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一陰一陽的矛盾對立和變化統(tǒng)一就是事物發(fā)展的“道”即規(guī)律性(這個道不是本體之道,是應用之道),繼承這個“道”的是美善,而成就這個“道”的則是事物內(nèi)在的固有本質(zhì)(本性)。
有仁愛之心的人從這個“道”中發(fā)現(xiàn)的只是“仁愛”,有智慧的人從這個“道”中發(fā)現(xiàn)的只有“智慧”,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在運用此“道”卻茫然不知,所以通達兼容的君子之“道”就更少為人所知了。
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圣人同憂,盛德大業(yè)至矣哉!
陰陽之道往往顯示在成就萬物的仁愛之心中,隱藏在日常運用之中,“道”能鼓動化育萬物,但是,因為它是純?nèi)豢陀^的自然體,
故不像圣人一樣有憂慮,由此可以看出,陰陽之“道”的盛美德行和宏大功業(yè)是多么的崇高而又博大。
富有之謂大業(yè),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極數(shù)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
富有萬事萬物就可以稱作是“大事業(yè)”,每日都能使事物有新的面貌,這就是“道”育萬物的盛大美德。
生生不滅就是陰陽相互轉(zhuǎn)化產(chǎn)生的“變易”,能呈現(xiàn)天象就稱作“乾”,能效法地勢就稱作“坤”,
(這是中國文化特殊的哲學觀點,道的功能永遠是生生不已的,這就是易的作用,這是第一層功能。
“成象之謂乾”:乾代表天,構(gòu)成了第一個現(xiàn)象,所謂天就是太空、虛空的整個現(xiàn)象,也包括天體上的太陽、月亮、星辰系統(tǒng)等,這是第二層功能。
“效法之謂坤”:跟著天體的法則而形成這個地球,才有了我們?nèi)祟愂澜绲那?,這是第三層的觀念。
這也就是老子思想所根據(jù)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亦即所謂的生生不已。)
能窮極蓍策之數(shù)預知未來之事就稱作“占筮”,能通曉陰陽變化然后采取行動就稱作“做事”;陰陽變化莫測、微妙難識就稱作“神”。
第六章 論述易道的廣大,天地、四時、日月、至德,從空間到時間,從精義到盛德,無所不包。同時,也更形象地闡述了乾、坤所代表的陽和陰的性質(zhì)。
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御,以言乎邇則靜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
《周易》的內(nèi)容是多么的廣泛而又博大,用它來象征和論說遠處的事物則沒有止境,用它來論說近處的事物則精審而正確
(“靜而正”,要體會易學的道理,必須要靜,要有最寧靜的境界,靜得一點雜念都沒有,要有至靜、至正的頭腦與心情,才能研究《易經(jīng)》。忙亂的時候,沒有辦法研究《易經(jīng)》,因為你的腦筋動不進去。),
用它來論說天地之間的事物則萬物盡在其中。(總而言之,天地間一切的學問及最高的原理,要想通達,便必須要通《易經(jīng)》,才能融會貫通,“備矣”!完備了。)
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是以廣生焉。
象征陽剛正氣的“天”,當它靜止的時候是寧靜專一,當它發(fā)動起來則剛直正大,所以偉大的精神和力量就產(chǎn)生于“天”。
象征陰柔的“地”,當它靜止的時候就處于閉合隱藏的狀態(tài),當它興然而動時就開通了生氣,所以能廣生萬物于其中。
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
《易》道博大可以與天相配,而其寬廣可以與地合,陰柔與陽剛的變化與交通可以配合四季變化的規(guī)律,
陰柔與陽剛所產(chǎn)生的作用和意義可以與太陽和月亮相匹配,它平易而又簡約,其美善能與至高無上的美德相配合。
第七章 論述圣人體悟易道,用以修身崇德,廣大事業(yè)。圣人由易道通曉:人的智慧要學習天的高明,禮節(jié)要學習地的謙卑。
人在天地間追求道義,途徑就在于后天對本性的存養(yǎng),使萬物亦不失其本性,從而各得其宜。
子曰:“《易》,其至矣乎! 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廣業(yè)也。
孔子說:“《易》的道理應該是至善至美的吧!
(一個結(jié)論先擺在前邊,這是哲學性的??鬃诱f《易經(jīng)》的學問,是世界上一切學問的頂點?!耙灼渲烈雍酢?,就是到了頂點的意思,沒有學問可以超過它的范圍。)
《易》,是圣人用來崇高道德而廣大事業(yè)的。
(那么《易經(jīng)》是一種什么樣的學問呢?拿人生哲學來講,我們的老祖宗,上古的圣人,拿這個《易經(jīng)》象、數(shù)、理的哲學,指導我們?nèi)松木辰?,推崇你的人生,崇高你偉大的德業(yè),發(fā)展你偉大的德業(yè)——這個業(yè)并不是升官發(fā)財,而是道德的事業(yè),使我們懂得人生偉大的價值,那就是孔子最精彩的一句話,“知崇禮卑”四個字。)
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智慧貴在崇高,禮節(jié)貴在謙卑,崇高仿效天道,謙卑效法地情。天地設立了尊貴與卑下的位置,而《易》的道理就運行于其中。
(“知崇”,智慧要高瞻遠矚,要有最高的目標?!岸Y”者履也,履就是走路,第一步開始起步是要從最平凡的地方開始?!氨啊本褪潜跋隆D繕艘哌h,但是開始的時候卻要踏實,從最平凡處起步。
能如此,你這個人生一定會有成就的。不然僅有高遠的理想,不曉得從最平凡、最踏實的第一步開始,便永遠停留在幻想中、夢想中,不會有任何成就的。
所以圣人的名言是“知崇禮卑”。比如說你要創(chuàng)一番事業(yè),理想盡管很高,但著手處的第一步,要用你的智慧,踏得很低、很卑的地方,不要踏得很高。想一步登天那就完了!最后非跌死不可。
“崇效天”,所謂崇高就是像效法乾卦一樣,像天那么高遠,像虛空那樣無量無邊的偉大崇高。
“卑法地”,就是像大地一樣,那么實在、那么能夠擔負一切。這個大地,擔負了萬物生命的一切,好的壞的它都包容、都擔負。
一個當領導的人,要特別注意這點,要能“卑法地”——容納一切,有能夠擔負一切的精神。所以孔子研究《易經(jīng)》,乾坤兩卦最為著重,所謂“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研究《易經(jīng)》,首先要把乾坤兩卦研究透徹,這兩卦我們過去都講過的,大家回去要再好好復習復習,務期徹底了解。
乾坤兩卦就懂了天地,了解了宇宙。天地代表了空間和時間,我們抬頭就是天,腳踏就是地,不管我們在太空或飛機中都是一樣,天永遠在上邊,在虛空那邊;地就是實在的大地。
“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我們仔細琢磨琢磨這些文字的排列組合,就可看出孔子用字之妙?!霸O”就是假設,也是人為規(guī)定的。
永遠看不見、摸不著、無窮盡、無止境、無量無邊的就是天。當我們腳踏著地,地是可以摸到的,那個確實的就叫作地。
所以乾坤兩卦,假設了天地的位置,而“易行乎其中矣”。整個《易經(jīng)》的道理,在你懂了乾坤兩卦后,對《易經(jīng)》生生不已的奧妙、秘密,便可洞若觀火,統(tǒng)統(tǒng)了解了。)
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能成就其萬物之性而不要傷害萬物之性,能永恒地保存萬物的存在而不要損傷萬物的存在,這樣就會找到通向道義的門戶。
(這是孔子最精彩的一句話,在人生哲學中不僅僅是《易經(jīng)》,也與修道有關(guān)。這八個字沒有辦法解釋。所以我過去曾經(jīng)答允商務印書館,把《易經(jīng)》翻譯成白話,最后想想沒有辦法,只好放棄,投降了。
講《易經(jīng)》只有用古文的解釋,否則沒有辦法,因為白話解釋沒有辦法傳神達義。像你們學佛講“明心見性”,明心見性絕對空嗎?不是空!是有嗎?也不是有。
孔子用“成性存存”四個字,便統(tǒng)統(tǒng)講完了??梢娍鬃邮堑玫懒恕!俺尚源娲妗保娴搅肆私狻兑捉?jīng)》那個道統(tǒng),宇宙萬有那個道體的境界,它永遠是不生不死的。“存存”,就是這個樣子。
只有佛家“如來”兩字翻譯得最好,佛家翻譯“如來”是道,“如來”代表了佛家,也代表了道。什么叫“如來”?就是“如如不動”。
什么叫“成性存存”呢?就是“如如不動”。佛家講“如如不動”,并沒有說不動?。≈皇呛孟癫粍?。
你聽聽看!好像不動,你說它動不動呢?不能說它是動,也不能說它是不動,所以叫“如如不動”,這個樣子就叫“如來”。
孔子當年早就在《易經(jīng)》中提出“成性存存”的境界。這個“道”,我們不要再解釋了,孔子已經(jīng)說得很明白,就像“義”者宜也,相宜的宜,要恰到好處,太過了是不對的。
所以在佛學的心經(jīng)里說“不垢不凈,不增不減”,這就是宜也,也就是中道;“不垢不凈,不增不減”就是“道義之門”,就可以完成道,達到“明心見性”“如如不動”的境界了。)
第八章 論述了《周易》闡明事理的方式:觀物取象,用卦象和爻變來揭示事物本質(zhì)和變化規(guī)律,用卦爻辭來說明吉兇,通過類比和象征的方式來喻明事理、指導人們的行為實踐,
重點突出了《周易》“以象喻事”的特征。接下來分別列舉了不同卦時下的七條爻辭,并援引孔子的言論詮釋和闡發(fā)爻辭所蘊含的義理,
向人們提示了讀《周易》的方法,而用這樣的方法對七條爻辭的詮釋蘊含著精微的易道至理,發(fā)人深省。
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圣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系辭焉以斷其吉兇,是故謂之爻。
圣人發(fā)現(xiàn)天下之幽深難見的道理,就將它比擬于具體的形象與面貌,并以其作為適宜的物象本性的象征,所以稱作“卦象”。
圣人發(fā)現(xiàn)天下萬物的運動變化,而觀察其會合變通,從而推行管理社會眾象的典章制度,于是在各爻之下系上爻辭以判斷其吉兇,所以稱作“爻”。
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后言,議之而后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論說天下幽深微妙的道理,不可以有鄙賤輕惡的態(tài)度;論說天下最復雜的變化和運動,不可以妄談亂說。
這是因為《易》比擬天下復雜的事物然后論說其中的道理,先審議這些道理然后才能揭示其運動規(guī)律,通過比擬和審議就形成了變化之道。
(卦象是比較而來的,等于我們拿照相機,看準確了那個方向一照,這就是“擬之”,卦象的作用就是這樣?!白h之”就是討論、研究,研究結(jié)果才能找出人生行為的法則。
“擬議”就是討論、研究后,把結(jié)果構(gòu)成一個圖案,說明宇宙物理的道理、人生的道理,這就是“擬議以成其變化”。所以我們懂了《易經(jīng)》的象數(shù)之學,就可以了解宇宙萬事萬物變化的道理與奧秘了。)
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弊釉唬骸?/strong>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
“老鶴在樹蔭下鳴叫,小鶴應和著。我有甘甜的美酒,我與你來
共同享用它。”
孔子說:“君子居住在家,若他說出的道理是合理而美妙的,那么千里之外也會有人應和,更何況鄰近地方的人呢?
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fā)乎邇,見乎遠。
若居住在家,所講說的道理不是合理而美妙的,那么千里之外的人也會違背他,更何況鄰近地方的人呢?言論出于自身,要施加于民眾;行動在近處開始,遠方的人也能看見。
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fā),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
言行,猶如君子開合思想的樞機。樞機的開啟,是榮與辱的關(guān)鍵。言行,是君子之所以鼓動天地萬物的工具,怎么可以不謹慎呢?”
“《同人》先號啕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strong>
“《同人》之九五爻說:和同于人,起先是痛哭號啕,后來又笑容滿面?!笨鬃咏忉屨f:“君子為人處事的方法是,有時要出門行動,有時要安靜地處在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有時要保持沉默,有時要發(fā)表意見。
若兩個人能同心同德,其力量就可以如切斷金屬的利刃一樣強有力。心意相同而說出的話,其氣味如同蘭草一樣芬芳。”
(以上
(以上原文、白話文均摘自《周易(傳世經(jīng)典·文白對照)》作者:楊天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