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祥(劇照)
北伐戰(zhàn)爭后,馮玉祥步入了其政治生涯的巔峰時期。
軍事上,馮玉祥第二集團軍總兵力超過40萬人,僅次于蔣介石的第一集團軍,在全國五大勢力集團中位居第二;地盤方面,自西向東馮玉祥控制著青海、甘肅、寧夏、陜西、河南以及山東,橫斷中國大地。
藍色:馮玉祥一字長蛇陣,紅色:桂系一字長蛇陣(示意圖)
在西北,馮玉祥以孫連仲、劉郁芬、門致中、宋哲元分別坐鎮(zhèn)青海、甘肅、寧夏、陜西四省,以此為大后方。在中原大地,以韓復(fù)榘、孫良誠分別坐鎮(zhèn)河南、山東,作為進攻的鐵拳,準備與蔣介石爭天下。
以上,是1928底馮玉祥第二集團軍的部署和戰(zhàn)略態(tài)勢。
清末以來,直到民國,西北甘青寧盤踞著著名的回馬集團——馬家軍。
馬家軍是西北舉足輕重的力量,勢力橫跨幾省,綿延數(shù)十年,長盛不衰,直到1949年才被解放軍連根鏟除。
那么問題來了,馮玉祥統(tǒng)治西北時期,馬家軍何以自處?馮玉祥與西北諸馬,是一種什么關(guān)系?
01
馮玉祥與西北諸馬的關(guān)系,得從1924年講起。
這一年,馮玉祥釋放大招——倒戈,背刺長官吳佩孚,致使直系在第二次直奉大戰(zhàn)中戰(zhàn)敗。
事后,馮玉祥收編直系殘部,實力迅速膨脹,國民軍從7萬人激增到20萬人(含胡景翼、孫岳的國民二、三軍),成為北方僅次于張作霖的勢力集團,馮玉祥與張作霖、段祺瑞共同掌控北洋政府大權(quán)。
三巨頭中,段祺瑞沒什么實力,全憑輩分和老臉撐場面,張作霖實力最強大,馮玉祥次之,馮張斗爭不可避免:軍事上,奉軍對國民軍構(gòu)成了包圍態(tài)勢,雙方經(jīng)常因為地盤問題起摩擦,政治上,張作霖與段祺瑞走得更近,兩個老狐貍在權(quán)斗上把稚嫩的馮玉祥捏得死死的。
馮玉祥在北京越來越難以立足,只得向外發(fā)展,擺在他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是沿京漢線南下,占領(lǐng)河南,二是沿京綏線西進,向西北擴張。
鑒于好兄弟國民二軍胡景翼已向河南擴張,馮玉祥把擴張方向放在了西北。
雖然心有不甘,但老馮實在沒辦法,誰不想占領(lǐng)京津、直隸、山東、江蘇等地,但這是老張的擴張方向,在打不過老張的情況下,只能含淚去西北苦寒之地。
參謀長蔣鴻遇安慰老馮:去西北也好,多留幾條后路,以防不測。民國以來,無人注重甘肅,其實甘肅進可以攻,退可以守,實為重要戰(zhàn)略之地,如若再與陜、熱、察、綏連成一片,可稱西北半壁天下。
蔣鴻遇與馮玉祥(劇照)
1925年初,段祺瑞任命馮玉祥為西北邊防督辦兼甘肅督軍(開府張家口),馮部一號大將張之江為察哈爾都統(tǒng),二號大將李鳴鐘為綏遠都統(tǒng)。鹿鐘麟所部駐北京,劉郁芬所部駐包頭。
這個部署說明了兩個問題,一是馮玉祥獲得了察哈爾、綏遠地盤,打通了進軍西北的道路,二是劉郁芬所部將以包頭為前進基地,是這次進軍西北的主力。
所謂進軍西北,其實就是進軍綏遠、甘肅,原綏遠都統(tǒng)馬福祥見國民軍來勢洶洶,乖乖交出了地盤。
甘肅情況復(fù)雜一點。
1928年之前的甘肅,包括今天甘肅全部、寧夏全部、青海東北部以及新疆若羌縣東南部,幅員之遼闊,在內(nèi)陸十八省中位列第一。
原甘肅督軍陸洪濤老邁多病,控制不住局面,甘肅政治格局是“甘肅八鎮(zhèn),回漢各半”——甘肅有八個鎮(zhèn)守使(小軍閥),回族漢族各一半。
八個鎮(zhèn)守使分別為:寧夏馬鴻賓、涼州馬廷勷、甘邊寧海馬麒、甘州馬璘,河州裴建準、肅州吳桐仁,隴南孔繁錦、隴東張兆鉀。(四個馬姓是回族,其他是漢族)
顯然,馮玉祥進軍西北的主要障礙,就是陸洪濤所部及八個鎮(zhèn)守使。
02
單論武力,甘肅所有軍隊加起來都不是馮玉祥的對手,但戰(zhàn)爭從來不是紙面上的數(shù)據(jù)對比。
從張家口到甘肅,沿途幾千里都是貧瘠之地,很多地方連路都沒有,大軍如何補給?
西北諸馬在甘肅經(jīng)營多年,如果他們抱團對抗國民軍,事情會很難辦——一路打過去消耗太大,是下下策,而且,國民軍也不可能全部調(diào)去打甘肅,那樣其他場子還要不要?
馮玉祥這次表現(xiàn)得很智慧,他找來馬福祥、馬鄰翼兩人,輕松解決了所有問題。
馬福祥是當時西北諸馬中資歷最高、影響力最大的前輩,當年曾與其兄馬福祿死守正陽門抵御八國聯(lián)軍,馬福祿和100多族人壯烈殉國,馬福祥僥幸沒死,隨后護送慈禧太后逃亡。事后論功行賞,馬福祥升任西寧鎮(zhèn)總兵兼阿爾泰鎮(zhèn)守使。
馬福祥
馬福祥這個人特別會作官,交際能力和活動能力極強,見風(fēng)使舵的更是本領(lǐng)一流,他和北洋實力派人物關(guān)系都很好,諸馬也都很給這位前輩面子。
馮玉祥把馬福祥從綏遠擠走后,反手就給了他一個西北邊防會辦的頭銜,督辦與會辦,即正職與副職,馬福祥成了馮玉祥的副手。
有馬福祥出面打招呼,西北諸馬不會阻擋國民軍入甘,還可能成為國民軍的盟友。
另一個人馬鄰翼,著名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伊斯蘭教學(xué)者,在甘肅為官多年,官至北洋政府教育部次長、代理總長,他還與另一個大佬馬安良是兒女親家,在甘肅人脈深不可測,他的話在西北諸馬那兒很好使。
馮玉祥請馬鄰翼出山,給了一個西北邊防襄辦的頭銜。
信真主的馬福祥和馬鄰翼,為什么要幫信上帝的馮玉祥?
馬鄰翼資料太少,沒找到原因。
馬福祥肯合作,是因為看清了形勢,馮玉祥有中央任命且兵強馬壯,西北諸馬加起來萬余人馬,擋不住,索性低姿態(tài)合作,最大程度維護既得利益——雖然喪失了部分獨立性,但也算找到了保護傘。
從包頭到蘭州全程2000多里路程,其間大部分為荒漠地帶,交通極其不便,大軍進發(fā)之前,劉郁芬花了兩個月時間,囤積物資,開辟道路,搜集沿途情報,疏通關(guān)系。
做好準備工作后,劉郁芬、蔣鴻遇帶著第二師近萬人馬,踏上了慢慢西進之路。
全師18個團分成九個梯團,以戰(zhàn)備行軍的姿態(tài),經(jīng)五原、蹬口、石嘴子、寧夏、中衛(wèi)、一條山到蘭州。
寧夏鎮(zhèn)守使馬鴻賓是馬福祥的侄子,寧夏另一個實力派馬鴻逵是馬福祥的兒子,有馬福祥打招呼,寧夏全境對國民軍開放,馬鴻逵殷勤接待國民軍,并提供糧秣補給。
馬福祥還極力請求馮玉祥收編馬鴻逵所部,馮玉祥將其改編為國民軍新編第七師。
此時,甘肅原督軍陸洪濤病重,手下李長青趁機奪取了軍權(quán),劉郁芬收到消息,迅速率軍抵達蘭州。
03
從李長青逼陸洪濤交權(quán),就可以看出此人不是一個善茬。
但劉郁芬也不是吃素的,老馮能派他作為代言人來甘肅搶地盤,可知劉郁芬也是狠人一個。
兩個狠人只能留一個,雙方明爭暗斗。馮玉祥等得不耐煩,發(fā)電報命令劉郁芬拿下李長青,就地正法。
劉郁芬
劉郁芬擺了個鴻門宴,請李長青及其心腹包玉祥來開會,兩人一進來,十幾個國民軍軍官一擁而入,梁冠英拿手槍控場,趙登禹擒拿李長青——李長青武功很高,劉郁芬讓同樣武功很高的趙登禹擒拿他。
李長青和包玉祥被處死,埋在了督軍府后花園,軍隊被拆分改編吞并。
僅僅兩個月時間,劉郁芬掌控了蘭州局面,接下來擺在他面前的是七個鎮(zhèn)守使。
河州裴建準、肅州吳桐仁實力弱小,沒有野心,可以忽略;隴南鎮(zhèn)守使孔繁錦、隴東鎮(zhèn)守使張兆鉀心向吳佩孚,敵視國民軍。
回族鎮(zhèn)守使方面,西北諸馬表面上是鐵板一塊,實際上因為宗教、利益等問題,齷齪叢生,對國民軍態(tài)度不一,寧夏馬鴻賓早已歸順;甘州馬璘是騎墻派,見國民軍勢大,也表示歸順;涼州馬廷勷、甘邊寧海馬麒對國民軍沒有好感,反應(yīng)冷淡。
劉郁芬的策略是“先漢后回”,先解決漢族鎮(zhèn)守使,再解決回族鎮(zhèn)守使。
1926年春,張作霖、吳佩孚結(jié)成聯(lián)盟,向國民軍發(fā)起全面進攻,國民軍一軍退守南口。
為支援南口戰(zhàn)場,蔣鴻遇帶走了1個師,駐蘭州的國民軍勢力大減,隴東張兆鉀見有機可趁,聯(lián)絡(luò)隴南孔繁錦以及土匪黃得貴、韓有祿、宋有才等向國民軍發(fā)難。
張、孔、黃等合計3萬多人馬,而劉郁芬只有兩個旅幾千人,他一面收縮戰(zhàn)線,固守蘭州,一面向西北諸馬求援——不援助也行,至少保持中立。
甘邊寧海馬麒、涼州馬廷勷禮貌性地表示中立,甘州馬璘派了1個騎兵營幫助守衛(wèi)蘭州,寧夏馬鴻逵移師固原,威逼平?jīng)?,對張兆鉀起了部分牽制作用?o:p>
張兆鉀的部隊太拉垮,打不下蘭州,一個多月后,吉鴻昌率領(lǐng)1個旅從綏遠趕來支援。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