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人生與成長
文/若英繽紛 圖/高英
一
幾年前,曾經(jīng)在趵突泉燈展上看到許愿墻上寫著這樣的話:
我想有有錢的爸爸媽媽。
這肯定是寫字人的肺腑之言吧。
只是,寫字人的父母要是看見這句話,會有什么樣的感覺?
假如父母可以更換,會有多少人愿意去換掉自己的父母?
大概,換父母的概率比離婚率要高。
原因很簡單,人無完人,天下沒有完美的父母。只要人有缺點,就容易被嫌棄。
沒有人沒缺點,沒有父母沒缺點,所以做父母的人都有可能被孩子嫌棄。
人生在世,許多事都可以自主選擇,可對于親生父母卻別無選擇。
父母可以決定孩子要不要,孩子卻不能選擇要不要父母。
每個人自出生之日起,父母是誰已成定局。作為子女,唯有接受現(xiàn)實。
二
正如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世上的父母也是多半不會令人滿意。
能干的可能缺少溫情,深情的可能缺乏實力。
要人品有人品,要名利有名利,要相貌有相貌,要人脈有人脈,要學問有學問,要謀略有謀略,要愛心有愛心,等等。
這樣的父母,即使有的話也是罕見。
近日網(wǎng)傳一學業(yè)優(yōu)秀的小學生言稱自己的父母配不上自己,引來一片嘩然。
原來孩子可以如此嫌棄自己的父母。
狗不嫌家貧和孩不嫌娘丑的老話被這所謂優(yōu)秀的熊孩子顛覆了。
不過,嫌家貧嫌娘丑的孩子其實一直有。
假如拋開法律道德,可以自主去選擇爹娘,會有很多人希望更換父母。
就像一些父母常會說我怎么有這樣的孩子啊,一些孩子也會說我怎么有這樣的父母啊。
嫌棄心理的產(chǎn)生,不分父母還是孩子,都可能會有的。
三
貪圖榮華富貴之人,是出于勢利眼的心理來嫌棄自己的父母或子女。
父母對孩子恨鐵不成鋼,子女怨父母一直沒出息。
除此,拋開功利要求不算,人們還有更多互相嫌棄的日常心理。
在孩子成人后,真正擁有雙向健康的親子關(guān)系的情況并不多見。
許多家庭,在表面的和諧下,猜忌和隔膜很深,包括父母與子女。
自古而今,人們把這類現(xiàn)象看作命運不可更改的部分。
其實,凡事有果就有因。
這個因果,不是前世注定的因果,而是現(xiàn)世事在人為的因果。
就拿那個因自己學業(yè)優(yōu)秀就公然聲稱父母配不上自己的熊孩子來說,唯一的優(yōu)點是說出了心底的實話。
這孩子這樣說這樣想,肯定事出有因。
大到社會功利氛圍的影響,小到家庭教育的欠缺,都是原因。
還有,這孩子周圍的人,甚至親友,很可能有持有此類觀點者,孩子聽得多了,就深以為然。
那些對這孩子說你父母配不上你的話的人,大約是出于妒忌。
四
可以判定的是,這熊孩子與父母的感情不夠深。
父母與子女,從來都不是誰配得上誰的問題,只是感情深淺的問題。
只有缺乏情感的人,才會拿一把功利的尺子,去度量自己的父母或子女。
父母與子女之間,具有天然的血脈親情,加上朝夕相處的親近,一般都會培養(yǎng)出無可取代的親密關(guān)系。
假如沒有,那就是后天建設(shè)親子關(guān)系的失敗,屬于事出有因,是人為因素。
人類作為高級動物,最為可貴的就是擁有比普通動物更為高級的社會情感。
社會情感,已經(jīng)超越了只為自己生存而存在的喜怒哀樂等基本情感,除了被賦予更多的道義內(nèi)容,還有責任感與義務(wù)感。
那種只要我喜歡只要對我有利就怎樣去說怎樣去做的為所欲為的表現(xiàn),不是什么真性情,是淪落為了動物本能的原始欲望而已。
社會中的人,必然具有的是社會情感,而非叢林生存的原始本能欲望膨脹。
因此,一旦孩子沒有表現(xiàn)出正常的社會情感,就說明所受教育有欠缺。無論在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方面,都要作出相應(yīng)的努力。
五
家,不是名利場;父母與子女,不是找對象。
因此,沒有配得上配不上的問題。
說父母與子女是否配上配不上,一般都是出自外人的閑言碎語。
家,是講感情的地方。
父母與子女之間,本來只存在愛有多深的問題。
正常情況下,父母會對子女充滿割舍不斷的關(guān)愛,子女會對父母保持無可取代的依戀。
如果沒有,那就是親子關(guān)系建設(shè)出了問題。
如果家長本就自卑,如果家長追求功利,如果家長恨自己的爹娘,如果家長總在把孩子嫌棄,就有可能塑造出嫌家貧嫌母丑的子女。
從心理學的折射理論看,嫌棄別人的人本質(zhì)上是在嫌棄自己。
既然每個人及每個人的出身都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陷,那就有嫌棄自己的理由。
那個嫌棄自己父母配不上自己的熊孩子,肯定在潛意識里對自己并不滿意。
當一個人對自己真正感到滿意時,就不會對別人產(chǎn)生嫌棄心理。
畢竟,人的幸福感來源于對內(nèi)在自我的積極認可,而非對別人的嫌棄。
現(xiàn)實中,許多人卻通過嫌棄別人來彰顯自己的優(yōu)越,其實是不相信自己足夠好。
六
拋開道德法律的立場,每個人都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是客觀事實。
對于父母,你別無選擇,就像自己的出生從來不是自己的選擇一樣。
接受事實,正視事實,是一個人活著的基本原則。
接受父母原本的模樣,正視原生家庭的條件,是人生在世的必須前提。
否則,一個人嫌棄自己的父母和嫌棄自己的家庭的結(jié)果只能是迷失自我,一生沒有真正的幸福感覺。
樹高千尺離不了根。父母,是每個人生命的根基。有了根基,你才有成長的希望。
即使,父母不能帶給你正能量,卻帶給了你生命,讓你可以摸索著活下去,直到活成自己理想的樣子。
能到這個世界上來,本就是一場機遇,實在不必要求父母太多。
當我們自己長大成人,做了父母,卻要在體諒老輩人的局限和苦衷的基礎(chǔ)之上,去積極建設(shè)自己與下一代的親子關(guān)系。
事在人為,父母與子女的關(guān)系也不例外。
無論是嫌棄父母的子女還是嫌棄子女的父母,內(nèi)心深處大概都感情淡漠。
那么新一代親子建設(shè)的重點,就在于情感的培植無疑。
點擊本文題目下方的藍字,即可免費添加關(guān)注,當有新文章發(fā)布時將會顯現(xiàn)紅點提示。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