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居胸中,膈膜之上,圓而尖長,形似倒垂末開之蓮,有心包護衛(wèi)于外。
2. 《素問·靈蘭秘典論》:“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十二官論)。
3. 《素問·六節(jié)藏象論》:“心者,生之本?!?肺,氣之本“
4. 《靈樞·邪客》:“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p>
5. 以五臟分陰陽,《素問·金匱真言論》“心為陽中之陽?!?/p>
6. 心在五行中屬于火,以火升騰溫?zé)岬奶匦裕f明心陽君火具有溫煦全身的作用。
7. 五臟應(yīng)五時,心氣旺于夏。
心主血脈指心氣與脈氣相通,心具有生血和推動血液在脈中運行、營養(yǎng)全身的作用。
心主血脈包括主血和主脈兩個方面。
心主血,又稱心行血,是指心通過推動把血液輸送到全身,濡養(yǎng)全身。血液在脈中的循環(huán)貫注,營周不休,主要依靠心氣的推動作用。《素問·五臟生成篇》:“諸血者,皆屬于心?!?/span>
心主脈,是指心能維持脈道的通暢。脈道的通利于否,取決于心的功能是否正常?!端貑枴ち?jié)藏象論》:“心者,其充在血脈?!泵}:《素問·脈要精微論》:“血之府”。脈為血府,脈為奇恒之府。脈為血液運行的通道,具有“壅遏營氣,令無所避”的作用。(營氣,脈內(nèi)之氣)
心主血脈的功能,依賴著三個條件:
一是心氣充沛 心氣是血液運行的動力,心氣充沛,才能維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
二是心血充盈 血液的正常運行,有賴于血液本身的充盈。
三是脈道通利與完整 脈道通暢,血液才能在脈內(nèi)正常運行周流不息,營養(yǎng)全身,脈道完整,血液才能行于肺中,而不逸出于脈外。
心主血脈的生理功能正常
心主血脈的病理變化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是心血不足 為血液衰少,血脈空虛引起的病理變化。臨床表現(xiàn):面色無華(面色花白或萎黃)。舌色淡白,脈細弱無力。
二是心脈痹阻(心血瘀阻) 為心氣不足,或脈道不利,心血運行不暢引起的病理變化。臨床表現(xiàn):面色黧黑,口唇青紫,舌色紫暗,舌邊尖有瘀點,脈系結(jié)、代、澀、弦、沉等。胸悶胸痛。
神的含義:①自然界的物質(zhì)運動變化的表現(xiàn)及其內(nèi)在規(guī)律。②人體一切生命活動的主宰者。③一切生物及其生命力的綜合外在表現(xiàn)。④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
在人體,廣義之神,是整個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和總體現(xiàn);廣義之神,是整個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和總體現(xiàn);狹義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
《素問·天元紀(jì)大論》:“陰陽不測謂之神。“
《素問·移精變氣論》:“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叭梭w的形象以及面色,眼神,言語,應(yīng)答,肢體活動姿態(tài)等,都包含于神的范圍。。
心藏神,指心具有主宰臟腑形體官竅的一切生理活動和主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的作用,又稱心主神志。
心主神具有兩個方面的生理意義:
一是心主神,又稱心主神明,心藏神,主神志。主管精神活動,對外界信息作出反映:所以任物者謂之心。
《素問·靈蘭秘典論》:“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p>
二是主管生命活動,主管調(diào)節(jié)五臟六腑的功能活動。
《靈樞·邪客》:“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p>
《素問·靈蘭秘典論》:“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p>
心主神的物質(zhì)基礎(chǔ)是心主血,血液是精神活動的物質(zhì)基礎(chǔ)。心主神的生理功能正常,則精神活動正常,意識,思維,反應(yīng)等精神活動正常。精神振奮,神志清晰,思維敏捷,對外界的反應(yīng)正常。五臟六腑的功能活動正常。
心主神的功能異常可引起精神活動異常,出現(xiàn)意識、思維、反應(yīng)等的異常,包括兩個方面的變化:
一是偏于陽的現(xiàn)象,失眠、多夢、神志不寧、煩躁,甚至譫語,狂亂等。燥狂者為痰火擾心。
二是偏于陰的現(xiàn)象,反應(yīng)遲鈍、健忘、精神萎靡,抑郁,甚至昏迷,不省人事等。抑郁者為痰迷心竊。
此外,心主神,調(diào)節(jié)臟腑功能活動,心神失常,可引起臟腑功能異常,“主不明則十二官?!?。
血液是精神活動的物質(zhì)基礎(chǔ)。血能養(yǎng)神。
《靈樞·營衛(wèi)生會》:“血者,神氣也?!?/p>
心主神志與心主血脈關(guān)系密切,心主血脈是心主精神活動的條件和基礎(chǔ)。
《靈樞·本神》:“心藏脈,脈舍神?!?/p>
心血充盈,血能養(yǎng)神,精神活動正常。
心血不足,血不養(yǎng)神,會出現(xiàn)心悸(血不養(yǎng)心)、失眠、多夢、健忘等。(心血不足的典型表現(xiàn)。
心在志為喜 喜是以心之氣血為物質(zhì)基礎(chǔ),經(jīng)心氣之氣化作用而表現(xiàn)于外的一種情感反映。心氣有余則喜笑不休,心氣虛則易憂,故稱。
志,即情志,人的情緒活動。俗稱七情五志,五志,分屬于五行,由五臟統(tǒng)管、五志是五臟功能活動的外在表現(xiàn)之五。
五志分屬于五行,由五臟統(tǒng)管,五志是五臟功能活動的外在表現(xiàn)之一。
心在志為喜,即心所主管的情志活動為善。
心的功能正常與否,決定著喜的正常與否,心主神志的功能過亢,會使人喜笑不休,心主神志的功能不及,則使人易悲憂。而喜樂過度,可損傷心神,
心在液為汗,一是因心主神志,精神情志而引起的出汗與心直接相關(guān);二是汗為津液所化,津血同源,血汗同源,心主血,故稱為汗為心之液。
液,此特指五液,是淚、汗、涎、涕、唾,是謂五液。
心在液為汗,是指心化生的液為汗。汗液,是津液通過陽氣的蒸騰氣化,從玄府(汗孔)排出的液體?!端貑枴り庩杽e論》:“陽加于陰謂之汗?!?/p>
津液與血液同源互化,“津血同源”,而汗為津液所化,有“血汗同源”之說。血為心所主,“汗血同源”,故有“汗為心之液”之稱。
心的功能正常則汗液排泄正常,心的功能異常,就會影響到汗液的排泄,而引起汗液的排泄異常,如心氣虛,可見自汗;心陽暴脫,可引起冷汗淋漓。
汗液的排泄也會影響到心的功能,如多汗傷心。
心在體合脈是指心臟與脈管相連,心脈之氣相通,在心氣的推動下,二者相互配合以完成血液的正常運行。
體,即形體。形體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形體,泛指軀體;狹義形體,指五體,即筋,脈,肉,皮毛,骨。受五行學(xué)說影響,中醫(yī)學(xué)把形體分為五,并將其歸于五行,而分別屬于五臟,認為形體分別受五臟滋養(yǎng),在體,即滋養(yǎng)體。
心在體合脈,是指心血能滋養(yǎng)脈,維持脈的正常功能?!端貑枴ち?jié)藏象論》:“心者……其充在血脈”。五冰注:“心養(yǎng)血,其主脈,故充在血脈也?!?/p>
心的功能正常,則脈的功能正常;心的功能異常,則脈的功能異常。心氣不足,或脈道空虛,出現(xiàn)細弱無力之脈;心血瘀陰,血脈不暢,則見促,結(jié),代脈。
心之華在面,指心臟與脈管相連,心脈之氣相通,在心氣的推動下,二者相互配合以完成血液的正常運行。
華,光華,華彩之意?!端貑枴っ}要精微論》:“夫精明五色者,氣之華也?!?/p>
五臟氣血精液的盈盛衰,可反映于爪、面、唇四白,毛、發(fā)的變化,稱為五臟外華。
心之華在面,是指心的生理功能,可以暴露于面,面部的色澤變化,可反映心血的盛衰及運行,反映心的功能。
心氣旺盛,血脈充盈,則面部紅潤有光澤若心氣不足,則面色蒼白,晦滯;心血虛則面色無華;心血瘀則面色青紫。
心開竊于舌,又稱舌為心之苗。心之本脈系舌根,心之氣血通于舌,舌主味覺和言語的功能賴心主血脈及心神的榮養(yǎng)和支配,故稱。
官竊 官指目、舌、口、鼻、耳等五個器官,簡稱五官。除五官之外,咽喉也屬于官之范疇。竊有陽竊、陰竊。陽竊有七,一般稱七竊,是頭面部(眼二、耳二、鼻孔二和口)七個竊的合稱。頭面部的七竊,又稱上竊、清竊、陽竊。陰竊有二,指前后二陰(前陰尿道口和后陰肛門)。二陰,又稱下竊。全身共九竊。
藏象學(xué)說中,五官分屬于五臟,官竊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與其五臟功能是密切相關(guān)的。
在竊,又稱開竊,是指主管某一竊的功能。
心在竊為舌,又稱心開竊于舌,是指舌的功能活動與心的功能密切相關(guān),有:舌為心這外候“、“舌為心之苗”之論。
舌的功能是主司味覺和語言表達,《靈樞·憂恚無言》:“舌者,音本之機也?!?/p>
舌的味覺功能和正確地表達語言,有賴于心主血脈和心主神志,心的功能正常,則舌體榮潤柔軟靈活,味覺靈敏,語言流利。
《靈樞·脈度》:“心氣通于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p>
心的病理變化,可反映于舌,心陽不足,舌質(zhì)淡白胖嫩;心的陰血虧耗,舌質(zhì)紅降瘦癟;心火上炎,則舌紅,甚則生瘡;心血瘀阻,則舌質(zhì)暗紫或有瘀斑;心主神志的功能異常,則見舌卷,舌強或失語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