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與中秋有關的作品,小佛相信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中秋》,這首詞首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與尾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實在令人印象深刻,從天上到人間,無怪乎有人曾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diào)歌頭》一出,余詞俱廢”,主見其在中秋詞上的影響力。
小佛最近讀到了另外一首中秋詞,并且與蘇軾的這首佳作不僅是同詞牌名,連詞名都一樣,并且作者與蘇軾有著莫大的淵源,這首詞便是米芾所作的《水調(diào)歌頭·中秋》:
砧聲送風急,蟋蟀思高秋。我來對景,不學宋玉解悲愁。收拾凄涼興況,分付尊中醽醁,倍覺不勝幽。自有多情處,明月掛南樓。悵襟懷,橫玉笛,韻悠悠。清時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甌。可愛一天風物,遍倚欄干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枕臥江流。
米芾,宋代著名書法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這首中秋是米芾借賞中秋的機會,以表達自己為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高潔傲岸的情操。
上片,一開始就用了秋天特有的事物來讓人意識到這已經(jīng)是秋季了,“砧聲送風急,蟋蟀思高秋”?!罢杪暋笔菗v衣聲,李白有詩云“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每年天氣轉冷,故鄉(xiāng)之人都會給駐防邊疆的家人送去冬衣,當米芾聽到了搗衣聲之后才感受到風變得急速,秋來了。同樣,也是聽到了蟋蟀的叫聲才意識到秋來了。
“我來對景,不學宋玉解悲愁”,米芾對于秋季的感悟并沒有宋玉的那種悲傷,他擁有的是不同于歷代文人悲秋之感,而是一種豁達。
“收拾凄涼興況,分付尊中醽醁,倍覺不勝幽”,搗衣聲與蟋蟀都在提醒著米芾秋季的到來,也會讓人感受到秋意,米芾想要甩掉秋意對自己心情的干擾,于是他借著美酒將悲傷的調(diào)調(diào)收起來,讓自己從略感壓抑的情緒中沖脫而出,得到超然物外的清爽之感。
畢竟這是中秋之夜,多多少少都有著令人開心的情致,看那輪明月從南樓旁緩緩升起,將這天地裹上銀裝,“自有多情處,明月掛南樓”。
下片由景入情,抒發(fā)米芾不愿意與世俗同流,想要過屬于自己的隱居生活。
“悵襟懷,橫玉笛,韻悠悠。清時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甌”,從玉笛的悠悠之聲到想要在此清冷的中秋之夜吃酒澆愁,無不想要排遣自己的憂思。
“可愛一天風物,遍倚欄干十二,宇宙若萍浮”,月色下四周都是誘人的景致,然而米芾并沒有心思去觀賞,他倚靠著闌干,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終于悟出一句話——宇宙原來竟然像浮萍一般。宇宙如此之大,在米芾心中卻只若浮萍,足見其心胸廣博。
悟出宇宙若浮萍之后,米芾又做了何事?“醉困不知醒,欹枕臥江流”,興致變得極好,喝更多的酒,管它什么時候醒來,不愿與這世俗一起,自己沉陷于自己的生活即可。
讀完整首詞,不得不承認這是一首與眾不同的中秋詞作,別有一番清爽之感,也將書法家別具一格的風格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可能與米芾的為人有關吧,“滑稽玩世,不能俯仰順時”。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