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懂事得讓人心疼,發(fā)誓要保護媽媽的孩子,長大卻得了抑郁癥,問題出在哪里?
人有真實真實和虛假自我,嬰兒在成長過程中,其自我心理防御機制比較薄弱,來自外界的信息最多的是父母,當一個情緒化的母親,嬰兒為了自身的生存,不斷迎合母親焦慮的情緒,而在反復條件反射中,逐漸形成限制性信念,當一個小孩哭泣時,母親總是以斷奶和分離相威脅,這對無法自立的小孩是絕望的信號,那么,小孩為了本能的趨利避害,而選擇停止哭鬧,這在家長眼中是聽話。
而母親沒有照顧小孩的需求,而小孩逐漸發(fā)展為根據(jù)撫養(yǎng)者的需求和情緒做出反應,這不是真正的自我需求,這就是虛假個體的來源,一個在虛假個體的發(fā)展中,自我比較虛弱,很難建立對世界和他人的信任,缺乏安全感,他所有的回應都是外部虛假的世界,而不是自己內(nèi)心真實的世界。
當一個自我虛弱的個體,所表現(xiàn)出的聽話和成熟無非是迎合外界的需求,只是為對付外界的不安全。
當他們的需求總是得不到回應,那么一直存在在內(nèi)心深深的匱乏感,到滿世界找尋,如果求而不得,就會痛苦不堪。
1967年,美國心理學家塞利做了一個關于狗的實驗。
他起初把狗關在籠子里,只要蜂音器一響,就給狗施加難以忍受的電擊。于是被關在籠子里的狗就被電得四處狂奔,屎滾尿流,驚恐哀叫,卻又無法逃出籠子。
多次實驗后,只要蜂音器一響,狗就趴在地上驚恐哀叫,卻再也不狂奔了。
后來,塞利就在電擊前先把籠門打開。但此時狗不但不逃,而是還沒等電擊出現(xiàn)呢,就倒地呻吟和顫抖。
這種想象在心理學叫做習得性無助。
那里有壓迫那里就有反抗,當一個真實性的需求總被限制和壓抑,那一定會以另一種方式呈現(xiàn),當反抗無力,找不到攻擊的對象,開始自我攻擊,抑郁焦慮開始呈現(xiàn)。
精神分析學派認為,抑郁癥是力比多投向虛無的結果,當一個小孩需要媽媽和愛媽媽的時候,這時候他把力比多投向媽媽,當媽媽長期陪伴的缺失的缺失,這時候恰恰找到媽媽的乳罩替代了媽媽的角色,那么他就會把力比多投向乳罩,而在長期成長的過程中,從而形成戀物癖。
而長期缺乏父愛的女孩,會把力比多投射在父親同樣年齡的男子身上,從而形成戀父情結。
當一個人把力
心理咨詢師常常運用移情的技術,建立患者把力
心理邊界清晰的人,心理空間完整的人,懂得控制好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有獨立存在的價值和自我完善的人格,是幸福的保證。
心理邊界就像兩條河流,沒有交匯時,保持其獨特的顏色和走向,當我們?nèi)藶榈刈屗鼈兘粎R在一起,相互滲透在一起,逐漸分不清水來自那一條。
在控制型父母的眼中,孩子不是獨立的個體,而是自己意志的產(chǎn)物,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孩子身上,孩子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無法建立自我強大的意識,即使在成年以后,也逃避不了父母的控制,既想擺脫又感覺無能為力,就像籠中小鳥一樣,最終接受命運的擺弄。
這種情況下,父母就是心理邊界不清的人,他們無法意識到孩子是獨立的而不是附庸,孩子需要有自己的空間,而不是在這個空間強加自己的意志。
孩子也是心理邊界不清的人,她無法分清自己的需求和父母的需求,無法自己的情感和父母的情感,在這樣思維定勢下,即使成年也是孩子。
角色錯位是危險的型號,父母扮演著孩子,孩子扮演著父母,就像在絢麗的舞臺裝扮的角色,而回歸現(xiàn)實社會久久不能從角色中抽離出來。
當那個被壓抑自身需求的孩子,那些壓抑的部分并沒消失,只是暫時潛抑在潛意識中,這只是眾多心理防御機制下采取的行為,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抵御不安全感和對分離的恐懼。那么,在成年過后,這些匱乏感,壓抑感在處理人際關系上,兩性關系上是那樣的生硬和不自然,因為恐懼失去,而牢牢地控制,就像手中攥著的沙子,越用力,越流失。這好比一個窮苦潦倒的童年,長大后拼命地賺錢,這本身沒有不好,但容易形成兩個極端,要么視錢如命,不擇手段。要么揮金如土,醉生夢死。
任何事物都有其運行的規(guī)律,《道德經(jīng)》講:弱者道之用,反者道之動,當我們處在孩子的時候,就釋放孩子的天性,這是本來的需求,當一個孩子懂事得可怕,那一定來自家庭和外界的威脅,那只是為了躲避威脅采取的心理防御行為,在這種情況下,無法建立真正的自我,當一個沒有真正自我的人,在成年面對成年的世界,其心理模式依然沿用根深蒂固兒童模式,來應對外界的變化,通過討好取悅別人的方式得到關注和認同,所有的幸福建立在外界別人的眼光和評價中,外界是千變?nèi)f化的世界,而你應對的方式卻是一成不變的,必然是碰得遍體鱗傷,傷痕累累,抑郁焦慮更不稀奇。
意識行為療法認為,意識是超越頭腦的二元對立,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當我們在成年后用不成熟的兒童模式來應對問題,由此帶來的痛苦和創(chuàng)傷,我們應該接納這些創(chuàng)傷和痛苦,勇于面對這些痛苦,痛苦不是簡單的痛苦,只要你有著向死而生的勇氣,打開這些痛苦堅固的外殼,你會發(fā)現(xiàn)痛苦內(nèi)核的美麗祥和,痛苦不是簡單的痛苦,痛苦是提升心性的入口,是人生修行的最好契機,當你不再恐懼痛苦,帶著痛苦生活,就是智慧的開始。
意識行為療法認為:人生的意義就是提高意識能量自由度,不斷修行,不斷精進,在死亡來臨的時候,靈魂更自由更純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