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偶爾翻出舊時(shí)網(wǎng)校作業(yè)“ 七絕的56種寫法練筆”,反復(fù)看了幾遍,覺得許多地方寫的筆法很粗糙,本想逐一修改之,又因懶惰嫌繁瑣。故原文不動(dòng)整理如下發(fā)表。
第1法:四句旋轉(zhuǎn)而下,第四句有一二字與第一、二句相復(fù)者,而句首并多用“卻”字。凡絕句,三四句必緊接,而與第一、二句卻多不即不離,以轉(zhuǎn)捩關(guān)鍵,全在第三句也。惟此類,則第四句必與第一、二句呼應(yīng)極緊,蓋四句一氣轉(zhuǎn)下者也。
例句: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shí)?!?/p>
試寫:
夜落驚雷抖幾聲,蛙鳴野渡棹孤橫。
無心弄筆敲詞句,卻撥琵琶訴舊情。
第2法:或四句,或三句,與第一、二句俱有相復(fù)之字,而與前一法稍異。
例句:
《游鐘山》
宋王安石
“終日看山不厭山,買山終待老山閑。
山花落盡山長在,山水空流山自閑”
試寫:
少小癡詩不戀詩,吟詩總拜古詩詞。
詩香散盡詩依在,詩落枝頭詩綻時(shí)。
第3法:第三、四兩句,轱轆而下,故第四句必有一二字與第三句相復(fù),而又用“還”、“又”等字以緊系之,而第三句或先用“已”字以啟其意。
例句:
《絕句》宋李遘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已恨碧山相掩映,碧山還被暮云遮?!?nbsp;
試寫:
友去樓空酒未殘,悲聲繞耳月猶寒。
愁云已度三更夜,又被愁云引入瀾。
第4法:與前一法同,故三四兩句必有復(fù)字。特前一法為尤整齊耳。
例句:
《度破訥沙》
唐李益
“眼見風(fēng)來沙旋轉(zhuǎn),經(jīng)年不省草生時(shí)。
莫言塞外無春到,總有春來何處知?!?/p>
試寫:
過眼云煙僅落憂,悲舟怨笛順江流。
誰言岸柳無心事,總見秋臨岸柳愁。
第5法:首二句與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較,故首二句多有“去歲”、“去年”等字,而三句多有“今年”、“今日”等字,而首二句與末二句又必有相復(fù)之字,以見呼應(yīng)。
例句:
《送春呈袁祖州》
宋李遘
“去年春盡在宜春,醉送東風(fēng)淚滿巾。
今日春歸倍惆悵,相逢不是去年人?!薄 ?/p>
試寫:
去歲觀花正在秦,雙眸對視禮如賓。
如今又是觀花日,只影吟詩憶舊人。
第6法:亦首二句與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較者,故首二句多用“前年”、“昨日”等字,而第三句則用“今日”、“今朝”等字,惟不以復(fù)字作呼應(yīng),斯與前法差異耳。
例句:
《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日扁舟雨一簔,滿江風(fēng)浪夜如何。
今朝試卷孤篷看,依舊青山綠樹多?!薄?/p>
試寫:
前年酒醉宿他鄉(xiāng),冷榻單衣月色涼。
昨日吟詩忽憶起,悵然若失筆顛狂。
第8法:第三句用“只今”、“惟有”四字作起,與前法小異?! ?/p>
例句:
《蘇臺(tái)懷古》
唐李白
“舊苑荒臺(tái)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
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
試寫:
莫問冬蘭幾日芳,龍泉賞葉勝于香。
只今唯有湘妃怨,曾舞蛇腰睡玉床。
第9法:以“如相問”三字置第三句后,其所問者何事,不必說明,但觀其第四句答詞,則其問意自顯矣。
例句:
《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p>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p>
試寫: 日夜耕耘醒來遲,吟文潑墨晚年時(shí)。
親朋好友如相問,一片癡心戀古詞。
第10法:第三句用“借問”、“欲問”、“試問”、“為問”等字作其下并著以“何”、“誰”等字,以明其所問之事,而第四句則答之之詞也。
例句:
《塞上聞笛》
唐高適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fēng)吹一夜?jié)M關(guān)山。”
試寫:
彈琴牧馬喚牛羊,草原昌輝助我狂。
試問長鞭何處指,長歌一曲駐新疆。
第11法:第三句亦用 “為問”、“試問”等字作起,以三四兩句作連屬詰問語,故“無”、“幾”、“何”、“誰”等字著在第四句,而不在第三句。
例句:
《又和景文韻》
宋蘇軾
“牡丹松檜一時(shí)栽,付與春風(fēng)自在開。
試問壁間題字客,幾人不為看花來。”
試寫:
青松翠柏傲崖端,風(fēng)雪鑲淞不懼寒。
試問憑闌揮墨客,何人不曉鶴棲冠。
第12法:以第三句作詰問語,用“何”、“誰”、“幾”、“安”、“那”等字作起,或以第四句作答,或并第四句亦承上句一氣作問。
例句:
《魏王堤》
唐白居易
“花寒懶發(fā)鳥慵啼,信馬閑行到日西。
何處未春先有思,柳條無力魏王堤?!?/p>
試寫:
瓦舍重重隱老塘,無邊海浪夏風(fēng)涼。
何時(shí)擺脫家煩事,避暑西中戲海疆。
第13法:亦以第三句作詰問語,但“何”、“誰”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
例句:
《清夜聞笛》
明鐘順
“小樓人醉月初斜,歸思迢迢隔海涯。
短笛誰吹斷腸曲,滿庭香雪落梅花。”
試寫:
斟茶撫鬢覽書廬,滿架詩香不是初。
踱步花藤何處去,金陵一闋再揮鋤。
第14法:第三、四兩句作連屬詰問語,而但于第三句冠以“如何”二字。
例句:
《無題》
唐李商隱
“紫府仙人號(hào)寶燈,云漿未飲結(jié)成冰。
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瑤臺(tái)十二層?!?nbsp;
試寫:
未等開光已是僧,經(jīng)書半懂吐成冰。
如何得道升仙去,更見名聲掛里層。
第15法:但以第四句作詰問語,故“如何”二字,即冠其句首。
例句:
《夜雨》
宋項(xiàng)安世
“夜窗疏雨不堪聽,獨(dú)坐寒齋萬感生。
今夜故人江上宿,如何禁得打篷聲?!?nbsp;
試寫:
初秋夜雨叩窗欞,已是三年遠(yuǎn)古城。
獨(dú)影寒燈空對酒,如何不憶故鄉(xiāng)情。
第16法:以“何如”二字冠第三句者。
例句:
《題溪山深隱圖》
明王世貞
“古木寒流一兩家,柴門晝掩待歸鴉。
何如只向人間住,與客攜壺踏落花。”
試寫:
七月長城憶舊游,壁上題詩付雨流。
何如大雁南飛后,濁酒吟聯(lián)嵌石留。
第17法:第三四兩句作連屬詰問語,故第三句必用“不知”二字作起,而第四句必用“何”、“幾”、“那”、“無”等字以足之。
例句:
《春日思?xì)w》
唐王翰
“楊柳青青杏發(fā)花,年光誤客轉(zhuǎn)思家。
不知湖上菱歌女,幾個(gè)春舟在若邪?!?/p>
試寫:
擲筆從戎又是秋,邊疆鎮(zhèn)守志相留。
不知入夜瀟湘女,幾個(gè)攜詩夢里游。
第18法:第三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以用作詰問語,故其下必用“誰”、“何”、“多少”等字。
例句:
《柳枝詞》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xì)葉誰裁出,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
試寫:
霧倚群山已是秋,聞簫遠(yuǎn)處隱游舟。
不知瓦舍誰家女,一展歌喉蕩水悠。
第19法:第三句亦用“不知”二字作起,但非用作詰問語,故其下不用“誰”、“何”、“多少”等字。
例句:
《蕉窗聽雨圖呂生乞題》
清孫原湘
“滴盡殘窗碎雨聲,破人秋夢到天明。
不知一夜詩情好,轉(zhuǎn)在瀟瀟葉上生。”
試寫:
寫盡風(fēng)花雪月情,欣然擲筆放秋箏。
不知雨后風(fēng)光好,裊娜長空伴古笙。
第20法:“不知”二字,用在第三句三、四兩字,以非詰問語,故其下無“誰”、“何”、“多少”等字,而第四句則或用“猶”、“還”、“又”等字以呼應(yīng)之。
例句:
《題福教寺詩》
明田僧
“殘山剩水一荒基,古寺煙籠白塔低。
燕子不知身是客,秋風(fēng)還戀舊巢泥。”
試寫:
炊煙裊裊映紅霞,上岸群鵝奔自家。
老叟不知天色晚,猶鳴炮馬噪孤鴉。
第21法:第四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以用作詰問語,故其后必綴以“何”、“誰”、“無”、“幾”等字。
例句:
《客中作》
唐李白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椀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xiāng)。”
試寫:
生花妙筆暗飛香,璀璨珠璣嵌玉璜。
嘆惜逢時(shí)難得志,不知何處放飛韁。
第22法:第四句雖冠以“不知”二字,而卻非問語,故不用“誰”、“何”、 “無”、“幾”等字。
例句:
《夕陽樓》
唐李商隱
“花明柳暗繞天愁,上盡重城更上樓。
欲問孤鴻向何處,不知身世自悠悠”
試寫:
繁華閱盡未添愁,瀚海揚(yáng)帆藐伯侯。
多少詩華隨我欲,不知幾醉故鄉(xiāng)樓。
第23法:只第四句作詰問語,或但用“誰”、“幾”、“何”、 “無”等字,或兼用“知”字于其句首。
例句:
《與賈島閑游》
唐張繼
“水北原南草色新,雪消風(fēng)暖不生塵。
城中車馬應(yīng)無數(shù),能解閑行有幾人。”
試寫:
怒眼橫眉掛吳鉤,浪跡風(fēng)塵遍五洲。
武藝超群無對手,何人敢稱帝王候?
第24法:第四句用“知是”或“知有”、“知在”二字冠之,而第三句則必預(yù)言其所以知之之故也。
例句:
《夜行》
宋晁沖之
“老去功名意轉(zhuǎn)疏,獨(dú)騎瘦馬取長途。
孤村到曉猶燈火,知有人家夜讀書。”
試寫:
淡去功名只讀書,聞雞舞筆暮眠廬。
家妻點(diǎn)燭悄聲探,知是清茶冷又初。
第25法:第三句以“不如”或“不及”、“不似”、“輸與”、“輸他”等字作起,所以見彼此比較之意也。
例句:
《看梅歸,馬上戲作》
宋陸游
“江路疏籬已過清,月中霜冷若為情。
不如折向金壺貯,畫燭銀燈看到明。”
試寫:
折馬揮鞭再入潼,殘園斷壁敗春宮。
不如卸甲歸田里,老酒斟愁看月籠。
第26法:亦于第三句用“不及”、“不如”、“不似”等字,以見比較之意,特此二字不用在第三句首,而用在三四二字,斯與前一法稍異耳。
例句:
《長信秋詞》
唐王昌齡
“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tuán)扇暫徘徊。
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邵陽日影來?!?/p>
試寫:
少小嗜書入睡遲,如今花甲始吟詩。
雖才不及清泉涌,竊喜殘梅秀半枝。
第27法:為第三句與第四句作比較者,故“不及”、“不似”、“不如”、“不比”、“輸與”等字,用在第四句之首。
例句:
《赴廣西別甥彭雪路》
明解縉
“多情為我謝彭郎,采石江深似渭陽。
相聚六年如夢過,不如昨夜一更長?!?nbsp;
試寫:
身居客店讀書狂,巧遇良師釋宋唐。
聒噪多年疑入夢,何如一席話周詳。
第28法:只第四句前后自為比較,故“不似”、“不如”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
例句: 《與王忠孟登玉峰共飲春風(fēng)亭》
明龔詡
“山水千重復(fù)萬重,少年相別老相逢。
春風(fēng)亭下一杯酒,山色不如人意濃。”
試寫:
雁落江南不曉還,今因筆會(huì)返河灣。
同吟月色藏云里,醉酒何如醉詩閑。
七絕的56種寫法練筆(二)
第29法:以“分明”二字著在第三句首者。
例句:
《龍山送客》
宋楊萬里
“念念還鄉(xiāng)未得還,偶因送客到龍山。
分明認(rèn)得西歸路,又是回車卻入關(guān)?!薄 ?nbsp;
試寫:
本是聞名去學(xué)箏,還因底薄慢東行。
分明已到師門路,卻又含羞返古城。
第30法:以“分明”二字著在第四句首者。
例句:
《宮詞》
明童承敘
“三三兩兩不知愁,結(jié)束羅裙學(xué)打球。
傍晚忽聞仙樂近,分明只在殿東頭?!薄 ?/p>
試寫:
晨窗一樹鳥吟秋,水面漣漪蕩畫舟。
古寺鐘鳴云鶴遠(yuǎn),分明一景嵌墻頭。
第31法:以“一種”二字著在第三句首者。
例句:
《觀游魚》
唐白居易
“繞池閑步看魚游,正值兒童弄釣舟。
一種愛魚心各異,我來施食爾垂鉤?!?nbsp;
試寫:
平生最喜墨中留,瀚海尋詩不曉愁。
一種情懷隨我意,行舟萬里信天游。
第32法:“一種”二字著在第三句三四兩字。
例句:
《春夜曲》
明夏寅
“寶鴨煙消幾縷香,月移花影過長廊。
春情一種無聊賴,自起燒燈照海棠?!?/p>
試寫:
我是荷蓮你是舟,漣漪一棹濯明眸。
情原一種難歸路,熱了君心扯去羞。
第33法:第三句用表“記憶”之字(如“記得”、“長記”、“略記”、“猶記”、“猶憶”、“憶得”、“尚憶”、“還憶”、“偶憶”、“長憶”、“最憶”、“忽憶”、“空憶”、“卻憶”等),而第四句則其所憶之事也。
例句:
《初發(fā)白河》
明歸有光
“胡風(fēng)刮地起黃沙,三月長安不見花。
卻憶故鄉(xiāng)風(fēng)景好,櫻桃初熟正還家。”
試寫:
長河柳下漫堤游,幾個(gè)頑童戲水泅。
卻憶當(dāng)年洪水日,迎風(fēng)踏浪泛孤舟。
第34法:第三句用“莫怪”、“莫嫌”、“莫向”、“莫算”等字作起,而第四句則皆申明其意者也。
例句:
《贈(zèng)人斑竹拄杖》
唐賈島
“揀得林中最細(xì)枝,結(jié)根石上長身遲。
莫嫌滴瀝紅斑少,恰是湘妃淚盡時(shí)。”
試寫:
凌寒醉酒晚歸遲,巧遇梅香綻放時(shí)。
莫怪枝頭苞瘦小,藏羞傲雪路人癡。
第35法:“莫向”、“莫怪”等字著在第四句首,而第三句則先說明其意者也。
例句:
《寄吳郎》
明王儒卿
“舊事巫山一夢中,佳期回首竟成空。
郎心亦是浮萍草,莫怪楊花易逐風(fēng)?!?
試寫:
往事如煙亦夢中,琴弦已斷淚成空。
花心暗起風(fēng)流事,莫怪移情入酒盅。
第36法:第三句用“不須”或“不用”二字作起者。
例句:
《杭頭晚興》
宋陸游
“山色蒼寒野色溫,下程初閉驛亭門。
不須更把澆愁酒,行盡天涯慣斷魂?!?/p>
試寫:
驕陽七月似瘟神,岸上纖夫號(hào)似呻。
不用團(tuán)荷揮汗雨,閑時(shí)跳水洗污塵。
第37法:第三句用“問”、“道”、“說”、“語”、“望”、“指”等字,第四句則其所問、所道之語也。
例句:
《近試上張水部閨意》
唐朱慶余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shí)無?!?/p>
試寫: 宴后關(guān)門拜灶神,燒香暗禱似新臣。
心懷野兔悄聲問,受賄知情有幾人?
第38法:“說”字著在第三句第二字,故所說者不在第四句,即在第三句后五字,亦所說之事也。
例句:
《村外閑吟》
清朱鳳翔
“荷鋤時(shí)趁月明歸,稚子依依候竹扉。
競說田家風(fēng)味美,稻花落后鯉魚肥。”
試寫:
周旋酒桌點(diǎn)歌臺(tái),左右逢迎袒胸懷。
都說人間歌舞美,強(qiáng)咽淚水恐顏衰。
第39法:第三句末結(jié)以“無一事”或“無個(gè)事”、“無他事”、“無別事”、“閑無事”、“渾無事”三字,以見其所事者,惟第四句所云云而已。
例句:
《春日》
宋蘇軾
“鳴鳩乳燕寂無聲,日射西窗潑眼明。
午醉醒來無一事,只將春睡賞春晴?!?nbsp;
試寫:
樹上寒蟬叫不停,晨曦一抹漫天庭。
斟茶飯后閑無事,且把唐詩入畫屏。
第40法:第三句以“無端”二字作起,所以示于首二句外,忽插入他意也。
例句:
《為有》
唐李商隱
“為有云屏無限嬌,鳳城寒盡怕春宵。
無端嫁得金閨婿,辜負(fù)香裘事早朝。”
試寫:
擲筆從戎做俯臣,烽煙四起滅前秦。
無端兩霸爭皇帝,治國宏圖化粉塵。
第41法:第三句三四兩字用“最是”或“只有”、“惟有”,而第四句則或用“依舊”、“猶還”等字以呼應(yīng)之。
例句:
《寄人》
宋張泌
“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欄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薄 ?nbsp;
試寫:
早悉湘君美食家,平生寵愛醉青蝦。
清匙最喜湯中味,好比珍饈剔玷瑕。
第42法:“最是”二字用在第三句首,與前法小異。
例句:
《畫梅》
清孫原湘
“新年無客到山家,雨灑幽窗鼎沸茶。
最是稱心清絕事,對梅花恰畫梅花?!?/p>
試寫:
初秋潤筆去山巔,曲徑閑游一線天。
最是傷心煩惱事,祈求佛祖忘了仙。
第43法:第三句首用一“縱”字或“任”字、“總”字,而第四句則或用“只”字、“終”字、“亦”字、“也”字、“猶”字、“又”字等以呼應(yīng)之。
例句:
《代贈(zèng)》
唐李商隱
“東南日出照高樓,樓上離人唱石州。
總把春山掃眉黛,不知供得幾多愁”
試寫:
鄰家小曲夜徘徊,喚醒離人舊鏡臺(tái)。
縱使家財(cái)藏萬貫,香裘亦冷少人陪。
第44法:“縱”字用在第三句第三字者。
例句:
《明妃曲》
唐楊凌
“漢國明妃去不還,馬馱弦管向陰山。
匣中縱有菱花鏡,羞向單于照舊顏”
試寫: 鐵騎蒙刀又揭竿,烽煙四起壁將殘。
胸中縱有千番怒,愿以清棺換國安。
第45法:“縱”字用在第四句首者。
例句:
《少年行》
唐王維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zhàn)漁陽。
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p>
試寫:
本是花槍舞棒人,偏隨墨客緊為鄰。
孰知竹筆千均重,縱死不為翰府臣。
第46法:第三句用一“似”字或“如”字以與他物作比,而第四句則申明其相似之點(diǎn)也。
例句:
《怨歌行》
明謝榛
“長夜生寒翠幕低,琵琶別調(diào)為誰凄。
君心無定如明月,才繞樓東復(fù)轉(zhuǎn)西。”
試寫:
夢筆生花李白癡,黃山遍訪正當(dāng)時(shí)。
詩心醉酒如弦動(dòng),一會(huì)高昂又轉(zhuǎn)悲。 第47法:第三句用“唯有”或“獨(dú)有”、“只有”、“但有”二字作起,而第四句則或用“年年”、“時(shí)時(shí)”、“猶還”等字以呼應(yīng)之。
例句:
《楊柳枝》
明皇甫濂
“韶華回首悵離宮,梁苑隋堤荒草中。
獨(dú)有江邊楊柳色,垂垂還是怨秋風(fēng)。”
試寫:
孤亭賞月憶前秋。對影平湖泛畫舟。
僅有蛙鳴聲似舊,猶還石上靜凝眸。
第48法:“惟有”、“只有”等字著在第四句首者。
例句:
《楚城》
宋陸游
“江上荒城猿鳥悲,隔江便是屈原祠。
一千五百年間事,只有灘聲似舊時(shí)?!?
試寫:
去歲逢秋已來遲,臨江錯(cuò)過屈原祠。
今時(shí)又是端陽節(jié),惟見濤聲似舊時(shí)。
第49法:第三句以“自從”或“一自”作起者。
例句:
《隋宮燕》
唐李益
“燕語如傷舊國春,宮花欲落旋成塵。
自從一閉風(fēng)光后,幾度飛來不見人?!?/p>
試寫:
幾度流連滴水泉,煙花五月結(jié)詩緣。
自從酒醒潮州后,只嘆河枯不見賢。
第50法:第三句以“好是”二字作起者。
例句:
《鄜州寒食》
唐韋莊
“滿街楊柳綠絲煙,畫出清明二月天。
好是隔簾花樹動(dòng),女郎撩亂送秋千?!?nbsp; 試寫:
河邊瓦舍幾人家,柳隱疏籬滿架瓜。
好是群鴨拍水響,漁夫喜載一船蝦。
第51法:第三句以“若為”二字作起者。
例句: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劍铓,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xiāng)。”
試寫:
《漂泊他鄉(xiāng)》
雨雪交加幾欲狂,不思酒水惦高堂。
若為持有三千貫,愿侍雙親奉熱湯。
第52法:第三句以“等閑”二字作起者。
例句:
《少年行》
唐令狐楚
“家本清河住五城,須憑弓箭得功名。
等閑飛鞚秋原上,獨(dú)向寒云試射聲?!?nbsp;
試寫:
《錢塘江觀潮》
惡浪滔天壩欲摧,方圓數(shù)里怒驚雷。
等閑鑄就軒轅劍,縛住蒼龍得勝回。
第53法:第三句以“正是”二字作起者。
例句:
《江南逢李龜年》
唐杜甫
“歧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落花時(shí)節(jié)又逢君?!?/p>
試寫:
《退休趣事》
吟詩作曲尋常事,摘豆收瓜汗里耘。
正是休閑好年景,秧歌載月又逢君。
第54法:第三句一二及四五六字用“如此”二字者。
例句:
《張士誠席上作》
元楊維楨
“江南歲歲烽煙起,海上年年御酒來。
如此江山如此酒,老夫懷抱幾時(shí)開?!?nbsp;
試寫:
《嘆三陪女》
花樓伴舞嫌歌短,酒席陪杯恐客遲。
如此人生如此女,何時(shí)噩夢醒來思? 第55法:第四句第一字用“又”字,第五字則用“一”字或“數(shù)”字、“幾”字,皆計(jì)算字也。
例句:
《登山》
唐李涉
“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qiáng)登山。
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一日閑?!?/p>
試寫:
《聞松花江汛急》
浪撲肥田雨叫囂,大河上下惡滔滔。
忽聞一夜雷聲響,又漲江頭幾尺高。
第56法:末句七字中前后三字皆名詞,但以中間一字連綴之。
例句:
《梅花絕句》
宋陸游
“當(dāng)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似泥。
二十里中香不斷,青羊?qū)m到浣花溪?!薄?/p>
試寫:
孤身月下溜河灣,曾記吟詩幾日閑。
五里蛙鳴聲不斷,南鄉(xiāng)子到小重山。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