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哲理故事》第三編 民間故事(八)
一葉障目
從前,有個迂腐的窮書生,只會讀死書,對其他事情懂得很少。因為他既不會種田又不會做買賣,家里的生活還要靠妻子來維持,日子過得相當(dāng)苦。書生當(dāng)然也愿意過好日子,但他自己沒有什么本事,所以也沒有辦法。
有一天上午,他坐在家里讀《淮南子》,已經(jīng)看了很久了,還是一無所獲,不禁失望得很,準(zhǔn)備干脆睡覺去算了。忽然,他的眼睛落在隨便翻到的一頁上停住了。只見書上有這么一句話:“螳螂捕蟬時常躲藏在樹葉后面,用樹葉遮住身體,蟬看不見螳螂,螳螂就很容易捉住它。”
書生看了,頓時來了精神,覺得很有啟發(fā),心想:我要是找到這種樹葉,也用它來隱藏身體,別人不就看不見我了嗎?這樣我就可以到集市上去拿別人的東西,也不會被別人發(fā)現(xiàn)。
想到這里,書生興奮得不得了。他扔下書,急急忙忙地跑到山上樹林里去找隱身葉。他仰著脖子到處仔細(xì)地看啊、找啊,幾個時辰下來,脖子酸痛酸痛的,難受極了。結(jié)果,在樹林里轉(zhuǎn)了好半天之后,他終于發(fā)現(xiàn)一只螳螂正藏在一片樹葉后面準(zhǔn)備捕蟬。他忙屏住呼吸,輕輕地靠近那只螳螂,瞅準(zhǔn)了那片樹葉,一下?lián)淞讼氯ァ?墒?,因為猛了一些,那片樹葉掉到地上去了。
書生趕緊低頭在地上找??墒菨M地都是樹葉,他根本就分辨不出哪一片是剛才螳螂用來藏身的。沒有辦法,他只好脫下衣服,把樹下的落葉全都掃到了一起,用衣服裝著拿回家去。
他妻子見他用衣服兜了一大堆樹葉回來,就驚奇的問道:“你弄這么多樹葉回來干嗎???”書生忙把門關(guān)上,小聲說:“別聲張!這里面有件寶貝!”
他的妻子感到更加驚奇了,說:“什么寶貝?”書生也不理她,拿起一片樹葉放在身體前面,問妻子道:“你看得見我嗎?”妻子沒好氣地回答:“看得見!”這人就又拿了一片葉子遮住臉問:“你看得見我嗎?”妻子還是回答說:“看得見!”
就這樣一直問了整整兩個時辰,他的妻子實在不耐煩了,當(dāng)書生又拿起一片樹葉放在身前問她時,就隨口敷衍地說:“看不見了,看不見了!”這人聽了,以為終于找到隱身葉子了,欣喜若狂。他將葉子小心地藏在身上,手舞足蹈地對妻子說:“你在家里等著吧,我們馬上就要發(fā)大財,過好日子了!”說完,也不顧妻子一臉的驚詫,就自個兒跑到集市上去了。
集市上做生意、買東西的人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大大小小的鋪子里各色貨物應(yīng)有盡有:衣服、鞋子、首飾? .真是琳瑯滿目,這個人眼都看花了。終于,他選中了一件貴重的頭飾,取出葉子遮住臉,伸手就往柜臺里去拿。店里的伙計先是吃驚地看著他,不明白他為什么這么猖狂,一會兒終于回過神來,一把抓住他的手大叫道:“來人哪,快來抓強盜??!”附近的人們聞聲趕來,把這個人扭送到了縣衙門。
人們把他扭送到縣衙門,縣官問他為什么那么大膽,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拿別人的東西,書生把事情的經(jīng)過說了一遍,百思不得其解地問:“螳螂捕蟬的時候就是用這片樹葉隱身的,我也是用它隱身,你們怎么會看得見呢?”
縣官聽了,哈哈大笑起來,知道這是一個書呆子,就把他放了。
哲理點撥
這個故事對那些自欺欺人的人進(jìn)行了無情的揭露和辛辣的嘲諷。他沒有想
到,真正被蒙蔽的是他自己,一葉障目,怎么可以騙得過大眾呢?
先秦著作中有“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兩耳塞豆,不聞雷霆”的句子。這則故事就是這句警語的形象發(fā)揮。如果我們被眼前細(xì)小的事物所遮蔽,就會看不到全局或者整體,這種認(rèn)識上的主觀片面性是我們在工作和學(xué)習(xí)中要杜絕的。
割席斷交
三國時期,有兩個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一個叫做管寧一個叫做華歆。他倆成天形影不離,相處得很和諧。
有一次,他倆一塊兒去勞動,在菜地里鋤草。兩個人努力干著活,顧不得停下來休息,一會兒就鋤好了一大片。只見管寧抬起鋤頭,一鋤下去,“嘭”一下,碰到了一個硬東西。不遠(yuǎn)處的華歆也聽見了這邊的動靜,跑過來問管寧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情。管寧對華歆說:“我也不知道這地里面到底是什么東西,竟然如此堅硬,我用鋤頭都鋤不動呢!”“那我們把土塊翻過來看看吧!”華歆說完,就低頭動手將鋤到的一大片泥土翻了過來。
只見在黑黝黝的泥土中,有一個黃澄澄的東西閃閃發(fā)光。管寧低下頭看了一眼,發(fā)現(xiàn)那閃閃發(fā)光的東西竟是塊黃金,管寧向來對財物這些東西看得很淡,所以他并沒有特別高興,只是自言自語地說了句:“我當(dāng)是什么硬東西呢,原來是錠金子?!苯又?,他不再理會了,繼續(xù)鋤他的草。
而在一旁的華歆卻顯得異常興奮,大聲歡呼著:“我的天啊!金子!我的眼睛沒有看錯吧,竟然是塊金子!”說完,就把金子撿了起來,捧在手里仔細(xì)端詳。管寧見狀,一邊繼續(xù)揮舞著手里的鋤頭干活,一邊責(zé)備華歆說:“錢財應(yīng)該是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去獲得,因為只有這樣才是光榮的。一個有道德的人是不可以貪圖不勞而獲的財物的。你還是趕緊鋤地吧!”
華歆聽了,有些不悅,口里說:“這個道理我當(dāng)然懂了。”但是,手里卻還捧著金子左看看、右看看,怎么也舍不得放下。管寧看到這里,不住地?fù)u頭。華歆看到管寧仍然安心在田地里干活,也覺得不好意思。他依依不舍地把金子放在了地上,不情愿地拿起鋤頭回到了田里。可是,他心里惦記著金子,又怎么能安心干活呢?他干活的時候,便不再像開始的時候那樣努力,干一會就會跑到放金子的地方看看金子還在不在。管寧看到這些,心里失望極了。
又過了不久,管寧和華歆兩個人坐在了一張席子上一起讀書。就在這時,外面響起一陣鑼鼓聲,中間夾雜著鳴鑼開道的吆喝聲和人們看熱鬧吵吵嚷嚷的聲音。管寧對外面的喧鬧完全充耳不聞,就好像什么都沒有發(fā)生一樣。而華歆聽到以后,放下手里的書,起身走到窗前去看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只見外面有一大隊人馬,敲鑼打鼓的,再往后面瞧,就看到眾多人抬著一個轎子,那轎子的兩邊還雕刻著精巧美麗的圖案,上面蒙著的布簾是用五彩綢緞制成,四周裝飾著金線,轎子的頂部還鑲了一大塊翡翠,顯得富貴逼人。身穿統(tǒng)一服裝的隨從擁在兩邊,好不威風(fēng)!
華歆完全被這種張揚的聲勢和豪華的排場吸引住了。他對管寧說:“外面有那么多的人,還有豪華的轎子,一定是有朝廷高官經(jīng)過這里。我們出去看看吧!”管寧對于華歆的話不以為然,仍舊在原處專心致志地讀書。華歆見狀,只好一個人跑到街上去跟著人群尾隨車隊看熱鬧去了。
過了一會兒,華歆回來了,興高采烈地對管寧說:“你知道嗎?那個坐在轎子里的人,還真的是個做官的!我以后也要努力當(dāng)大官!”
這時,管寧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嘆惋和失望。他從里屋拿出了一把刀子當(dāng)著華歆的面把席子從中間割成兩半,痛心而決然地對華歆說:“我們兩人的志向和情趣太不一樣了。從今以后,我們就像這被割開的草席一樣,再也不是朋友了?!?span lang="EN-US">
哲理點撥
管寧和華歆兩個人不同的處世態(tài)度和道德風(fēng)格,這真是像我們常說的那句“道不同,不相與謀”的古語一樣,說明交朋友一定要志同道合,這樣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真正的朋友,應(yīng)該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礎(chǔ)和奮斗目標(biāo)上,一起追求、一起進(jìn)步。如果沒有內(nèi)在精神的默契,只有表面上的親熱,這樣的朋友是無法真正溝通和理解的,也就失去了做朋友的意義了。
當(dāng)然,我們也不贊成這種斷然,絕交的態(tài)度。一個人既要嚴(yán)格要求自己,也要樂于助人,幫助他改正缺點,這樣的道德修養(yǎng)是更高的。
鄭人乘涼
從前,有個鄭國人,他住在低矮的房子里。一到了夏季,呆在這樣的房子里面讓人感覺到又悶又熱。這個鄭國人飽受酷暑煎熬,寢食不安之苦。
一天上午,鄭國人坐在屋子里面仍舊是大汗淋漓。他禁不住想,有什么辦法能夠讓我涼快一些,而不至于這么熱呢?正當(dāng)他苦思冥想的時候,他看到屋外的一棵大樹。這棵大樹已經(jīng)生長多年,枝繁葉茂,郁郁蔥蔥,并且樹下還有一大片樹影。就在這個時候,鄭國人一拍腦袋,計上心頭。“樹下有這么大的一塊樹蔭,在樹蔭里肯定不會像在屋子里面那么熱。我為什么不取張涼席鋪在樹蔭里面乘涼呢?”想到這里,鄭國人趕忙回到房間里面取了涼席,跑到樹下,鋪在了樹蔭下。
正午時光,酷熱的陽光曬得大地?zé)釟怛v騰的,而樹蔭下由于繁茂的樹葉的遮蔽而顯得十分的涼爽,鄭國人愜意地躺在席子上,心里得意地稱贊自己的聰明。
不知不覺中,鄭國人睡著了。可是,過了一會兒,他感覺到臉上身上像是被什么烘烤了一樣,熱辣辣的。鄭國人想,我這該不會是在做夢吧。他坐了起來發(fā)現(xiàn)這時他已經(jīng)不在樹蔭下了。滾燙的太陽正在天上看著他呢!這時,鄭國人心里犯了嘀咕,我剛才明明是把席子鋪在樹影里,可為什么睡了一覺以后,卻不在原來的樹影里了呢?鄭國人想了一會,終于發(fā)現(xiàn)他的這條妙計也有不足的地方。因為在一天中,太陽會不斷地移動,變換著自己的位置。這樣一來,樹影也隨著陽光的變化而不斷的移動著。中午,他把席子放在樹的底下??墒?,到了下午,樹影由原來的樹底下移到了樹的東邊了。于是,鄭國人得出了結(jié)論,“我必須經(jīng)常移動我的席子,讓席子在樹影里。只有這樣,我才能涼快呢!”
很快,太陽落山了,月亮升了起來。這時,大樹的影子在皎潔的月光下,顯得格外清晰。鄭國人這時又自作聰明地心想,“我白天把涼席放在樹下的蔭涼下能夠乘涼?,F(xiàn)在雖然是晚上了,但大樹在月光下也還是有樹影的。所以。我把涼席放在樹影里,并且隨樹影的變換位置而不斷地移動涼席也會讓我感覺涼快的?!?span lang="EN-US">
就這樣,鄭國人在夜晚也在重復(fù)著白天的行為,不停地移動自己的涼席到樹影里。鄭國人這樣忙碌了整整一個晚上,都沒有睡好。在晚上,因為沒有了太陽的照射,溫度也就有所降低,要比白天涼快一些,但是露水會很重。鄭國人只顧著把席子挪到樹影里,身上的衣服也都被露水沾濕了。而且,那樹影離樹越近,他身上的衣服也就越濕。
夏天乘涼本來是件很簡單的事情,可是故事中的鄭國人卻不知道變通,把白天乘涼的辦法又在晚上應(yīng)用,結(jié)果弄巧成拙,反而身受露水沾濕之苦。
哲理點撥
事物都是一分為二,千變?nèi)f化的。人們認(rèn)識世界,就是認(rèn)識事物的矛盾。任何矛盾都有其特殊性,這就要求我們要針對事情變化的情況,相應(yīng)地采取不同的解決辦法。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不能用老眼光、老辦法解決新問題。在學(xué)習(xí)生活中,對于自己以往的經(jīng)驗或別人的經(jīng)驗,不要不加分析就生搬硬套,招搬照抄,應(yīng)具體問題具休分析從中找出適合自己的辦法解決問題。
千萬買鄰
南北朝的時候,南朝經(jīng)歷了宋、齊、梁、陳四個朝代。梁朝的時候,有位官員叫做呂僧珍,他是梁朝的開國功臣,很受梁武帝的賞識和信任,他被任命了很高的職位。
呂僧珍盡管這樣顯貴,但是他從來不驕傲,也不向手下擺官架子。他一直注意自己的品德修養(yǎng)。他從來不向親戚朋友炫耀自己,也不特殊地照顧自己的親屬朋友。他對人謙恭有禮,一視同仁。
有一次,他的一位堂兄的兒子來找他,打算請這位很有權(quán)勢的堂叔替他在朝廷里面謀一個職位。呂僧珍知道這個侄子平日里好吃懶做,游手好閑,根本沒有擔(dān)任官職的能力,于是就好言相勸道:“我承蒙朝廷的信任,一直以來兢兢業(yè)業(yè),而不敢有半點怠慢,因為我總是擔(dān)心沒有什么可報效皇帝的隆恩。如今你又怎么可以來找我,讓我為你謀官位呢?再說,我聽說你近些年來,一直沒有什么事情可做,整天東游西逛。我勸你還是回家老老實實地干點小生意,好好過日子吧!”
這個侄子聽到呂僧珍的話,大吃一驚,他沒有想到呂僧珍會拒絕了自己,頓時勃然大怒,對自己的叔父大吼道:“好你個呂僧珍,你如今做個大官,就不計親戚之情了?難道讓你在宮里幫我謀一個職位很困難嗎?”
呂僧珍看到自己的侄兒還不明事理,就退到自己的房間,不再與之見面。這件事情很快就傳到了眾多百姓的耳朵里。他們一致稱贊呂僧珍這樣為了國家的利益,忍辱負(fù)重的高尚情操。人們爭相傳頌著他的美德故事。一時間,呂僧珍的名望也就更高了。
呂僧珍有個朋友叫做宋季雅,他曾經(jīng)是南康郡太守,后來因故被免職。之后,他離開了南康這個傷心地,回到了京城。但是,因為離開京城已經(jīng)多年,早年的房屋已經(jīng)破舊不堪了,買所新房子也就成了宋季雅的當(dāng)務(wù)之急。
宋季雅回到京城的這些日子,一直到處打聽房源情況。在這個過程中,他總是聽到百姓提起呂僧珍的優(yōu)良事跡,心想,我這個老朋友為人正直不阿,辦事情也極為公正,如果能和他住在一起的話,真的可以算是妙事一樁?。【瓦@樣,宋季雅來到呂僧珍家的附近,打聽到恰好有一所房子出售,于是毫不猶豫地買了下來。
呂僧珍看到老朋友宋季雅成了自己的鄰居,非常高興。他迫不及待地來到了宋季雅新家里,兩個人久別重逢,自然話也格外地多。在兩人熱火朝天地聊了一陣子以后,當(dāng)呂僧珍問道:“宋兄,您這個新房子的房價是多少?”宋季雅笑了笑說:“一千一百萬!”
呂僧珍聽到這里,大吃一驚,連忙說:“宋兄,您真的是花了一千一百萬買的這所房子?要知道,這樣的房子現(xiàn)在的市價也就是一百萬??!”
宋季雅還是微笑著,風(fēng)趣地回答說:“老朋友,我是拿一百萬的錢來買這個房子,拿一千萬的錢來買和你做鄰居的??!如此算來,我覺得一點都不貴呢!
哲理點撥
中國古代有一個膾炙人口的故事“孟母三遷”。講的也是同樣的道理。孟母為了培養(yǎng)兒子孟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xí)慣,曾經(jīng)三次搬家,直到最后搬到私塾附近,而孟子也由此耳濡目染,深得教益之后,孟母才放心地在那里安了家。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遠(yuǎn)親不如近鄰?!边@句話十分有道理?!扒f買鄰”的宋季稚也看到了這其中的妙處,才不惜花重金買房,爭取和呂僧珍作都居??梢姡x擇一個通情達(dá)理的鄰居,一個良好居住環(huán)境是多么的重要??!其實,說到底,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不但居要有“品行良好”的鄰,行也要有“志同道合”的伴,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中學(xué)習(xí)到終生受益的道理,才能使我們的工作和學(xué)習(xí)更進(jìn)一步。
黔驢技窮
古時候,在貴州地區(qū)是沒有驢的,那里的人們對于驢的相貌、習(xí)性、用途等都不熟悉。有個喜歡多事的人,到北方去,見到了驢子,覺得很新鮮,就買了一頭,用船把這頭驢運回了貴州,可是一時又不知該派什么用場,就把它放到山腳下,任它自己吃草、散步。
那座山上有一只老虎,出來覓食吃,遠(yuǎn)遠(yuǎn)地望見了這頭驢。老虎從來沒有見過驢,看到這家伙身軀龐大,耳朵長長的,腳上沒有爪,樣子挺嚇人的。老虎有點害怕,在心里琢磨:媽呀,什么時候跑出這么個怪物來了,個頭這么高大,莫非是什么神獸?看上去似乎不太好惹,一定很厲害的。我還是躲得遠(yuǎn)遠(yuǎn)的,不要貿(mào)然行事為好,等觀察一下再說吧。
一段日子里,老虎只敢躲在密密的樹林里面觀察驢的行為,而不敢出來覓食。后來又過了幾天,老虎覺得它好像不是很兇狠,就大著膽子小心翼翼地慢慢靠近它,但還是沒有搞清楚它到底是個什么東西。
有一天,老虎正再山后覓食。突然之間,看見了驢子也在那里吃草,老虎見狀,自言自語道:這是個好機會??!我可以好好地看看這個怪物了!說完,老虎就開始慢慢地接近驢。忽然,那頭驢伸長了脖子叫了一聲,聲音十分響亮。這一叫不要緊,差點把老虎給嚇趴下了。老虎邊跑邊尋思,這個怪物是不是想把我吃了呀!我還是趕緊逃命吧!于是,老虎轉(zhuǎn)身就跑,一口氣跑到很遠(yuǎn)的地方才敢停下來。
日子還是像往常一樣,但不同的是老虎幾乎每天都可以聽到驢子的叫聲。時間久了,老虎也就習(xí)慣了這種叫聲,覺得驢子也不像是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領(lǐng)。老虎的膽子大了一些,也就敢于在驢子散步的時候,遠(yuǎn)遠(yuǎn)地看著驢子了??墒牵?jīng)過老虎仔仔細(xì)細(xì)的觀察,老虎覺得那個怪物似乎也沒什么特別厲害的本領(lǐng)。
又過了幾天,老虎漸漸習(xí)慣了驢的叫聲,于是它又進(jìn)一步和驢接觸,以便更深人的了解。老虎終于走到驢身邊,圍著它又叫又跳,有時還跑過去輕輕挨一下驢的身體再跑開。驢子看到老虎來沖撞自己,就異常地憤怒,抬起蹄子去踢老虎。開始的時候,老虎還稍有點驚惶,還是會嚇得撒腿就跑。
但是,事后老虎發(fā)現(xiàn)驢子竟然也沒有追過來,老虎心想,我這么招惹它,也不見它追我,這個東西是不是也就那么點本事,只知道叫幾嗓子,踢幾腳呢?老虎只好再試一次,跑到驢子跟前,碰了驢子一下。結(jié)果還是和以前一樣。老虎終于明白了,原來驢也只有這么一點伎倆。
老虎非常高興,嘲笑驢子說:“你這個沒用的大家伙,原來也就這么幾招本事?。 闭f著就跳起來撲上去,咬斷了驢的喉管,吃光了驢的肉,心滿意足地離開了。
哲理點撥
貌似龐大的貴州驢,實際上外強中干,一點厲害的本領(lǐng)也沒有;老虎沒有被看起來像怪物的驢子嚇跑,而是通過了冷靜的觀察,大膽地試探,終于摸清了驢子的底細(xì),最后戰(zhàn)勝了驢子。
“黔驢技窮”已經(jīng)成為人們常用的成語。它告訴我們,一方面,徒有外表而實質(zhì)并不強大的人,無論怎么樣炫耀,也只能蒙騙一時,最終總是要暴露底細(xì),讓人識破的。做人也要練就真本事,僅靠花哨的外表唬人,是不會長久的。到頭來,吃虧的總還是自己。另一方面,我們對待任何事情都不要被其表面的現(xiàn)象所迷惑,只有多加觀察,認(rèn)真研究,才能夠了解其真相。
鐵棒磨針
李白是唐代有名的大詩人。他寫的詩形象雄偉,氣勢磅礴,有很多傳誦千古的名句,表現(xiàn)了他的豪情壯志和開闊胸襟。
其實,李白在小時候,也是特別頑皮的。每當(dāng)父母讓他讀書的時候,他都會借口那些經(jīng)書、史書枯燥無味,十分深奧,自己讀不懂,然后丟下書,跑出去和小朋友一起玩耍。
這一天,小李白又跑到了村口玩耍,卻沒有看見有其他的小伙伴。他只好一邊閑游閑逛,一邊東瞧西看的。走了一會兒,他看見一戶人家的門口坐著一位慈祥的老奶奶。等小李白走到老奶奶跟前的時候,他才發(fā)現(xiàn)這位老奶奶坐在磨刀石前的矮凳上,手里拿著一根很粗大的鐵棒子,在磨刀石上一下一下地磨著,神情專注,以至于李白在她跟前蹲下她都沒有察覺。
小李白頓時來了興趣,他不知道老奶奶在干什么,于是便好奇地問:“老奶奶,您拿著這么大的鐵棒子是在做什么呀?”
“小朋友,我在磨繡花針??!”老奶奶簡單地回答完小李白的問題以后,又匆忙地低下頭,依然認(rèn)真地磨著手里的鐵棒。
“您這是在磨針?”小李白覺得很不明白,因為他看到老奶奶手里磨著的明明是一根粗鐵棒,怎么會是針呢?小李白忍不住問道:“老奶奶,繡花針是非常非常細(xì)小的,可是您磨的是一根粗大的鐵棒呀!”
老奶奶頭也不抬地邊磨邊說:“沒錯,我正是要把這根粗大的鐵棒磨成細(xì)小的繡花針。”
“什么?您要把這根鐵棒磨成繡花針?”小李白有些意想不到,他脫口又問道:“這么粗大的鐵棒能磨成針嗎?那您要磨到什么時候呀!”
這時候,老奶奶才抬起頭來,慈祥地望了望小李白說:“是的,鐵棒子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針是很困難的。可是我每天不停地磨呀磨,這樣就總有一天,我會把它磨成針的。孩子,只要功夫下得深,鐵棒也能磨成針呀!”
小李白是個悟性很高的孩子,他聽了老奶奶的話以后,一下子明白了許多,心想:“對呀!做事情只要有恒心,天天堅持去做,什么事也能做成的。讀書也是這樣,經(jīng)書和史書雖然有一些讀不懂的地方,但是只要我堅持多讀,天天讀,總有一天會讀懂的?!毕氲竭@里,小李白對自己以前不認(rèn)真的學(xué)習(xí)態(tài)度深感慚愧,臉一下子都燒得通紅了。于是,他拔腿便往家跑,重新回到書房,翻開原來讀不懂的書,繼續(xù)讀起來。
哲理點撥
李白在他的“斗酒詩百篇”后面有過這樣的話,“若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梢娺@位“詩圣”的才能也不是渾然天成的。
“天才在于勤奮”這樣一個道這個在民間被傳為佳話的故事,也正是說明了理。我們承認(rèn)先天的差異是存在的,即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接受和領(lǐng)悟的能力是不盡相同的。但是,這些也只是為人們后天的學(xué)習(xí)提供一個比較優(yōu)越的條件罷了。一個人是否成才的關(guān)鍵,還是在于在實踐中刻苦學(xué)習(xí)。有道是:玉不磨難作器,人非學(xué)問豈成賢。
要錢不要命
在永州這個地方,由于江河很多,所以在那里居住的人都很善于游泳。五六歲的小孩便能在河里嬉水抓魚,大人們的水性更是了不得。
有一天,幾個永州人打算結(jié)伴同乘一條小船過江去。一路上,大家談笑風(fēng)生地聊著天,還不時地用手去摸腰里。原來,他們帶的銅錢很多,因為害怕被別人發(fā)現(xiàn),就都用細(xì)長的布袋裝著,纏在腰上。其中的一個人說自己出門去做生意幾年了,現(xiàn)在回來看看家人。他也帶了一個包袱在身邊,時刻不離左右。
不一會兒,渡船來了。可是過了不多久,等船渡到江心的時候,麻煩的事情發(fā)生了。因為前些時一連下了好幾天的暴雨,使得江水猛漲,水流變得特別湍急,而現(xiàn)在又忽然起了風(fēng),江面上掀起了巨浪。一個浪頭打過來,小船承受不了,船尾破了一個大洞,江水猛地灌了進(jìn)來,小船很快就沉了。船上的人見勢不妙,紛紛跳下水,游泳逃命,好在他們都是游泳高手,就都奮力地向前劃去。
那個先前一直帶著包袱的人喘著氣,兩手上上下下地拼命劃水,可是盡管他累得夠嗆,還是游得特別慢。游了半天了才游了一點點距離。同伴們都已經(jīng)游出去老遠(yuǎn)了,可他還在江中間。
他的同伴覺得很奇怪,就招呼他說:“咦,你今天怎么回事???還在那里磨蹭什么???”那人氣喘吁吁地回答說:“我是在盡力游?。 蓖榻又鴨柕溃骸澳阋幌蚍浅I瞄L游水,怎么這一次落在后頭呢?”這人費力地回答說:“我跳下水之前把包袱里的一千枚大錢取出來纏在腰里,特別沉重,所以游起來分外吃力?!蓖槁牶螅钡貙λ暗溃骸班?,都什么時候了,還顧著那些錢!我們都把錢袋丟掉了,你為什么不把錢袋丟了減輕負(fù)擔(dān)呢?”這人使盡全身力氣游著,拼命地?fù)u著頭,表示不肯丟下錢袋。
又過了一會兒,這個人越來越劃不動了,眼看有沉底的危險了。他的同伴為他著急,提醒他說:“你把錢解下來扔掉吧!”那人在水里忽沉忽浮的,好像隨時都有可能沉沒,很顯然他已經(jīng)沒有力氣說話了。
工夫不大,那人實在游不動了,就快要沉下去了,而其他的人都已經(jīng)游到了對岸,看著他干著急,又蹦又跳地對他大聲喊道:“你怎么這么糊涂哇,眼看命都快保不住了,要錢還有什么用呢?現(xiàn)在丟掉錢還來得及,快扔掉錢,快扔掉錢呀!”
那人還是在江中掙扎著,怎么也不肯把他的錢丟掉。最后,他終于精疲力竭了,和他的錢一起沉到了江底。
哲理點撥
錢是身外之物,怎么會比命還重要呢?再說,命都丟了,拿什么去享受錢呢?把金錢看得高于一切,實在是要不得?。?span lang="EN-US">
一切貪財?shù)娜硕际怯薮揽尚Φ?,他們往往為一時之利,不惜自己的身家性命,豈不知失去生命也使他們永遠(yuǎn)失去了一切,包括錢財。錢財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必需的,特別是在商品經(jīng)濟社會,但是決不能以此為借口而貪戀財富,不然就容易喪失理智,分不清主次利弊,就會使自己陷入不利的境地。
二叟釣魚
古時候,在一個地方有一條小溪,小溪清澈見底,很多魚兒在里面自由地游來游去。吸引了很多人來這里垂釣。不過有兩個老頭非常專注于垂釣,他們彼此不認(rèn)識,也沒有商量好,但他們無論春夏秋冬幾乎每天都來釣魚,而且每次兩個人都坐在自己一貫坐的岸邊的一塊石頭上開始垂釣。
雖然他們都來垂釣,但情況卻大不相同,王老頭每次來釣魚都能滿載而歸,相反,李老頭的成果卻總是不盡如人意。
話說這一天,兩老頭又來到了溪邊,他們互相并沒有打招呼,而是各自布置好一切,拿出魚桿,放上魚餌,垂到水里,等待魚兒上鉤。不大一會工夫,只見王老頭的魚漂開始抖動,很快,他就釣上了一條又大又肥的鯉魚。李老頭這邊卻還沒有動靜。李老頭看看王老頭釣到的魚,非常羨慕。這時王老頭一揮桿,又一條大魚上了鉤。而李老頭這邊心里非常焦急,一會抬頭看看王老頭,一會起身瞅瞅水中的魚。
不知不覺中,幾個時辰就過去了。王老頭可謂是戰(zhàn)果豐碩,盛魚的桶里已經(jīng)有很多魚了,幾乎要盛不下了;而李老頭這邊呢,則還是一無所獲,其間有幾次他的魚漂也動了,可每次當(dāng)他收桿的時候他的魚鉤上卻是空空如也。
李老頭看看王老頭還在專心致志地垂釣,心急如焚,終于按捺不住。他扔掉魚桿,來到王老頭這邊想請教釣魚的訣竅。他正要開口問時,王老頭卻伸手示意他不要說話,原來水里魚漂又一次動了起來,而王老頭卻熟視無睹,仍然一動不動。直到他的魚漂抖動的頻率急劇加大時才見他從容不迫地開始收桿,而一條大魚就在魚鉤上掙扎著露出了水面。李老頭心里佩服得很。等王老頭把魚放進(jìn)桶里后,他便問道:“我們倆用的是同樣的魚食,而且在同一條河里釣魚,為什么我們的結(jié)果卻相差如此之大呢?”
王老頭說道:“原因很簡單,釣魚多少并不在魚食的好壞和在哪一條河里釣,而是在于釣魚時的心態(tài)。我放下釣鉤時心里只想著我自己,只知道有我存在,而不去考慮魚兒是否上我的鉤,心里沒有魚的存在。放下釣鉤后就目不轉(zhuǎn)睛,神色不變,魚就不會察覺到我在釣它,于是就放松了警惕,很容易就上了我的鉤,所以我釣到的魚就多;而你在垂釣時心里想的是魚,想著魚兒趕快被釣上來,不時的用眼睛去看看魚兒是否上了你的鉤,于是魚兒就被你嚇跑了,你哪里還能釣到魚呢?”
謝過王老頭之后李老頭回到自己的地方,想著王老頭的方法,放下魚鉤,然后靜靜的等待,不去想魚,也不起身看魚,而是想著自己,很快魚漂開始抖動,李老頭謹(jǐn)記王老頭的教誨,目不轉(zhuǎn)睛,心無所念。照著這個方法,他釣到了一條魚,很快他又接連釣到了很多魚,他的桶里也裝滿了魚兒,終于李老頭也滿載而歸了。
哲理點撥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都要冷靜、沉著,不可輕浮、躁動和急于求成,要用一顆平常心來對待事物,強求的結(jié)果只能是一無所獲。即使無法做到氣定神閑、舉重若輕,起碼也要專心致志,這是能做好事情的前提條件。同時也啟示我們只有掌握科學(xué)規(guī)律,講究方法,才能取得成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