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明中醫(yī)皮膚病學趙炳南3
6.健脾除濕利水方
(1)除濕胃苓湯(加減)
組成:蒼術6g 厚樸6g 陳皮9g 滑石塊12g 炒白術12g 豬苓12g 炒黃柏12g 炒枳殼9g 澤瀉9g 赤苓12g 炙甘草9g
功用:健脾燥濕,和中利水。
適應證:帶狀皰疹、慢性及亞急性濕疹、神經(jīng)性皮炎、皮膚瘙癢癥、銀屑病以及其他皰疹性和滲出性皮膚病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來源:北京中醫(yī)醫(yī)院皮膚科。
(2)除濕止癢湯(濕疹二號)
組成:白鮮皮30g 地膚子15g 炒薏苡仁15g 干生地15g 茯苓皮15g 苦參9g 白術10g 陳皮9g 焦檳榔9g。
功用:健脾除濕止癢。
適應證:亞急性或慢性濕疹、皮膚瘙癢癥、色素性紫癜性苔蘚樣皮炎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來源:北京中醫(yī)醫(yī)院皮膚科。
(3)健脾除濕湯
組成:生薏苡仁15g 生扁豆15g 山藥15g 芡實9g 枳殼9g 萆薢9g 黃柏9g 白術9g 茯苓15g 大豆黃卷9g
功用:健脾除濕利水。
適應證:亞急性及慢性濕疹、盤狀濕疹、陰囊濕疹、下肢潰瘍、女陰潰瘍、糜爛性龜頭炎以及脂溢性脫發(fā)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來源:北京中醫(yī)醫(yī)院皮膚科。
(4)健脾潤膚湯(濕疹三號)
組成:黨參10g 云苓10g 蒼白術各10g 當歸10g 生地15g 丹參10g 雞血藤15g 赤白芍各10g 陳皮6g
功用:健脾燥濕,養(yǎng)血潤膚。
適應證:慢性濕疹以及一切慢性肥厚角化性皮膚病,如銀屑病、神經(jīng)性皮炎、扁平苔蘚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來源:北京中醫(yī)醫(yī)院皮膚科。
(5)清熱除濕湯(濕疹一號)
組成:龍膽草9g 白茅根30g 生地15g 大青葉15g 車前草15g 生石膏30g 黃芩9g 六一散15g
功用:清熱除濕涼血。
適應證:濕熱所致的急性皮膚病、如急性濕疹、過敏性皮炎、藥疹、帶狀皰疹、皰疹樣皮炎、丹毒、玫瑰糠疹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來源:北京中醫(yī)醫(yī)院皮膚科。
(6)清脾除濕飲
組成:赤苓9g 白術9g 蒼術9g 黃芩9g 生地30g麥冬9g 梔子9g 澤瀉9g 生甘草6g 連翹15g 茵陳12g 元明粉9g 燈心3g 竹葉3g 枳殼9g
功用:清脾利濕,清熱解毒。
適應證:皰疹樣皮炎、天皰瘡、亞急性濕疹、脂溢性皮炎、接觸性皮炎、膿皰瘡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來源:《醫(yī)宗金鑒·外科心法》。
(7)祛濕健發(fā)湯
組成:炒白術15g 澤瀉9g 豬苓15g 川芎9g 車前子9g 萆薢15g 赤石脂12g 白鮮皮15g 桑椹9g 干生地12g 熟地12g 首烏藤15g
功用:健脾祛濕,滋陰固腎,烏須健發(fā)。
適應證:脂溢性脫發(fā)、斑禿、癥狀性脫發(fā)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來源:北京中醫(yī)醫(yī)院皮膚科。
(8)多皮飲
組成:地骨皮9g 五加皮9g 桑白皮15g 干姜皮6g 大腹皮9g 白鮮皮15g 粉丹皮9g 赤苓皮15g 鮮冬瓜皮15g 扁豆皮15g 川槿皮9g
功用:健脾除濕,疏風和血。
適應證:慢性蕁麻疹、慢性濕疹、皮膚瘙癢癥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來源:北京中醫(yī)醫(yī)院皮膚科。
(9)二妙丸
組成:蒼術 黃柏等量
制法:共研細粉,水泛小丸。
功用:清熱燥濕。
適應證:慢性濕疹、脂溢性皮炎、膿皰病、下肢潰瘍、手足汗皰疹等。
用法:每次6~9g,日2次,溫開水送服。
來源:《丹溪心法》。
(10)除濕丸
組成:威靈仙 豬苓 梔仁 黃芩 黃連 連翹 歸尾 澤瀉 粉丹皮各30g 紫草 茜草根 赤苓皮各45g 白鮮皮 干生地各60g
制法:共研細末,水泛為丸如綠豆大。
功用:清熱涼血,除濕利水,祛風止癢。
適應證:濕疹、脂溢性皮炎、神經(jīng)性皮炎、單純糠疹、多形紅斑、銀屑病、下肢潰瘍、慢性丹毒等。
用法:每次6g,日2次,溫開水送服。
來源:北京中醫(yī)醫(yī)院皮膚科。
(11)參苓白術丸
組成:白扁豆180g 人參 茯苓 白術 甘草 山藥各240g 蓮子90g 桔?!∩叭省∞曹尤矢?20g
制法:共為細粉,水泛為丸。
功用:補氣健脾,滲濕和胃。
適應證:手足汗皰疹、靜脈炎、慢性濕疹以及因脾肺氣虛所引起皮膚病的輔助治療。
用法:每次6~9g,日2次,溫開水或棗湯送服。
來源:《和劑局方》。
(12)啟脾丸
組成:人參 白術 茯苓 蓮子肉 澤瀉
功用:和胃、健脾、止瀉。
適應證:小兒丘疹性蕁麻疹、慢性濕疹、異位性皮炎,證屬脾虛濕盛者。
用法:每次1丸,日2次,周歲以內(nèi)小兒酌減。
來源:《壽世保元》。
(13)蛇膽陳皮末
組成:蛇膽汁 地龍 僵蠶 朱砂 琥珀 陳皮
功用:祛風除痰,鎮(zhèn)驚定喘。
適應證:常用于伴有痰涎壅盛、喘息、驚惕、神昏等皮膚病的輔助治療。
用法:每次0.6g,日1~2次,溫開水或清茶送下。
來源:市售。
(14)蒼耳膏
組成:鮮蒼耳全草一味 洗凈 5kg
制法:將蒼耳全草加水40kg 煮汁3小時去渣,濃縮成膏。每300g 蒼耳草藥液濃縮成90g,再加入等量蜂蜜,混勻貯存?zhèn)溆谩?/p>
功用:祛風、除濕。
適應證:白癜風、銀屑病、蕁麻疹、急慢性濕疹等。
用法:每次6~15g,日2次,開水沖服。
來源:《醫(yī)宗金鑒·外科心法》。
(15)小兒香桔丹
組成:茯苓 蒼術 白術 陳皮 香附各90g 山藥 法半夏 白扁豆 炒薏苡仁 蓮子肉 枳實 姜厚樸 焦山楂 焦麥芽 焦神曲各60g 砂仁 澤瀉 甘草各30g 木香15g
制法:共研細面,煉蜜為丸,每丸重3g。
功用:調(diào)理脾胃,消食止瀉。
適應證:小兒濕疹、蕁麻疹、丘疹性蕁麻疹、單純皰疹等的輔助治療。
用法:每服1丸,日2次,溫開水送下;周歲以內(nèi)小兒酌減。
來源:《景岳全書》。
(16)至寶錠
組成:牛黃 膽南星 朱砂 茯苓 紫蘇葉 陳皮
功用:清熱導滯,祛風化痰。
適應證:小兒丘疹性蕁麻疹、慢性濕疹、異位性皮炎等作輔助治療。
用法:每服1丸,日2次,周歲以內(nèi)小兒酌減。
來源:《嬰童百問》。
7.清熱解毒殺蟲方
(1)解毒清熱湯
組成:蒲公英30g 野菊花30g 大青葉30g 紫花地丁15g 蚤休15g 花粉15g 赤芍9g
功用:清熱解毒。
適應證:感染性皮膚疾患,如毛囊炎、膿皰病、癤腫、丹毒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來源:北京中醫(yī)醫(yī)院皮膚科。
(2)消癰湯
組成:金銀花30g 連翹15g 蒲公英15g 赤芍9g 花粉15g 白芷9g 川貝母9g 陳皮9g 蚤休9g 龍葵9g 鮮生地15g
功用:清熱解毒,散瘀消腫,活血止痛。
適應證:癰病初起、蜂窩組織炎、深部膿腫等,以及其他感染性皮膚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來源:北京中醫(yī)醫(yī)院皮膚科。
(3)紫蘭方
組成:紫草15g 板藍根15g 馬齒莧30g 生薏苡仁15g 紅花10g 赤芍10g 大青葉15g
功用:解毒消疣。
適應證:扁平疣、尋常疣及其他疣癥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同時可局部搽涂或外洗。
來源:北京中醫(yī)醫(yī)院皮膚科。
(4)清肺抑火丸
組成:黃芩210g 黃柏 前胡各60g 梔子 桔?!√旎ǚ鄹?20g 知母 苦參各90g 大黃180g 貝母135g
制法:共為細粉,水泛小丸。
功用:清熱通便,止咳化痰。
適應證:因肺經(jīng)實熱引起的酒渣鼻、痤瘡等。
用法:每服6g,日服2次,溫開水送下。
來源:《壽世保元》。
(5)梔子金花丸
組成:梔子 黃芩 大黃各180g 黃柏 天花粉各90g 知母60g 黃連7.5g
制法:共為細粉,水泛小丸。
功用:瀉熱潤燥,生津止渴。
適應證:因肺胃濕熱上蒸而引起的酒渣鼻、痤瘡、脂溢性皮炎以及癤、毛囊炎等化膿性皮膚病。
用法:每服6g,日2次,溫開水送下。
來源:《醫(yī)學大辭典》。
(6)連翹敗毒丸
組成:連翹 防風 白芷 黃連 苦參 薄荷 當歸 芥穗 花粉 甘草 黃芩 赤芍各120g 柴胡 羌活 麻黃 黃柏各240g 地丁 大黃各1800g 金銀花1200g
制法:共為細粉,水泛小丸。
功用:清熱解毒,散風消腫。
適應證:皮膚感染性疾患,如毛囊炎、汗腺炎、癤、膿皰病、丹毒以及足癬繼發(fā)感染等。
用法:每服6g,日1~2次,溫開水送下。
來源:《六科準繩》。
(7)歸參丸
組成:當歸 苦參各等份。
制法:共為細粉,煉蜜為丸,每丸重9g。
功用:清熱涼血,散風祛濕。
適應證:痤瘡、酒渣鼻、脂溢性皮炎、脂溢性脫發(fā)等。
用法:每服1丸,日2次,溫開水送下。
來源:北京市藥材公司。
(8)牛黃解毒丸
組成:黃連 黃柏 黃芩 大黃 菊花各120g 桔梗 生石膏 蠶砂 旋覆花 梔子各90g 金銀花 連翹各180g 蔓荊子 防風各45g 白芷75g 甘草 川芎 薄荷 芥穗各60g
每960g 細粉兌研牛黃18g 冰片60g 朱砂粉87g 雄黃粉18g
功用:清熱解毒,散風止痛。
適應證:感染性皮膚病,亦可用于蕁麻疹、丘疹性蕁麻疹、蟲咬皮炎的輔助治療。
用法:每丸重3g,每服2丸,日服2次,溫開水送下。
來源:《六科準繩》。
(9)牛黃清心丸
組成:當歸 川芎 甘草 黃芩 山藥 杭白芍 麥冬 白術 六神曲 蒲黃 膠棗肉 生阿膠 茯苓 人參 防風 干姜 柴胡 肉桂 白蘞 桔?!〈蠖裹S卷 苦杏仁 牛黃 麝香 犀角粉 冰片 朱砂 雄黃 羚羊角粉
功用:鎮(zhèn)驚安神,化痰息風。
適應證:毒熱熾盛、熱擾營血的急、重癥皮膚病,如結締組織病所出現(xiàn)的頭暈、心煩、心火亢盛等癥的輔助治療。
用法:每服1丸(每丸重3g),日2次,溫開水送服(金箔為衣,蠟皮封固)。
來源:《和劑局方》。
(10)化毒丸
組成:桔?!∩攸S 赤芍 牛蒡子各150g 玄參 連翹 甘草各180g 青黛60g 芒硝 黃連各15g 兌研犀角粉30g
功用:清熱化毒。
適應證:小兒皮膚感染性疾患,如膿皰病、小兒多發(fā)性粟粒性膿腫、嬰兒濕疹、丘疹性蕁麻疹伴有感染者。
用法:每服1丸(每丸重3g),日2次,薄荷湯或溫開水送下,周歲以內(nèi)小兒酌減。
來源:《壽世保元》。
(11)六神丸
組成:牛黃 麝香 腰黃 珍珠 蟾酥 冰片
制法:各取細粉,用燒酒化蟾酥,打和為丸,如芥子大,百草霜為薄衣(100粒約重0.3g)。
功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適應證:癤病、毛囊炎、咽炎、扁桃腺炎以及一切無名腫毒。
用法:每服10粒,日2次,將藥放在舌上噙化后,徐徐咽下,或溫開水送下。
來源:《雷氏方》。
(12)西黃丸
組成:牛黃0.9g 炙乳香 炙沒藥各30g 麝香4.5g
制法:將牛黃、麝香共研至極細,乳香、沒藥共研細粉,過籮,與上列藥粉混合均勻,每料用黃米面21g,打糊為小水丸,陰干。
功用:解毒止痛,清熱軟堅,活血散瘀。
適應證:常用于重癥感染性疾患如敗血癥,亦可用于淋巴結核、癤、癰以及濕疹樣癌等皮膚惡性腫瘤。
用法:每次3~6g,日2次,溫黃酒或溫開水送下。
來源:《外科全生集》。
(13)犀角化毒丸(丹)
組成:犀角 連翹 大黃 朱砂
功用:清熱、化毒。
適應證:同化毒丸。
用法:同化毒丸。
來源:北京市藥材公司。
(14)蟾酥丸
組成:乳香 枯礬 寒水石(煅) 銅綠 沒藥 膽礬各3g 生蝸牛15g 每33g細粉兌研雄黃粉6g 朱砂粉9g 麝香1.5g 蟾酥6g(酒化) 輕粉3g
功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適應證:癤、癰、淋巴管炎、蝎螫、蟲咬、輕度燙傷。
用法:每服3粒,先飲水一口,將藥粒放在舌上,以口麻為度,再用蔥白熬水或溫開水送下,服藥后蓋被出汗,亦可外用。
來源:《外科正宗》。
(15)珠黃散
組成:大黃 檳榔各30g 橘紅15g 黃連9g 黑白牽牛子(炒)6g 上藥共研細粉,每90g細粉兌研琥珀粉6g 朱砂粉45g 珍珠粉0.21g 牛黃0.6g 冰片3g
功用:清熱導滯、鎮(zhèn)驚安神。
適應證:因內(nèi)熱壅盛,外感毒邪所致的嬰兒皮膚感染性疾患及丘疹性蕁麻疹、濕疹等。
用法:每服0.6g,日服2次,溫開水沖服,周歲以內(nèi)小兒酌減。
來源:北京市藥材公司。
(16)小敗毒膏
組成:大黃 黃柏 赤芍各150g 公英300g 陳皮120g 木鱉子 銀花 乳香 甘草 當歸各30g 白芷 天花粉各90g
功用:散瘟清熱,消腫止痛。
適應證:癤、癰、痤瘡、酒渣鼻以及其他感染性皮膚病等。
用法:每服15g,日2次,熱開水沖服。
來源:《壽世新編》。
(17)導赤丹
組成:黃連 大黃 連翹 滑石
功用:清熱利水,導滯通便。
適應證:口腔潰瘍、濾泡性口炎、嬰兒濕疹、丘疹性蕁麻疹等。
用法:每丸重3g,每服1丸,日服2次,溫開水送下。
來源:北京市藥材公司。
(18)梅花點舌丹
組成:乳香 沉香 沒藥 血竭 白梅花 葶藶子 生硼砂生石決明 雄黃粉 蟾酥粉 牛黃 珍珠粉 冰片 麝香 朱砂 熊膽(熬湯打丸用)
功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適應證:急性淋巴管炎、蜂窩織炎、多發(fā)性癤病、毛囊炎等感染性疾患以及“疔毒走黃”出現(xiàn)敗血癥時可配合湯劑服用。
用法:每服2~3粒,日2次,先飲水一口,將藥放在舌上,以口麻為度,再用溫黃酒或溫開水送下。
來源:北京市藥材公司。
(19)金蓮花片
組成:金蓮花
功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適應證:感染性皮膚疾病,如癤、毛囊炎、濾泡性口炎、咽炎等;也常作為治療白塞病等病的輔助藥物。
用法:每服5~8片,日2次??诤好看?片,日2次。
來源:北京市藥材公司。
(20)穿心蓮片
組成:穿心蓮
功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適應證:感染性皮膚疾患,如癤、毛囊炎、丹毒、淋巴結炎等。
用法:每服5~8片,日2次。
來源:北京市藥材公司。
8.補益肝腎、強筋壯骨方
(1)解毒養(yǎng)陰湯
組成:西洋參6g(另煎兌服) 南北沙參各15g 耳環(huán)石斛15g 黑元參15g 佛手參15g 生黃芪15g 干生地30g 紫丹參15g 銀花30g 公英15g 二冬各9g 玉竹9g
功用:益氣養(yǎng)陰,清熱解毒。
適應證: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剝脫性皮炎、藥疹、天皰瘡等病后期。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來源:北京中醫(yī)醫(yī)院皮科。
(2)養(yǎng)陰清肺湯(丸、膏)
組成:生地12g 麥冬9g 甘草6g 玄參9g 川貝6g 丹皮9g 薄荷3g 白芍9g
功用:養(yǎng)陰清肺,涼血解毒。
適應證:咽疼、咳嗽、白塞病、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等病后期,陰分虧損、津液不足時的輔助治療。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膏:每服15g,日2次。丸:每次2丸,日2次。
來源:《重樓玉鑰》。
(3)獨活寄生湯
組成:獨活9g 桑寄生30g 秦艽9g 防風6g 細辛3g 當歸12g 芍藥9g 川芎6g 干生地15g 杜仲15g 牛膝6g 黨參12g 茯苓12g 甘草3g 桂心6g
功用:益肝腎、補氣血、祛風濕、止痹痛。
適應證:風寒濕痹、關節(jié)疼痛、腰膝酸痛或冷痛、肢體麻木等。常用于關節(jié)型銀屑病的對癥治療,以及結締組織病出現(xiàn)上述癥情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來源:《千金方》。
(4)六味地黃丸
組成:熟地黃240g 山藥 山萸肉各120g 茯苓 澤瀉 丹皮各90g
功用:滋補肝腎。
適應證:色素性皮膚病如黃褐斑、黑變病以及其他皮膚病見有肝腎陰虛之證者。
用法:每服1丸(9g),日2次,溫開水或淡鹽水送服。也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酌減。
來源:《小兒藥證直訣》。
(5)杞菊地黃丸
組成:六味地黃丸加枸杞子、菊花。
功用:滋腎養(yǎng)肝,補氣明目。
適應證: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或白塞病因肝腎不足而出現(xiàn)視力障礙者。
(6)知柏地黃丸
組成:六味地黃丸加知母、黃柏。
功用:滋陰瀉火。
適應證:陰虛火旺引起的頭暈耳鳴、口干咽痛等癥,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皮肌炎等出現(xiàn)腎臟損害者。
(7)桂附地黃丸
組成:六味地黃丸加肉桂 附片
功用:滋陰益氣、暖腎散寒。
適應證:腎經(jīng)虧損、脾胃虛寒引起的腰酸、四肢逆冷、臍腹隱痛等癥。
(8)清熱養(yǎng)陰丸
組成:生地30g 玄參24g 麥冬 浙貝 山豆根各15g 白芍 丹皮 梔子 生石膏各12g 薄荷 黃連 甘草各9g
功用:養(yǎng)陰清熱,消腫止痛。
適應證:因嚴重皮膚病日久傷津耗陰而引起的陰虛內(nèi)熱諸證;也可用于肺胃積熱、肺胃津傷所致的痤瘡,酒渣鼻等證。
用法:每服2丸(每丸重6g),日2次,溫開水送下。
來源:《醫(yī)學大辭典》。
(9)滋補肝腎丸
組成:北沙參 麥冬各12g 當歸 熟地 陳皮絲 五味子各9g 首烏藤 川斷 女貞子 旱蓮草 浮小麥各15g
制法:共為細面,煉蜜為丸,每丸重9g。
功用:滋補肝腎。
適應證:結締組織病,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等出現(xiàn)肝、腎損害者,亦可作為慢性皮膚病后期扶正的治療。
用法:每服1丸,日2次,溫開水送下。
來源:北京中醫(yī)醫(yī)院經(jīng)驗方。
(10)木瓜丸
組成:木瓜 懷牛膝 威靈仙 當歸 草烏
功用:舒筋活血,散風止痛。
適應證:靜脈炎、結節(jié)性紅斑、過敏性紫癜等,亦可用于結締組織病出現(xiàn)手足麻木、腿腳拘攣、筋骨無力的輔助治療。
用法:每服20粒,日2次。溫開水送下。
來源:北京市藥材公司。
(11)七寶美髯丹
組成:何首烏240g 菟絲子 懷牛膝 枸杞子 茯苓各60g 補骨脂30g
功用:滋陰補腎。
適應證:斑禿、脂溢性脫發(fā)以及白發(fā)等。
用法:每服1丸(9g),日2次,淡鹽湯或溫開水送下。
來源:北京市藥材公司。
(12)健身寧
組成:當歸 炙黃精 黑桑椹各400g 首烏800g 旱蓮草女貞子熟地各200g 黨參100g 烏梅 鹿茸各50g
功用:滋補肝腎,養(yǎng)血強身。
適應證:斑禿,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恢復期,以及其他一些慢性皮膚病的輔助治療。
用法:每次6片(每片重0.3g),日3次,溫開水送下。
來源:北京市藥材公司。
(13)豨薟片
組成:豨薟草
功用:散風祛濕,舒筋活絡。
適應證:風寒濕痹所致關節(jié)疼痛之癥,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出現(xiàn)關節(jié)痛、四肢麻木等。
用法:每次3片,日2~3次,溫開水送服。
來源:北京市藥材公司。
(14)虎骨酒
組成:虎骨 乳香 沒藥 當歸 牛膝 天南星 天麻 血竭 肉桂 熟地
功用:祛風散寒,舒筋活絡。
適應證:因經(jīng)絡不和、風寒濕痹所致的四肢麻木,骨節(jié)酸痛,筋脈拘攣,跌打損傷等;皮科亦常作為硬皮病局部按摩的藥物。
用法:每服9g,日服2次。外用加溫后以棉球蘸藥按摩。
來源:北京市藥材公司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