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鍋匠
文:積健為雄 // 圖源:堆糖
#
過去,在家鄉(xiāng)有一種習(xí)慣,叫做“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睙o論是日常用的東西還是穿的衣物,壞了、碎了、破了,不會像現(xiàn)在一樣分類扔進垃圾桶,而是要請各種有手藝的人修補后繼續(xù)使用。在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催生并壯大了各類能工巧匠。有的手藝甚至在遠古就存在,佐證了家鄉(xiāng)人民的勤勞、樸素和富有創(chuàng)造精神。一個小地方文化發(fā)展的縮影,足可以窺見一斑,古老文明的恢宏歷史源遠流長,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由此及彼推而廣之。
參觀過一個職業(yè)學(xué)校的陶瓷器具修復(fù)課。校方介紹,這個專業(yè)的學(xué)生就業(yè)率幾近百分之百,主要被文物保護部門錄用。由此想起了在民間也有許多專門修補鍋碗瓢盆的匠人,他們大多一專多能,既能補鍋,又能補碗,還能修其他,暫且統(tǒng)稱“修鍋匠”,重名“補鍋匠”,與“鋦碗匠”同屬一派,就是指修補各種鍋碗瓢盆等日用器具的手藝人。
當(dāng)年的修鍋匠肩挑一根兩頭翹的木扁擔(dān),一頭是有多層抽屜的木箱,裝著坩堝、砧凳、小錘、鉆子、棉布卷和鋦釘?shù)刃蘩砉ぞ吆臀锛?;一頭是火爐、風(fēng)箱和煤塊等。他們同樣喜歡穿行于城頭和鄉(xiāng)里,沿路叫喊著“補花碗——釘洋碟——補鍋羅!”。
以前的鍋都是由生鐵打造,生鐵不耐用,加上灶臺都用柴火,火勢熊熊,鐵鍋很容易穿孔、開裂而漏水。鍋壞了就得等修鍋匠的到來。
補鐵鍋時先安放好風(fēng)箱、爐子,填入焦煤,在小坩堝內(nèi)放上鐵粉或者幾塊碎鐵片,拉著風(fēng)箱,聊著閑話。十來分鐘功夫,那爐膛內(nèi)就成了紅亮紅亮的顏色,鐵片就開始融化。補鍋匠趁鐵片尚未融化的間隙,用斷鋸條或銼刀清除鐵鍋上的煙垢。鐵片融化成鐵水后,將鐵水澆在穿孔處,底下墊一塊濕棉布,冷卻凝固?;蛘唔樦芽p一點一點地補上去。然后把鍋燒紅,用錘子敲打,使修的地方平整?;纠鋮s后用粗砂皮把鍋內(nèi)凸起的補疤略加打磨,再用細砂皮磨平整,不要有明顯的凸出,這樣不妨礙鍋鏟攪動。最后抹上些黃泥漿,這算大功告成。補鍋需要很高的手藝,手工頂級的師傅,修補處不容易被察覺出來。
補好鍋,一般農(nóng)家會先燒上一大鍋豬食,檢測質(zhì)量、燒煮消毒一舉兩得。后來,相繼出現(xiàn)了大量的鋁制品器具,修鍋匠就像變戲法似的又會修鋁鍋。補鋁鍋不需要點燃火爐,只要清理干凈破洞處,選一塊鋁質(zhì)補丁鉚在破洞上面,或者將破了的鍋底整圈剪去,加一個新底,對好接口,再墊好忱物,用小榔頭仔細敲打,使接縫密合即可。
大多數(shù)修鍋匠還能修補陶瓷器具。凡是修補的器具越小,技術(shù)要求越高,越要細致精到。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不小心摔壞了一只藍邊青瓷碗。外婆把碎片一片片收拾好放在一邊。沒過幾天,來了一位手藝很棒的修鍋匠,也吸引我好奇觀望。
那位師傅把破裂的碗照原樣拼裝起來,用線把它綁牢固定。找準(zhǔn)點位,然后拿出金剛鉆,像拉二胡一樣,在碗碎裂的兩邊,鉆上相應(yīng)對稱的兩排小孔,還不時換用“本”字型金剛鉆上下拉伸鉆孔。然后選擇長短適宜的、形如訂書針樣的黃銅鋦釘,小心翼翼地將兩個腳穿過小孔,又用小銅錘輕輕的敲平,再用砂皮紙磨光,最后將灰粉加上蛋清調(diào)勻,涂在縫隙處,碗就這樣修好了。與其它碗放在一起,多了幾排亮晶晶的鋦釘,別有一番韻味,修好的碗又可以使用了,吃飯時我常搶著用補過的碗。
瓷器堅硬,鉆眼難度大,鉆頭得由特殊金屬做成,修補耗時長,要耐心細致。俗話說的“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就是由此而來,沒有高超的技術(shù),一般修鍋匠不接補陶瓷器的活。
過去農(nóng)村家庭吃水都備有水缸,水缸相對于碗來說要大得多。水缸要定期清洗,得天天挑水,也容易碰壞。所以能干的補鍋匠除了補碗也補水缸,方法類同,手工可粗糙一些,所用的鋦釘更大,多數(shù)是鐵制的,補好以后要涂灰泥密縫。
修鍋匠走街串巷,行走于街頭鄉(xiāng)間,見多識廣。每次,修鍋匠來到村里,看熱鬧的男女老少們都會湊攏來圍成一圈,一邊看著修鍋匠修理,一邊聽修鍋匠講笑話、說趣聞,嘻嘻哈哈,煞是熱鬧。
補鍋鋦碗是一門老手藝,北宋畫家張擇端存世精品《清明上河圖》中就有鋦瓷這個行當(dāng)?shù)募毼⒚璁?,距今已?000年的歷史。
再往前追溯,唐朝詩人胡令能的故事又是一個真實的寫照。這個詩人有一首經(jīng)典名作,朗朗上口,很容易背誦:蓬頭稚子學(xué)垂綸,側(cè)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yīng)人。詩名曰《小兒垂釣》,十分傳神地描寫了專心致志學(xué)垂釣的小兒郎。
唐朝詩壇人才輩出,眾多知名詩人或出生書香門第如杜甫,其爺爺是初唐“文章四友”,家學(xué)淵源;或是早年便進士及第白居易,“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或是天降奇才像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與名人相比,胡令能是真正的草根,沒有祖蔭庇佑,沒有功名在身,他只是個樸實平凡的修鍋匠,以替人修補鍋碗瓢盆為生,人送外號“胡釘鉸”??删褪沁@么一個出身貧寒的修鍋匠卻寫出了千古名篇。或許是大唐鼎盛時期文化熏陶所致,草根皆會詩;或許是詩人改行成就了修鍋業(yè),這已經(jīng)無以考證。難怪一代文豪魯迅先生也會發(fā)出如此感言:“好詩已被唐人作完!”反倒是從另一個側(cè)面說明修鍋匠的確是聰明能干的匠人。
現(xiàn)如今,隨著社會的飛速發(fā)展,老百姓逐步過上了富裕生活,也很少再有人過縫縫補補的寒磣日子。修鍋匠也漸漸遠離人們的視野,具有千年歷史的手藝瀕臨失傳。惋惜之余,朗誦著胡令能留世的唯四首詩中的另外三首,追憶似水年華的輕盈腳步,挑著擔(dān)的背影變得愈加模糊。
忽聞梅福來相訪,笑著荷衣出草堂。
兒童不慣見車馬,走入蘆花深處藏。(《喜韓少府見訪》)
胡風(fēng)似劍鎪人骨,漢月如鉤釣胃腸。
魂夢不知身在路,夜來猶自到昭陽。(《王昭君》)
日暮堂前花蕊嬌,爭拈小筆上床描。
繡成安向春園里,引得黃鶯下柳條。(《觀鄭州崔郎中諸妓繡樣》)
驀然回首,各行各業(yè)不都出詩人、文豪嗎?修補鍋碗瓢盆的行當(dāng)同樣承載著文化的積淀和接力,料不會輕易失傳,一定會融入新時代智能元素,在詩情畫意中獲得重生。
#
相關(guān)鏈接:
作者簡介
積健為雄,又名雲(yún)石翁。賞彩練飛虹,游湛藍大海,作詩文會友,寫人生故事。出版《穿越時空的囈語》散文集。
香落塵外書齋——香落塵外平臺團隊
總編:湛藍
名譽總編:趙麗麗
總編助理:無兮 特邀顧問:喬延鳳 桑恒昌
顧問:劉向東\蔣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張建華\李國仁\楊秀武 \驥亮
策劃部:
總策劃:崔加榮 策劃:暖在北方 胡迎春
主編:煙花 編輯:蓮之愛 朱愛華
美編:無兮 ETA 玉麗 路人
編輯部:
總監(jiān):徐和生 主編:清歡
編輯: 風(fēng)碎倒影 連云雷
播音部:
部長: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開 過往云煙 眉如遠山 西西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