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王輝斌 | 杜甫出生地考實
杜甫出生地考實


內(nèi)容摘要:關(guān)于杜甫的出生地,舊說均認為在河南鞏縣,更有甚者,還將其具體為“鞏縣城東二里的瑤灣”。本文就此進行了重新討論與考察,認為鞏縣僅為杜甫之祖的遷徙居住處,其出生地則在今河南洛陽市,縣杜甫家庭至遲在杜審言晚年已遷居洛陽。杜甫集中的“故鄉(xiāng)”詩,除少許指杜甫在長安期間的寓家地外,其余所指全部為洛陽。


作者介紹:王輝斌,男,1947年生,湖北天門人,湖北文理學院文學院教授。

原文出處:《首都師范大學學報》1998年4期。



 杜甫出生地在何處?對此,元鎮(zhèn)《杜君墓系銘》,兩《唐書·杜甫傳》等,均無明載。前者僅云:“晉當陽成侯姓杜氏,下十世而生依藝,令于鞏。依藝生審言,審言善詩,官至膳部員外郎。審言生閑,閑生甫?!薄杜f唐書·杜甫傳》則為:“杜甫字子美,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兩相比較,《舊唐書》雖然較元稹《杜君墓系銘》要具體一些,但其并沒有說杜甫的出生地乃是河南鞏縣。與《舊唐書》說法大體相同者,另有《北史》卷八十五《節(jié)義·杜叔昆傳》。這三起材料,所載雖有詳略之分,但所指均謂杜甫曾祖杜依藝在任洛州鞏縣令時,乃開始自襄陽遷居于鞏縣。也就是說,自唐初杜依藝這一代始,鞏縣即成為了杜甫家族的新的籍貫。


  那么,鞏縣為杜甫的籍貫是否就意味著杜甫的出生地亦在鞏縣呢?建國后所出版的各種關(guān)于杜甫傳記的著作,幾乎是千篇一律地對此進行了肯定回答。如馮至《杜甫傳》在《家世與出身》一章中即寫道:“……史書上說他是襄州襄陽人;他的降生地點則在河南鞏縣。”而該書于《童年》的開首則說得更為具體:“公元七一二年,杜甫生在河南鞏縣東二里的瑤灣?!彼?,后于馮著近30年出版的陳貽焮《杜甫評傳》上冊,在第一章的開首亦如是寫道:“杜甫,字子美,唐玄宗先天元年生于河南鞏縣城東二里的瑤灣?!庇捎诔终f者之多,因而鞏縣為杜甫出生地的說法,也就成為了學術(shù)界公認的一種定論。


  然而,當我們通過手工的途徑,在對現(xiàn)存的全部杜甫之作,以及自唐迄今的有關(guān)杜甫生平的資料進行較為全面檢驗后,其結(jié)果卻使我們對杜甫生于“鞏縣瑤灣”的定論,產(chǎn)生了極大懷疑,因為其中并無只字言及杜甫的出生地是在今河南鞏義市(即鞏縣)的。這應(yīng)該說是一個值得注意與重視的事實。這一事實的存在,所表明的是杜甫的出生地絕非如“定論”所言是在今河南鞏義市,而所謂的“鞏縣城東二里的瑤灣”云云,也就更是令人難以置信了。、


  然則杜甫又究竟出生于何地呢?這便是本文所要討論的重點。為了對這一問題作出符合歷史真實的準確回答,本文打算從兩個方面對其進行全面考察,其一為杜甫的父輩,其二即杜甫詩歌。前者的考察,主要是弄清楚杜甫祖父杜審言晚年之家與杜甫父親杜閑和崔氏婚后的確切居住地,后者則著重從現(xiàn)存杜詩中提取能直接證實杜甫出生地的一些內(nèi)證材料。下面先以對杜甫父輩的考察為之。


1


  據(jù)兩《唐書·杜審言傳》,可知杜審言在“進士舉,初為隰城尉”后,其宦歷的大致概況為:由洛陽丞貶吉州司戶參軍,在吉州系獄后因“杜并案”免官還東都,未久即召拜著作佐郎,俄遷膳部員外郎。神龍初坐與張易之兄弟交往流配峰州(今越南境內(nèi)),后召授國子監(jiān)主薄,加修文館直學士,尋卒。從這一宦歷中我們可以獲知,杜審言晚年的生活地分別為洛陽、吉州、峰州、長安,其中,吉州與峰州為他政治上受挫后所貶所流之地,洛陽與長安則乃其主要的居住處。杜審言始任洛陽丞的時間雖不可確考,但其由洛陽丞貶吉州的年月,則可據(jù)陳子昂《送吉州杜審言司戶序》[1]一文準確獲知。是文有云:“天子以桓譚之非,謫居外郡。蒼龍閹茂,扁舟入?yún)恰x詩以贈,凡四十五人,具題爵里?!逼渲械摹吧n龍閹茂”所指,為武則天圣歷元年(公元698年),以此度之, 似杜審言始任洛陽丞的時間,就當在神功元年或萬歲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前后。如此,則杜審言在此期的家,便可肯定是在《舊唐書·職官志三》載為“京縣”的洛陽,因為其于吉州因“杜并案”的免官還洛陽,乃可對此佐證。


  所謂“杜并案”,實屬是發(fā)生于杜審言貶吉州期間的一樁案中案。據(jù)杜甫《唐故萬年縣君京兆杜氏墓志銘》,劉肅《大唐新語》卷五,兩《唐書·杜審言傳》等材料的記載, 杜審言在貶吉州的第二年(公元699年),因與僚佐不睦而為司馬周季重等人系于獄而欲殺之,其二子杜并時在吉安,為報父仇,于酬宴間以懷刃猛刺周季重,而被當場擊殺。此事由吉州傳至朝廷后,杜并的行為不僅未遭非議,而且被“誄為孝童”,寫于國史,杜審言亦因此而免官還洛陽。杜審言釋囚后所還之地為洛陽而非鞏縣的事實,足以表明,他此前是已將家遷居于洛陽的。而下面的兩起材料,又可對此佐證。


  其一為《大周故京兆男杜并墓志銘并序》[2]一文。據(jù)此文,知杜審言出獄后,乃將杜并“瘞于建春門東五里”,其時則在長安二年(公元702)四月十二日。建春門的所在,據(jù)徐松《唐兩京城坊考》卷五,知即洛陽外郭城的中門,由此門出外郭城便是唐代洛陽城的郊野。杜審言“瘞”杜并于洛陽建春門東五里的事實,既可直接證實其貶吉州前的家是在洛陽,又表明了他至遲在長安二年四月前后已于洛陽城郊購置了一塊墓地。


  其二是《舊唐書·食貨志上》中的一段文字。其云:“武德七年,始定律令?!蔡煜氯藨簟繗q一造計帳,三年一造戶籍?!保ā短茣肪戆耸逡嘤写擞涊d)這條材料表明,“三年一造戶籍”,乃是唐廷“律令”的一種硬性規(guī)定,任何人都不能也不得違反。杜審言當時雖然為從七品的洛陽丞,但他與其家仍屬“天下人戶”之列,故其戶籍亦應(yīng)“三年一造”即予以重新登記,而其既在洛陽為丞,則洛陽理應(yīng)為其當時所“造”之戶籍所在地,也即他的戶籍應(yīng)在洛陽以“造”。這樣看來,杜審言在任洛陽丞時,不僅已將全家搬遷至洛陽,而且根據(jù)唐律的規(guī)定,其全家的戶口也應(yīng)是在洛陽入籍的。


  杜審言全家既在武則天圣歷元年前即已遷居“京縣”洛陽,而作為其長子即杜甫父親的杜閑,斯時也自然是應(yīng)隨乃父一道生活于洛陽的,這是因為,這時的杜閑尚不曾入仕。對此,我們可從兩個方面獲得證實,一為其年歲,一即其家庭環(huán)境。關(guān)于杜閑的生年,我在《杜甫之父杜閑考略》 [3]一文中, 考訂其生于唐高宗李治永淳元年(公元682),即其作為杜審言的長子, 乃比大弟杜并約長兩歲。據(jù)此,知杜閑在杜審言由洛陽丞貶吉州時為18歲,于杜審言自吉州免官還洛陽時為22歲。前者的年歲表明,杜閑在乃父為洛陽丞期間是不可能入仕的,因為唐人入仕一般要經(jīng)過科舉考試,且年歲大都在20歲左右,而杜閑當時尚未及“弱冠”。另外,徐松《登科記考》無其名,亦可對此佐證。杜閑后者的年歲固可參加應(yīng)試,但在圣歷元年至長安二年的四年中,正是其父杜審言與大弟杜并系獄和蒙難吉州之時,家庭的這種不幸遭遇,顯然是使他不具備應(yīng)試條件的。其原因在于,唐代科舉應(yīng)試對考生的資格審查甚為嚴格[4],知貢舉者是絕不可能讓一個父親尚在獄中的考生參加省試的。所以,長安二年及此前的杜閑,只能是以布衣的身份居住于洛陽。


  長安二年后,杜審言雖因武則天之“召”而被授職著作佐郎,且俄遷膳部員外郎,但他在三年后的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卻又因坐與張易之兄弟的交往而被“配流嶺外”的峰州。這是一次比貶吉州更為嚴厲的打擊。當時與杜審言同遭受此打擊者,尚有房融、崔神慶、李嶠、宋之問、沈佺期、閻朝隱等[5]。而據(jù)沈佺期《初達歡州》詩中的“流子十八人” [6],又知當時被“配流”者共有18人之多。另,沈佺期的《峽山寺賦序》有云:“神龍二年夏六月,予投棄南裔,承恩北歸,結(jié)纜山隅,周謁精舍,為之賦焉?!盵7]這段文字表明,沈佺期在神龍二年(公元706年)六月即已遇赦北還, 杜審言既與沈佺期屬于同案坐連,則其北還亦當在此之前后。杜審言北還后,所授職為國子監(jiān)主薄,兩年后的景龍二年,加修文館直學士,同年冬病卒。對于杜審言北還后的供職概況,《唐會要》卷六十四《弘文館》有記載,茲不具引。


  從長安三年到景龍二年,是杜審言人生旅途中的最后六年。以上的考述表明,杜審言晚年至少是有整三年的時間在長安度過的,揆之情理,他這時是應(yīng)已將續(xù)弦盧氏與子女等接至長安同居的。但洛陽既有他自任洛陽丞時就經(jīng)營的那個家,他斯時當不可能將其變賣而應(yīng)留人以照料的,更何況,在建春門外東五里處尚有他“瘞”之未久的二子杜并的未寒尸骨。留誰在洛陽照料這份家產(chǎn)呢?在杜審言眾子女中最合適的人選,當然是非長子杜閑莫屬的,因為杜閑當時的年歲、閱歷等,較之幾個弟妹自然是更為適宜的。對于盧氏等人的由洛陽遷至長安,宋之問《祭杜學士審言文》乃略有記載,其云:“君之將亡,其言也善?!诱]妻,既懇且辨?!盵8]其中的“妻”,所指即盧氏,而“子”則當是指包括杜閑在內(nèi)的諸子女。杜閑是時在杜審言的長安居處聽其“命”,揣度之,當是在獲知乃父病危后由洛陽而至。杜審言卒后,其居于長安的這個家,很有可能為盧氏與杜閑等人因料理其喪事而變賣,原因是這時的杜家已無可靠的經(jīng)濟來源,這從杜審言的喪葬儀式極為簡樸即可約略獲之(具體詳下)。要之,杜審言北還后供職長安根本不曾置購私第,即其居乃為官宅,因為徐松《唐兩京城坊考·長安》中并無杜審言宅的記載。


2


  以上的考察表明,杜閑因乃父的不幸遭遇與變遷不定的供職情況,使其錯過或者說丟失了一年又一年的應(yīng)試機會。那么,當杜審言從峰州赦放還長安任國子監(jiān)主薄后,杜閑又是否可因乃父的供職關(guān)系而入國子監(jiān)學習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據(jù)《新唐書·選舉志》所載,唐代“國子六學”中的“國子學”所收為文武三品以上官員的子孫;而“太學”則“以五品以上子孫、職事官五品期親者若三品曾孫及勛官三品以上有封之子為之”,且年齡限制在“十四以上,十九以下”。杜審言當時所任的國子監(jiān)主薄,據(jù)《新唐書·百官志三》,知其品階僅為從七品下,則杜閑之不具備入此二“學”的資格,已是甚為清楚。至于“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雖然可收七品、八品、九品等低級官吏和普通人家的子弟,然其年齡限制亦均極嚴,唯“律學”的學生年齡可放寬到“十八以上,二十五以下”。但在杜審言始任國子監(jiān)的神龍二年,杜閑已為26歲,故其連年齡限制最寬的“律學”也難以就讀。這就表明,杜閑的入仕是絕非在杜審言在世之時,更不是因科舉考試中第的結(jié)果。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杜審言卒后未久,與杜審言同時被“征”為修文館直學士的武平一[9],曾專為杜審言的卒葬向唐中宗上了一道表文。這道表文的內(nèi)容,除了記載杜審言安葬時的儀式是如何簡樸寒酸外,還有這樣的一段文字:“臣等積薪增愧,焚芝盈感,伏乞恩加朱紱,寵及幽泉……?!盵10],從文中的“恩加朱紱”四字可知,武平一是希望唐中宗能給杜審言追贈一個五品官銜的,因為“朱紱”為紅色朝服,系唐人對五品官的代稱。對此,《唐會要》卷三十《章服品第》有專載:“貞觀四年八月十四日,詔曰:“冠冕制度,以備全文……于是三品已上服紫,四品五品已上服緋,六品七品以綠,八品九品以青。婦人從夫之色。”其中“服緋”云云,即紅色朝服亦即“朱紱”之謂。而據(jù)《新唐書·輿服志》,又知唐代四品官服深緋,五品官服淺緋。武平一在表文中,之所以希望唐中宗能追贈杜審言一個五品官銜,是因為唐制規(guī)定,五品及五品以上官吏的子孫可享受朝廷“有以資蔭”的待遇,即官五品以上官吏的子孫可以“蔭補”一個官位。對此,《唐會要》卷八十一,以及唐中宗《即位赦文》[11]等,均有記載。


  武平一的上表,從另一個側(cè)面表明,杜閑的入仕是可以肯定在杜審言之卒的景龍二年之后而非其前的。至于唐中宗是否恩準武平一的表文之奏,因兩《唐書·杜審言傳》均無記載,故難以獲知。但當時即使唐中宗同意追贈一個五品官銜于杜審言,且“蔭補”給杜閑一個官位,杜閑也是不能赴任的,因為他這時正處于服父喪期也就是“丁憂”之際。而據(jù)張柬之《駁王元感喪服論》[12]一文,知唐人所遵從的服喪期為“三年之喪,二十五月,不刊之典也”,以此合勘杜審言之卒的景龍二年冬(十月),知杜閑的除喪之時,就應(yīng)在唐睿宗李旦景云二年(公元711年)的春三月。是年,杜閑29歲。如此, 即可知:(一)29歲前的杜閑一直不曾入仕;(二)杜閑在景云二年至萬歲通天元年這一時段內(nèi),一直是居住于洛陽的。


  在以上兩點中,以第二點最為重要,因為它對弄清楚杜甫的出生地甚為關(guān)鍵。也即藉此我們可以獲知,杜閑與元配崔氏的結(jié)婚地點在洛陽,是完全可以肯定的。而杜甫《唐故范陽太君盧氏墓志銘》一文,又對這一結(jié)論進行了更進一步的證實。其有云:“某等夙遭內(nèi)艱,有長自太君之手者,至于婚姻之禮,則盡是太君主之?!边@是杜閑婚事為盧氏一手操辦的明證。固然,據(jù)杜甫此文,可知盧氏在天寶三年卒于陳留私第,說明盧氏后來曾一度由洛陽遷居陳留,其遷居的時間雖不可考,但絕不可能是在杜審言卒后的景龍二年至開元初年之間。因為此期盧氏不僅要在洛陽服夫喪之期,而且作為其非腹生的“腹生子”杜閑尚未婚配。


  關(guān)于杜閑與元配崔氏結(jié)婚的時間,拙作《杜甫之父杜閑考略》推斷在唐睿宗景云元年(公元710年),現(xiàn)在看來是應(yīng)作修改的, 因為景云元年杜閑正處于“丁憂”期。所以,杜閑的結(jié)婚時間應(yīng)以定在唐玄宗先天元年為宜。即是說,杜閑與崔氏的結(jié)為夫妻,是在他除服父喪期的第二年。是年,杜閑與盧氏等人均在洛陽。如此,杜閑在婚后的開元三年生長子杜甫于洛陽,也就明若觀火[13], 因為這時的杜閑既無材料可證他曾遷出洛陽,而如上所述他又不曾入仕外任。


  對于杜閑的入仕與宦歷概況,我在《杜甫之父杜閑考略》一文中,曾作了這樣的大致勾勒:約開元五年作尉郾城,開元二十五年前任奉天令,開元二十九年卒于兗州司馬任上?,F(xiàn)可補者,是杜閑還曾作過武功尉,對此,《元和姓纂》卷六“姆韻”杜姓條乃有明確記載:“審言生閑,武功尉、奉天令?!薄缎兆搿穼⑽涔ξ局糜诜钐炝钋埃绕湓?,一則可能是因武功尉的品階較奉天令低,另則當是表明杜閑的作尉武功乃在他任奉天令之前。如果這種理解不誤,則杜閑的任武功尉,就當在開元二十年前后。


3


  上面主要是依據(jù)杜審言宦歷所做的一番考察,其結(jié)果所表明的是,只有洛陽才是杜甫的真正降生之地。為了使這一結(jié)論更為可靠,這里,再就杜甫集中的全部“故鄉(xiāng)”詩進行討論。


  與唐代的其他詩人一樣,杜甫在其詩歌中亦對他的“故鄉(xiāng)”多所思念與涉筆,其中,又尤以飄泊西南時期最為典型。對于杜集中的“故鄉(xiāng)”詩,我曾做過一個粗略統(tǒng)計,其數(shù)量在30首以上,內(nèi)容則可分為三類,即:(一)僅言“故鄉(xiāng)”或“故園”而不指明其具體所在地;(二)將長安視為故鄉(xiāng);(三)視洛陽為其故鄉(xiāng)。在這三類“故鄉(xiāng)”詩中,第一類數(shù)量最多,第三類次之,第二類最少。第一類如“不如早還鄉(xiāng)”(《夏夜嘆》),“故鄉(xiāng)不可思”(《赤谷》),“魂招不來歸故鄉(xiāng)”(《同谷歌》其五),“故鄉(xiāng)猶恐未同歸”(《傷秋》),以及“思家步月清宵立”(《恨歌》)等。這些詩中的“故鄉(xiāng)”、“故園”、“家”、“鄉(xiāng)”,雖充分體現(xiàn)了身在異地的杜甫對故鄉(xiāng)思念的情之深、之殷、之切,但因其均非確指,故我們無法從中獲知這些“故鄉(xiāng)”的具體所在地。即是說,這些詩或其中的“故鄉(xiāng)”,是不能用來證實與考察杜甫的出生地的。有論者認為其中之“故鄉(xiāng)”所指為鞏縣,或以之作為杜甫為“鞏縣人”的證據(jù),實屬不妥。


  第二類詩主要有《贈別何邕》、《曲江三章》其三等。如前者有云:“五陵花滿眼,傳語故鄉(xiāng)春?!鄙暇渲械摹拔辶辍痹陂L安,故知下句之“故鄉(xiāng)”所指,亦應(yīng)為長安。后詩則有云:“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將移往南山邊?!贝嗽婎}既明言為“曲江”,而“曲江”又為唐代長安的一處勝景,是知“南山邊”當在長安近郊。以知勘之《贈別何邕》中的“五陵”,似該詩中的“故鄉(xiāng)”當是指長安的“南山邊”,而此“南山邊”,又當是杜甫“西歸到咸陽”后的一處暫寓之地。換言之,據(jù)《曲江三章》其三,知《贈別何邕》中的“五陵”“故鄉(xiāng)”,所指為杜甫在長安十年期間的寓家處,而非為其出生之地“故鄉(xiāng)”。


  第三類詩中的“故鄉(xiāng)”,與上兩類詩有著明顯的不同,即其皆具體指明為洛陽。如膾炙人口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既說“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又說“便下襄陽向洛陽”,可見,杜甫所要“還”的“鄉(xiāng)”為洛陽是十分清楚的。按唐時的洛陽縣雖為洛州所轄,但“洛州河南府”的治所與“京縣”洛陽的縣治均在今河南洛陽市,故“便下襄陽向洛陽”的“洛陽”,雖有可能指的是東都洛陽,然此洛陽實已包含“京縣”洛陽于其內(nèi)。而《錢注杜詩》于“洛陽”下有“余田園在東京”的自注,又可對此佐證。舊說均認為這詩中的洛陽,所指為唐廷或長安的代稱,由錢注中的這條自注看來,這種說法顯然是錯誤的。又,《天邊行》有云:“九度附書向洛陽,十年骨肉無消息”;《遣興》其五亦云:“昔在洛陽時,親友相追攀。送客東郊近,遨游宿南山?!边@兩首詩中的洛陽,均乃“故鄉(xiāng)”之謂。而較以上諸詩更為具體與更為明白的,則是杜甫寫于成都期間的《至后》一詩,其全文為:

冬至至后日初長,遠在劍南思洛陽。青袍白馬有何意,金谷銅駝非故鄉(xiāng)。梅花欲開不自覺,棣萼一別永相望。愁極本憑詩遣興,詩成吟詠轉(zhuǎn)凄涼。


詩中的“金谷”與“銅駝”,已十分清楚地告知我們,杜甫在劍南所思念的洛陽,是可肯定為其故鄉(xiāng)的。而詩中的“非故鄉(xiāng)”,并不是指洛陽不是杜甫的故鄉(xiāng),而是說:洛陽為其故鄉(xiāng),但現(xiàn)在洛陽的金谷園、銅駝等勝地的風景,因遭受了安史之亂而使其非昔日可比了。所以,仇兆鰲在《杜詩詳注》卷十四箋此云:“金谷銅駝,洛陽遭亂矣。因梅花而念棣萼(兄弟——筆者注),總是觸物傷懷。”所箋甚是。


  洛陽為杜甫的故鄉(xiāng),在杜甫的這類“故鄉(xiāng)”詩中既是如此的明白,而唐人又是將故鄉(xiāng)作為其出生地以進行歌詠的,則洛陽為杜甫的出生地即絕無疑義。而此,又與本文上考杜閑與崔氏婚后生杜甫于洛陽的結(jié)論正相印合。由是又可知,杜集中第一類“故鄉(xiāng)”詩中的“故鄉(xiāng)”,所指乃為洛陽也就可以肯定。


  杜甫既生于洛陽,而其在生母崔氏早逝后,又曾于洛陽仁風里其二姑母家生活多年,這就使得他對洛陽的一草一木較他人更為關(guān)注。而正是因為杜甫的出生地在洛陽,即其從降世之日起就生活在洛陽,才使得他能在“往昔十四五”的少年時代,經(jīng)常出游東都這一在人文薈萃方面可與長安比美的“翰墨場”,并有機會與時在洛陽閑居的鄭州太守崔尚、豫州太守魏啟心等人結(jié)識,受到他們在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的指點與教誨。而洛陽的歷史,洛陽的文化,洛陽的士風,更是導(dǎo)致杜甫成為一代文學宗師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總而言之,弄清楚了杜甫的出生地為洛陽而非鞏縣后?,對于杜甫思想的變化與發(fā)展,對于杜甫的文學創(chuàng)作與審美觀念的形成等各個方面的研究,都將會因此而獲得新的認識與突破。


注釋:

[1]《四部叢刊》本《陳子昂集》卷七。

[2]羅振玉《雪堂金石叢書》本《芒洛冢墓遺文》續(xù)補。

[3]載《首都師范大學學報》1997年2期。

[4]參見拙作《唐代科舉制度概說》一文,載《湖北電大學刊》1989年3期。

[5]《舊唐書》卷七十八《張行成傳》附《張易之、張昌宗傳》。

[6]《全唐詩》卷七十五。

[7]《全唐文》卷二三五。

[8]《全唐文》卷二四一。

[9]見《唐會要》卷六十四。

[10]《全唐文》卷二六八。

[11]《全唐文》卷十七。

[12]《全唐文》卷一七五。

[13]關(guān)于杜甫的生年即開元三年說,具體參見拙作《杜甫〈風疾舟中〉新詩說——兼再論其之卒年》一文,載《寧夏教育學院學報》1992年3期。

[14]此處的“閑居”說,具體參見陳貽焮《杜甫評傳》(上冊)第一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杜甫【春望】是三行先生書法作品(金石文)
詩詞史話 唐詩演義:無詩不成唐20
草根杜甫,在詩里度過了一個個悲情歲月的“草根”節(jié)日!
杜甫的中原足跡 從筆架山到首陽山
洛陽“碰瓷”《長安三萬里》,替大唐東都不值
杜甫生于封建官僚家庭,為何能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現(xiàn)實主義詩歌?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