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石刻是中國文化史中的一枝奇葩。它不僅僅是中國書法藝術(shù)品的一座寶庫,而且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珍品。歷代帝王到泰山祭天告地,儒家釋道傳教授經(jīng),文化名士登攀覽勝,留下了琳瑯滿目的碑碣、摩崖、楹聯(lián)石刻,而泰山摩崖石刻是名山之最。石刻主要包括歷代帝王封禪告祭文,寺廟創(chuàng)建重修記,石經(jīng)墓銘,頌岱詩文,題景及楹聯(lián)等5類,大部是自然石刻。既有真草隸篆,也有四體揉融,既有如斗大字,也有蠅頭小楷,既有古拙若癡者,也有龍飛鳳舞者,既有大家之手,也有石匠之書。真乃瑰麗多姿,把泰山扮點得更加莊嚴典雅,無愧為最壯觀的“中國天然書法展覽”。歷代游人誰不為之流連忘返,贊嘆無窮。我在6月10日的公眾號《登泰山》一文中,批評了號稱“詩、書、畫三絕”的范曾在泰山題的石坊匾額,不是我狂妄,而是范曾不自量力。在泰山的摩崖石刻和碑刻如此之多,他那樣的“書法”在泰山顯擺,那是自曝其丑。當然像他一樣把丑書刻在山崖上遺臭萬年的還有,有達官顯貴(包括當代的),也有無名小輩。
中國人喜歡“人過留名,雁過留聲”,古人每到一處游覽,見江山秀色,往往情不自禁,揮毫書壁,有藝術(shù)價值的,就會有后人摩崖石刻或者碑刻留存。我們常常詬病現(xiàn)在有些游客不文明,在風景名勝之地,甚或文物古跡之上大書“某某到此一游”,其實在泰山,這種情況也屢見不鮮。有的有點觀賞價值的,泰山管理部門就會著意涂丹,使之醒目,無數(shù)丑陋之作,就在自然界漸漸風化而漫滅不可見。下面的摩崖石刻就是典型的“到此一游”,但是因為書法不錯,并非游者身份高貴,還是刻意留存下來了,左邊的隸書,右邊的楷書都中規(guī)中矩:
在泰山玉皇頂盤路東側(cè),有峰巒絕壁如削,俗稱“大觀峰”,上刻唐玄宗御制《紀泰山銘》,也稱唐摩崖,為唐玄宗開元十三年封泰山、次年摩崖刻制的,記錄了唐玄宗東封泰山的事。如今,人們站在唐摩崖前,無不驚嘆于它的恢宏氣勢。《泰安縣志》記載:碑高二丈九尺,寬一丈六尺七寸,二十四行,行五十一字,字徑五寸;額高三尺九寸,寬四尺,題“紀泰山銘”四字,字徑一尺九寸。俱為隸書。傳為燕許(張說、蘇頲)修辭,韓史潤筆,唐玄宗書寫。自漢以來,碑碣之雄壯,未有及者。書法遒勁圓潤,為習漢隸之階梯。據(jù)《泰山道里記》稱:碑下截剝落,由葉彬補書百八字,形似小異。碑后列從臣題名,字差小,多漫潓不可識。現(xiàn)銘詞涂金,輝煌耀目,極為壯觀,為泰山珍貴文物。
碑文開頭文字是:“有唐嗣天子臣某,敢昭告于吳天上帝:天啟李氏,運興土德。高祖太宗,受命立極。高宗升中,六合殷盛,中宗紹復,繼體丕定。上帝眷佑,錫臣忠武。底綏內(nèi)難,推戴圣父。恭承大寶,十有三年。敬若天意,四海晏然,封祀岱岳,謝成于天。子孫百祿,蒼生受福。”歷朝歷代的皇帝來泰山封禪,無不自稱自己是受命于天,自己當皇帝的天意使然,以顯示正統(tǒng);同時又無不闡明自己將會護佑天下蒼生百姓,把好話說盡。離泰山極頂不遠,有一處山石如斧劈,分為兩塊,左邊一款是光緒丁未年本地人泰安府“宗室”玉構(gòu)所題?!拔逶廓氉稹彼淖止P力雄健,文字高度概括泰山的地域特征,所以,在此留影者必須排隊等候,有點像是在黃山迎客松前留影的樣子。可見,游客并不看重碑刻的字是誰寫的,更看重他的內(nèi)涵和書法。泰山上有不少顯赫人物的題字,包括上述唐玄宗的御碑在內(nèi),基本沒有人駐足留影。我為了“證明”自己來過泰山,不能免俗,也在這塊石頭墻停留了十幾秒,留下一個紀念。比較可悲的就是右邊也是光緒年題的“昂頭天外”和左邊四個字擠在一起,無論從那個角度看都是露丑。最不應該的是這位順德辛某人題字是1908年(光緒末年),左邊的是1907年,真是自討沒趣!所以說,我們看看下面的摩崖石刻,就知道不是誰都可以在泰山題字的,包括領導人物和范曾等。在泰山的摩崖石刻除了上面我們看到的這些題詞之外,還有題文的,如我在中天門之上就看到有一篇簡短的游記文,文題為《泉》,是民國期間李星源說寫,這篇文章正好照應了與其不遠的清光緒年間有人題的“滌慮”二字。通觀全文,大致是此老人病后對“阿堵物”(即金錢,典故請自查)的憤慨,右邊的“泉”字與文章內(nèi)容無關,看來并非文題。
在南天門之上,有一石橋,名為“云步橋”,橋旁有一不大的四角石亭,亭柱上也鐫刻了楹聯(lián)。我認為楹聯(lián)書法極佳,是清宣統(tǒng)年間“玉田士隱”劉振聲自撰并書?!鞍想U驚心到此浮云成夢幻,登高極目從茲俗慮自消沉”。我認為此聯(lián)還是傳播了正能量,倡導去除庸俗的個人欲念,高瞻遠矚向前看。在此亭歇息的游客,細細品鑒楹聯(lián),也可有所省悟。云步橋的題詞是民國時期的。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泰山,五岳獨尊,氣勢磅礴,撥地通天,自古以來寄托著華夏兒女的厚望,“與國咸寧”。“與國同安”。封建帝王泰山封禪,是希望帝王基業(yè)傳遞萬世,泰山之“仙”,不是道家之祖,而是泰山厚重的歷史文化,“泰山石敢當”,說明了自古以來中國人民對泰山浩然之氣的認可。泰山是一種文化圖騰,“登泰山而小天下”,這是一種胸懷;泰山石刻則是對泰山的贊美和對人的精神追求的一種概括。從這個意義而言,泰山的崇高是不朽的!
【齊魯文化采風系列回顧】
“泱泱齊風”印象之一 “泱泱齊風”印象之二 “泱泱齊風”印象之三 “泱泱齊風”印象之四 臨淄古車博物館 蒲松齡的榮與辱(一) 蒲松齡的榮與辱(二) 蒲松齡的榮與辱(三) 蒲松齡的榮與辱(四) 名門望族是怎樣“煉”成的? 曲阜朝圣 —— 孔廟(一) 曲阜朝圣 —— 孔廟(二) 曲阜朝圣 —— 孔廟(三) 曲阜朝圣 —— 孔府 曲阜朝圣 —— 孔林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