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文學的最高境界是"意境",書法的最高境界"化境"是通過哪些方法和手段達到的呢?
答:文學與書法最為重要的聯(lián)系就是二者都強調了“意”——因為在這里書法家也如同文學家,書法家倘若沒有心中的“意”,也就不可能創(chuàng)作出具有生命意象構圖的作品了!為了把兩者的關系看得清楚,在這里我先把自己在創(chuàng)作一幅書法作品時的思考介紹給大家。
“長江送流水·明月待何人”取自唐代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的“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睆埲籼撨@首“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來廣為傳頌,令無數讀者為之傾倒。
一輪明月高高掛在幽深的夜空,明月朗照著一江春水,蜿蜒的江水繞過長滿野花小草的原野,流向滿樹春花的樹林、流向迷朦無際的遠方。月光下孓然獨立的詩人,對著皎潔的空中明月發(fā)出了人生感嘆,細細訴說著人間離愁別緒。這就是原創(chuàng)的意境。
我給這首詞以重新創(chuàng)意,擺脫原有“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的消極情緒,變?yōu)椤伴L江送流水,明月待何人!”在這里,我自己的思緒和想讓大家感受到的是:滾滾東去的長江流水亙古不息,似乎忙忙碌碌,但她那高山流水的奏鳴一定在傳達著他心中的期待,切不要讓我白白流過啊!我很想看到有誰能利用我的能量造福大眾!永恒的月亮美人縱覽了古今無數英雄人物,她更關注著今天的紅塵人世,是不是還會有更為出色的人物出現呢!我的創(chuàng)意是站在自我激勵與鞭策的角度并發(fā)出豪邁自信的心聲:我們是繼往開來的一代人,我們承上啟下,是決不會令月亮美人失望的!月亮的美好形象歷來被人們看作是一位美麗的姑娘,我以自己的豐富想象使月亮美人更有血有肉、有情有意!通過月亮美人內心的活動、對人間英雄人物的期盼,在刻畫月亮美人美好形象的同時也營造出一種能夠穿過茫茫太空而傳情達意的非凡境界,人神共處,引領大家共同進入這個美妙境界并產生共鳴!
運用書法構圖學的原理,我對“長江送流水,明月待何人!”進行了書法創(chuàng)作。在象征一輪滿月的構圖中“長江”、“明月”、“待”、“人”是典型形象?!伴L江”兩個造形以重墨十分突出地營造了陽剛的韻味,“送流水”這三個形象則采取了或纖細、或柔美的線條,與開篇的“長江”相對應,這種剛柔曲線的對比更能烘托出典型形象,使“長江”的墨韻更為亮麗彰顯?!懊髟隆眱蓚€造形,看上去似乎“明”的典型作用更為突出,“月”則采用苗苗條條的造形,在這里感受到得是“陰柔之美”,這樣就給后面將要出現的“待何人”留下了充分表現的余地和空間;“待何人”三造形中,只有“何”屬于一般形象,“待”、“人”都是典型,“待”的寬博、“何”的纖巧、“人”的強大縱肆如橫空出世,這種構圖不僅僅使這三個造形之間形成對比與跌宕,還使這里的空間更突出地烘托出“人”作為這件作品最大主題得到的極大彰顯,與此同時也使“明月”與“人”之間的聯(lián)系更為緊密。從中也使我們看到在書法的構思構圖中同樣要善于運用突破縱橫、險韻生奇的手段,才能使在本不大的空間里出現天高地闊非同尋常的藝術效果。在大與小、剛與柔、縱與橫、枯與潤之間細細品味此間的妙處,你就一定能夠感受到構圖空間帶給我們的非凡享受!
應讀者要求,我特意在這里附上兩件內容相差較大的作品,供大家分析對照我的理論以及中國書法美的內在規(guī)律。
問:文學的最高境界是"意境",書法最高境界"化境"是通過哪些方法和手段達到的呢?
答:下面這件書法作品毛澤東的《為人民服務》也是我講書法時經常提到的范例。此作從六十年代至今,傳遍祖國的大江南北,深深印在人們的腦子里。除了當時歷史原因外,還有個決定性因素,就是這件作品其成功的構圖特色使它在整體藝術效果上大放異彩!書法作品如文學作品一樣,典型是以單個形象而論,化境則是以整體形象給人視覺與心靈上的沖擊。
這幅作品連同落款內容總計六個造型,從下面的分析中我們就能夠清晰地看到此作品成功地利用各自成形的規(guī)律以及在構圖空間運用方面的獨到。
從第二圖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作者成功利用曲線的巧妙變化,總體構圖出現了弧線的大勢,營造了鮮明的動感勢態(tài)。特別是最后的“毛澤東”三個造形渾然一體,就像四兩撥千斤的砝碼,與前面的五個造形勢均力敵!成功地營造出弧線的意味。這樣的弄險,若不具有深厚的書法功底、若不是深諳書法構圖規(guī)律者豈能為之!
由于作者深刻理解了中國書法構圖的內部規(guī)律,在第三圖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到在典型墨象與一般墨象之間的對比以及每個造形的鮮明特色:中間幾個造形貌不驚人的占位,兩側的典型墨象起到的突出作用,以各自成形實現總體端穩(wěn),通過奇妙的變化,達到了總體和諧的境界!
通過這樣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這幅書法作品在空間運用、造形特色、各種對比與聯(lián)系上的妙處。構圖總體特色和意境是不是可以一目了然呢!可謂出神入化!
又如毛澤東為海軍的題詞。毛澤東洞悉了世界各國的軍事發(fā)展狀況,看到了海軍的重要戰(zhàn)略地位,帶著強烈的時代責任感和大無畏的民族精神寫下了這篇題詞。毛澤東曾經五次題寫這樣內容的題詞,可見他對國防建設的重視,尤其是對海軍的重視!開篇的內容乍看上去并不突出,但這里的若干典型墨象給人們整體感受,將毛澤東張之于意而思之于心的那種堅不可摧的意志傳遞給我們!細細審度,這篇題詞的構圖是極其講究的書法構圖,此中的墨象經營達到了書法的最高境界。
在這里我著重要提出的是,書法作品的化境表現同其他任何藝術作品一樣,很大的共性就是險韻的吸引。險韻、險奇,這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心理需要,是人類對奇險的特殊關注與對和諧安穩(wěn)的心理期盼。例如前不久電視上有一個驚險的鏡頭:一個小孩馬上要被急速行駛的汽車撞到的瞬間,只見一個小伙子飛身上前把小孩推了出去。汽車疾駛而過,人們的視線都會不約而同地轉向馬路對面的那兩個人想看個究竟。書法構圖也是利用這樣的意象和規(guī)律進行造險、并通過巧妙手法化解險情,在兩個構圖細部之間無論空間多大也同樣不會使你感覺脫節(jié),而更使你產生無盡的聯(lián)想!可以說沒有險韻的作品絕不會成為精彩的作品!
再來看看書法中的呼應傳情所起的重要作用。這里既是一個古文字,又是一件完整的書法作品《涉》。
彎彎曲曲的河流栩栩如生,河流的兩邊各有人的一只腳。這樣生動的造形很自然地就能使大家產生聯(lián)想:人的兩只腳,河流的這邊一只,河流的那邊一只。于是它就明確地表示了“跋涉”的意思。盡管中間的河流把兩只腳隔開了,但河流兩邊的腳,其造形為相向的勢,這種呼應就使兩只腳有了一種內在的必然聯(lián)系。在書法作品中,作者在線條的造形與造形之間運用了分與合、大與小、粗與細、直線與斜線以及形態(tài)上的諸多變化和對比,才有了總體構圖的大和諧與大端穩(wěn)。
化境是中國書法的最高境界,但決不可能只要是名家,他的作品就件件都是精品,件件都能出現化境。作品的實際質量,必須根據作品的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一件作品能否出現化境,除了作者本身的學養(yǎng)之外,還有一些特定因素,例如作者當時的情緒、環(huán)境、時令、創(chuàng)作時所具有的物質條件等等,都會對書法家作品構思構圖產生很重要的影響。王羲之的《蘭亭序》極為成功,但后來他自己就曾試圖再行創(chuàng)作,卻再也沒有能與原作相媲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