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文
●李國文專欄●
■文學(xué)藝術(shù)的“目的性”,從來就有“為大我”和“為小我”或“為自我”之區(qū)分。雖然,“為大我”和“為小我”并無高低貴賤之別?!盀榇笪摇闭?,通常先著眼于時代的滄桑變化,人生的復(fù)雜多端,社會的詭譎難測,然后,才是自己的喜怒哀樂。而“為小我”者,總是先考慮到個人的悲歡離合,或一部分人的恩怨情仇,然后,才會涉及身外事務(wù)。
每逢清明,就會想起唐代詩人杜牧的那首名詩。據(jù)傳,那首詩作于安徽池州。公元844年9月,也就是唐武宗會昌四年,杜牧由黃州刺史調(diào)任池州刺史。次年春天,他完成了那首膾炙人口的《清明》詩:“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此詩一出,在全國范圍內(nèi),至少有好幾個名叫“杏花村”的地方,聲稱自家所在恰恰就是杜牧詩中所指。
其實,這首詩是否為杜牧所寫,學(xué)界尚存疑問,因為此詩在唐時未見于多種版本的詩集,直到南宋,方有流傳。不過,大家都來認領(lǐng)“杏花村”,除了商業(yè)和旅游的考慮外,也是因為這首平白如話的詩,內(nèi)涵雋永,韻味悠長,先抑后揚,尤其末句的“牧童遙指”,給讀者以很大的想象空間。正因為是一首好詩,才會千古流傳,膾炙人口。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顯然是長江流域的天氣狀況,到了黃河流域,偏北正是麥苗返青,偏南也是拔節(jié)生長的季節(jié),若舊年雪少,墑情欠佳,便是鄉(xiāng)親們翹首以待的“春雨貴如油”場景了。
寫清明的詩很多,寫清明的好詩也很多。如唐代宋之問的“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唐代張繼的“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宋代王禹偁的“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再如宋代程顥的“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等等。其實,真正反映出中原清明乍暖還寒的氣候,真正透露出北方春天大地復(fù)蘇的景致,還得數(shù)北宋時期張擇端的名畫《清明上河圖》,那才是北方地區(qū)清明時節(jié)一幅現(xiàn)實主義的宏大作品。
這幅名畫,堪稱舉世無雙,畫卷長528厘米,寬24..8厘米,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為稀世珍本,世人難得一見。但其影印本、仿制本,還是比較容易找到,并一睹究竟的。寫清明的詩很多,但是,畫清明的畫卻很少,而像那樣宏幅巨制,以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開封)為背景的畫作,只此一幅,絕無僅有。這是中國文化的瑰寶,也是每個中國人引以為傲的藝術(shù)品。人們不是通過文字,而是通過畫面,親眼目睹十二世紀一座繁華城市的鮮活場景。各色人等的生活場面,士農(nóng)工商的執(zhí)業(yè)狀態(tài),車船驢馬的絡(luò)繹不絕,大街小巷的行商走販,時屆清明的踏青遠足,郊區(qū)祭掃的一行老少……這些直觀的視覺畫面所帶來的強烈沖擊,都是從文字中無法獲得的。三瓦兩舍的笙簫管笛,茶樓飯莊的吆喝叫賣,趕腳毛驢的嘚嘚蹄聲,破浪逆行的船夫號子……這些似能耳聞的聲響,其親切,其熟悉,皆源于畫家繪聲繪色的藝術(shù)感染。
因為清明,很容易先想起來杜牧的那首詩,卻很少想到珍藏在故宮的張擇端的這幅清明畫。這幅畫和這首詩,雖然內(nèi)容都是清明時節(jié),但是其清冷與火熱,沉重與喧囂,抑郁與亢奮,低調(diào)與昂揚,給人留下的感受卻截然不同。
也許因為所有寫清明的詩,由于“寒食禁火”的緣故,或者祭掃先人的緣故,更由于北方暮春常?!暗勾汉钡木壒剩娙说墓P下,難免要流露出淡淡的哀愁,淺淺的傷感,這就是“路上行人欲斷魂”的精神狀態(tài)了。然而,有可能一睹這幅以北宋都城汴梁為背景的《清明上河圖》,那就是另外一種陽光、歡暢的清明,不但絕不會“斷魂”,而且,會全身心地被吸引到北宋的汴梁城里,投入簡直是“嘉年華式”的節(jié)日盛會中來。詩和畫,同為清明,冷和熱,卻生出不一樣的感情,這大概就是藝術(shù)各不相同的魅力了。
畫家積十年之功,以高度的藝術(shù)概括力,將這座經(jīng)濟發(fā)達、物阜民豐、繁花似錦的北宋都城,全面展現(xiàn)在人們眼前。其構(gòu)圖之錯落有致,布局之疏密得當,畫面之復(fù)雜變化,場景之更迭自如,讓人們目不暇接,贊嘆不已。畫家張擇端,人們只知道他曾供職于北宋翰林圖畫院,字正道,為東武(今山東諸城)人,至于其他行狀,則一無所知。然而,他的這幅畫,早已使他不朽于千秋萬代。
最可敬者,張擇端作為“皇家畫師”,卻將目光落在時值清明的汴梁街頭,跳出宮廷的繁文縟禮,走進市民的平凡世界,不能不說是一種別具慧眼的革新創(chuàng)舉。他以眾多人物為主線,以城市生活為腳本,以河流船舶、路橋車轎、集市游人、商鋪攤販、茶樓酒館、當鋪作坊、居房院落、林木花草為背景,將騎馬、坐轎、挑擔(dān)、趕驢的各色人等,賣茶、沽酒、算命、打卦的三教九流,組合成這樣一幅內(nèi)容豐富、規(guī)模宏大、形態(tài)逼真、場面壯觀的史詩畫面,著實令人敬佩不已。
隨著畫卷徐徐展開,從春天如煙如霧的田野景象,到忙碌擁擠的街坊社區(qū),從郊區(qū)剛剛長出幾枝綠葉的柳樹,再到熱鬧的汴河碼頭,一路上,人們不但聽到船工和纖夫奮戰(zhàn)激流的呼喊聲,牽著騾馬和駱駝行走于街市的揮鞭聲,還可以聽到店鋪里傳來的招呼聲,炒菜的掂鍋翻勺聲,食客們擲色飲酒的猜三劃五聲;不但看到街市上交頭接耳看熱鬧的路人,探親訪友行色匆匆的男女老少,還可以看到商販們匆忙走過酒肆、旅店、肉鋪與茶坊的情景。因此,這幅畫的歷史價值,就在于它為后人提供了上千年前中國社會生活的生動場景。這種宏大畫作,無論在中國,還是世界的繪畫史上,都屬于獨一無二的珍品。
文學(xué)藝術(shù)的“目的性”,從來就有“為大我”和“為小我”或“為自我”之區(qū)分。雖然,“為大我”和“為小我”并無高低貴賤之別?!盀榇笪摇闭撸ǔO戎塾跁r代的滄桑變化,人生的復(fù)雜多端,社會的詭譎難測,然后,才是自己的喜怒哀樂。而“為小我”者,總是先考慮到個人的悲歡離合,或一部分人的恩怨情仇,然后,才會涉及身外事務(wù)。由于主次的差異,用力的輕重,視野的闊窄,追求的不一,“為大我”者的時空觀念比較開闊宏大,唯其開闊宏大,所以能夠登高望遠,唯其登高望遠,所以能夠繼往開來。因此,“為大我”者的作品總是會給人們帶來靈魂上的震撼?!盀榇笪摇闭叩倪@種大氣、豪氣、勇氣和朝氣,是“為小我”者所不具備的。同樣,“為小我”者的精致、精細、精美和精巧,通常也能給人們帶來情感上的共鳴,這些地方也容易成為“為大我”者顧及不到、推敲不夠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清明上河圖》則是“全璧式”的作品,它既是全景式的大制作、大場面,是具有史詩氣魄的宏偉之作,又是在細部上精心雕琢、細節(jié)上力求真實、細枝末節(jié)上不遺余力達到盡善盡美的作品。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清明上河圖》中共有各色人物1659人,動物209頭(只),顯然,比古典小說《三國演義》的1195人,《紅樓夢》的975人,《水滸傳》的785人,要多得多。而且,無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所以,千百年來,這幅名畫一直被國人視為中華藝術(shù)瑰寶。
杜牧《清明》詩,其優(yōu)雅感傷,固然是文學(xu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過,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其強烈的時代感、深厚的歷史感,則更是有著幾千年文化底蘊的古老中國所需要的。應(yīng)該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從文學(xué)史的角度衡量,總是花花草草,而無干城梁棟;總是淺吟低唱,而無黃鐘大呂;總是雞毛蒜皮,而無怒發(fā)沖冠;總是卿卿我我,而無家國良知……那么,種種行為的后果,幾乎件件都值得擔(dān)憂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