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阿杜的故事
文/ 大圣
唐高宗時期,長安,一年一度的“銓選”考試正在進(jìn)行。
什么叫“銓選”?就是組織部選拔任用官員的一種考試。
根據(jù)《大唐朝干部任用條例》,禮部負(fù)責(zé)科舉,面向全國公開選拔人才,你懸梁刺股鑿壁偷光囊螢映雪牛角掛書,好不容易在千軍萬馬中殺出一條血路考中了進(jìn)士,還不算完,這只是取得了任職資格,還要再參加吏部組織的銓選,銓選通過以后,才會授予官職。
這一天,鈴聲一響,考試結(jié)束,考生交卷,魚貫而出,一路上相互打探:考咋樣考咋樣?選擇題最后一道是B還是C?害,蒙唄,不會的全選C。屈原的詩屬于啥派?反正我寫的武當(dāng)派也不知道對不對。?。客炅送炅?,我寫的是蛋黃派。今年的作文太變態(tài)了,也不知哪個傻逼出的題,老子都沒寫完,啥也別說了,準(zhǔn)備復(fù)讀吧......
七嘴八舌說啥的都有,唯有其中一位考生,始終默不作聲,面帶蜜汁微笑,大家就問:“阿杜,你咋不說話呢,考咋樣???”
那位被稱作阿杜的青年停下腳步,面向眾人,緩緩說了四個字:“味道必死?!?/p>
眾人大驚失色,忙問:何出此言?
阿杜所說的“味道”是指今年銓選的主考官、吏部侍郎蘇味道,也是一位赫赫有名的詩人,以文筆好著稱于世。大家對他可能不太熟悉,但他有個后代比較出名,第十一世孫,名叫蘇軾。
人家蘇老師年富力強(qiáng),一頓能吃四個饅頭,身體好著呢,剛才還在考場四處巡視,你為啥說人家必死?
阿杜微微一笑,淡淡地說:“彼見吾判,且羞死?!彼戳宋业淖魑?,恐怕要羞愧而死,寫得太好了。
聞聽此言,眾人齊聲道:噫,見過吹牛逼的,沒見過牛逼吹這么大的。
這位阿杜到底是什么來頭?為何語出驚人,如此狂傲?1
此人名叫杜審言,出身名門望族“京兆杜氏”,祖籍湖北襄陽,后定居河南鞏縣,是唐代“近體詩”,也就是“格律詩”的奠基人之一。
我們知道,唐代以前的詩,不太講究平仄、對仗和押韻,所以不如唐詩讀起來那么朗朗上口。正是杜審言,以及宋之問、沈佺期,身體力行,潛心創(chuàng)作,共同開啟了唐朝格律詩的時代。
明代學(xué)者胡應(yīng)麟說過:“初唐無七言律,五言亦未超然,二體之妙,實為杜審言首倡 。”
杜審言被認(rèn)為是中國五言律詩的奠基人,沒有之一。他的五言詩《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撫河?xùn)|》,長達(dá)四十韻,為初唐近體詩中第一長篇。
還有這首《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被后世贊為初唐五律第一:
獨有宦游人,偏驚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zhuǎn)綠蘋。
忽聞歌古調(diào),歸思欲沾巾。
杜審言的詩文與李嶠、崔融、蘇味道齊名,合稱“文章四友”,與駱賓王、王勃、楊炯、盧照鄰組成的“初唐四杰”一樣,是文壇的一面旗幟。
說起來好像挺牛逼,但杜審言的詩留存不多,也不怎么流行,所以大家可能對這個名字不太熟悉,畢竟大唐詩壇群星璀璨,名家輩出,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很容易被后人忽略或遺忘。
再說個人物關(guān)系你就記住了,杜審言是杜甫的爺爺。
別人咋看不知道,反正杜甫對他爺爺那是推崇備至,深以為傲,經(jīng)常掛在嘴上。有詩為證:“吾祖詩冠古,同年蒙主恩。”還有這句:“詩是吾家事,人傳世上情?!?/p>
孫子夸夸就算了,關(guān)鍵是爺爺自己也是這么認(rèn)為的,要論詩詞文章,我老杜如果排全國第二,那就沒人敢排第一。
對,就是這么自信。據(jù)《新唐書》記載,有一次大概是喝多了,老杜當(dāng)眾口出狂言:“吾文章當(dāng)?shù)们?、宋作衙官,吾筆當(dāng)?shù)猛豸酥泵妗!?/p>
意思是,就憑我的文章,屈原、宋玉只配當(dāng)我部下給我磨墨;咱這書法,王羲之也得拜我為師。
有個成語叫“衙官屈宋”,說的就是這件事。2
說過多少次了,做人要低調(diào),越是有本事,越要謙虛謹(jǐn)慎,戒驕戒躁,不然早晚要吃虧。
那次“味道必死”的銓選,杜審言倒是順利通過了,但組織部門看不慣他狂妄自大的樣子,先是拖著不給他安排崗位,過了許久,才勉強(qiáng)給了他一個隰(xí )城縣縣尉,相當(dāng)于縣公安局局長的位置。
后來,杜審言又調(diào)任江陰縣縣尉、洛陽丞等職,始終工作在最基層。而同為“文章四友”的蘇味道和李嶠,一路高升,后來都成了宰相,崔融也做到了司禮少卿、知制誥的高位。只有杜審言,混了幾十年,連個正縣級都沒混上。
性格決定命運(yùn)。
杜審言在基層工作期間,依然自視甚高,恃才傲物,不改狂放自負(fù)的秉性,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公元698年,53歲的杜審言因言語不當(dāng),頂撞領(lǐng)導(dǎo),由洛陽丞貶為吉州司戶參軍,也就是縣里面管理戶籍、賦稅的小官。
吉州遠(yuǎn)在江西,窮鄉(xiāng)僻壤,離開洛陽之日,宋之問、陳子昂等文壇好友趕來為杜審言送行。
宋之問拉著杜審言的手說:“杜哥啊,長點兒心吧,不是兄弟我說你,你這輩子,吃虧就吃虧在這張嘴上了?!?/p>
杜審言當(dāng)時還不服氣,說:“咱倆誰吃虧在嘴上還不一定呢。”
一語成讖,后來宋之問異想天開想泡武則天,結(jié)果因為口臭被拒絕。此是后話,暫且不表。
宋之問了解杜審言的脾氣,也不跟他計較,臨別贈詩一首:
臥病人事絕,嗟君萬里行。
河橋不相送,江樹遠(yuǎn)含情。
別路追孫楚,維舟吊屈平。
可惜龍泉劍,流落在豐城。
啥也別說了,耗子尾汁吧。
望著老杜遠(yuǎn)去的背影,宋之問等人怎么也想不到,杜審言到吉州不到一年,便惹下了殺身之禍。3
所謂禍從口出,還是因為那張破嘴,杜審言在吉州,把一個叫郭若訥的同事給得罪了。
這個郭若訥雖然不是什么大人物,但人家跟領(lǐng)導(dǎo)關(guān)系特別好,跑到吉州司馬周季重面前告黑狀,說剛從洛陽調(diào)過來那小子在背地里罵你,說你昏庸無能、好大喜功、沒文化還愛瞎折騰。
周季重一聽就火了,這,這踏馬不是泄露機(jī)密嘛,臭知識分子仗著自己會寫幾句詩就敢藐視本官,是可忍孰不可忍,必須辦他!
郭若訥趁機(jī)誣告杜審言,說他利用職權(quán)貪污腐敗收受賄賂并與多名女青年保持不正當(dāng)男女關(guān)系,將杜審言逮捕下獄,并準(zhǔn)備處以死刑。
周季重和郭若訥以為,杜審言一個小公務(wù)員,一個外地人,在吉州舉目無親,無依無靠,弄死就弄死了。沒想到,他們錯了,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自有人為杜審言出頭。
這位挺身而出的大俠是誰?
不是外人,是杜審言的二兒子,也就是杜甫的二叔——杜并。
這一天,吉州司馬周季重在家中舉辦生日宴會,當(dāng)?shù)毓賳T、民營企業(yè)家、社會名流、演藝界明星等紛紛前來祝賀,杜并趁亂混進(jìn)了周府。
宴會上,伴隨著歡快的生日歌,大家輪番舉杯,敬獻(xiàn)禮物,祝司馬大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祝吉州的明天越來越好。
宴會大廳內(nèi),處處洋溢著歡樂祥和的氣氛,沒有人會想到,一場驚天血案即將發(fā)生。
酒至半酣,周季重有些興奮,打算再送一圈酒,正要起身,杜并走過去,突然從袖中抽出一把雪亮的匕首,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刺向周季重。
一切都發(fā)生得太快了,沒等府中衛(wèi)兵反應(yīng)過來,周季重已深中數(shù)刀,倒在了血泊之中。
現(xiàn)場一片混亂,衛(wèi)兵蜂擁而上,一陣亂刀將杜并殺死。
那一年,杜并12歲。
吉州司馬周季重因傷勢過重,幾日后也一命嗚呼。
臨終前,周季重嘆息道:“審言有孝子,吾不知,若訥故誤我。”不知道杜審言還有這么孝順剛烈的孩子,都怪郭若訥把我給害了。4
案件在當(dāng)?shù)剞Z動一時,很快傳遍了全國,各大媒體竟相報道:《自古英雄出少年,杜并血濺司馬府》《為父報仇,喋血壽宴》《孤身行刺朝廷命官,昭昭孝義動地感天》等文章連篇累牘,“吉州少年殺人案”迅速占據(jù)熱搜榜榜首。
社會輿論則呈現(xiàn)出一面倒的態(tài)勢,各界群眾,甚至包括一些朝廷官員,紛紛對杜并表示同情和贊許。時任左臺監(jiān)察御史的蘇颋(tǐng)還專門為杜并寫了墓志,贊其曰:“安親揚(yáng)名,奮不顧命,行全志立,歿而猶生。”對杜并為父報仇的行為給予高度評價。
事情最后傳到了武則天那里,女皇也深受感動,下旨將杜審言召回京城并親切接見,當(dāng)面考察了他的文才,不但為杜審言平反昭雪,還授予他著作佐郎(從六品)一職,不久又升任膳部員外郎,杜審言因禍得福,搖身一變,成為宮廷御用文人。
先是遭受牢獄之災(zāi),幾乎喪命,緊接著是喪子之痛,最后又受到女皇陛下的召見和器重,杜審言的心情啊,如同過山車一般,大悲大喜,大起大落。
經(jīng)歷了這一番變故之后,人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昔日鋒芒畢露、桀驁不馴的杜審言似乎變了,變得謙和內(nèi)斂、謹(jǐn)小慎微,甚至學(xué)會了卑躬屈膝、阿諛奉承。
武則天提拔他官職之后,他感恩戴德,立刻寫了《歡喜詩》來討好女皇;見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與武則天關(guān)系親近,便曲意逢迎張氏兄弟,盡管還沒到宋之問給人家倒尿壺的程度,也是極力巴結(jié)討好。
官場有風(fēng)險,站隊需謹(jǐn)慎。正是因為杜審言過份依附張氏兄弟,再次為自己惹上了禍端。5
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太子李顯與宰相張柬之等人在洛陽紫微城發(fā)動“神龍政變”,武則天被逼退位,唐中宗李顯登基,張氏兄弟被誅殺,杜審言、宋之問、沈佺期等人因依附“二張”,參與“嘲詆公卿,淫蠱顯行”,被撤銷職務(wù),流放他鄉(xiāng)。
宋之問被流放到了千里之外的嶺南,也就是廣東一帶,標(biāo)準(zhǔn)的貧窮落后地區(qū)。杜審言和沈佺期就更慘了,一個流放峰州,一個流放驩(huān)州。
這倆地方在哪兒?也不算很遠(yuǎn),在越南。
對,唐朝時期,越南是我國領(lǐng)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但杜審言、沈佺期到過那里,“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也去過,最后死在了越南,埋葬在了那里。
那一年,已是花甲之年的杜審言騎著一匹嶙峋瘦馬,踏出洛陽城門,緩緩向南而去。古道西風(fēng),長路漫漫,杜審言回望神都,禁不住仰天長嘆:這一去,不知道還能不能活著回來。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yuǎn)不知道下一顆是什么味道。
杜審言流放后不久,唐中宗又覺得,老杜這個人吶,主要是政治上不夠成熟,一時糊涂站錯了隊,其實沒啥大問題,挺有才的一個人,扔到越南有點可惜,算了,召回來吧。
不但把杜審言召回京城,還發(fā)揮其特長,任命他為國子監(jiān)主簿,不久,又任修文館直學(xué)士。
杜審言喜出望外,感覺久違的春天又回來了。他漫步在長安街頭,想起家鄉(xiāng)洛陽的無限春光,思緒萬千,賦《春日京中有懷》詩一首:
今年游寓獨游秦,愁思看春不當(dāng)春。
上林苑里花徒發(fā),細(xì)柳營前葉漫新。
公子南橋應(yīng)盡興,將軍西第幾留賓。
寄語洛城風(fēng)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6
景龍二年,杜審言一病不起,生命垂危。
已從嶺南回來的宋之問等一眾文壇好友前往探望。
病榻之上,杜審言奄奄一息,宋之問俯身問老杜:“還有什么話要交待的嗎?
杜審言努力睜開雙眼,環(huán)顧眾人,留下臨終遺言:“甚為造化小兒相苦,尚何言?然吾在,久壓公等,今且死,固大慰,但恨不見替人?!?/p>
大概意思是:我這輩子受夠了命運(yùn)的苦,還有啥好說的。之前有我在,把你們壓得出不了頭,如今我快死了,你們可以高興了,唯一遺憾的是,沒有一個真正有才華的人,能接替我在文壇的地位啊。
宋之問等人聽罷,面面相覷,心里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都死到臨頭了,還吹牛逼呢。
公元708年冬,杜審言病逝,享年63歲,死后葬于洛陽偃師首陽山下,墓碑至今猶在。
杜審言死后不到四年,公元712年2月12日,農(nóng)歷正月初一,伴隨著噼里啪啦的鞭炮聲,杜審言的長子長孫杜甫在河南鞏縣出生,一聲嘹亮的啼哭,點亮了大唐詩壇璀璨的夜空,拉開了唐詩輝映古今的序幕。
- End -
│編 輯:小 麗
│圖 片:Magoz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