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是宋代大書畫家,同時也是一名優(yōu)秀的詞作家,據(jù)史料記載,米芾為人“滑稽玩世,不能俯仰順時”,所以“從仕數(shù)困”,仕途上并不順利,這當然與他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有關(guān)。米芾獨樹一幟的性格,也使得他的詩詞文章與眾不同,“芾為文奇險,不蹈襲前人軌轍”,即,總是有獨特創(chuàng)新之處,即便同樣的題材,也往往能寫出新意,這是米芾的優(yōu)勢。
寫中秋的詞,無人能及得上蘇軾,尤其是東坡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被譽為“千古中秋詞第一”,自東坡以后,中秋詞只能爭第二第三了,而以《水調(diào)歌頭》為詞牌名的中秋詞,更是少有人敢寫,因為無論寫得如何好,在蘇軾面前,只能算得上東施效顰而已。然而,難寫不代表不能寫,像米芾的這首《水調(diào)歌頭·中秋》,就能寫出新意,詞人以巧妙地手法,借中秋賞月之機,跳出月色寫月,為我們營造出了一個亦真亦幻的優(yōu)美境界,空靈清淡,同時表現(xiàn)了詞人高潔灑脫的品格,讀來回味無窮。
無疑,這是蘇軾之后,非常成功的一首寫中秋、寫月色的詞作,尤其用的《水調(diào)歌頭》的詞牌名,更見米芾對自己才能的自信,以及玩世不恭的人生態(tài)度。
米芾
砧聲送風急,蟋蟀思高秋。我來對景,不學宋玉解悲愁。收拾凄涼興況,分付尊中醽醁,倍覺不勝幽。自有多情處,明月掛南樓。
悵襟懷,橫玉笛,韻悠悠。清時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甌??蓯垡惶祜L物,遍倚欄干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枕臥江流。
小注:醽醁[líng,lù],古時的一種美酒名。
開篇詞人便顯得與眾不同,本是中秋賞月,但詞人卻故意先不寫月,而是以略帶蒼涼的感覺,寫出秋意,“砧聲送風急,蟋蟀思高秋”,秋夜搗衣,本是古來已有的習俗,正所謂“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搗衣說明了天氣轉(zhuǎn)涼,墻邊蟋蟀的鳴叫,亦表示著秋天的來臨。颯颯秋風,送來的不僅是搗衣聲,還有蟋蟀聲,這兩種典型的秋景,都意味著秋天已到,而且大有蒼涼傷感之意。
正當我們以為詞人要抒發(fā)悲秋之感時,他卻突然說“我來對景,不學宋玉解悲愁”,一葉落而知秋、悲秋,是由來已久的意象,自宋玉說“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悲秋竟成了千古文人不變的話題,但是米芾面對秋景,卻表示,不學宋玉的悲秋心境,使得全詞基調(diào)為之一振,凄涼的秋意一掃而空,轉(zhuǎn)而有一種向上的感覺了。
接著詞人寫道:“收拾凄涼興況,分付尊中醽醁,倍覺不勝幽”,此句一出,更加顯得昂揚向上了,因秋意凄涼,所以詞人心境不好,但此刻把酒對月之后,要將那份凄涼收拾起來,瞬間覺得外面的景色不勝清幽,十分大好了。
更何況,“自有多情處,明月掛南樓”明月皎皎,多情似故人,照耀著世間每一寸土地,這明亮的月色,仿佛將整個宇宙都幻化成了一片銀色。月光均勻地撒向每一個人、每一種物,所以顯得無比多情。中秋月色的撩人,也在這逐步加深的鋪墊中,千呼萬喚出來了,這種鋪墊襯托的手法,頗為巧妙。
下片以悠揚的節(jié)奏,寫詞人自己在月光下的愉悅情景,“悵襟懷,橫玉笛,韻悠悠”,敞開襟懷,在月下吹奏起笛曲,神韻悠揚,讓整個身心都感到無限舒適。這樣清澈的夜晚,也難怪詞人要痛飲一番了,“清時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甌”。
就在詞人半醉半醒之際,他想到了這一天中的美好時光,發(fā)現(xiàn)自己倚靠在曲曲折折的欄桿上,這時的興致極高,于是詞人不由自主與造物主神游起來,發(fā)出了對宇宙人生的感慨,“可愛一天風物,遍倚欄干十二,宇宙若萍浮”!這感慨,視角極大,將宇宙視為浮萍一葉,可想而知,這徜徉其中的瀟灑,也可見詞人的豪興。
面對如此良夜,如此皎皎的月色,詞人興致更高,不知不覺間,喝得大醉,“醉困不知醒,欹枕臥江流”,而且一旦醉了,就無所謂醒來,但愿長醉不復醒,頗有李白的遺風,而且詞人任由自己睡在小船上,由小船在江上隨意漂流,這又是一種自然無為的境界,米芾以此結(jié)尾,頗有些禪理韻味,或許,此時的米芾,已經(jīng)有學禪的念頭了吧。
在東坡之后,能以《水調(diào)歌頭》為詞牌名寫中秋,本就是大膽的嘗試,而寫得如此新穎獨特,更是不易。詞人賞月而不重點寫月,賞景而不重點寫景,而是借助對月、對景的感嘆,寫出自身的志趣與瀟灑,又不乏禪韻,無疑是一首佳作。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