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適,一個半生落魄,只享有文學名聲的詩人??稍谔拼膶W史上,他是著名詩人群體中,做官做最大的一個。高適長時間生活在中原的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市睢陽區(qū)),就在高適作為淮南節(jié)度使和同僚出擊江南時,他的家鄉(xiāng)宋城正經(jīng)歷最慘烈的睢陽保衛(wèi)戰(zhàn)。
安史戰(zhàn)事前階段圍繞兩大中心:一是河南、一是河北,分別有標志性人物和事件。河南地區(qū)就是張巡、許遠的睢陽保衛(wèi)戰(zhàn);而河北地區(qū)就是顏杲卿、顏真卿兄弟在常山、平原兩郡舉兵。兩地的反抗反映了安祿山的戰(zhàn)略失當,導致他猝不及防的失敗。只不過,后人容易被史書過于集中的事件所誤導,為何他們會影響到安祿山的命運轉變,反而成了被光輝的忠義形象所遮蔽的歷史隱秘。
撥開史書對人物塑造的表象,實際促使唐朝歷史發(fā)生轉變的要害在于:安祿山軍中的地緣背景與肅宗李亨敦促朔方軍進入中原后,導致河北與河南都有了顯著變化,肅宗接管原玄宗謀劃的布局也發(fā)生相應改變。
安祿山軍隊大體依靠部族軍為主,但燕山南部卻并非部族軍。如安祿山所任有河東節(jié)度使這一職務,實際上之前他從未控制過太原。換句話說,他所任三鎮(zhèn)節(jié)度使職務,本就是針對邊疆邊界地區(qū)的鎮(zhèn)守防御而言,像河北的燕山南部地區(qū),如顏杲卿、顏真卿所在的常山郡、平原郡,相對是安祿山影響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安祿山軍隊以西北昭武九姓、北方突厥鐵勒,東方契丹奚族等幾大群體混合而成。陳寅恪先生的論述偏向西北昭武九姓,因為安祿山和史思明都是九姓后裔。而黃永年先生則認為以契丹奚族為主,因為安祿山主打的范陽平盧地區(qū),軍事目標長期都是契丹,而契丹的確是唐朝崛起的驍勇善戰(zhàn)部族,并且一直延續(xù)到宋朝都聲威顯赫。安祿山軍中有許多契丹奚族士卒毫無懸念,像孫孝哲、張孝忠、王武俊、李歸仁、李寶臣,連同與安慶緒殺安祿山的近侍李豬兒,全都是來自契丹和奚族的人物。
安祿山軍隊中最能作戰(zhàn)的兩支精銳一是同羅部,一是拽洛河,后者是契丹稱呼,黃永年先生考證就是后來《遼史》記載的契丹精銳拽拉。而房琯等人當時還對肅宗李亨說起安祿山有這樣一支主力軍,可見《舊唐書》。
對于部族軍力量相對薄弱地區(qū),安祿山原本以提拔顏氏兄弟等漢人名門后裔進行籠絡。這些地區(qū)駐防少量官軍和相當數(shù)量的團結兵為主,團結兵這一名稱十分古怪,其實就是后代歷史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團練,是民間土豪鄉(xiāng)紳豢養(yǎng)組織的地方兵力,不是純正的官軍,平時大量時間是務農(nóng)。顏杲卿、顏真卿出身著名的瑯琊郡,祖上有詩文家顏之推、經(jīng)學家顏師古等名人,算是北方稍次的門閥后裔(反而顏杲卿妻子清河崔氏是北朝過去一等豪門出身),在地方也有較高聲望和勢力。由他們出面,團結兵被組織起來,很快就形成擁戴唐朝的義軍,顏氏兄弟就成為影響河北地區(qū)的重要一環(huán)。
顏杲卿是安祿山起兵后最初死難的忠臣之一,官職為范陽戶曹參軍,長期是安祿山的屬下。天寶十四載(755年),受安祿山任命常山郡太守(治所河北正定),兒子顏季明、顏泉明也隨同。安祿山帶主力軍南下后,顏杲卿設計殺何千年、李欽湊等安祿山心腹獻給朝廷。但他號召的團結兵人馬卻不給力,不敵燕軍兵鋒,顏杲卿被抓到洛陽,見安祿山一頓痛罵;安祿山暴跳如雷,也是一頓指責,認為顏杲卿是自己舉薦提攜,居然背叛恩主。
《新唐書》繪聲繪色描寫了顏杲卿對安祿山的憤憤不平,還將顏杲卿遇害的一幕也寫得極為生動。其家人親屬不是被關在洛陽、就是關在常山,直到郭子儀、李光弼收復才釋放出來為顏杲卿治理喪事。肅宗李亨并沒有及時褒獎,顏真卿投奔肅宗以后痛哭流涕申訴堂兄死難功績,這才追封為太子太保,定謚號為忠節(jié),追封其妻崔氏為清河郡夫人(清河崔氏與博陵崔氏都是北朝一等豪門,從三國時被曹操殺害的崔琰以來一直名人很多,北魏時遭國史案的崔浩也是清河出身)。
顏真卿小顏杲卿十六七歲,為平原郡太守,也是安祿山屬下,募兵達萬人。顏杲卿遇害后,河北一些忠于唐朝的州縣推舉顏真卿為盟主,組織了十幾支隊伍,從太行山以東由鄴城、幽陵進發(fā),配合李光弼討伐燕軍。隊伍雖然龐大,也是由鄉(xiāng)勇臨時拼湊,號稱十萬之眾,其實沒有多少戰(zhàn)斗力。
燕軍蔡希德攻饒陽(今河北衡水市境內),用一支游軍就截斷他們的救兵。顏真卿信心不足,想招在信都敗退的賀蘭進明,還多次派人向靈武的肅宗表忠心(他是中原最早知道肅宗登位的大臣),匯報軍情。李亨對顏真卿很滿意,任命為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復任河北招討使。至德元載,顏真卿敗績,損失萬余人,逃奔肅宗身邊。
安祿山入東都洛陽以后,原本親領大軍與崔乾祐等攻潼關,打算再入長安。忽然聽聞后方顏氏兄弟背叛,留下固守北方的檀州刺史(今北京密云區(qū))張獻誠(為安祿山恩人張守珪的次子),以及心腹將領何千年、李欽湊等全被顏杲卿設計除掉。安祿山十分震驚,不得不改變計劃,讓史思明和蔡希德兩個大將引軍返回河北解決后方危機。史思明和蔡希德很給力,花了一些時間初步擺平危機,但嚴重削弱安祿山南下的實力,且在時間上消耗較多,一鼓作氣的聲勢已經(jīng)大大受挫。
史思明趁此返回的機會坐鎮(zhèn)范陽,很快被朔方軍困在河北,面臨從西面而來的郭子儀、李光弼兩股朔方軍主力,尤其李光弼與史思明較長時間對峙在常山一帶。由于安思義被當?shù)貓F結兵擒獲,被李光弼招降,成為常山戰(zhàn)役的一個轉折點,史思明陷入困境,促使李光弼收復河北。
史思明退到趙郡、博陵一帶,蔡希德退到巨鹿。然后郭子儀、李光弼接連追擊,導致史思明分兵,讓蔡希德回洛陽向安祿山求援,得到牛廷玠(也是安祿山非常倚重的人,史思明出征后,接任范陽節(jié)度使)領兩三萬人支援,史思明兵力增到五萬多人,反擊郭子儀所在恒陽(今屬河北保定市境內),但被郭子儀防守消耗,最后在嘉山戰(zhàn)役(嘉山位于保定市曲陽縣東)中再次失敗,史書形容燕軍一敗涂地,大半被消滅,殘存數(shù)千人,主帥史思明一度失蹤,最后靠著鐵槍一瘸一拐的徒步返回軍營,非常狼狽,洛陽與范陽之間這期間的聯(lián)絡被切斷,這是前期河北局勢變化的脈絡。
與河北同時進行的河南境內則是更為艱苦的血戰(zhàn)。張巡,一個今天已經(jīng)有些陌生的名字,或者被夸大為一代名將。實際張巡是很標準的讀書人,參加中宗景龍年間科舉,獲得進士出身。更重要的一環(huán),張巡在開元后期曾是太子通事舍人,當時的太子就是李亨。雖然時間不長,但在正統(tǒng)讀書人心中,天子和太子都是最高的忠誠目標。
史書指張巡在地方任職出色,天寶末年楊國忠為相,張巡不愿意聽從安排返回長安,出任清源縣令(今河南周口市鹿邑,與睢陽區(qū)毗鄰)。安史大軍進河南時,張巡還不在睢陽,他聽聞安祿山南下以后,率百姓痛哭于玄元皇帝廟中,歷史上鹿邑素來傳說是老子的故里。
先前魯炅等河南境內的官軍連連敗績,原雍丘縣令(今河南杞縣)令狐潮投降安祿山,單父縣令(今山東單縣)賈賁與張巡匯合攻占雍丘,令狐潮匯合安祿山手下李庭望意圖反擊,賈賁出城抵抗兵敗戰(zhàn)死。城中守軍就推張巡為主將,只剩下三千多人。
令狐潮多次攻打雍丘未能奏效,至德元載(756),李懷仙(營州契丹族將領,安祿山的副將,所帶契丹、奚族兵)、楊朝宗(安祿山所任命陳留長史)、謝元同等數(shù)萬人圍攻,雍丘城外大約聚集四萬燕軍,張巡困于城中一個多月。
令狐潮拿唐玄宗逃亡巴蜀為由,瓦解守軍。《新唐書》寫勸降:
“天下事去矣,足下堅守危城,欲誰為乎?”張巡答曰:“足下平生以忠義自許,今日之舉,忠義何在!”
令狐潮雖然慚愧而走,但一番說辭對守軍確有影響,張巡害怕有人意志動搖,設計斬殺了六個有意背叛的將領。
苦守兩個月后,糧食耗盡。張巡趁夜親自領軍燒毀敵軍糧草,還在城墻設立稻草人賺取敵人弓箭,這些充滿小說色彩的段落都出自《新唐書》。最后張巡趁著令狐潮、李庭望疲憊,放棄雍丘轉入許遠的睢陽,這才揭開更為慘烈的睢陽保衛(wèi)戰(zhàn)序幕。
張巡設計打破楊朝宗圍困睢陽的屏障,經(jīng)過一晝夜廝殺,光死亡就達萬余人,汴河里塞滿了尸骸,染紅了河水,成為史上著名的血戰(zhàn)。
睢陽城太守許遠的出身也不一般,祖父是高宗武后非常欣賞的許敬宗。乃當年李世民的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后來變得見風使舵,投靠武后上位。安祿山起兵的天寶十四載年底,許遠出任睢陽太守,一個寂寂無名,且祖上形象并不大光輝的小人物,在歷史上將寫下非常重要的悲壯一幕。
為何中唐時期如此推崇堅守睢陽一戰(zhàn)?
史書普遍依據(jù)當?shù)囟笫鼗茨锨把?,是破壞燕軍進發(fā)江淮的門戶,成為捍衛(wèi)唐朝社稷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當然這是事實,更重要的是,唐玄宗在逃跑途中還哀嘆普天之下沒有義士的時候,除了顏氏兄弟,在中原腹地河南境內,忽然涌現(xiàn)張巡許遠兩個堅守危城,寧死不屈的忠臣,尤其他們堅決擁戴肅宗。都知道睢陽并不是什么大城,安祿山卻長久無法攻取,這一頑強的堅守抗爭,正是下級官吏和眾多普通軍士百姓愿意為社稷獻身的生動寫照!
區(qū)區(qū)睢陽不能攻取,也促使安祿山越發(fā)暴躁,導致他被兒子安慶緒所殺,怎不令肅宗李亨感奮莫名?當然要大大宣揚兩人事跡。
至德二載(758),安祿山被殺,大將尹子琦率北方外族聯(lián)軍數(shù)萬,匯合楊朝宗的敗軍,再次增多到十萬之眾圍困睢陽,情況慘烈之極。《新唐書》稱燕軍攻睢陽,從早至晚,官軍接戰(zhàn)二十次,士氣不衰。
要說睢陽守軍長時間都眾志成城自然不大可信,史書也記錄城中出現(xiàn)過叛徒田秀榮。張巡一直非常警醒城中將士動向,發(fā)現(xiàn)以后迅速清除。為鼓舞士氣,還率軍出城痛擊燕軍。倒不是為了表演耍帥,主要是搜集糧草物資。
許遠對張巡的膽色見識十分欽佩,主動讓他擔任主帥,從年初到年中六月,前期還能時不時打退燕軍的進攻,后來銳氣消磨,糧草缺乏,睢陽陷入彈盡糧絕。城中到了什么都吃的地步,老鼠麻雀、樹枝樹皮,更恐怖的是吃人。尤其夸張的是張巡殺妾侍(《新唐書》加以渲染,《舊唐書》也曾提及,應當屬實),許遠也殺自己的童仆提供軍士,成為后世非常有爭議,但也相當震撼的一幕。
史書寫張巡殺妾侍強逼將士吃,姑且可以閉眼忍著吃下,不過算是短時間的痛苦。事實上城中斷糧是長期的現(xiàn)實問題,妾侍和童仆吃完過后又當如何?實際就把吃人蔓延開了,這才是真正震撼人心的恐怖。史料稱圍城前,睢陽有戶數(shù)三四萬,最后留存只有四五百戶左右,這一數(shù)據(jù)的可信度其實不算高,但作為一種背景參考足以讓人毛骨悚然,驚心動魄。
史書對睢陽之戰(zhàn)的描繪究竟有多大的真實性已經(jīng)無法還原。但這樣來寫的用意非常明確,就是刻意弘揚一種絕境之下的慘烈。對今天的人們來說,相信歷史上任何一場類似的保衛(wèi)戰(zhàn)境況都八九不離十,為何唐代安史戰(zhàn)事中,獨獨要將這一戰(zhàn)渲染得這么強烈?
一些研究者認為,這一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形象,除了慘烈地感官刺激外,主要用意是表明,當時不論軍民都忠心唐室,甘愿獻身,他們與張巡許遠一樣都是忠義典范,加上這一戰(zhàn)的確為官軍收復長安、平定李璘拖延時間立下大功。
張巡、許遠也多次試圖改變這么悲慘的局面,多次與外面聯(lián)系希望獲得救助。像御史大夫賀蘭進明駐軍臨淮,是肅宗任命的負責隨時策應南北的官軍之一。許叔冀、尚衡駐軍彭城,也作為一股支援力量。可他們都持觀望態(tài)度,不肯救睢陽之圍。
尤其許叔冀是平盧軍出身,其父許欽淡當過平盧節(jié)度使,雖然沒有跟從安祿山,但對官軍很敷衍(史書評價他為人狡猾,后期兵敗還是投降過史思明,可狡辯是詐降)。當然,他們之中最著名的還是南霽云向賀蘭進明求救遭拒一幕,史書寫的相當悲壯。
賀蘭進明和高適沒太大區(qū)別,也是文官,開元十六年進士,有詩文流傳,如《行路難》等水平還很不錯,編入元代重要史書《唐才子傳》。給人感覺賀蘭進明并不擅長軍事,只不過他是較早支持肅宗的文臣之一,提升起來為平定亂局而出力。
張巡許遠也是兩個文官,卻創(chuàng)造奇跡,得將士擁戴。賀蘭進明作為河南節(jié)度使,貌似很嫉妒他們的功勞。事實上,高適與賀蘭進明頗有交情,留有《和賀蘭判官望北海作》等詩歌。高適與韋陟前往河南匯合來瑱,執(zhí)行肅宗命令說服來瑱起兵解決永王李璘。高適在中途也向賀蘭進明、許叔冀請求援救睢陽,文集中至今有《與賀蘭進明書》、《與許叔冀書》,可不起實際作用。
《舊唐書》記南霽云泣告賀蘭進明:
“本州強寇凌逼,重圍半年,食盡兵窮,計無從出。初圍城之日,城中數(shù)萬口,今婦人老幼,相食殆盡,張中丞殺愛妾以啖軍人,今見存之數(shù),不過數(shù)千,城中之人,分當餌賊。但睢陽既拔,即及臨淮,皮毛相依,理須援助。霽云所以冒賊鋒刃,匍匐乞師,謂大夫深念危亡,言發(fā)響應,何得宴安自處,殊無救恤之心?夫忠臣義士之所為,豈宜如此!霽云既不能達主將之意,請嚙一指,留于大夫,示之以信,歸報本州。”
《新唐書》渲染了一些細節(jié),如賀蘭進明知道南霽云英勇,
“為大饗,樂作,霽云泣曰:‘昨出睢陽時,將士不粒食已彌月。今大夫兵不出,而廣設聲樂,義不忍獨享,雖食,弗下咽。今主將之命不達,霽云請置一指以示信,歸報中丞也。’因拔佩刀斷指,一座大驚,為出涕。卒不食去。抽矢回射佛寺浮圖,矢著磚,曰:‘吾破賊還,必滅賀蘭,此矢所以志也!’”
南霽云回到睢陽,許多人在失望之下建議轉移,可張巡與許遠商議堅持睢陽阻擋燕軍。至德二載十月,睢陽城破,尹子琦等用刀劍逼迫張巡、許遠等投降,堅決不從,二人與雷萬春、南霽云等三十余個忠心耿耿的將士全數(shù)死難。后世有名的傳記與評價首推稍晚幾十年韓愈《張中丞傳后序》:“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盡之卒,戰(zhàn)百萬日滋之師,蔽遮江淮,沮遏其勢。天下之不亡,其誰之功也?”幾句話就把艱難、悲壯和歷史意義言簡意賅的道出,千載之下讀來依然蕩氣回腸,有聲有色。
比較讓人心寒的是,眾人被殺沒幾天,宰相兼任河南節(jié)度使的張鎬帶官軍趕來,尹子琦等燕軍趁勢退走。多年以來,由于肅宗李亨為人的小心眼,后世不乏推測,賀蘭進明、許叔冀等不對睢陽施加援手,也許背后有肅宗希望睢陽失敗的陰暗動機,為的就是以睢陽的困局,騰出時間方便收復長安,只不過并沒有明顯史料證據(jù)支持這一說法。
從大局來說,張巡、許遠等死守睢陽的確對整個戰(zhàn)事平定并沒有太大助力,但他們對時間或者戰(zhàn)機,較長時間讓數(shù)萬至十萬左右的燕軍前后都被睢陽小城拖住,留給其他方面戰(zhàn)事一些時間和減輕壓力,這的確是客觀事實。
比如使燕軍無法向江淮挺進,也無法讓安祿山全力挺進關中追擊肅宗和玄宗,或夾擊西北靈武,的確對安祿山挑戰(zhàn)唐朝造成最大的戰(zhàn)略破壞。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