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為民
就目前的語文教學而言,似乎已陷入了兩難境地,如果置身課堂教學之中,好像無法面對真正的語文教育教學,如果遠離這樣的課堂教學,又將會無法暢談語文教育教學。令人糾結的是,要深刻認識與理解語文教育教學,語文教師就必需參與并體驗課堂教學,如果要科學解釋并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語文教師又必需遠離課堂教學。語文教師現(xiàn)在正處在痛苦的掙扎之中,在“先分教育”之下,語文教師的教育理想不得不屈從于學生的考分,學生的分數(shù)遠比教師自身的教育理想重要,雖說語文教師要擁有課堂、站穩(wěn)課堂,但語文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卻很少有自己的自由狀態(tài),有自己的人文思考,首先是在開放課堂空間和時間上沒有大的決策權,學校有很多急功近利的“規(guī)章制度”捆綁起了教師的手腳,讓其不敢輕易動彈,否則繩索會愈收愈緊,叫你動彈不得。語文教師有時也很想按照課程標準來實施自己的教學,但課程標準被不少人嘲笑為中看不中用,如果堅持課標就等于放棄眼下的一切利益,就會被校方認為是異類,教學必須受制于考試,教學的考績指標完全由學校的一廂情愿來規(guī)定,教師必須無條件服從。必須承認,語文教育教學需要考試,但絕對不能應試化,學生平時的成績對語文教師而言固然重要,但學生的終端顯示的成績對學生來說才是最重要的,語文教師都一定很看重學生的終端成績,但卻又往往必須降服于周考、月考,這其中的玄機就是學校的管理與利益分配問題。因此,很多反語文教育教學規(guī)律的課堂行為就必然有了存在的土壤。殊不知,病態(tài)的課堂雖然博得了同樣病態(tài)的校領導的賞識,但卻坑苦了我們的學生,坑害了學生的一生,也坑害了語文教師。
雖然,隨著人們面對一個物質化的世界變得越來越實際了,現(xiàn)實功利訴求壓倒了一切,但是,富足的物質并不必然帶來精神境界的提高,相反,常常會窒息人們的心靈。語文教師要掙脫牢籠,就必須高標人文精神,高揚自己的人文理想,要有關愛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與人文情懷,要在互惠、普世與共贏上有作為,要學生的成績,但必須緊緊盯住學生走進高校門之后的成績和走出高校門的成績,關注學生將來的發(fā)展走向和學生一生的立人、立德、立功的潛質開發(fā)。語文教師必須具備詩人的情懷,以詩人的敏感撲捉到異樣的感受,以一種超越世俗、庸俗的詩心、詩性與詩境,釀造詩意的生活,讓語文教育教學成為詩意的棲息地。
語文教師必須具有詩人一般的特質、胸襟、性情、風骨。所謂詩,是一種高度、是一種境界、是一種精神、是一種修養(yǎng)。語文教師要為自己的人生尋找到理想的形態(tài),而詩心、詩性與詩境才是至高無上形態(tài)的靈魂。語文教師的心靈深處應該一直保持著對語文教育教學的鐘愛,通過身體力行、刻苦鉆研,盡量對中國語文教育教學有更多、更深入的理解,力圖用自己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接近課堂真實,更接近語文教育教學本真的途徑來。能與時俱進,通過一個個教學細節(jié),通過鮮活的課堂表達折射出時代對課堂的審美追求及呼喚著的深層課堂文化意識。不過,因為平時面對的都是趨同化的常見的育分教育,如果語文教師缺少詩心就容易把握不當,不知不覺就會墮入俗氣和概念化的泥淖。語文教師必須迎難而上,有自己強烈的表達欲,賦予自身以應有的思想、感情、品格和氣質。語文教師要善于在這浮躁與繁雜的教育環(huán)境中追求靜穆,更要追求靜穆中的單純,把純情與至美化的詩心化作行動,化作質樸而“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的持之以恒的堅守,就一定能豐富自己的人生,也一定能收獲自己的精彩人生。語文教師需要立足于現(xiàn)實主義,以求語文教學的深度、力度和厚度,但又不能陷于泥潭而不能自拔,否則就會成為匠人或奴仆;語文教師應該充滿浪漫主義情懷,有自己的職業(yè)操守,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期盼,有自己的理想。對于語文教師而言,如果只有應試技法的嫻熟,而缺乏思維的卓越或理論的建樹,恐怕難以形成具有歷史意義的教師風貌,也無法讓自己的教學得到他人的充分理解和推崇。現(xiàn)在的語文課堂教學,總與匠氣、程式、庸俗、繁瑣等難分難解,缺少應有的詩意,缺少人的深刻性以及精神性,更缺少既具有傳統(tǒng)印痕,又富于時代氣息的藝術交響,無論是精神氣度,價值取向還是教學形式,都缺少應有的人文關懷。語文教師必須靜下心來,對語文教學多一份虔誠、多一份思考、多一份關愛,深掘自己的內(nèi)心,探析語文教學的奧秘,保持著創(chuàng)新的動力,并進行著不竭的探索,傳達對人生的終極關懷。有詩心的語文教師總會讓人感覺全身洋溢著生命活力,氣度不凡、精明激情。
人性的本質和意義就在于會思考生命,設法優(yōu)化生命歷程,盡管人生是一場苦旅,有時不免充滿了痛苦和不幸。個體生命是那樣的短暫而艱難,又是那么的虛幻和荒誕。語文教師需要詩性,有詩性才會體現(xiàn)人性,詩性的衰頹實質上就是人性的萎縮。隨著人們對生存空間之心日益膨脹,心靈空間也就日趨褊狹,語文教師如果缺失了詩性,就會突破自己的職業(yè)底線,就無法將語文教學導向充滿詩性光輝的坦途。語文教師心靈空間和人文視野、價值取向和精神旨歸、文化胸襟和審美情趣等都必須建立于詩性基礎之上?!霸娙恕痹谙ED文中就意味著“創(chuàng)造者”,柏拉圖就曾自豪地說:“我的學園由兩部分組成:一般學生構成它的軀體,亞里士多德代表它的頭腦?!本哂性娦缘恼Z文教師其精神一定是豐富的,靈魂一定是充實的,心靈一定是澄明的,頭腦一定是清醒的,會感到自己的職業(yè)是崇高的,自己的使命是神圣的,責任是重大的,自己為教學而竭盡智慧是幸福的。就語文教學來說,沉入其中就會有教悟,而教悟出教思,教悟激教情,由教悟而升華,自然會步入展示詩性的理想園地。詩性,應該成為貫穿語文教師教學生涯的一條經(jīng)脈,濡養(yǎng)著語文教師,浸潤著語文課堂,也滋養(yǎng)著一茬一茬的學子,語文教學應該用詩性構成一個強大的磁場,讓師生心神蕩漾。
如果說語文教學是不爭的藝術的話,那么就應該具有詩的境界,因為一切藝術的最高境界是詩的境界。大學問家辜鴻銘曾說:“漢語是一種心靈的語言、一種詩的語言,它具有詩意和韻味,這便是為什么即使是古代的中國人的一封散文體短信,讀起來也像一首詩的緣故”。語文教學中處處充滿著詩性的智慧,這種詩性的智慧既不同于簡單的感官享受,也不似于純粹的理性思維,而是介于二者之間,只可意會而難于言傳的。具有詩境的語文教師才能悟出語文教學的高貴,才能知道語文教學絕非是急功近利的利益達成教育,絕非是純現(xiàn)實的先分教育,而是真正的寄希望于將來的人的教育,人的發(fā)展的教育,人的生命成長與精神成長的教育,而不是周考、月考的分數(shù)累加。語文教師的詩境大致如王國維所言的詞境,也分三個階段,一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保淌狻兜麘倩ā罚┬枰氖悄偷米〖拍钟懈哌h的志向,處于“西風凋碧樹”的環(huán)境中而能自守;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保馈兜麘倩ā罚┬枰氖菆?zhí)著,一片癡情,需要十分的投入而無怨無悔;三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保ㄐ翖壖病肚嘤癜浮罚┬枰挠兴?、有所發(fā)現(xiàn),要善于“在燈火闌珊處”激起心靈波瀾的美的發(fā)現(xiàn)。
要做一個有個性的語文教師并非易事,語文教師需要有底蘊深厚的文化修養(yǎng)和審美哲學,需要一直注重以詩性慰心,以詩意行教,以日益精湛的教藝揮灑才情,使課堂教學展現(xiàn)語文獨特的魅力。不少語文教師“從來不曾用心看看這里,你怎會發(fā)現(xiàn)另一個世界”!語文教師需要走出低俗、媚俗、庸俗的俗態(tài),要有支撐語文教育教學大廈的雄心壯志,支撐起語文教師不凡之教骨,而要達此境,語文教師無論是不是詩人,內(nèi)心都必須蘊含一份涵養(yǎng)深厚的詩魂,課堂深處都該有著一縷詩魂的回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