情況下,強大的諸侯便自居霸主。到了公元前315年,姬延即位,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周赧王。作為東周最后一位天子,周赧王在位時間長達59年,成為周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不過,雖然多次努力,周赧王卻還是無法阻擋東周的滅亡結局。
廣告活久見!李時珍稱它為“男人寶”,男人每晚精力十足,女人又愛又恨!一
首先,姬延(前336年—前256年),姬姓,名延,亦稱王赧(nǎn),后世稱“周赧王”,東周第25位君主,周慎靚王之子,東周最后一位君主,也是周朝在位最長的君主。公元前315年,22歲的姬延登基,后世通常把他叫做“周赧王”。 姬延在位期間,周王室已經十分衰弱。姬延初居“東周”(即成周),公元前307年,秦武王欲入東周試舉周鼎,命右丞相樗里疾率領兵車百乘先至東周國,試探東周反應。遭周赧王嚴詞拒絕,樗里疾大怒,把周赧王逐出王宮。面對強大的秦國,周赧王并沒有懼怕,而是保持了周天子的尊嚴。并且,在錯綜復雜的戰(zhàn)國時期,周赧王希望能夠遏制秦國的擴張勢頭,以此推遲東周的滅亡時間。
當時秦國已攻占了韓國、魏國、趙國的很多地方,眼看下一步就要收拾周朝。周赧王于是聯(lián)合其他諸侯國,并命令西周公簽丁湊起了一支五六千人的軍隊,可是缺少武器、糧餉。姬延向境內的富戶籌借軍資,付給他們借券,答應周軍班師之日以戰(zhàn)利品償還。公元前256年,姬延準備就緒,任命西周公為大將,率領五千軍隊伐秦,并約六國諸侯到伊闕(今河南省洛陽市南)會合,一起出擊。不料,除了楚、燕兩國派了些兵來以外,其他四國的兵馬都失約不來,在伊闕的總兵力不過幾萬,遠不是幾十萬秦兵的對手。
二
在此背景下,周赧王不僅沒能擊敗秦國,反而欠下了一大批債務,這就是“債臺高筑”這一歷史典故的由來。周赧王在位時,本就弱小的東周朝代,還分為東周和西周兩個區(qū)域。宜陽之戰(zhàn)后,秦國向東周和西周借道,想通過兩周之間的地區(qū)去攻打韓國。周赧王擔心:借了道會得罪韓國,不借又會得罪秦國。也即當時的周赧王,不僅不敢得罪秦國,連戰(zhàn)國七雄中最弱小的韓國,同樣也比較懼怕。
換而言之,此時的周王室,在實際地位上反而不如戰(zhàn)國七雄了,也即需要看戰(zhàn)國七雄的臉色。對此,大夫史厭便對周赧王說:“為什么不派人去見韓公叔呢?就對韓公叔說:‘秦國敢穿過周地去攻打韓國,是由于信任東周。您為什么不給周一些土地,并派出人質前往楚國呢?’這樣,秦國一定會懷疑楚國,不相信周君,也就不會攻打韓國了。您再派人去對秦國說:‘韓國非要給我們周一些土地,想以此來讓秦國懷疑周君,周不敢不接受。’秦國也就沒有說詞兒,不讓周接受韓國的土地了,這樣就既得到了韓的土地,又是聽命于秦國了?!?/p>
三
周赧王三十四年(公元前281年),大夫蘇厲對周赧王說:“秦國攻克韓國、魏國,打敗魏國大將師武,往北攻取趙國的藺、離石二縣,這些都是白起干的。這個人善于用兵,又有天命佑助。而今他又帶兵出伊闕塞去攻打梁國,如果魏國被攻破,那么西周就危險了。您為什么不派人去勸說白起呢?您可以講楚國養(yǎng)由基的故事給他聽,然后說:如今,您攻克了韓國、魏國,打敗了師武,往北攻取了趙國的藺、離石二縣,您的功績是很大了?,F(xiàn)在您又帶兵出伊闕塞,過東西兩周,背對韓國,攻打梁國,這一次如果打不勝,就會前功盡棄。您不如假稱有病,不要出伊闕塞去攻打魏國了。”
在此基礎上,白起之后的進攻方向,放到了楚國身上。而這,不僅給了魏國和韓國喘息之機,也促使周王室可以暫時擺脫對秦軍進攻的恐懼。一定程度上,在戰(zhàn)國時期,周赧王所在的周王室,隨時都有滅亡的風險,也即戰(zhàn)國七雄中的任何一個諸侯國,都有消滅周王室的實力。當然,因為戰(zhàn)國七雄之間的互相制衡,促使周赧王可以從中斡旋,進而獲得自保的機會。周赧王五十八年(公元前257年),秦國在長平之戰(zhàn)后,想要一舉消滅趙國。不過,因為魏國和楚國的支援,秦昭襄王最終沒能如愿,反而損失了20萬大軍。
四
最后,邯鄲之戰(zhàn)的勝利,直接打亂了秦國向中原地區(qū)的擴張計劃。不過,這場戰(zhàn)役雖然為趙國爭取了恢復時間,卻也讓東周王室暴露無遺,成為秦國的進攻目標。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秦軍攻取韓國的陽城、負黍,西周國懼怕之下背叛秦國,與東方各諸侯相聯(lián)合,率領天下的精銳部隊出伊闕塞去攻打秦國,使得秦國與陽城之間無法相通。秦昭襄王因此大怒,派大將軍摎攻打西周。西周君跑到秦國,叩頭認罪,把全部三十六邑、三萬人口都獻給秦昭襄王。
同年,周赧王郁憤而終,這是因為當時的周王室大權,已經被西周公與東周公把持,西周公據(jù)洛陽,東周公據(jù)鞏邑。對此,在筆者看來,就周赧王這位天子,不僅需要面對秦國等大國的進攻,對內還被大臣所架空,這無疑是非常憋屈的事情了。所以,和東漢末年的漢獻帝等君主比起來,周赧王可謂最落魄的帝王了。就周赧王來說,于公元前256年病逝,也即其在位時間長達59年,為周王室在位時間最長的天子了。公元前249年,秦莊襄王滅掉東周國。東、西兩周就全都歸屬于秦國,周王朝的祭祀從此斷絕。對于周赧王來說,在位期間雖然聯(lián)合諸侯對抗秦國,卻無法阻擋東周王室滅亡的結果。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