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詩學淵源.卷5~6
●卷五

○聲調譜

漢魏以還,四言章法、韻調,并宗《風騷》。惟五言,如《古詩十九首》及蘇李諸作,無跡可求,頗疑偽托。故曾文正緝《三十家詩鈔》,刪之不錄,而斷自建安、黃初為始,良有以也。然古詩五言,一篇之中,大抵意轉調變,不拘一格。至唐人始各以心得,采為諸體。建安、黃初一體也;齊梁一體也;以齊梁之聲調,行建安、董初之句法,又一體也。今采古詩明白易曉者,略著于《聲調譜》中,藉與唐調互參焉。

△《贈婦詩》 秦嘉

肅肅仆夫征,(平)鏘鏘揚和鈴。(五平)清晨當行邁。(仄)東帶待雞鳴。

顧看空室中,(平)髻鬢想姿形。一別懷萬恨,(仄)起坐為不寧。

以上兩章,章四句。首句第五字皆平,第三句第五字皆仄,成一章法。

古詩自兩漢至魏晉間,不拘句法,故五仄五平相連成句,數見不鮮。至宋中葉,漸涉聲調,四平者必間以仄,四仄者必間以平。五平五仄之句,惟擬古之作尚仍其舊耳。

何用敘我心,(平)遺思致款誠。寶釵好耀首,(仄)明鏡可監(jiān)形。芳香去垢穢,(仄)素琴有清聲。

詩人感木瓜,(平)乃欲答瑤瓊。愧彼贈我厚,(仄)慚此往物輕。雖知未足報,(仄)貴用我情。

后兩章以六句成章。但古詩意轉調變,下章與上章往往相反者甚多,是在讀者神而明之可矣。

△《翠鳥》 蔡邕

庭陬有若榴,(平)綠葉含丹榮。翠鳥時來集,(仄)振翼修形容?;仡櫳躺?,(仄)動搖揚縹青。(轉調)。幸脫虞人機,(平)得親君子庭。馴心托君素,(仄)雌雄保百齡。

此首章法同前,但先后略變耳。

△《銅雀園詩》 魏文

朝游高臺觀,(仄)夕宴華池陰。大酋奉甘醪,(平)狩人獻嘉禽。(一解)

齊倡發(fā)東舞,秦箏奏西音。有客從南來,為我彈清琴。(二解)

五音紛繁會,附者激微吟。淫魚乘波聽,踴躍自微吟。(三解)

飛鳥翻翔舞,悲鳴集北林。樂極哀情來,寥亮摧肝心。(四解)

清角豈不妙,德薄所不任。大哉子野言,弭弦且自禁。(五解)

古人句法,大抵一句之中三平兩仄,或三仄兩平,上下句平仄對照為多。建安、黃初以后成為通例矣。而其章法又為齊梁所本,與齊梁一體,互參可也。

古詩調隨意轉,一篇之中,決不可失。然轉有明暗之別。明轉者,上句第五字落平也;暗轉者,上章與下章之調互換相反,如陳思《箜篌行》是也。

△《箜篌行》 曹植

置酒高殿上,(仄)親友從我游。中廚辦豐膳,烹羊宰肥牛。(一章)

秦箏何慷慨,齊瑟和且柔。陽阿奏奇舞,京洛出名嫗。(二章)

樂飲過三爵,緩帶傾庶羞。主稱千年壽,賓奉萬年酬。(三章)

久要不可忘,(平)薄終義所尤。謙謙君子德,磬折欲何求。驚風飄白日,光景馳西流。(四章)

盛時不再來,(平)百年忽我遒。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先民誰不死,知命復何憂。(五章)

此章與前章同調。但其轉處落平兩句,與上章句法不同,亦所以別調。

△《古風》 李白

秦皇掃六合,虎視何雄哉。飛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收兵鑄金人,函谷正東開。銘功會稽嶺,騁望瑯琊臺。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尚采不死藥,茫然使心哀。連弩射海魚,長鯨正崔嵬。額鼻象五岳,揚波噴云雷。鬣髻蔽青天,何由都蓬萊。徐市載秦女,樓船幾時回。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又 李白

大車揚飛塵,亭午暗阡陌。中貴多黃金,連云開甲宅。路逢斗雞者,(仄轉)冠蓋何輝赫。鼻息干虹蜆,行人皆怵惕。世無洗耳翁,誰知堯與跖。

此篇上入古,下旬律,亦是一體。

△《秦越人洞中詠》 于鵠

扁鵲得仙處,(仄)傳是西南峰。年年山下人,(平)長見騎白龍。洞門黑無底,(仄)日夜惟雷風。清齋將入時平戴星兼抱松。石逕陰且寒,(平,轉調)。地響知遠鐘。似行山林外,(仄)聞葉履聲重。低礙更俯身,(平)漸遠晝夜同。時時白蝙蝠,(仄)飛入茅衣中。行久路轉窄,(仄,轉調。)靜聞水淙淙。但愿逢一人,(平)自得朝天宮。

此首凡三轉,故調三變。其結處與起處相互照也。趙秋谷《聲調譜》于“年年山下人”句注曰:“下句是律,上句第五字必平。”誤人甚矣。實則古詩無律,無所謂古句也,亦無所謂粘與不粘也。漁洋云:“古調句中第二字上下不粘”者,亦誤也。蓋古人聲調有何成見,雖齊梁間詩,亦未必注意及此,何況漢魏之間哉。且唐人中如王灣、包融、張宣明、張說、周希寂、羊士諤、岑參、王維、孟浩然等,五言古詩,有上下全粘如律詩者,有粘有不粘者,句法亦古、律迭見。兩家之說,不攻自破。蓋五言不粘者,漢魏古詩也;有粘有不粘者,齊粱也;上下全粘者,初唐也,雖意轉而體仍不變也。齊梁則或四或六,隨意而變者也。作者但能避去律句,上下平仄相對,可矣。(律句如平平仄平仄,四子句也。仄仄平平平,平平平仄平,皆拘句,與古句同用者不妨。)而齊梁一體,則轉宜律句。多雜古句,便非齊梁。蓋唐人于齊梁,無一用古句者。然律而又異于律,與初唐古詩不同。初唐古詩,雖上下相粘而平勻。上句第五字皆落仄,無用平韻者,且古句、律句互參者也。

○齊梁體

齊梁一體,乃唐人采齊粱樂府而成,聲調律而獨以對偶為工者也。然上下不粘,以律句入古調,與初唐古詩古句入律調者適得其反。而齊梁如沈約諸人,及初唐詩間亦雜一二古句,至后人始究其極。故雖曰齊梁體,實亦可謂唐人之創(chuàng)作也。

△《夜夜曲》 沈約

河漢縱且橫,(平)北斗橫且直(古句)。星漢空如此,(仄律句)寶知心有憶。孤燈曖不明,(平)寒機曉猶織。零淚向誰道,(仄)雞鳴徒嘆息。

齊梁仄調,上句落平,平韻皆落仄。故擬齊梁者,皆用仄調,而詩則仍古調、古句,與魏漢不異也。

△《宿東齋曉興》 白居易

溫溫土爐火,(仄)耿耿紗籠燭。獨抱一張琴,平夜入東齋宿。宵聲度殘漏,(仄)簾影浮初旭。頭癢曉梳多,(平)眼昏春愁足。負暄檐宇下,(仄)散步池塘曲。南雁去未回,(平)東風來何速。(古句平仄對照。)雪依瓦溝白,(仄)草繞墻根綠。何言萬戶州,(平)太守常幽獨。

此首共十六句,四句一組。第一句第五字皆仄,不諧韻,而無句不律。但如仄仄仄平平起者,下句用平平平仄仄,一聯(lián)可也,第二聯(lián)則決不可用。此正齊梁與近體之別,一入律調,上下相粘,便非齊梁矣。

△《越女詞》 李白

長干吳兒女,(古句)眉目艷星月。(律)履上足如霜,(律)不著鴉頭襪。

律上下不粘。而句中平仄亦不對照,如律詩也。

○初唐體

初唐古詩,亦衍自齊梁,但句第二字上下相粘如律,是其變體耳。

△《詠瓢》(此法最為普通。) 張說

美酒(仄)酌懸瓢,(平)真淳(平)好相映。(仄)蝸房(平)卷墮首,(仄)鶴頸(仄)抽長柄。(仄。“長”字“頸”字與上句對照。)雅色(仄)素而黃,(此字可仄,但“者”字宜平。)虛心(平)輕且勁。(仄)豈無(平)雕刻者,貴此(仄)成天性。(此兩平仄乘除,盛于齊梁時,至唐竟成仄韻,古詩不易之法。)

(五言長篇仄韻唐調)

△《奉使登終南山》 王灣

常愛南山游,(平)因而盡原隰。數朝至林嶺,(仄)百尋登嵬岌。石壯馬徑窮,(平)苔色緣步入。物奇春狀改,氣遠天香集。虛洞策杖鳴,(平)低云拂衣濕。倚巖見廬舍,入戶欣拜揖。問性矜勤勞,(平)示心教澄習。玉英時共飯,芝草為余拾。境絕人不行,(平)潭深鳥空立。一乘從此授,九轉兼是給。辭處若輕飛,(平)憩來惟吐吸。閑襟超已勝,回路倏而及。煙色松上深,(平)水流山下急。漸平逢車騎,向晚過城邑。峰在野趣繁,(平)塵飄宦情澀。辛苦久為吏,勞生何妄執(zhí)。日暮懷此山,(平)悠然賦斯什。

此種長篇古詩,皆從齊梁化出,然章法不異古人。

△《晚夏馬嵬卿叔池亭即事寄京都一二知己》 王灣

忝職畿甸淹,(平)濫陪時俊后,才輕策疲劣,(仄)勢薄常趨走。牽役勞風塵,秉心生巖藪。宗賢開別業(yè),形勝代希偶。竹繞清渭濱,泉流白渠口。逡巡期賞會,揮忽變星斗。逮此乘務閑,因而訪幽叟。入來殊景物,行復洗紛垢。林靜秋色多,潭深日光厚。盛香蓮近拆,新味瓜初剖。滯拙懷隱淪,書之寄良友。

此與上首同一句法。

△《息舟荊溪入陽羨南山游善相寺呈李功曹》 羊士諤

結纜蘭渚曉,紫晶上連岡。晏溫值初霽,去繞山河長。獻歲冰雪盡,細泉生路傍。行披松杉入,激川橫石梁。層閣表精廬,飛夢切云翔。沖襟得高步,清眺極遠方。潭嶂積佳氣,荑英多早芳。具觀澤國秀,重使春心傷。念遵煩促涂,榮利騖隙光。勉君脫冠意,共匿無何鄉(xiāng)。

△《崔濮陽兄季重前山興》 王維

秋色有佳興,況君池上閑。悠悠西林下,自識門前山。千里橫黛色,數峰出云間。嵯峨對秦國,合沓藏荊闋。殘雨斜日照,夕嵐飛鳥還。故人今尚爾,嘆息此頹顏。

此兩首,以其平韻,故上句五字皆仄。雖與上兩首仄韻落平者微異,但仍齊梁詩體,董初平韻與仄韻同法,見前。蓋齊梁平韻詩皆平仄相間、古句迭用者也。

○柏梁體

元封三年,漢孝武帝作柏梁臺成,詔群臣能為七言詩者,乃得上坐。自帝起,人各一句,句皆有韻,后人號曰“柏梁體”。其實古歌如《飯?!贰ⅰ鹅`寶謠》已肇始“柏梁”矣。體貴渾成,句宜蟬聯(lián),起承轉合之間,不絕如縷。但有歌行而無古詩,故句調可入古,亦不妨略參近體,如樂府。但古詩有全平、全仄者,于柏梁體不相宜也。

日月星晨和四時,(帝)驂駕駟馬從梁來。(梁王)郡國士馬羽林材,(大司馬)總領天下誠難治(丞相),和撫四夷不易哉。(大將軍)刀筆之吏臣執(zhí)之,(御史大夫)撞鐘擊鼓聲中詩,(太常)宗室廣大日益滋。(宗正)周衛(wèi)交戟禁不時,(衛(wèi)尉)總領從官柏梁臺。(光祿勛)平理清讞決嫌疑,(廷尉)修飾輿馬待駕來,(太府)郡國吏功差次之,(大鴻臚)乘輿御馬主持之。(少府)陳粟萬碩揚以箕,(大司農)徼道宮下隨討治。(執(zhí)金吾)三輔盜賊天下危,(左馮翊)盜阻南山為民災。(右扶風)外家公主不可治,(京兆尹)椒房率更領其材,(詹事)蠻夷朝賀常會期。(典屬國)枉拼樽憾相枝持,(大匠)枇杷橘栗桃李梅。(大官令)走狗逐兔張罘崽。(小林令)嚙妃女人目如飴。(鄭舍人)迫窘詰屈幾窮哉。(東方朔)

此篇詞極拙陋,意亦不屬,不足法也。但聯(lián)句之作,惟此最古,列之以備一格。

△《燕歌行》 曹丕

秋風蕭瑟天(必平氣)可平涼,草木搖落露(可平)為霜。群燕辭歸雁(雁字必仄,因五平不可連也。)南(此字仄,則上一宇可平)翔,念君客(可平游)思斷(必仄腸)。慊慊思歸戀(必仄)故(必平鄉(xiāng)),何為淹留寄(必仄)他方。賤妾煢煢守(必仄)空房,憂來思君不(必仄)敢(必仄)忘。不覺淚下沾衣裳。援琴鳴弦發(fā)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明月皎皎照我床,(此句于柏梁,偶入一句,不可多用。)星漢(仄)西流(平)夜未(仄)央。(律句。只可偶入一二句。)牽牛(平)織女(仄)遙相望,(“遙”字必平,用仄則失調矣。此種句法,唐人皆喜用之。如韓愈《陸渾山火》,王昌齡《箜篌引》,幾每句如此。聲調迫促,與七古不異。)爾獨何辜限河梁。

一句之中,三仄四平,或三平四仄,須相間為用。四平必不可連,連則失調矣。古人七言,如張衡(四愁)、武帝(白云)諸作,有轉入他韻者,句法與《柏梁》同,可類推也。

○七言古詩

七言古惟“柏梁”一體,至劉宋時,鮑明遠、湯惠休始變易其體,上下句平仄互諧。下逮齊梁,至于初唐,皆遵效之。“柏梁”一體,不可得見。至盛唐始復,大率有樂府而無古詩。盛唐以后,本諸《柏梁》,參以五古,遂有七言古詩與歌行,始別古詩。句法多拗,惟歌行聲調微諧,略近律詩。今分別之如下。

△《鄭群贈簟》 韓愈

蘄州笛竹天(必平如笛字平,則此字可仄。)下(可平)知,鄭君所寶尤(必平)環(huán)奇。(“環(huán)”字本可仄,但此一首中,上下句平仄皆對照,故必仄,不可易平。)攜來當(必平,囚下為四仄也。)書不得臥,一府傳(必平)看(必仄),因四平不可連也。)黃琉璃。(“看”字平,則“黃”字當仄。)體堅(“體”字必仄,否則與五平相連矣。)色凈又藏(必平)節(jié),盡眼凝(必平,見上)滑無瑕疵。法(可仄)曹貧賤眾所易,腰(必平)腹空大何能為。(“何”字本可仄,但此詩全篇皆用三平,故以平為佳。古人雖或用仄,亦必變換章法始可耳。)自(仄。見上,以下同此。)從五月困暑濕,(五仄連用。)如坐深甑遭蒸炊。(五平,與上句五仄相對。律詩構體亦有,故可不論也。)手磨袖拂口相語,慢膚多汗真相宜。日暮歸來獨惆悵,有賣直欲傾家資。誰謂故人知吾意,卷送八尺含風漪。呼奴掃地鋪未了,光彩照耀驚童兒。青蠅側翅蚤虱避,肅肅疑有青風吹。倒身甘寢百疾捐,(轉調故平。)卻愿天日長炎曦。明珠青玉不足報,贈子相好無時衰。(此篇以上所注,已盡七古之作法,故自“手磨袖拂”句起,不復重復,閱者自為印證可也。)

此篇格律最為上邢,統(tǒng)篇一律,易于辨識,故以為譜。若用仄調,以仄易平可矣。他如老杜之(寄韓注),東坡之(和蔣夔),與此大同少異。惟調隨意轉,章句變換,或用疊韻,亦猶五古,可類推也。趙秋谷獨言古句、律句,殊不足據。然《石鼓》、《韓碑》,有連七仄、七平者,此則偶入一二句。上、下句平仄相對,可以不論,至其起、承、轉、結四句,則往往同平、同仄,如“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軒與羲”等句,是又一格也。

△《山中問答》 李白

問余(平)何事(仄)棲碧(仄)山,笑而(平)不答(仄)心自(仄)閑。桃花(平)流水(仄)杳然去,別有(仄)天地(仄)非人(平)間。(四句中,二、四、六字同仄、同平,古絕也。)

七言歌行轉韻,亦始自鮑明遠,但其句法皆古。如老杜《丹青行》、《氵美陂行》,及李白《扶風歌》等篇,并以為法。至齊梁始漸似律調,雖當時但工聲偶,無所謂律,而竟為后人所本。《琶琵行》、《長恨歌》諸篇,又皆其遣也。

△《燕歌行》 梁元帝

燕趙佳人本自多,遼東少婦學春歌。黃龍戍北花如錦,玄菟城前月似娥。(以上律調律句。)如何(正平,以別律調。)此時別夫婿,(古句。)金羈(此字仄,則上句第二字可平。)翠旺往交河。遠聞入漢去燕營,(轉律,韻句,粘。)怨妾愁心百恨生。(律句,粘。)漫漫悠悠天未曉,遙遙夜夜聽寒更。(律句)自從異縣同心別,(轉韻,粘。)偏恨同時成異節(jié)。橫波滿臉萬行啼,翠眉(平)暫斂千重結。并海(仄)連天闔不開,那堪春日上春臺。唯見遠舟如落葉,復看遙舸似行杯。(以上折腰)沙汀夜鶴嘯羈雌,(轉韻)妾心無主坐傷離。翻嗟漢使音塵斷,空傷賤妾燕南垂。

△同上 周庾信

代北云氣晝昏昏,(古句)千里蓬飛無復根。(律句)寒雁丁丁渡遼水,(古句)桑葉紛紛落薊門。(律句)晉腸(平)山頭無箭竹,(古句)疏勒城中乏水源。(律句)屬國征戍久離居,(古句)陽關音信絕能疏。(四句)粘愿得(必仄)魯連飛一箭,持奇歸思燕將書。渡遼本自有將軍,(律句)風寒蕭蕭生水紋。妾驚甘泉足烽火,君訝漁陽少陣云。自從將軍出細柳,蕩子空難獨守。盤龍明鏡餉秦嘉,辟惡生香寄韓壽。春分燕來能幾日,二月蠶眠不復久。洛陽游絲百丈連,黃河春冰千片穿。桃花顏色好如馬,榆莢新開巧似錢。(以上古調)蒲桃(平)一杯千日醉,無事(仄)九轉學神仙。定取(平)金丹作幾服,能令(平)華表得千年。(結四句粘,律調。句法古、律相參,而律調或用之起結。與五言古樂府正同。)

○絕句

△《陽關曲》 王維

渭城朝雨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不粘)更盡一杯酒,(上聲)西出陽關無故人。(折腰)

△《采蓮曲》 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折腰)

絕句折腰,樂府正格。唐人亦有用近體不折腰者。

△《晚出左掖》 杜甫

天門日射黃金榜,春殿晴曛赤羽旗。宮草微微承委佩,爐煙細細駐游絲。云近(折腰,與第四句不粘,粘第三句。)蓬萊常五色,雪殘雞鵲亦多時。侍臣緩步歸青瑣,退食從容出每遲。

折腰句本出齊梁,唐人惟用之宮詞歌曲中,仍樂府體也。杜甫(晚出左掖)等篇,蒸、炊皆口號。齊梁樂府有(鳳毫曲),白嘗擬之,故(鳳凰臺)正不妨擬樂府耳,若即以為律詩,誤矣。

○長短句

長短句翻自古謠,自一字至九字,悉歷級而登,不得越而上,亦不得趨而下也。句必有偶,不可突兀單行。無論短句續(xù)長句,長句綴短句,五七相間而發(fā),亦必雙管齊下,前后對照。短句續(xù)長句,可勿諧韻;長句續(xù)短句者,則非諧如《柏梁》不可。單句尤所必諧,趙氏原譜有雜言,即長短句,不譜聲調,今補。

△《寄杜拾遺》 任華

杜拾遺,(句三言,諧韻。)名甫第二才甚奇。(七言)任生(泛語,本可刪。)與君別來已多時,(九言,如七言疊句。諧韻如柏梁,雖七言亦可。)何嘗一日不相思。(七言)杜拾遺,(句)知不知,(必諧,即長句綴短句也。)昨日有人,(句)誦得數篇黃絹詞。(七言)吾怪異奇特,(句五言)借問果然稱是杜二之所為。(長句。與上五言不諧,所謂長句續(xù)短句也。)勢攫虎豹氣騰蛟螭。(八言。)滄海無風似鼓蕩,(可諧)華岳平地欲奔馳。曹劉俯仰慚大敵,沈謝逡巡稱小兒。(以上七言)昔在帝城中,(五言當合)盛名君一個。(兩句偶)諸人見所作,(不可合)無不心膽破。(偶)郎官叢里作狂歌,(七言可合)丞相閣中常醉臥。前年隨駕歸長安,承恩步青云端。積翠扈游花を匝,披香寓直月團圈。英才特達承天卷,公私無不相欽羨。只緣汲黯好直言,遂使安仁卻為掾。如今避地錦城隅,幕下英僚,(句)每日相隨提玉壺。(單句。長句,故下句必諧。)半醉起舞捋髭須,(諧)乍低乍昂旁若無。(以起下句九言)古人制禮但為防俗士,(九言)豈得為君設之乎。而我不飛不鳴亦何以。只待朝庭有知己。(七言)亦曾讀卻無限書,(七言)拙詩一句二句在人耳。(九言,則不飛不鳴句,前后對照。)如今看看總無益,(句)又不能,(句)崎嶇傍朝市。(句)且當事耕稼,(句)豈得便徒耳。(句)南陽葛亮為朋友,(句)東山謝安作鄰里。(句)閑常把琴弄,(句)悶即攜樽起。(五言,與“事耕稼”句對照。)鶯啼二月三月時,(句)花發(fā)千山萬山里。(七言,與“南陽”句對照。五七相間,故須對照。)此時幽曠無人知,(諧時)火急將書憑驛使,(諧里)為報杜拾遺。(諧知)

此篇平仄互諧,唐人律詩中亦有之。

△《蜀道難》 李白

噫吁б,(句)危乎高哉?。ㄋ难裕┦竦乐y(必合四言)難于上青天。(起句四言,則此句雖九言,亦必四五和韻如兩句耳。)蠶叢及魚鳧,(五言,上下不可和,和則失調突。)開國何茫然。(五言)爾來四萬八干歲,乃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嵋?guī)p。地崩山摧壯士死,(七言)然后(用此則上有句,不妨雜出。)天梯石棧方句連。(九言)上有(句)六龍回日之高標,(九言)下有(句)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八言)犭爰猱欲渡愁攀援。(七言)青泥何盤盤,(可勿)和百步九折縈巖巒。(七言)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間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巖不可攀。(以上和)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逵林間。(七言)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句)愁空山。(句)蜀道之難,(和)難于上青天,使人聽之凋朱顏。(疊)連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轉韻,必和。)飛湍瀑流爭喧陘,(轉平)礫崖轉石萬壑雷。(轉韻壁。)其險也若此。(五言。不和,所謂短續(xù)長也。)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長句。下句短績長,故必合。)劍閻崢嶸而崔嵬。(著此句合。挽其險也,如此而下句四言亦不雜出。)一夫當關,(句)萬夫莫開。(四言)所守或非親,(五言)化為狼與豺。(句)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四言)錦城雖云樂,(五言)不如早還家。(與“一夫當關”對照。)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律詩

自齊梁體興,降及陳隋之季,漸由樂府變入律調。至初唐而分,四子而著。其后詩律愈細,遂于古詩、樂府格不相入矣。所謂唐律者,由唐而尊,非謂自唐始也。唐人短曲有作如近體排律、近體絕句者,本此。

五言仄起

△《折楊柳》 徐陵

袢酢┖擁塘,依依魏主營。(初唐律詩有以封偶起者,本此。)江陵有(仄)。(初唐以后此字不容假借。)舊(此字可平,俗為“四子句”也。)曲,洛下作新聲。妾對長陽苑,君登高(平。唐人此字斷不可借。)柳城。春(此字可作仄)還應共見,蕩子太無情。

此篇本樂府,以其近律,故錄之,以見唐律之來源。

△《秋日阮隱居致薤三十束》 杜甫

隱(此字仄,可借作平。)者柴門內,畦(此字平,不可借作仄。)蔬繞舍秋。盈(此字平,可借作仄。)筐承露薤,不(仄,可借作平。)待致(必仄)書求。束(可平)比青芻色,圓(平,決不可仄。如仄,三字須平。)齊玉(必仄。)飭頭。衰(平,可仄。)年關隔冷,味(仄,可平。)暖并(必仄。)無憂。

此篇律詩正調。句第一字有可借不可借者,而第三字平仄決不借。有借者與此不同,譜詳后。

△《送王五昆季省親》 孟浩然

公子戀庭幃,(必諧微韻。)勞(平,不可仄。)歌涉海涯。水乘舟橄去,親望老萊歸。斜日催烏鳥,清江照彩衣。平生急(仄)難(平)意,(四字平,則三字必仄;三平則四必仄。俗謂“四子句”。)遙仰鵲朔傘

△《秋登張明府海亭》(平起) 孟浩然

海亭秋日望,(如第四字平,第三字仄。說見上。)委曲見(必仄)江山。染翰聊題壁,傾(不可仄,若仄第三字須平。)壺一解顏。歌逢彭澤令,歸賞故(必仄)園間。予亦將琴史,棲遲共取閑。

△《風雨》 李商隱

凄(必平)涼(寶劍篇),泊欲窮年。黃葉仍風雨,青樓自管弦。新知遭薄俗,舊好隔良緣。心斷新豐酒,銷愁又幾年。

五言律詩正調盡此??傊?、五字仄聲可單,而平聲不可單。

律詩借聲

唐人借聲,專論一三五字,非出韻也。今人不知,輒曰一三字勿論,不亦誤甚!或即以為體者,亦謬。體以古句入律調,而借聲則于一句之內、兩句之間,或間一句,或隔兩聯(lián),于一三五字,宜平者仄,宜仄者平,互易其聲而已。

△《新年贈友》 許棠

一(此字平,則下句不借。)月月(宜乎反仄)相似,一年年(必平。宜仄反平。此兩可互易也。)不同。清晨窺古鏡,旅貌近衰翁。處世閑難得,關身事半空。浮生能幾許,莫惜醉春風。

△《送從兄歸隱蘭溪》 許渾

名(平可仄)高猶(宜仄反平)素衣,窮巷掩(此句此字非借韻,不可平。)荊扉。漸(此字可平)老故(宜平反仄,無下句作偶,必不可仄。)人少,久(此字可平)貧豪(宜仄反平)客稀。塞(仄)云橫劍望,山(平)月抱琴歸。幾日蘭溪醉,藤花拂釣磯。

△《白鷺鷥》 李白

鷺鶯下(平反仄)秋水,孤飛如(仄反平)墜霜。心閑且(平反仄)未去,獨立沙(仄反平)洲傍。

五言拗體即半格詩

拗在一、三、五字者,猶近體律句也。拗在二、四、六字者,則以古句入律調矣。但五言拗體,一、三、四字可互易,而第二字必與上句相粘。第五字落韻,仍須平、仄相間,與律詩落韻同?;蛞云渌坡梢?,則平、仄錯出;似古也,而調不相入。乃名之曰“半格詩”。竟有疑為古詩齊梁體者,不知古詩上下每句皆不粘,而“齊梁”有粘,有不粘。獨五言半格詩,雖參一二古句,而通篇無不粘者。惟句中平仄,一、三、四、五字亦必互易如借聲中之一、三字,無單拗者也。

△《蕃馬》 杜甫

致此(此二字平,下當接仄仄仄平平。)自僻(宜平反仄)遠,又非珠(宜仄反平)玉裝。如何出奇怪,(四子體句)每夜吐(必仄)光芒?;獗兀ㄒ似椒簇疲v上,龍身密(宜仄反平)久藏。風塵苦(宜平反仄,亦可。)未息,待汝奉明王。

△《樂游原》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五言起句用全仄者,下句第三字必平,但第四字仄聲不可輕易。)驅車登(必平)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長安早春懷江南》 許渾

云月有歸處,故山清洛南。如何一花發(fā),春夢江南。

律詩不可單借一字、單拗一句。如言律詩正體,不借最好。古人每有佳句,為聲調所東,故互相借諧,非炫奇也。

七言律詩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仄起可平,平起不可仄。)上高(可仄,但接字必平。)樓接(可仄)大荒,海(可平)天愁(必平,但第一字平可仄。)思正(此句此字非拗體,決不可平。)茫茫。驚(必平)風亂(可平)臺芙(必平)蓉水,密(可平)雨斜(必平)侵薜荔墻。嶺(可平樹)重(可仄)遮千里(二字平仄互易即四子句)目,江(必平)流曲(可平)似九回腸。共(與下句互借,可仄。)來百粵(文必平)身地,猶是音書滯一鄉(xiāng)。

正調與五言同。句中第一字可借,如所注。其第三、第五字切忌單借一句。一字至少須借一句,不拘首尾,或八句全借亦可。律調聲調盡此。

雙聲借韻

△《咸陽城東樓》 許渾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必仄)汀洲。海(仄)云初(平)起日(仄)沉(平)閣,(仄)山(平)雨(仄)欲(仄)來(平)風(平)滿(仄)樓。(平)鳥下綠(仄)蕪秦苑夕,蟬鳴黃(平)葉漢(必仄)宮秋。行人莫問當年事,渭水寒聲晝夜流。

△《別張秀才》 許渾

不知何計寫離憂,萬里山川半舊游。風卷暮沙和雪起,日融春水帶冰流。凌晨客淚分東郭,竟夕鄉(xiāng)心共北樓。青桂一枝少年事,莫因鱸涉窮秋。

雙聲借諧,惟許渾最工、最嚴。其借處一字不茍,讀之如譜宮商,而聲不害詞,詞不害意。隨園亦極言其佳,但以此謂即是拗體,誤矣。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間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七言拗體

△《卜居》 杜甫

浣花(平)流水(仄)水西(平可仄,此字下句有關。)頭,主人(平)為卜(仄)林(必平)塘(平)幽。(兩句平仄復,所謂折腰句也,故下不可折。)已知(此字可仄,但下句須平,而每句粘。)出郭(可平)少(必仄)塵事,更有(上句知字仄,則此句宜平。)澄江銷(必平,以諧拗。)客(必仄,不然五字皆入古矣。)愁。無數(必粘)蜻蜒齊上(第四平字必仄)下,一雙(必粘)畸級猿糧?。缎腥f里堪乘興,須向山陰上小舟。(此兩句必諧律,可借諧而不可拗。)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可仄)已乘(必平)黃鶴去,此地空余(必平。乘字復句。)黃鶴樓。黃鶴一去(可平)不(可平)復返,白云(必粘)千載(必仄,以下二字平也。)空悠悠。晴川歷歷漢(平反仄)陽樹,芳草萋萋(仄仄乎)鸚(仄反平)鵡洲。(兩句諧)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兩句律。)

總之,一首之中必間古句,而上、下句平、仄互易。二、四、六字尤須帶粘。

△《望岳》 杜甫

西岳峻峭竦處尊,(律句如下句平仄復者、已折腰者,下可不折。)諸峰羅立如兒孫。(律句粘,故下句必折腰。)安得(仄必折)仙人九節(jié)仗,(律句。第四句非古不可。)拄到(必仄,以入古。如用平,則第四字必平第六字反仄。)玉女(必仄)洗(可平)頭盆。車箱(諧上)入谷無多路,箭栝通天有一門。稍待西風涼冷后,高尋白帝問真源。(后四句雙聲,借和決不可。)

△《所思》 杜甫

苦憶荊州醉司馬,謫官樽酒定常開。九(仄)。(此字本不可借,以可瞵故憑句皆借。通篇成一章法,故不妨。)江日落醒何處,一柱觀頭眠幾回??桑ㄘ疲z懷抱向人盡,欲問平安無使來。故仄憑錦水將雙淚,好過瞿塘滟堆。

拗體七言與五言大同小異,杜詩最多。但五言不折腰,以別于齊梁也。而七言拗律必有一聯(lián)折腰者,本源乎齊梁樂府,迨后遂自成體。而拗體復因之,以自別于古樂府、近體之間,聲調頗不易諧。趙執(zhí)信云“不可不學,不可專學,不學則無格,專學則滑”,蓋謂此也。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必平,以入古。)西辭黃鶴樓,(古句)煙花(必平,與孤帆句粘。)三月下?lián)P州。(律句)孤帆(粘)遠影碧(平反仄)空盡,唯見(粘)長江天(仄反平)際流。(后二句諧借。)

△《山中與友對酌》 李白

兩人對酌山花開,(拗句)一杯(仄反平,入古。)一杯復一(必仄,與醉字粘。)杯。我醉(仄)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律句。)

△《絕句漫興》 杜甫

手種(平反仄,入古。)桃李(可平)非無(必平)主,野老墻低還似家。(律句)恰似(必仄,粘。)春風相欺得,(古句)夜來吹折數枝花。

絕句同與律詩,一首之中必參以二律句。而上、下句相接處,猶當粘而不粘,粘第二字者,四、六可勿論:不粘,則四、六非論不可。

○趙譜

五言律詩

趙氏律譜,聲調精究極殊,茲仍其舊,以備參考。

△《句溪夏日送盧霈秀才歸王屋山將欲赴舉》 杜枚

野店正(宜平反仄)分泊,繭蠶初(宜仄而平,第一字仄,第三字必平。)引絲。(第三字救上句,亦可不救,二句律句中構。)行人碧(宜平而仄)溪(宜仄而平)渡,(構句。第四字平,第三字斷斷用仄,今人不論者非。)系馬綠楊枝。(不對格而實對)苒苒跡始去,(五字俱仄,中有入聲字,妙。)悠悠心(此句必平,求上句。)所期。(此必不可不救。因上句第三字、第四字皆當平而反仄,必以第三字平聲救之,否則落調矣。上句仄仄平仄仄,亦同。)秋山念君別,(同第三句惆悵桂花時。)

△《落花》 李商隱

高閣客竟去,(構句起。)小園花(此字構救)亂飛。(此二字同前第五、第六句。)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腸斷未忍掃,(同起句)眼(此字仄,)妙穿仍欲歸。(同次句)芳心向春盡,(同前第三句、第七句。)所得是沾衣。

平平仄仄仄,下句仄仄仄平平。律詩常用。若仄平仄仄仄,則為落調矣。蓋下有三仄,上必有二平也。

律詩平平仄仄平,第二句之正格,若仄平平仄平,變而仍律者也。(即是拗句。)仄平仄仄平,則古詩句矣。此格人多不知者,由“一、三、五不論”一語誤之也。

七言不過于五言上加平平、仄仄耳。拗處總在第五、第六字上。七言之五、六字,即五言之三、四字,可以類推。

起句第二字仄、第四字平者,如仄仄平平仄,或平仄平平仄,或平仄仄平平,俱可。若平仄平仄仄,則古詩句矣。

起句仄仄仄平仄,或平仄仄平仄,唐人亦有此調。但下句必須用三平或四平。(如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平是也。)

上句第三字平,下句第三字可仄;若上句第三字仄,下句第三字斷宜平。此在首聯(lián),唐人亦有不拘者,若二聯(lián)則必不容不嚴矣。

△《月夜》 杜甫

今夜恢菰攏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拗句)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拗句)雙照淚痕乾。

△《春宿左省》 杜甫

花隱掖(拗句)垣(平)暮,啾啾棲(平)鳥過。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不寢聽金鑰,因風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拗句)數問夜如何。

△《送遠》(拗體,趙《譜》誤入。) 杜甫

帶甲滿天地,(拗句)胡為君(平)遠行。親朋盡(可仄)一哭,鞍馬去孤城。(四句與前起首四句同調。)草木歲月晚,(五字仄,木、月二字入聲,妙。五仄,無一入聲字在內,依然無調也。)關河霜(此字必平)雪清。別離已昨日,(拗句中唐后無。)因見古人情。

△《登裴秀才小臺作》 王維

端居不出產,滿目望云山。落日鳥邊下,秋原人外閑。遙知遠林際,(“落日”下三句皆拗。)不見此檐間。好客多乘月,應(平聲)門莫上關。

△《與諸子登峴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謝,(四仄)往來成(平)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豐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廣陵逢薛八》 孟浩然

士有不得志,(五仄)樓棲吳(必平)楚間。廣陵相遇罷,彭蠡泛舟還。檣出江中樹,波連海上山。風帆明日遠,何處更追攀。

與前譜合看,盡之矣。

七言律詩

△《望岳》 杜甫

西岳峻峭竦處尊,諸羅立如兒孫。(拗句)安得仙人九節(jié)仗,(安得兩字不粘。)拄到玉女洗頭盆。(拗句)車箱入谷無多路,箭栝通天有一門。稍待西風涼冷后,高尋白帝問真源。

前四句拗,后四句諧,正體也。拗律上、下句亦須帶粘。

△《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 杜甫

東閣官梅動詩興,(起句即拗,今俗云必拗第三字方可,誤也。)還如何遜在揚州。此時對雪遙相憶,送客逢春可自由。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xiāng)愁。江邊一樹垂垂發(fā),朝夕催人自白頭。

△《所思》 杜甫

苦憶荊州醉司馬,(同上。)謫官樽酒定常開。九江日落醒何處,一柱觀頭眠幾回。(觀字仄,眠字必平。此救上句,亦救本句。)可憐懷抱向人盡,欲問平安無平使來。故憑錦水將雙淚,好過瞿塘滟預堆。(第七句本是正粘,因第五句不粘,此句亦不粘矣。)

此種詩不可不學,不可專學,不學則無格,專學則滑矣。

△《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

佳辰強飲食猶寒,隱幾蕭條戴夜?。春舜缣焐献?,老年花似霧中看。娟娟戲蝶過閑幔,片片輕鷗下急湍。云白山青萬(此字可仄。第五字仄,上二字必平。第三字仄,則落調矣。五言亦然。)余里,愁看直北是長安。

凡拗律詩,無八句純拗者,其中必有諧句。如上四拗,下四諧;上六拗,下二諧。或中間拗,前后諧。若不粘不諧,定是古詩。

△《山中與友對酌》 李白

兩人對酌山花開,(三平,古句。)一杯一杯復一杯。(古句。)我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后二句和。)

趙氏《聲調譜》惟近體最為精到,故存其舊,以備閱者參考。儀識。
●卷六

○歷代詩體

△分韻

梁武帝宴華光殿聯(lián)句,曹景宗后至,詩韻已盡,沈約與以所余“競、病”二字,景宗操筆而成曰:“去時兒女悲,歸來笳鼓競。為問道旁人,何如霍去病?!背踝x此,了不解“韻盡”為何等格法?偶閱《陳后主集》,見其序《宣猷堂宴集五言》曰:“披鉤賦詠,逐韻多少,次第而用。座有江總、陸瑜、孔范等三人。”后主詔得迮格,曰“易、夕、擲、斥、折、唶”字。其詩用韻與所得韻次前后正同,曾不攙亂一字。乃知其說是先詩韻為鉤,坐客探鉤,各據所得,循序賦之。正后世次韻格也。(《稗史》。儀按:鉤探得韻,乃以鉤釣取諸韻,一句一探也,東坡詩:“或為掃愁帚,或為釣詩鉤。”當是用此典。曾讀義山“分鉤射覆”句注分鉤弋事,今知其誤。)

△和韻

前人作詩,未始和韻。白唐元白為二浙觀察,往來置郵筒倡和,始依韻而多至千言,少或百數十言。其自耀曰:“曹公謂劉玄德曰:'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予于微之亦云?!保ā渡汉骶V詩話》)

△次韻

前后不可移易,又曰步韻。

△依韻

同在一韻,而所押之字互異,亦曰和韻。

△同韻

用彼原韻,可不必次。(《黃文詩話》○見《寄園詩原》。)

△韻牒

段成式盧陵官下截取斑竹,以遞送聯(lián)句,謂之“句枝”,或“角惡韻”,或“煎茶”。皆謂之集聯(lián)。若志于不朽則大苦??蛼€(wěn)韻不可得轍已,謂之“苦聯(lián)”,句句共押平聲,好韻不僻者,書于竹筒,謂之“韻牒”。(《含煙閣詩話》)

△雜體

詩至晚近,愈出愈奇。雖失風雅之旨,顧偶一為之,亦殊新穎可喜。而言詩者于此尤不可不知也。

△雙聲疊韻詩

溫飛卿《題賀知章故居》疊韻絕句曰:“廢砌翳薜荔,枯湖蕪菰浦。老媼寶藁草,愚儒輸逋租?!庇帧队曛信c李先生期垂釣相失》絕句云:“隔石覓屐跡,西溪迷雞啼。小鳥擾曉沼,犁泥齊低畦。”(《詩原》)

△五平五仄詩

信陽何大復(景明)詩曰:“秋原何蕭蕭,耳目去雜茸。拈花猶穿塘,苦匏尚抱隴。寒風吹空林,落日照古冢。徘徊觀陳蹤,露下發(fā)忽竦?!保ā读嘈录诽祀S子《夏日詩》,四十字皆平。梅圣俞“酌酒與婦飲”通篇皆仄。)

△進退格

楊萬里寄姜堯章詩用“東”“冬”二韻,相間互押,自題曰“進退格”。

平仄雙韻詩

唐章碣、鄭谷多有此體,章碣《贈婺源蘇員外詩》:“帝念瓊枝欲并芳,星分婺女寄仙郎。鸞從闕下雖辭侶,雁到江都卻續(xù)行。煙月一時搜古句,(葉)山川兩地植甘棠。即看龍虎西歸去,(葉)便佐羲軒話萬方?!?/font>

△轆鱸韻

轆鱸韻有單韻雙韻,單號鱸,單出單入,兩句一換韻。雙驢者,雙出雙入,四句一換韻。又有促句用韻,其法或六句或九句,不拘平仄,每三句換一韻,(《蔡氏雜抄》)

△柏梁換句

柏梁句句用韻換韻,最難諧。其法于轉調處,平仄不可雙殺,宜疊一句。蓋柏梁句法本多,單行疊一句,正柏梁定格,亦曰平頭換韻。

△疊字詩

疊字詞頗有,疊字詩不多見者。昔人詩曰:“渺渺茫茫浪撥天,霏霏拂拂雨和煙。蒼蒼翠翠山遮樹,白白紅紅花滿川。整整齊齊沙上雁,來來往往渡頭船。行行坐坐看無盡,世世生生作話傳?!薄疤爝B泅水水連天,煙鎖孤村村鎖煙。樹繞藤蘿蘿繞樹,川通巫峽峽通川。酒迷醉客客迷酒,船送行人人送船。此會應難難會此,傳今話占古今傳?!币嗌跤形丁#ā秷蛏教猛饧o》)

△疊字句

《稗史》曰:“詩有一句疊三字者,如吳融秋樹詩:'一聲南雁已先紅,槭槭萋萋葉葉同。’是也。有一句連三字者,如劉駕云:'樹樹樹梢啼鶯曉,夜夜夜深板子規(guī)。,是也。有兩句連三字者,如白樂天'新詩三十軸,軸軸金玉聲’是也。有雙聯(lián)疊字者,如《古詩》'青青河畔草’是也。有七聯(lián)疊宇者,如昌黎《南山詩》'延延離又屬’七聯(lián)皆用疊字是也。然宋人《詠西溪》云'灣灣灣處復灣灣’,更疊更切,愈出愈奇矣。”(《萬青閣偶談》)

△疊意詩

舒狀元《春游》用重疊意作詩曰:“春風春日競春華,春水春山春景佳。新柳戀鶯鶯戀柳,好花迷蝶蝶迷花。尋芳予入游芳伴,買酒人投賣酒家。去是路兮歸是路,馬頭相對日頭斜。”(《客中閑集》)

△春日詩

龍泉和《春日詩》:“新鶯始新歸,新蝶復新飛。新花滿新樹,新日麗新暉。”“新光新氣早,新望新盈抱。新水新綠浮,新禽新聽好?!薄靶戮白孕逻h,新葉復新扳。新枝新可結,新愁誑解顏?!薄靶略姫氹硽瑁轮豢陕?。新扇如新月,新蓋學新云。新落連珠淚,新點石榴裙。”(同上。以上四則,《詩原》所刊。)

△柳枝竹枝橘枝詞

《楊柳枝》詞,即古折楊柳枝義也,本歌亡隋之曲。后白居易年既老邁,有愛姬小蠻善舞,方豐艷,乃作《楊柳枝》以托意?!吨裰υ~》出巴渝,劉禹錫以俚歌鄙陋,乃別作詞九章。柳枝托意古,專詠柳。而《竹枝》則泛詠風土。后有作《橘枝詞》者,與《竹枝》同也。

△禽言

金兵南下,宋室播遷,金沙潘武目擊中原之茶毒,而作《四禽言》以寓慨焉。今錄其一,曰:“泥滑滑,泥滑滑,脫了繡鞋脫羅襪。前營上馬忙起行,后隊搭駝疾催發(fā)。行來數里日已低,北望燕京在天末。朝來傳令更可怪,落后行遲都砍殺?!逼渌自弧敖唤簧l琛?,曰“不如歸去”,曰“鶉鴣鴣”。皆鳥音也,以聲冠首句而演其義。本源于六朝雜曲,迨后諸作各以方言傳聞而異。冠首禽言雖無定,而通篇發(fā)揮終不出此。且語淺意深,較《竹枝》尤覺有味。

△二言至十七言詩

《吳越春秋》古孝子《彈歌》:“斷竹,續(xù)竹。飛土,逐肉?!倍灾家??!妒霎愑洝穮欠虿顣r,童謠:“梧宮秋,吳王愁,”三言也。《詩原》引《升庵外集》詩:“振振鷺,鷺于飛。歌咽咽,醉言歸”三言之始也。樂府《滿歌行》尾一解“命如盤石兒大,居世竟能幾時”,六言也?!段倪x》引董仲舒《琴歌》亦六言。謂六言始于谷永者誤。(唐人六言七言聲調,與五言律不異。)六朝沈君攸有《桂楫泛中河》詩,初唐蔡孚有《燈球篇》,是七言排律之始。李長吉“酒不到劉伶墳上土”,八言之始也。杜詩“男兒生不成名身已老”,九言也。李白:“黃帝鑄鼎于荊山鏈丹砂,丹砂成,騎龍飛上太清家”,十言也。東坡詩“故人應有招我歸來篇”,十一言也。然皆不成篇章。至元人《詠梅花》則純?yōu)榫叛砸?。詩云:“昨夜東風吹折中林梢,渡口小艇滾入沙灘坳。野樹古梅獨臥寒屋角,疏影橫斜暗上書窗敲。半枯半活幾個撅蓓藿,欲開未開數枝含香苞??v使畫工奇妙也縮手,我愛清香故把新詩嘲?!壁w桓夫:《詩原》曰:“作九言詩,貴在渾成。亦備一體?!苯擞钟凶魇?、十七字詩者,三句五言而以一字兩字著句末,尤須勁健。

△五七言

侯夫人《看梅詩》:“砌雪無銷日,卷簾時自顰。庭梅對我有憐意,先露枝頭一點春?!保ū饼R盧士琛妻崔氏有才學,以桃花和雪與兒磧面,曰“取白雪與兒洗面作光悅、取紅花與兒洗面作妍華?!闭Z見《樁樓記》,則十言也。)

△三五七言

自三言起,終以七言。隋鄭世翼有此詩:“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庇职胛辶裕鐣x傅玄《鴻雁生塞北》之篇是也。(《柳青新集》。又宋何承天作《鼓吹》十五曲,其中如《有所思》、《戰(zhàn)城南》等篇,皆三三七句、《巫山高》則三四九為句。以上皆沿漢《鼓吹》加減虛字,故字數句法不同,后人詞曲悉本乎此。)

△律詩仄調

仄調律詩與平調律詩同,對偶、平仄,出入絲毫不爽。

△五句格

上三句葉韻,第四句不協(xié)。以第五句葉之。五七言皆有此格。老杜詩:“曲江蕭條秋氣高,芰荷枯拆隨風濤。游子空嗟垂二毛,白日素沙亦相蕩,(不葉)哀鴻獨寸求其曹?!笔且病4烁窆艥h魏樂府已有之矣。

△六句格

五言以李益詩:“漢家今上郡,秦塞古長城。有日云長慘,無風沙自驚。當今圣天子,不戰(zhàn)四夷平?!甭曊{與八句者無異。七言亦有之。此格六朝已然,不自唐始也。

宋鮑照《數名詩》:“一身仕關西,家族滿山東。二年從車駕,齋祭甘泉宮。”云云。詞多不錄。(蓋以數字著句首也。)

△郡縣詩

以郡縣名入詩,當字同意異?;蜇烅?,或嵌字,其體不一。又有集道里名者亦同。如齊王融詩:“追芳承荔浦,揖道泛虛邱。升裾臨廣牧,從圣盡平洲?!笔且?。又有人名、鳥名、獸名、歌曲名、龜兆名、卦名、宮殿名、屋名、車名、船名、藥名、花名、樹木名、草名入詩者。皆文人游戲之作,格與此同,于詩無補,今不備載。

又《瑯琊漫抄成化丙午嘉興巫者召仙降筆十二辰古詩》云:“勸君莫讀《相鼠》詩,勸君莫歌《飯牛》辭,騎虎之勢不能下,狡兔三窟將焉之。神龍未遇困戍水,虺蛇鰍鱔爭雄雌。千金駿馬買死骨,神羊觸邪安所施。沐猴亦作供奉官,斗雞亦是五百兒。吠堯桀犬下陛走,牧豬奴獻令人嗤。”較古人所作殊覺巧勝。

△建除體

“建除體”嵌字格也。以建字著第一句首字,而以除字著第三句首字。宋鮑照《建除詩》“建旗出敦煌,西討屬國羌。除去徒與騎,戰(zhàn)車羅萬箱”云云。大都類此,詞長今不錄。

△六甲詩

“六甲詩”體與“建除詩”同,以甲乙著句首。陳沈炯有此體:“甲拆開眾果,萬物具敷榮。乙飛上危幕,雀乳出空城”云云。詞長不備錄。又有以匏、土、革、木八音及十二屬為詩者,格皆同。

△四色詩

以色著每句首字,亦有作嵌字格者。齊王融《四色詩》“赤如城霞起,青如松霧澈。黑如幽都云,白如瑤池雪”是也。

△四氣詩

宋王微《四氣詩》:“蘅若首春華,梧楸當夏翳。鳴笙起秋風,置酒飛冬雪?!?/font>

△岑嘉州體

詩有三句者,自岑參始。蓋“柏梁”之別調也。其轉折處最易著跡。事須要三句一解,多一句不可,少一句亦不可。尤須每轉愈深,非熟于“柏梁”者不易為也。

△歇后體

唐鄭綮善為詩,多侮劇刺時,故落格調,時號“鄭綮歇后體”?!冻跞]江與郡人別》云:“唯有兩行公廨淚,一時灑向渡頭風。”滑稽皆此類也。但其詩只《老僧盧州郡齋寄席中三蘭》三首,亦無此格。想當亂世,散佚者多,今不可考矣。唐封抱任櫟楊尉,有客過之,既短,又患眼及鼻塞。封以千字文句嘲之曰:“面作天地玄,鼻有雁門紫。既無左達陳,何勞妄談彼?!睍r亦謂“歇后體”。

△轆轤體

轆轤以八首成體。如第一首起句何句,即以其句著第二首第二句中,推而至于第八首第八句為止。以其如轆轤,得以上下。故曰“轆轤體”。

△連珠體

以花月二字逐句成詠,而辭意相連,謂之“連珠體”。唐六如《花月吟》曰:“有花無月恨茫茫,有月無花恨轉長。花美如人臨月鏡,月明如水照花香。扶筇月下尋花步,攜酒花前帶月嘗。如此好花如此月,莫將花月作尋常。”(《伯虎集》)

△玉臺體

《玉臺集》皆漢魏六朝女子之詩。陳徐陵為之序,其詩亦不皆纖艷者也。

△宮體

亦號“徐庾體”。徐陵、庾信在東宮為抄撰學士,文并綺艷。世號為“徐庾體”。

梁簡文作詩多綺靡,時號“宮體”。

△香奩體

唐韓偓有《香奩集》,詩皆脂粉語也。

△西昆體

李商隱、段成式、溫庭筠詩多濃艷。宋楊億、劉筠效之,號曰“西昆三十六體”。(《小學紺珠》謂李、溫、段皆行十六,故名。)

詩之體不一。以時而論,則漢之建安,魏之董初、正始,晉之太康,宋之元嘉,齊之永明,南北朝,初唐,盛唐,大歷,元和,晚唐,元佑,江西宗派。又有因名以為體者,大都以氣格而論,與聲調無關也,

△孤鸞入群句

古人用韻,有可通者,如東、冬,江、陽是也。唐人排律?!皷|”微通“冬”,至于律不相通也。但第一韻尚有通者,如起首第一韻落“東”韻,以后四韻俱落“冬”是也。宋人詩多作此格,后人因之謂為“孤鸞入群格”。如第一韻不落韻,尾韻亦可。

△四字句

律詩自沈宋而分,至王、楊、盧、駱而著,雖承襲齊梁之后,而氣魄過之。故句法聲調猶仍其故,如楊炯“甯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以偶句結。猶齊梁也。而上句一、亦齊梁之遺也。律詩平者不可令單,可單者獨此耳,即今所謂“四子句”也。

△應字

首題立二字,頜題分應之。如老杜:“吹笛秋山風月明,誰家巧作斷腸聲。風飄律呂相和切,月傍關山幾處明?!笔且玻烁裆跣?。(《蔡氏雜抄》)

△假對

詩有假對,如“子云清自守,今日起為官”,以“云”對“日”也。又“根非生下(作夏)土,葉不墮秋風”。(以“下”借作“夏”封秋也,同上。)

首聯(lián)對,頷聯(lián)不對,曰“偷春格”。頷聯(lián)不對,卻以二句事,而意與首二句相貫,至頸聯(lián)不對,謂之“蜂腰體”。(言若已斷而復續(xù)也,詩益嘉言)

△隔句對

唐楊炯詩:“昔時南浦別,鶴怨寶琴弦。今日東方至,鸞銷珠鏡前?!币缘谌鋵Φ谝痪?,以第四句對第二句,即俗所謂“扇對”也。

△徹首尾不對

李白宿《巫山》下詩:“昨夜巫山下,援聲夢里長。桃花飛綠水,三月下瞿塘。雨色風吹去,南行拂楚王。高邱懷宋玉,訪古一沾裳。”則通篇不對者也。

△就句對

杜少陵詩:“小院回廊春寂寂,浴鳧飛鷺晚幽幽。”蓋以“小院”對“回廊”,“浴鳧”對“飛鷺”,就本句自為對也。

詩有賦、(情景宛然曰“賦”)興、(見景生情曰“興”)比、(拈物喻懷曰“比”)曲、(委曲盡情曰“曲”)吟、(悲如蟲蜚曰“吟”)行、(體如行書曰“行”)引,(載詳始末曰“引”。)又有以篇、以唱、以弄、以嘆、以怨、以哀、以別、以更、以愁、以思、以樂名者,皆歌行也。其聲調同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