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位:方和謙(1923年12月-2009年12 月23日),首屆“國醫(yī)大師”,全國老中醫(yī) 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和肝湯
【組成】當歸10克,白芍10克,黨參10 克,柴胡10克,茯苓12克,香附10克,白術10克,蘇梗6克,大棗4枚,薄荷(后下)5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和肝湯”是方老積多年臨床經驗,師《傷寒論》小柴胡湯和解之法所擬的方子。本方的應用范圍極廣,方老曾用于治療肝膽系統疾病、脾胃系統疾病、心臟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等,均取得了較理想的效果。當然,這些病的病機必須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肝血不足、肝氣不柔、肝氣郁滯、疏泄不利、脾不健運、水濕內停或筋脈失養(yǎng)、經絡阻滯不暢,除此無效。
第7位:徐景藩(1927年—),首屆“國醫(yī)大師”,江蘇省中醫(yī)院主任中醫(yī)師
胃痛方
皮硝(或芒硝)外治
用皮硝(或芒硝)30克,以薄紙包成方形,外加一層紗布,敷于胃痛部,再用布帶圍裹固定,晚上睡覺時加蓋衣被。第二天早晨取下,清潔皮膚,如法再敷。如屬臥床患者,不分晝夜均可外敷,凡得溫而使皮硝(或芒硝)潮解者效果尤佳。潮解后取下,再如法外敷,直至疼痛控制后再用藥1~2次。適用于胃病消化不良,因食滯內停而誘發(fā)疼痛者,或胃中郁熱,脘痛有灼熱感的患者。
第8位:周仲瑛(1928年—),首屆“國醫(yī)大師”,南京中醫(yī)藥大學教授
降脂方
【組成】制首烏12克,甘杞子10克,制黃精12克,桑寄生12克,澤瀉15克,銀花10克,決明子12克,荷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l劑,煎服2次。3 個月為一療程,可連續(xù)服用2個療程,一般不少于1個療程。
【功效】滋腎養(yǎng)肝,降脂。
【適應證】高血脂伴頭昏暈痛目澀視糊,耳鳴,健忘,心悸,失眠,腰酸肢麻,口干。
【隨癥加減】眩暈加天麻、白蒺藜各10 克,目澀視力模糊加炙女貞子、菊花各10克。
第9位名中醫(yī):張燦玾(1928年—),首屆“國醫(yī)大師”,山東中醫(yī)藥大學終身教授
遺精方
【做法】上藥共研細末為丸或為散。
【用法】每日空腹服6克,早晚各1次, 溫水送服。
張教授認為,補腎不止地黃、鹿茸之類,本方中的茯苓不僅有開泄之功,還有入心寧神之效,而五倍子可以固澀閉闔,且入腎經斂浮火,正可以應腎臟動靜開闔之機、心腎交通之制。另外,張教授還指出,服用此藥時應忌辛辣之物,相火旺者,可加知母、黃檗,虛甚者,再酌加補品。
第10位:李玉奇(1917年-2011年2月),首屆“國醫(yī)大師”
淺表性胃炎
淺表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之初期,如果治療得當,可很快得以治愈。本病臨床見證,可分為二型,即虛寒型、虛寒化熱型。
在這里,李玉奇先生針對兩型淺表性胃炎給出了他自己的治療方:
1.虛寒證
主要癥狀是口吐清水,胃腑脹滿明顯,有時難以忍受,同時還有欲嘔感,大便不調順等狀況。對此,李玉奇先生給出了溫胃理脾法的溫脾湯。
【組成】黨參15克,白術10克,良姜10 克,黃連5克,草叩15克,砂仁15克,檀 香10克,當歸25克,芍藥25克,川楝子15克,香附子15克,白芥子10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
【加減】若便秘加大黃10克、郁李仁5克、黑白丑10克。按此癥用調氣溫中加泄法,可加速消除癥狀。若泄瀉可加芡實15克、蓮肉15克、山藥15克。若女子更年期可酌加合歡40克、女貞子15克、麥 芽20克、大棗10枚、甘草20克。
2.虛寒化熱證
主要癥狀是胃脘時有燒灼感,吞酸欲吐不得,胃脘癰放射到背部,食欲時好時差,體重開始下降,經常倦怠,臨睡時出現胃脘特別不適感,大便秘結居多。對此,李玉奇先生給出了重在清燥化熱兼以理脾的二連湯。
【組成】胡黃連10克,黃連10克,連胡20克,敗醬草20克,豆腥草20克,草果仁15克,陳皮15克,姜黃10克,蘇子15 克,蘇木花15克,薏仁米20克,知母40 克。
【用法】水煎服。
【加減】若胃酸過多,可加烏賊骨20 克、煅瓦楞子20克、葛根15克。若胃酸減少甚而無酸,喜食酸,可加五倍子15克、馬齒莧40克、焦楂20克、烏梅15克、枸杞子20克。若便秘過甚,可加桑葚子40克、二丑15克、郁李仁10~15克、當歸20克、枳殼10克。
※特別提示:中醫(yī)看病講究辨證治療,千人千方,所以建議各位不要照著用,最好拿著以此去請教中醫(yī)看看。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