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行看流水坐看云 歷代禪詩鑒賞 (四)
行看流水坐看云——歷代禪詩鑒賞【四】
行看流水坐看云——歷代禪詩鑒賞【四】
隋唐五代時期【3】
哭空寂寺玄上人
◆錢起
凄然雙樹下,垂淚遠公房。
燈續(xù)生前火,爐添沒后香。
陰階明片雪,寒竹響空廊。
寂滅應(yīng)為樂,塵心徒自傷。
◆錢起(722—780)
字仲文,吳興(今浙江湖州)人。玄宗天寶十年(751)進士。歷任校書郎、考功郎中、翰林學(xué)士等職。錢起詩才清逸,居“大歷十才子”之冠。詩歌眾體兼善,尤長于五言,風(fēng)格清華流麗,工致渾樸,頗為人稱道。
【賞析】
這是一首情深意摯的哀詩,借景抒情的好詩。
首聯(lián)自然無痕地采用“雙樹”與“遠公”二典,暗喻詩人對亡友高風(fēng)亮節(jié)之敬慕。頷聯(lián)與頸聯(lián),對仗工整,音韻悠美,飽含言外之意。青燈燭光常明,銅爐檀香久續(xù),其間閃爍出上人生前殷勤事佛、宏隆圣種的虔敬身影,一則是因為上人之辛勤維護才后繼有人,暗示佛教之歷久不滅;二則是詩人通過對習(xí)佛時最熟為人知的兩種典型行為的簡單勾勒,歌頌了上人常存不朽的精神。那陰階片雪與空廊清響,又何嘗不是上人清亮明潔、空寂孤寒的精神世界之寫照?寥寥四言,著實藝術(shù)地展示了一位深諳“常樂我凈”之精神三昧的高僧的形象。生死無常,生滅滅己,仙寂于佛子來說是一種解脫,然而對于凡俗中的詩人而言卻難以釋懷。斯人常已矣,托體同山阿,卻有一顆塵心怎得解脫?
談起哀歌,近代詩僧敬安(1851—1912)的兩首傷吊詩不可不讀:
“一度傷師一斷魂,不堪憑吊向孤村。至今破布袈裟上,猶有雙林舊淚痕。”(《吊精一禪友》)
“不敢高聲痛哭君,憐君老母不堪聞。暗將數(shù)點交情淚,灑向茹峰山下云。”(《哭社友徐酡仙》)
題張僧繇醉僧圖
◆懷素
人人送酒不曾沽,終日松間掛一壺。
草圣欲成狂便發(fā),真堪畫入醉僧圖。
◆懷素(725—785)
長沙人。著名書法家。幼時出家為僧,喜愛草書。家貧無紙,遂廣種芭蕉以其葉練字;用漆盤練字時,磨穿了盤底,且禿筆成冢,學(xué)習(xí)非??炭?,書藝大進。后入京求學(xué),進益有加,顏真卿、張渭、戴叔倫、錢起等皆作詩稱其草書。他書承“草圣”張旭并加以發(fā)展,狂逸放縱,與張旭齊名,有“顛張狂素”之稱。懷素嗜好飲酒,酒后乘興運筆,皆成書中極品。【賞析】
這是一首形神兼到的題畫詩。
題畫詩之要旨在于通過對圖中形象的精妙描述,透視出畫中深蘊的境界。頭兩句勾描圖中情形。松枝懸酒,興來即飲,至酣方休;醺后作甚?詩人想象一代草圣在斗酒之后,如同李白有斗酒詩百篇之雅興,草圣往往是狂呼大叫,癲狂萬態(tài),走筆如龍。這種恣肆不羈的形象,真可以畫一幅如妙如肖的“醉僧圖”??!
草圣張旭之癲狂意態(tài),高適曾作詩云:“世上謾相識,此翁殊不然。興來書自圣,醉后語尤顛。白發(fā)老閑事,青云在日前。床頭一壺酒,能更幾回眠?!倍鴮袼刂駪B(tài)之翰香,有貫休《觀懷素草書歌》為證:“張顛顛后顛非顛,直至懷素之顛始是顛。師不談經(jīng)不說禪,筋力唯于草書妙,顛狂卻恐是神仙?!薄拔铱稚綖槟夂樗?,天為筆兮書大地,乃能略展狂僧意?!?div style="height:15px;">
狂素性狂,書狂,詩也狂。詩境狂在青冷、高寒?!都暮庠郎分斜憧梢挥[他的風(fēng)采:“祝融高座對寒峰,云水昭丘幾萬重。五月衲衣猶近火,起來白鶴冷青松?!币嗫褚嗪?,世間出其右者無多。錢起謂之“狂來輕世界,醉里得真如”。(《送外甥懷素上人歸鄉(xiāng)侍奉》)
項王廟
◆靈一
緬想咸陽事可嗟,楚歌哀怨思無涯。
八千弟子歸何處,萬里鴻溝屬漢家。
弓斷陣前爭日月,血流垓下定龍蛇。
拔山力盡烏江水,今日悠悠空浪花。
◆靈一(728—762)
廣陵(今江蘇揚州)人。幼年出家,師事律宗,兼長禪趣。遍游江浙、湘贛諸名寺寶剎。常與陸羽、張繼、皇甫曾、靈澈等高士名僧酬唱應(yīng)和。名僧貫休贊之“經(jīng)論傳緇侶,文章遍墨卿”。其詩風(fēng)清雋淳和,聲律流暢,用意精妙?!举p析】
這是一首佛教意味甚濃的詠史詩。
動蕩不安的唐代中后期,“詠史”成為一時風(fēng)尚。詠史以言志寄情,是才子文士們別無選擇的道路??臻T中的詩僧也難免有應(yīng)和之作。兼風(fēng)流與英氣于一身的西楚霸王給了詩人無窮的題材。晚唐詩人杜牧的《烏江亭》便是其中名作:“勝負(fù)兵家不可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期。”“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薄榜R革裹尸還,東山還再起”,是名士們的提唱主旨;而在詩僧筆下,唯有一句“今日悠悠空浪花”的慨嘆。浮生如夢,富貴煙云,委實應(yīng)于軒冕功名淡泊一點才是。
提起詠史,還是《三國演義》的開篇詞作者楊慎(1488—1559)兼諳兩者之妙,且豪氣壯闊:“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fēng)。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div style="height:15px;">
題僧院
◆靈一
虎溪閑月引相過,帶雪松枝掛薜蘿。
無限青山行欲盡,白云深處老僧多。
【賞析】
這是一首昭示禪境的示法詩。
閑月相引過虎溪,便到了青山無限雪滿松的幽靜境界之中,白云下多的是德勛名宿,何等清雅絕塵。過虎溪象征悟禪入道;天心閑月喻清皎晶瑩的禪心;松枝掛雪喻示清寒虛境;青山無限句喻示道途渺遠,須久持不懈;有行盡青山之志,則可臻抵老僧棲云臥霧之達境。
在此,靈一的《贈靈澈禪師》一詩值得一錄:“禪師來往翠微間,萬里千峰到剡山。何時共到天臺里,身與浮云處處閑?!毖詾樾穆?,閑逸之情溢于言表。
送普上人還陽羨
◆皇甫曾
花宮難久別,道者憶千燈。
殘雪入林路,暮山歸寺僧。
日光依嫩草,泉響滴春冰。
何用求方便,看心是一乘。
◆皇甫曾(?—785)
字孝常,丹陽(今江蘇丹陽)人。天寶進士。一生任小吏。工詩善制,文藻新奇,情發(fā)于外。詩出王維之門,詩名遠播。集中不乏酬送僧友之佳作。【賞析】
這是一首禪意盎然的贈別詩。陽羨位于今江蘇宜興市。
小徑、疏林、殘雪、暮山,一位僧人愈行愈遠,漸漸融入落日斜暉之中,多像一幅寫意的山水畫。芳草在暖陽下舒展,薄冰奏出清脆的泉響,這質(zhì)樸的自然躍動著何等活潑的生命力。這一切昭示著什么?這不正是靈動和諧、柳暗花明、清新質(zhì)樸的禪意么?此情此境,助長禪心,詩人穎悟到:看心是最大的方便,自家寶藏便是一個完整、靈透的生命體。
全詩不著一送字,依依情懷卻溢于言表;沒有普上人一字一句的描寫,卻力透出一位與自然的生命融為一體的高僧形象,言盡而意遠,余韻縷縷。
湖南蘭若示大乘諸公
◆皎然
未到無為岸,空憐不系舟。
東山白云意,歲晚尚悠悠。
◆皎然(730—799)
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南朝宋謝靈運十三世孫。少顯異才,廣獵佛典,精通經(jīng)史。與靈澈、陸羽、顏真卿、韋應(yīng)物、周賀等友善。其詩恬淡自得,語言精煉,意境空靈,清機逸響,為唐代最著名的詩僧之一。所撰詩論《詩式》、《詩評》、《詩儀》等,對詩歌理論的發(fā)展具重大影響?!举p析】
這是一首充滿盎然詩意的禪理詩。
“無為岸”即真如佛性便是參禪的目標(biāo),達不到這一境界便會一生飄然無著。要抵達這一至境,其實最自然輕易不過。你只要琢磨透那東山白云“歲晚尚悠悠”的輕靈高致的意態(tài),就水到渠成了。它孤云高潔、縹緲遠引、無拘無束、安閑自在,不正流溢著自由恬適、靜澄空澹、率性無機的禪悅之意么?好一句“歲晚尚悠悠”,絲毫不見“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樂游原》)的蕭然,有的只是禪者的瀟灑。
皎然還有不少平易自然的禪理詩。如《戲呈吳馮》:“世人不知心是道,只言道在他方妙。還中瞽者望長安,長安在西向東笑?!币暂p松幽默的手法展現(xiàn)了“平常心是道”的至理。后世蘇軾亦不甘寂寞,代答一首:“寒時便具熱時風(fēng),饑漢哪知食藥功。莫怪禪師向西笑,緣師身在長安東。”
溪云
◆皎然
舒卷意何窮,縈流復(fù)帶空。
有形不累物,無跡去隨風(fēng)。
莫怪長相逐,飄然與我同。
【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言志詩。
詩人賦溪云以禪意,一取其意趣,舒卷自如,縈流回蕩,仿若長帶橫空,何其瀟灑、逍遙;二取其空幻,即“有形無跡”,時去時消,不留痕影,象征空幻的真如實性;三取其自在,無心累物,來去隨風(fēng),閑適自由。正因為白云有如此高潔的意態(tài),所以詩人請世人莫笑他與云為伴,長相隨逐,因為它具有悠閑飄逸的禪意,與禪子契闊融融。
皎然是一位擅長狀物抒情的高手,常借風(fēng)、水、云、雪、月、松、竹、菊等四季風(fēng)物以觀照自心,表明心性。如《南池雜詠》五首:寫《水月》,“皎潔意難傳”;書《溪上月》,“秋水月娟娟,初生色界天。蟾光散浦溆,素影動淪漣。何事無心見,虧盈向夜禪”;寫寒竹:“鳧鳧孤生竹,獨立山中雪。蒼翠搖勁風(fēng),嬋娟帶寒月??窕ú幌嗨?,還共凌冬發(fā)”;寫《寒山》:“侵空撩亂色,獨愛我中峰。無事負(fù)輕策,閑行躡幽蹤。眾山搖落盡,寒翠更重重?!本甯哐胖拢L(fēng)流自適。
聞鐘
◆皎然
古寺寒山上,遠鐘揚好風(fēng)。
聲余月樹動,響盡霜天空。
永夜一禪子,泠然心境中。
【賞析】
這是一首空靈含蓄的禪意詩,是清境派禪詩的代表作。
詩中描寫了一位衲子安坐禪定時寧靜空明的心境。一個萬籟俱寂的月夜,古寺鐘聲隨風(fēng)長吟,余音裊裊,消散在布滿秋霜的渺遠夜空中,就連那寺宇中的古樹也不禁為之動容。那鐘聲的清韻,也融入永夜禪子的泠然心境之中;靈境與禪心,渾然無痕地合為一體。這靜穆的鐘聲,將虛實、動靜、因果乃至?xí)r空都融匯到一起,仿佛在鐘聲中也沒有了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那鐘聲便成了一切,除含有無窮的宗教意味外,也蘊有無限的藝術(shù)美感。這鐘的世界即是禪的世界,也是詩的天國。
尋陸鴻漸不遇
◆皎然
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
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
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
報道山中去,歸來每日斜。
【賞析】
國之不幸詩家幸,尋友不遇詩有幸。每每訪友不得,而得好詩,故詩壇有“不遇詩”不少,如孟浩然、王維、李益、賈島等均有提唱。最著名、最具特征的莫過于賈島的《訪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贝薜廊诘摹对L僧不遇》也清涼透骨:“尋僧已寂寞,林下鎖山房。松竹雖無語,牽衣借晚涼?!鼻迦粟w關(guān)曉的《踏雪》則極有情韻:“踏雪訪山樵,山樵踏雪去。一路草鞋痕,尋入松深處?!?div style="height:15px;">
詩的首聯(lián)便具“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陶潛風(fēng)韻,尾聯(lián)則有“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之風(fēng)采。因為茶仙陸羽便是一位終身不仕、生性不羈的隱者。他的居處靜僻,籬邊菊花未開,柴門無聲吠之聲,鄰人只知道他去了山里,每天要太陽下山時才回來。未遇好友,卻通過對友人居廬及四周景物的描寫,以及鄰家對友人的行蹤的回答,勾勒出一位灑脫絕塵的高人逸士的形象。語言清新平實,意出章句之外。
同苗發(fā)慈恩寺避暑
◆李端
追涼尋寶剎,畏日望璇題。
臥草同鴛侶,臨池似虎溪。
樹閑人跡外,山晚鳥行西。
若問無心法,蓮花隔淤泥。
◆李端(?—785?)
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大歷進士,為“大歷十才子”之一。李端“少時居廬山,依皎然讀書,意況清虛,酷慕禪侶”(《唐才子傳》),長于律詩,意境方雅?!举p析】
慈恩寺為長安名剎。詩人與同為“大歷十才子”之一的苗發(fā)游寺避暑,旨在尋覓一方佛國心境的清涼。
首聯(lián)即點題,因“畏日”,為“追涼”,兩人來到了名寺寶剎。頷聯(lián)寫兩人投機同趣游賞休憩的樂趣。頸聯(lián)“樹閑人跡外,山晚鳥行西”,深得陶王之妙,其間風(fēng)情,意適性澹,絕塵離染。尾聯(lián)寫他們深味到無心大法就是如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蓮花一般,清純絕塵,不為任何一絲雜念、妄念、俗念所染。
本詩特色在于巧妙化用典故、舊詩及佛典?;⑾?、蓮花取自佛禪典故,“山晚烏行西”句化自陶潛的佳句“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按髿v十才子”之一的風(fēng)流才子盧綸也做過一首游寺避暑詩:“寺涼高樹合,臥石綠陰中。伴鶴慚仙侶,依僧學(xué)老翁。魚沉荷葉露,鳥散竹林風(fēng)。始悟塵居者,應(yīng)將火宅同?!保ā锻掎佳a闕慈恩寺避暑》)塵居如同火宅,而涼寺內(nèi)不僅有高樹、綠陰、荷露、竹風(fēng),還可伴鶴依僧。向往之心,高逸之致,妙手拈來,自不待言。正如李洞所言:“定里無煩熱,吟中達性情?!保ā侗苁钋f嚴(yán)禪院》)
李端的另一首詩《感興》,亦兼詩禪之妙:“香爐最高頂,中有高人住。日暮下山來,月明上山去?!?div style="height:15px;">
聽嘉陵江水聲寄深上人
◆韋應(yīng)物
鑿崖泄奔湍,古稱神禹跡。
夜喧山門店,獨宿不安席。
水性自云靜,石中本無聲。
如何兩相激,雷轉(zhuǎn)空山驚?
貽之道門歸,了此物我情。
◆韋應(yīng)物(737—791)
京兆長安人。少年時即事玄宗。后為滁州、江州、蘇州刺史。性行高潔,虔敬佛教,與皎然、顧況等友善。其詩閑淡簡遠,韻律生動,有陶淵明之風(fēng),世稱陶韋。有《韋蘇州集》?!举p析】
自詡“道心淡泊隨流水,生事蕭疏空掩門”的詩人深具感悟妙力,常于平常處見偉大?!冻菸鳚尽分械摹耙岸蔁o人舟自橫”常為宋代禪師們引來說明神秘的悟道體驗,這也頗合禪門“平常心是道”之理。
本詩首二聯(lián)寫縱貫秦蜀的嘉陵江優(yōu)美險峻、鬼斧神工的氣勢與江水咆哮如雷的聲勢,為下面的思載千里作下鋪墊。水柔如情,靜莫過山,本來都是無聲無響的,這是詩人對“聲響”獨特的見解。正如他在《詠聲》一詩中所言:“萬物自生聽,太空恒寂寥。還從靜中起,卻向靜中消?!薄白陨牎?,就是本詩中的“兩相激”;大自然中既然本來是沒有聲音的,故終將歸于靜,歸于寂寥。聲音都并非真實的,只有靜寂才是永恒的真實。故他認(rèn)為“喧靜兩皆禪”(《題琮公》)。有了這層感悟,已足可了物我之情。
全詩情景交融,偏重議論,故意味深長,言外意濃。
他還有一首不言禪而字字入禪的名詩,即《滁州西澗》:“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薄耙岸蔁o人舟自橫”句最受后人推崇,它表現(xiàn)出寧靜、淡泊的情致,清幽、淡雅的禪味。
天姥岑望天臺山
◆靈澈
天臺眾峰外,華頂當(dāng)寒空。
有時半不見,崔嵬在云中。
◆靈澈(746—816)
會稽(今浙江紹興)人。自幼出家,少即從詩人嚴(yán)維學(xué)詩。與皎然、包佶等交游后,詩名日盛,遠播京邑,為白居易、劉禹錫推崇。劉禹錫言他“以文章接才子,以禪理悅高人,風(fēng)儀甚雅,談笑多味”;詩人權(quán)德輿稱其詩如“松風(fēng)相韻,冰玉相叩”、“語甚夷易”、“淡然天和”?!举p析】
天姥與天臺都是浙江名山。全詩緊扣“高寒”的意境而展開,蘊含著禪宗超然世外的孤寒高潔的境界。
天臺獨出眾峰之外,比其他的山峰“高”峻;它的山頂“高”頂寒空。山頂已寒,山頂之上的天空白是更寒。“有時”只看得到一半,那另一半到哪兒去了呢?它高聳入云,與充滿禪意的云融為一體。“有時”二字不著痕跡,用得極妙,從另一角度說明詩僧常常注目于天臺華頂,陶醉于大自然的悠悠禪韻。
歸湘南作
◆靈澈
山邊水邊待月明,暫向人間借路行。
如今還向山邊去,只有湖水無行路。
【賞析】
靈澈在詩名盛極一時之際,曾因人誣陷,貶徙湘楚。以親身經(jīng)歷,深味人世苦海茫茫,解脫不易。難得的是,靈澈運用他入神的詩筆,不著纖痕地將此意糅融入其中,難怪皎然如此盛贊:“此僧諸作皆妙,獨此一篇,使老僧見,欲棄筆硯?!保ā顿洶胸罚?div style="height:15px;">佛教認(rèn)為,“苦”與生俱來,有四苦、八苦。人的臉就是苦字形的,“艸”頭就是人的眉毛,“十”字是鼻子,“口”是嘴巴。月不明,法王無濟筏之愿,就只好向人間一借修行之路了。奈何命運多艱,身陷法網(wǎng),所以只好再去歸隱修道,雖然“湖水”漫漫“無行路”,但僧家之責(zé)便是濟世渡人,馭慈航以救眾生,故不輕言放棄!
東林寺酬韋丹刺史
◆靈澈
年老心閑無外事,麻衣草座亦容身。
相逢盡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見一人。
【賞析】
這是一首廣為傳誦的言簡意賅的諷世詩。東林寺為廬山名剎,韋丹是洪州(今江西南昌)刺史。
首二句寫作者自己年老心閑無外事,麻衣草墊也無妨,安于窮約清苦的生活,心閑意寂如同古井無瀾。后二句說你們這些仕途中人、軒冕之士,談禪性濃,向往清幽靜遠的林下風(fēng)流,人人都說辭官歸林好,“朝衣脫去更悠然”(明人吳曾羽語);可是說歸說,就是沒有一個人起而行,只是在“進與退”、“仕與隱”之間彷徨復(fù)彷徨,連官場失意者都無一例外??梢娨_到真正的“心閑身適”,絕非易事!相比之下,那些光說不練,口口聲聲說休官好,實為“又得浮生半日閑”的人,與堅守清寂、只做不說的禪者,境界孰高孰低,明者一目了然!
哭柏巖禪師
◆李益
遍與傍人別,臨終盡不愁。
影堂誰為掃,坐塔自看修。
白日鐘邊晚,青苔缽上秋。
天涯禪弟子,空到柏巖游。
◆李益(748—829)
隴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大歷進士,初因仕途不順,棄官優(yōu)游燕趙間。后官至禮部尚書。“大歷十才子”之一,長于七絕,其詩音律和美,風(fēng)格悲怨?!举p析】
這是一首情深意切的吊祭詩。首聯(lián)寫禪師行將就木之際,視死如歸,沒有任何落寞之感,何等坦然自若!頷聯(lián)繼續(xù)描寫禪師生前的生活百態(tài):親自督修埋骨坐塔,日日清掃供佛影堂,一刻不曾松懈修持。頸聯(lián)以嚴(yán)謹(jǐn)?shù)膶φ膛c平實的筆墨寫禪師的風(fēng)骨:日夜聞鐘參坐,春秋托缽修心,展現(xiàn)了一代大師“平常心是道”的精神風(fēng)范。游方的禪子們,將“空”游柏巖了,他們到達柏巖會真正體會到“空”的底蘊。全詩層層迭進,表現(xiàn)了詩人對禪師的崇敬之情。
賈島也做過一首《哭柏巖禪師》,可參照一讀。詩云:“苔覆石床新,師堂占幾春。寫留行道影,焚卻坐禪身。塔院關(guān)松雪,經(jīng)房鎖隙塵。自嫌雙淚下,不是解空人?!?div style="height:15px;">
題破山寺后禪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
◆常建(生卒年不詳)
長安人。與王昌齡為同榜進士。大歷年間曾任盱眙(今江蘇省盱眙縣)尉。一生仕途頗不如意,遂放浪琴酒,游名山勝景以自娛,后隱居鄂州武昌(今湖北武漢市)。常建的詩多以山林逸趣、寺院為題材,也有部分邊塞詩。盛唐人對他的詩評價很高。其詩佳句常得,律韻獨到,境幽言凈,不拘一格?!举p析】
這是盛唐最為著名的一首題寺詩,前人評之“通體幽絕”(清·沈德潛《唐詩別裁集》),“興象深微,筆筆超妙,此為神來之候”(《唐宋詩舉要》)。
首聯(lián)用工整的對仗,省凈的筆法,破題而入,又借“清”、“古”、“高”三詞,無意間透露詩人對清靜高潔的古寺高林的傾慕;頷聯(lián)為傳世絕唱,由竹徑見幽處,由幽處見花木,見禪房,層層深入,這一踏徑穿花至禪房的過程,與其中所引發(fā)出的“曲徑通幽”的意趣,成為后世園林藝術(shù)與文學(xué)藝術(shù)的美學(xué)追求。由“曲”、“幽”、“深”而至別有洞天,這一洞天便是“悅”與“空”的禪境,便是令人驚嘆、陶醉、流連忘返的“常樂我凈”的宗教境界。進入這一境界之后,仿佛萬物之音都?xì)w于消匿,回到了原初的大荒,來于靜還歸于靜,唯有那悠揚宏亮的鐘磬之音,把整個世界都包容成一體,將人帶入忘塵絕俗、純凈怡悅的永恒禪境。
唐代還有不少優(yōu)美的題寺詩。如韋應(yīng)物的《神靜師院》:“青苔幽巷遍,新林露氣微。經(jīng)聲在深竹,高齋獨掩扉。息樹愛嵐嶺,聽禽悅朝暉。方耽靜中趣,自與塵事違?!薄按髿v十才子”之一的崔峒《題崇福寺禪院》:“僧家竟何事,掃地與焚香。清磬度山翠,閑云來竹房。身心塵外遠,歲月坐中長。向晚禪堂掩,無人空夕陽?!鼻霸娨庠凇胺降㈧o中趣,自與塵事違”;后詩妙在“無人空夕陽”,世界靜寂得連夕陽斜暉都“空”無了,那是一個何等美妙的禪悅境界??!
幾度逢春
◆法常
摧殘枯木倚寒林,幾度逢春不變心。
樵客遇之猶不顧,郢人哪得苦追尋?
一池荷葉衣無盡,數(shù)樹松花食有余。
剛被世人知住處,又移茅舍入深居。
◆法常(752—839)
號大梅,湖北襄樊人,少時出家。初參馬祖道一,聞“即心即佛”之說,立即大悟。后隱居浙江鄞縣大梅山?!举p析】
大梅法常是馬祖的得意弟子,深諳“即心即佛”之妙,馬祖詩意地認(rèn)可他的禪境時說:“梅子熟了?!碑?dāng)他隱居深山后,有人入山遇見他,問他出山之路時,他答道:“隨流去?!焙靡粋€“隨流去”。有道是路在腳下,這出山之路,人生的出路,不就在于隨流任運么?旨同大梅的遺言“來莫可抑,往莫可追”。如此機鋒,足見功力非淺。于是又有人入山探訪,大梅便留下這首詩,遷到人跡更罕的大山深處。
心即是佛,所以歷經(jīng)寒暑也不變心。孤寂清寒的禪者,持遁世隱淪之念,荷葉為衣,松花為食,已同俗界的煙火絕離隔世,已同大自然渾為一體,同道者又何必苦苦追尋,將世俗之濁氣帶進山中來呢?無奈他又只好另遷他處了。全詩坦白真率,語言平實,“一池荷葉衣無盡,數(shù)樹松花食有余”聯(lián),對仗工整,語言樸實,常為后人提唱。
小雪
◆清江
落雪臨風(fēng)不厭看,更多還恐蔽林巒。
愁人正在書窗下,一片飛來一片寒。
◆清江(生卒年不詳)
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人。少年出家。大歷、貞元(766—804)年間,詩名與皎然(字清晝)齊,合稱“會稽二清”。土詩,與嚴(yán)維、章八元、姚南仲等時有交往唱酬。詩僧法照贊許他“一國詩名遠,多生律行高”,被譽為“釋門千里駒”。(《宋高僧傳》)【賞析】
這是一篇較為別致的詠雪詩。全詩表現(xiàn)了禪和子“慈悲為本,方便為門”的慈悲心。
本來是臨風(fēng)不厭看的雪景,可是“以慈為本”的禪子在賞景之際卻擔(dān)心落雪過多會給翻山越嶺的行人帶來麻煩;還替寒窗苦讀的書生著想,他們能耐得了這一片接一片的雪花帶來的酷寒么?由“不厭”到“恐”發(fā)展到“愁”,層層轉(zhuǎn)遞,這里的“恐”與“愁”,實為“憫”、“慈”。尾句的兩個“一片”,以小見大,渲染了那一絲絲擋不住的清凜之氣,烘托了衲子真誠的慈心。
唐僧乾康的《詠殘雪》則意旨不同:“六出奇花已住開,郡城相次見樓臺。時人莫把和泥看,一片飛從天上來。”分明是述懷之作,表現(xiàn)不同凡俗、清凜高潔的禪趣。
七夕
◆清江
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
月為開帳燭,云作渡河橋。
映水花冠動,當(dāng)風(fēng)玉佩搖。
唯愁更漏促,離別在明朝。
【賞析】
心如古井的禪僧情意酣暢地詠嘆情短恨長,委實不多見。
首聯(lián)以時間上的一遠一近,突出了“只”有“一宵”之短;頷聯(lián)與頸聯(lián),以歡暢、濃烈的感情,盡鋪陳之能事,渲染了相會之喜之歡,充滿了和樂與幸福的氣氛??墒菒酆用烀?,恨海茫茫,誰都逃脫不了“四苦”、“八苦”,相愛的人更是免除不了“愛別離”苦。尾聯(lián)與首聯(lián)相照應(yīng),突出了一個“愁”字。這里的“愁”字,有警醒世人之用心。
反觀世子詠七夕,則避其時短重其情長。首推秦觀(1049—1100)的《鵲橋仙》:“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fēng)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痹谝淮崆樗扑募丫渲?,沒有一個“愁”字! 至于杜牧的《七夕》則表現(xiàn)的是人間的歡樂圖:“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div style="height:15px;">月夜泛舟
◆法振
西塞長云盡,南湖片月斜。
漾舟人不見,臥入武陵花。
◆法振(生卒年不詳)
荊州(今湖北江陵)人。唐代大歷、貞元(766—804)間高僧。曾誓志西行求法,遂同僧人乘悟、乘如從海路前往,不幸于途中夭亡,年僅40歲。【賞析】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fēng)細(xì)雨不須歸。”自稱“煙波釣徒”的唐代詞人張志和一首《漁父》,將多少代人帶入清新超脫的境界。詞中的西塞山,位于今浙江湖州界。而此詩中的西塞山,與韋應(yīng)物的《西塞山》一詩所指相同,位于今湖北大冶縣境內(nèi)。
首二句以工整的對仗,勾畫出一幅深夜的美景,意境清明空澄;后二句以實襯虛,如夢如幻,那舟中客到哪里去了呢?原來他靜臥素舸,枕月夢花,神游天外,進入了世外桃源般的夢境之中。
全詩如畫如幻,著筆不凡,給人清幽渺遠的禪悅意境。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新高考古詩鑒賞新題型專練
禪詩三百首(宋一)
備考2023新高考,詩歌鑒賞習(xí)題專項突破
歷代禪詩鑒賞 【一至十六集】目錄——行看流水坐看云
聽蒙曼品唐詩之八十
《聽蜀僧濬彈琴》唐 李白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