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重修宗譜序》)
肥東縣長臨河鎮(zhèn)最南端的巢湖邊,有兩處伸進湖面的“石嘴”,稱為“黑石嘴”、“紅石嘴”。明代洪武年間,當?shù)匦煨障茸嫘熵憫c(字太六),從宣城遷居至此,其后世家族被稱為“合肥東鄉(xiāng)紅石嘴徐氏”。
1884年,曾任寧國縣訓導的合肥人沈用熙在《徐氏重修宗譜序》里寫道,“吾淝有四頂山,峙于巢湖水匯之處,左而黑石嘴,右而紅石嘴”,“昔有隱君子徐太六者,當明之初,愛滋山水之勝,由宣城卜居于此”。
約在2015年,當?shù)卣诩t石嘴北面,以2006年3月興建的中日青年友好林為基礎(chǔ),依傍巢湖,建起了美麗的紅石嘴公園,視野開闊,空氣清新,四季宜人,很有海邊的感覺,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前往休閑、旅游。但是,公園入口處標明公園名稱的巨石上,鐫刻的卻是“紅石咀公園”,將“嘴”書寫成“咀”。
(“紅石嘴”被寫成“紅石咀”)
將“嘴”寫成“咀”的地方,還有合肥市高新區(qū)的王嘴湖、巢湖市唐家嘴水下遺址、合肥市28路公交車的“王嘴”車站等,應(yīng)該都是受已經(jīng)廢止的全國《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第二次簡化字的影響。
1977年12月20日,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推出《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分為“第一表”和“第二表”,簡化853個漢字,將“嘴”字簡化成“咀”,還特意注明“咀嚼的咀仍讀jǔ”。
這一次簡化字推出后,頗受爭議,使用時間很短。1978年4月到7月,國家教育部、中共中央中宣部分別發(fā)出通知,在中小學課本、教科書和報紙、刊物、圖書等方面停止使用“第一表”簡化字。1986年6月,國務(wù)院批準國家語委《關(guān)于廢止<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糾正社會用字混亂現(xiàn)象的請示》,“二簡字”從此停止使用。
(第二次簡化字)
但是,由于使用上的慣性,在上世紀80年代,一些已廢止的“二簡字”還被人習慣性地書寫著,如將“感”字寫成上“干”下“心”,將“倪”字寫成左“亻”右“兒”,將“董”字寫成上“艸”下“冬”等。
一些閻姓人員至今還將“閻”寫成“閆”。這可能是因為“閻”字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閻王”、“閻王爺”的緣故,當事人自己感覺不好。姓氏方面,用“閆”字取代“閻”,大家在情感上能夠理解,在實際生活中也基本接受。
“咀”字卻不一樣,卻不適宜繼續(xù)作為“嘴”字使用。如果繼續(xù)這樣使用,不只是漢字使用不規(guī)范的問題,還有容易讓人對相關(guān)地名產(chǎn)生誤會的問題。
(28路公交車站點)
第二次簡化字推出前,漢字里本來就有“咀”字,讀作“jǔ”,如果現(xiàn)在仍然將“嘴”寫作“咀”,當?shù)厝撕土私鈱嵡榈娜酥雷x“嘴”,知道這個地方叫“Х嘴”或“ХХ嘴”。既非當?shù)厝?,又非了解實情的人,就很可能讀錯,出現(xiàn)識別上的誤會,至少,在讀“嘴”時會猶豫,不敢斷然讀出來。
對于不了解實情的人,“咀”字應(yīng)該怎么讀,真是個問題。
因此,無論是從漢字規(guī)范的角度,還是從方便識別的角度,都應(yīng)該將地名中的“嘴”字還原回來,不能再把“嘴”字寫成“咀”。
(作者:吳釗,常用網(wǎng)名“遠人”,安徽肥東人,現(xiàn)在合肥市工作)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