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的學習,都是為了創(chuàng)新,用最大的力氣深入,是為了以最大的力氣創(chuàng)新,否則就永遠只停留在知識的學習上,歷史也不會有進步。
書法作為一門藝術,我們整天臨摹各種碑帖,最終也是為了從中吸取營養(yǎng)形成自己的風格,也就是創(chuàng)新,否則你臨得再像,也只是在重復前人的經(jīng)驗而已。
那么,書法如何創(chuàng)新?方法和路徑多種多樣,今天嘉強就和你分享一下中國書法史上的五位創(chuàng)新大咖,看看他們是如何創(chuàng)新的,以便從中得到啟發(fā),助益自己的書法學習。
01東漢張芝:變斷為連,創(chuàng)出今草
中國書法有五種書體,最初是篆書,篆書包括大篆和小篆,甲骨文是歸為大篆類別里的,篆書作為書法藝術欣賞還是可以的,但作為日常書寫交流就顯得太繁瑣了。
到了漢代,就變篆書為隸書,但隸書也是好看不好用,于是民間就“趨急就變”,把隸書寫快了就變成了我們現(xiàn)在草書里的一個類別:章草。
庾肩吾有云:“草書起源于漢,解散隸法,用以應急,本因草創(chuàng)之意,故曰草書?!卑粹准缥岬恼f法章草也可以叫草隸。
但章草雖然寫起來比隸書快了很多,但學是不快,于是張芝便把章草的斷筆連起來,上下牽絲引帶,于是,草書便出現(xiàn)了,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今草。
相傳《冠軍帖》為張芝所作,作品的連綿不斷使書家的個性得到了徹底的釋放,因此張芝也被后人稱為草圣!
這是中國書法史上的第一個大膽創(chuàng)新,當然注定要名流千古了。
02三國鐘繇:變挑為正,創(chuàng)出楷書
草書雖好,卻不便于辨認,作為藝術門類是非常好的,可是實用上就沒那么方便了。
當時民間就流行著簡筆分書,鐘繇看到后便靈機一動,去頭掐尾,進行了整合和創(chuàng)造,創(chuàng)立了平直方正的楷書,一直沿用到現(xiàn)在。
梁武帝給鐘繇的楷書以高度的評價:如云鶴游天,群鴻戲海。
03東晉王獻之:變父為己,創(chuàng)出破體
王羲之是東晉人,被后人稱為書圣,他的幾個兒子書法也是非常了得,最厲害的當然就是七子王獻之了。
王獻之之所以能與父同名,被后人同稱“二王”,就是因為他的創(chuàng)新,他學習父親的技法,但又不囿于父親,敢于突破,創(chuàng)立了一種非草非行的“破體”,又叫“一筆書”。
當時人稱“右軍行法,小令破體,皆一時之妙”,引起了非常大的反響,甚至把其書法喻為“丹穴凰舞,清泉龍躍。精密淵巧,出于神智”。俞焯曾說:“草書自漢張芝 而下,妙人神品者,官奴一人而已。”
04初唐歐陽詢:變碑為帖,創(chuàng)出歐體
歐陽詢被后人譽為初唐四大家之一、楷書四大家之一,可見其書法成就之偉大。他的楷書被譽為“翰墨之冠”,又被人稱譽道:“歐陽詢書若草里蛇驚,云間電發(fā),又如金剛嗔目,力士揮拳?!?/span>
歐陽詢由隋入唐,繼承的是二王一脈的書風,后又納眾碑之長融入其書法中,形成了自己獨特風格的“歐體”。
學過魏碑《蘇慈墓志》的朋友就會發(fā)現(xiàn),歐陽詢的書法與《蘇慈墓志》有著密切的關系,不管從行筆還是結體,都可以看出相似之處。
所以說歐陽詢變碑為帖,碑帖融合,創(chuàng)新出了自己的瘦硬的書法風格,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05中唐顏真卿,變瘦為圓,創(chuàng)出顏體
歷史是大浪淘沙的,最后留下的都是經(jīng)過千挑萬選的,顏真卿就是這樣一位杰出人物。
中國書法的兩座高峰,一座是魏晉,代表人物是二王,一座是唐代,代表人物就是顏真卿。顏真卿也如二王一樣精通楷書和行草,而且別出一格,形成行書的一條獨特路徑。
顏真卿的楷書變初唐的瘦長變?yōu)榉綀A,雄秀端莊,用筆渾厚寬博,極具向心力,盡顯大唐氣象。
米芾在《海岳書評》說:
“頗真卿如項羽掛甲,樊啥排突,硬弩欲張,鐵往將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span>
蘇東坡則云:
“雄秀獨出,一變古法,如杜子美詩,格力天縱,奄有漢、魏、晉、宋以來風流,后之作者,殆難復措手?!?/span>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