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西鴻(法國)·法蘭西情書
法國喜歡賈樟柯,不單只是哪個法國人喜歡他,從賈樟柯電影在法國院線表現(xiàn)看到,是一種集體的社會行動,賈樟柯電影已經成為法國觀眾接受的、由“知識分子”制造的“藝術電影”標準,賈樟柯新電影如果你不去看,你就不夠有文化。賈樟柯27歲拍第一部又長又澀的故事片《小武》,當時被法國著名影評《電影手冊》稱是打破了中國電影常規(guī)、標志中國電影復興和活力;2004年他獲法蘭西藝術與文學騎士勛章;2015年戛納電影給他“蓋棺定論”,頒發(fā)終身成就的“金馬車”獎,他才40歲!
這次為了看賈樟柯電影《山河故人》,我連續(xù)四天去電影院排隊,前三次排到我都滿座了,在法國看電影我從來沒遇到過這回事,看一部片竟要連續(xù)四天去排隊。問賣票的是不是因為小號影廳?不是,放《山河故人》的是法國影線的大號影廳。一個餑餑香成這樣子,勾引得我今晚非看成不可。
法國每年自己出產200部電影,加上好萊塢等等進口片,每周都有新電影推出。中國電影在法國流行了這么多年,當然是因為有靠譜的媒體捧場,媒體要捧哪個的場?今天法國人口中的“中國電影”,可以說就是被媒體捧熱的“賈樟柯電影”,法國人今天看到的中國,是賈樟柯告訴他們的那個中國。這有點不對路,對其他中國導演太冤,但電影引進市場,無論在哪個國家都有一些道道,和做生意的道道一樣,不是一句話說得清黑白。
我家附近有個專放文藝片的影院,在那里我看過姜文、王小帥、蔡明亮、劉杰、婁燁等等導演的文藝戲,中國文藝片無論出自哪個人之手,都比巴基斯坦和非洲的文藝片好看,來到法國的中國文藝片怎么說都不是爛片。特別是賈樟柯,從《三峽好人》《二十四城》到《天注定》,在法國每場爆滿。
只是近年,我看每一場賈樟柯電影后,就特想念他身后今天所有的中國導演,他們很多都比賈樟柯更用功、更用心、更了解電影和了解中國!賈樟柯的職業(yè)生涯也比這些導演都開啟得遲,當年我們熱談張元、婁燁、王小帥、王全安、劉杰的處女作時,賈樟柯正躲在山西汾陽影視廳看《黃土地》,正偷偷學師發(fā)功?,F(xiàn)在,戛納電影評委會把他和安東尼奧尼相提并論了。為什么是賈樟柯?
《山河故人》名字取得特別好,像首老文人懷舊情詩。電影分三個部分,從1999年的山西開始,女主角被兩個中學男同學和諧戀上,直到她選擇嫁給煤老板,另一個男人遠走他鄉(xiāng),故事開始有點慘;第二部分到了2014年,女主角父親去世,已經離婚的煤老板把8歲兒子移居澳洲,幾個主角都開始了沒有笑容的生活;第三部分,2025年,19歲的兒子不懂中文,在澳洲戀上比他大40歲的中文老師,親生母親在山西的大雪下跳廣場舞,劇終。賈樟柯把一個普通的中國故事,講述得太過苦大仇深。這部電影和賈樟柯以往的一樣,都有硬傷,張艾嘉與比她小40歲的學生談戀愛也太過豪放,年齡不是問題,像小男主角說的,2025年談戀愛連性別都不是問題,問題是賈樟柯談得沒有說服力。
今年3月戛納組委去中國選中《山河故人》時,電影還在趕拍,可見法國電影節(jié)已經給賈樟柯預留了位置;法國選擇讓賈樟柯來介紹中國,這個中國不是只有塞車的高速公路、大規(guī)模生產的工廠、第三世界的苦難和悲傷,這些東西別的國家也有,法國自己也經歷過。法國人最欣賞的是賈樟柯記錄了真實的、正在變化的中國,以及在這個變化過程中,中國人具有東方風采、東方情調的積極反應。
賈樟柯無疑已經找到一種和法國人溝通的共同語言,暫時擊敗了他的商業(yè)對手如張藝謀等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