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紅兵:我原本就是一介書生
20世紀80年代初,正趕上社會流行美學熱,程紅兵找來李澤厚、朱光潛等著作仔細研讀。也就是在那時候,他的文學修養(yǎng)和對文學作品的解讀功力與日俱增,以至畢業(yè)后到上饒一中教語文時,教科書上那點東西教起來游刃有余,剩下的時間大多泡在學校資料室。令他記憶猶新的是,當時管理資料室的陳老師特別關(guān)照他,還說:“你想看什么雜志和書,告訴我,反正這個資料室就數(shù)你看的書最多。”那時,他最喜歡的雜志是《新華文摘》、《文史哲》、《讀書》等。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出的《讀書》雜志,他至今仍在訂閱,出差時會帶上一本,每次閱讀都有種回到青春時代的感覺。
“如果說我有一點兒讀書底子,除了在大學里留存下來的,就是那個時候讀的書。”程紅兵說。
批判意識其實是一種閱讀習慣
“如果感覺書中某個地方不對勁,我習慣記下來。隔一段時間,再來看自己當初的想法是否正確。如果依然覺得作者說得不對,就搜集資料,寫出自己的觀點。”
凡是聽過程紅兵講課或讀過他文章的人,都折服他縝密的推理和嚴密的論證。這在很大程度上離不開他熱衷的邏輯學。
程紅兵坦言,大學4年,對他影響最大的一本書,就是被譽為“思維的廣播操”的黑格爾著的《小邏輯》,“當時100多名同屆同學中,我的邏輯課分數(shù)是最高的”。教他邏輯課的胡正謁老師是當時江西師范學院中文系僅有的兩位教授之一。由于胡老師的推薦,他買來了《小邏輯》,與形式邏輯課對照閱讀,還作了詳細的讀書筆記。深奧的理論部分看不懂,他就畫表格,一一對應(yīng)著去理解。后來讀丹納的《藝術(shù)哲學》、朱光潛的《文藝心理學》,他用的也是這種畫表格的方法,“畫一畫,許多東西就清楚了”。
對邏輯學的研究讓程紅兵受益匪淺,也讓他養(yǎng)成了愛琢磨、關(guān)注旁例或反例的思維習慣。在上饒一中教書時,他講課屬于天馬行空的那種,學校雖然不管,但有一條非??粗?,就是高考成績。他覺得,任何東西都是有規(guī)律可尋的,于是開始研究題型和解題技巧。他把歷年高考題目按照知識點和解題規(guī)律進行分類。把這些題目分析透徹之后,他沒有灌輸給學生,而是擺在學生面前,讓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解題的規(guī)律和技巧。這樣一來,學生印象深刻,效果非常明顯。
程紅兵看書喜歡思考,如果覺得書中某個地方不對勁,他就將之記在本子上,后來有了電腦,就立刻敲下來。隔一段時間后,再來看自己是否還堅持當初的想法。如果依然覺得是作者不對,就搜集資料,寫出不對在哪里。
因為這種讀書習慣,程紅兵發(fā)表了《對高師中文專業(yè)教育的反思》,痛陳師范院校教出來的是不懂教學、不會教學,更不知教學管理的學生。他的《公開課,不要再演戲了》,直指公開課作假的現(xiàn)象。而對于一些高中越來越重視應(yīng)試的傾向,他著文指出高中不是大學的預備班,而是要為學生的人生和精神奠基。
“批判和建設(shè)是我閱讀中的兩條線,在我頭腦中不斷形成。”程紅兵說,書讀得多了,知道得多了,不自覺地就會作比較,一比較就知道什么是毫無意義的偽問題,什么是有價值的真問題。“看到問題不說出來,心里就難受”。2011年暑假,他去美國的托馬斯·杰弗遜科技高中訪問,幾天下來他感觸很深,寫下了《誤讀美國教育——中國英才教育批判》,觀點振聾發(fā)聵——“如果中國基礎(chǔ)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不加改變的話,未來科學世界的高峰仍然是美國人的”。
讀出教育的本真與內(nèi)涵
“多年的閱讀讓我對語文、對教育有了深切的感悟。我越來越發(fā)現(xiàn),許多學校離教育的初衷、教育的本源漸行漸遠,而守護教育、發(fā)展教育的根基其實就在課堂。”
有人說,程紅兵是一個“另類”校長,表現(xiàn)之一就是敢做許多校長不敢做的事。在我國當下的中學,尤其是重點高中,堅持給學生上課的校長寥寥可數(shù),因為學科考核跟在后面,比不過其他教師會很丟臉,面子沒處放。
在擔任校長期間,程紅兵堅持帶班上課,而且他所帶的班的語文成績在年級組里總是第一名,讓同行們心服口服。其中的奧秘,說到底是閱讀帶給他的底氣。
每當接手一個新的班級,程紅兵都會布置一項特殊的語文作業(yè):每課一詩、每月一書。3年堅持下來,他和學生們一起讀了幾十本文化名著,在一個個年輕的心里埋下了讀書的種子,養(yǎng)成了讀書的習慣。畢業(yè)10年了,還有學生打電話給他,問他最近在讀什么書,推薦一下。他的女兒就在他所帶的班,復旦大學畢業(yè)后去美國碩博連讀,她隨身帶的幾本書里沒有一本專業(yè)書,都是文化名著。
多年的閱讀不僅讓程紅兵對語文有了深切的感悟,對教育的理解也逐漸加深。他越來越發(fā)現(xiàn),教育的關(guān)鍵在教師,而守護教育的根基在課堂。而今,他將視角逐漸從校園文化轉(zhuǎn)向課堂教學。每次聽課,他不會坐在后面,而是坐在教室黑板兩邊的位置,因為“可以看清課堂全員參與和交流的情況,能觀察到每個學生的表情”。而且,不只是語文課,他也喜歡聽數(shù)學課、體育課、音樂課,而跨學科的評課往往讓執(zhí)教老師很信服。
“現(xiàn)在語文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語文教師的功底太差,不看書,只看教參,沒有人文積淀,對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夠,與學生沒有知識落差。”程紅兵說,現(xiàn)在一些校長心思不在課堂上,離教育的初衷越來越遠。學校追求現(xiàn)代化,卻見物不見人,見事不見學生。還有的校長追求學校賓館化,背離了精英教育的本源。“教育的核心價值追求,應(yīng)該體現(xiàn)在辦學目的上,那就是為了學生終身可持續(xù)地發(fā)展,為了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2010年8月4日,程紅兵調(diào)任上海市浦東教育發(fā)展研究院院長,從謀一校之發(fā)展轉(zhuǎn)向謀全區(qū)近4萬名教師的專業(yè)成長。之所以作出這樣的選擇,他說:“工作的最后10年,我希望做些更富于挑戰(zhàn)性的事情。”
平臺變了,角色變了,關(guān)注點變了,但不變的除了他的教育情結(jié),還有對閱讀的熱愛。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