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法:以“分明”二字著在第三句首者。
例句: 《龍山送客》
宋楊萬里
“念念還鄉(xiāng)未得還,偶因送客到龍山。
分明認得西歸路,又是回車卻入關(guān)?!薄 ?nbsp;試寫: 本是聞名去學(xué)箏,還因底薄慢東行。
分明已到師門路,卻又含羞返古城。
第30法:以“分明”二字著在第四句首者。
例句: 《宮詞》
明童承敘
“三三兩兩不知愁,結(jié)束羅裙學(xué)打球。
傍晚忽聞仙樂近,分明只在殿東頭?!薄 ≡噷懀骸 ? 晨窗一樹鳥吟秋,水面漣漪蕩畫舟。
古寺鐘鳴云鶴遠,分明一景嵌墻頭。
第31法:以“一種”二字著在第三句首者。
例句: 《觀游魚》
唐白居易
“繞池閑步看魚游,正值兒童弄釣舟。
一種愛魚心各異,我來施食爾垂鉤?!?nbsp;試寫: 平生最喜墨中留,瀚海尋詩不曉愁。
一種情懷隨我意,行舟萬里信天游。
第32法:“一種”二字著在第三句三四兩字。
例句: 《春夜曲》
明夏寅
“寶鴨煙消幾縷香,月移花影過長廊。
春情一種無聊賴,自起燒燈照海棠?!痹噷懀?nbsp; 我是荷蓮你是舟,漣漪一棹濯明眸。
情原一種難歸路,熱了君心扯去羞。
第33法:第三句用表“記憶”之字(如“記得”、“長記”、“略記”、“猶記”、“猶憶”、“憶得”、“尚憶”、“還憶”、“偶憶”、“長憶”、“最憶”、“忽憶”、“空憶”、“卻憶”等),而第四句則其所憶之事也。
例句: 《初發(fā)白河》
明歸有光
“胡風刮地起黃沙,三月長安不見花。
卻憶故鄉(xiāng)風景好,櫻桃初熟正還家?!痹噷懀骸 ? 長河柳下漫堤游,幾個頑童戲水泅。
卻憶當年洪水日,迎風踏浪泛孤舟。
第34法:第三句用“莫怪”、“莫嫌”、“莫向”、“莫算”等字作起,而第四句則皆申明其意者也。
例句: 《贈人斑竹拄杖》
唐賈島
“揀得林中最細枝,結(jié)根石上長身遲。
莫嫌滴瀝紅斑少,恰是湘妃淚盡時?!痹噷懀?nbsp; 凌寒醉酒晚歸遲,巧遇梅香綻放時。
莫怪枝頭苞瘦小,藏羞傲雪路人癡。 第35法:“莫向”、“莫怪”等字著在第四句首,而第三句則先說明其意者也。
例句: 《寄吳郎》
明王儒卿
“舊事巫山一夢中,佳期回首竟成空。
郎心亦是浮萍草,莫怪楊花易逐風?!? 試寫:
往事如煙亦夢中,琴弦已斷淚成空。
花心暗起風流事,莫怪移情入酒盅。
第36法:第三句用“不須”或“不用”二字作起者。例句:
《杭頭晚興》
宋陸游
“山色蒼寒野色溫,下程初閉驛亭門。
不須更把澆愁酒,行盡天涯慣斷魂。” 試寫: 驕陽七月似瘟神,岸上纖夫號似呻。
不用團荷揮汗雨,閑時跳水洗污塵。
第37法:第三句用“問”、“道”、“說”、“語”、“望”、“指”等字,第四句則其所問、所道之語也。
例句: 《近試上張水部閨意》
唐朱慶余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痹噷懀?div style="height:15px;">
宴后關(guān)門拜灶神,燒香暗禱似新臣。
心懷野兔悄聲問,受賄知情有幾人?
第38法:“說”字著在第三句第二字,故所說者不在第四句,即在第三句后五字,亦所說之事也。
例句: 《村外閑吟》
清朱鳳翔
“荷鋤時趁月明歸,稚子依依候竹扉。
競說田家風味美,稻花落后鯉魚肥。”試寫: 周旋酒桌點歌臺,左右逢迎袒胸懷。
都說人間歌舞美,強咽淚水恐顏衰。
第39法:第三句末結(jié)以“無一事”或“無個事”、“無他事”、“無別事”、“閑無事”、“渾無事”三字,以見其所事者,惟第四句所云云而已。
例句:《春日》
宋蘇軾
“鳴鳩乳燕寂無聲,日射西窗潑眼明。
午醉醒來無一事,只將春睡賞春晴?!?nbsp;試寫: 樹上寒蟬叫不停,晨曦一抹漫天庭。
斟茶飯后閑無事,且把唐詩入畫屏。
第40法:第三句以“無端”二字作起,所以示于首二句外,忽插入他意也。
例句: 《為有》
唐李商隱
“為有云屏無限嬌,鳳城寒盡怕春宵。
無端嫁得金閨婿,辜負香裘事早朝?!?nbsp; 試寫: 擲筆從戎做俯臣,烽煙四起滅前秦。
無端兩霸爭皇帝,治國宏圖化粉塵。
第41法:第三句三四兩字用“最是”或“只有”、“惟有”,而第四句則或用“依舊”、“猶還”等字以呼應(yīng)之。
例句: 《寄人》
宋張泌
“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欄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div style="height:15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