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為群山之尊,泰山為五岳之長。五岳是中國五大名山的總稱,一般指東岳泰山(位于山東)、西岳華山(位于陜西)、南岳衡山(位于湖南)、北岳恒山(位于山西)、中岳嵩山(位于河南)。泰山因其氣勢之磅礴,又有“天下名山第一”的美譽。五岳我只登過南岳,對登泰山向往已久。古人形容“泰山吞西華,壓南衡,駕中嵩,軼北恒,為五岳之長”。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盤古死后,頭部化為泰山。據《史記集解》所載:“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禪而祭之,冀近神靈也?!惫糯鷤鹘y(tǒng)文化認為,東方為萬物交替、初春發(fā)生之地,故泰山有“五岳之長”、“五岳獨尊”的稱譽。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古代歷朝歷代不斷在泰山封禪和祭祀,相傳遠古時期,黃帝曾登過泰山,舜帝曾巡狩泰山。商周時期,商王相土在泰山腳下建東都,周天子以泰山為界建齊魯;傳說中秦漢以前,就有72代君王到泰山封神,封禪致祭,刻石紀功。自秦漢至明清,歷代皇帝到泰山封禪27次。歷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使泰山的神圣地位被抬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泰山并非以海拔之高稱雄天下,泰山極頂1532米,而我的家鄉(xiāng)因為在武夷山脈北麓,開門見山,不足為奇,武夷群峰,海拔最高的黃崗山海拔2157.7米,其次黃連木山、苦坑尖(山名,下同)、尖峰頂、望夫山、獨豎尖、白塔山、雞公尖等,海拔都在1500米以上,超過了泰山的高度。泰山不以高取勝,難道以其地勢之險、山石之怪、樹木之奇、景色之美而獨冠群山嗎?僅以我的閱歷,泰山在以上方面都不占優(yōu)勢。那么,泰山又是以什么優(yōu)勢而獨領風騷數千年呢?一言以蔽之:文化!豐厚的歷史人文哄抬著泰山成為萬眾敬仰的一座神山。登泰山可以從泰安市起步,一步步沿著登山的路徑,拾階而上。但我的年齡和身體已經不能勝任這樣艱難的跋涉;退而求其次,可以乘坐旅游公司的景區(qū)接駁車從山下到中天門,中天門是泰山登山東、西兩路的交匯點。此處為登頂半程,上下必經之地,海拔847米。到了中天門,可以選擇沿著登山的石階路攀登“十八盤”,名字上是“盤”山路,實際上和我經歷過的盤山路大相徑庭,根本就不是那種“之”字形或者螺旋形的盤山路,而是直上直下的石階,坡度有點大,因此石階不能修得很寬,一般大約只有30厘米左右,一只腳踏上去,腳跟還不能落地。這樣的路再登700多米高度,我沒有這樣的勇氣,因此選擇了乘坐纜車到南天門。
泰山南天門又名三天門。南天門位于十八盤盡頭,是登山盤道頂端,座落在飛龍巖和翔鳳嶺之間的山口上,海拔1460米。由下仰視,猶如天上宮闕,是登泰山頂的門戶。創(chuàng)建于元至元元年(1264年),明清多次重修,建國后又翻修兩次。建筑保持了清代的風格。它建在飛龍巖與翔鳳嶺之間的低坳處,雙峰夾峙,仿佛天門自開。元中統(tǒng)五年(1264年)布山道士張志純創(chuàng)建。門為閣樓式建筑,石砌拱形門洞,額題“南天門”。紅墻點綴,黃色琉璃瓦蓋頂,氣勢雄偉。門側有楹聯曰“門辟九霄仰步三天勝跡;階崇萬級俯臨千嶂奇觀”。
從南天門再登玉皇頂,海拔垂直高度只有100米了,只能步行登山。這點登山路對我來說還是輕而易舉的事。過了南天門就是“天街”,這里有些小商鋪,因其在天門之上,當然就是天街了。 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岳瀆名山記》 : “泰山周回一千里,名蓬元之天。” 石坊依此而名,2000年復建四柱三門式蓬元坊。此坊北面是當代畫家范曾的題字,非常難看,尤其是那個“元”字,把一撇和豎彎鉤連在一起,看了半天也沒看出是“元”字。泰山上名人書法摩巖石刻眾多,很多書法都是神來之筆,范曾的這樣的字懸在泰山真不夠格。
上圖石坊南面題字“蓬元”不知道是何人所題,沒有落款。這一部分叫鳳凰山,東崖有清代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金啟大書“氣通帝座”四字,下面有古刻《仙子流芳碑》。這一處自然景色很美。從天街登玉皇頂,要經過西神門。進門之路是一百多級臺階,坡度比較大。
西神門上有孔子廟,廟前石坊下面有“望吳勝跡”,顧名思義,這是孔子在此登高望遠,“登泰山而小天下”,站在此處,可以南眺吳國。泰山之上,我沒有看到佛寺,道觀泰山碧霞祠創(chuàng)建于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距今已有1000余年歷史。初名“昭真祠”,金代稱“昭真觀”,代改名“靈佑宮”,清代重修殿堂后,改額“碧霞祠”,沿用至今?,F存建筑保留了明代的規(guī)模及銅鑄構件、清代建筑風格,面積4000余平米,分前后兩院,左右對稱,南低北高,層層遞進,布局嚴謹,殿堂錯落有致,風格獨特,是我國高山古建筑的杰作。主體建筑碧霞元君寶殿宏偉壯麗,360壟銅瓦覆頂,象征“周天之數”。殿丁覆蓋銅瓦,不是為了奢華,而是因為山頂風大,一般的瓦片經不起狂風的掃蕩。南岳衡山的山頂祝融峰祝融殿的屋頂用加錫的鐵瓦覆蓋,也是這個原因。
碧霞祠內祀碧霞元君、眼光娘娘、送子娘娘三尊鎏金銅坐像,鳳冠霞帔慈顏端莊。殿內正中懸掛清雍正皇帝御書“福綏海宇”匾,殿外為乾隆皇帝御書“贊化東皇”匾。亭兩側有銅碑對峙:東為明萬歷年間《敕建泰山天仙金闕碑記》;西為天啟年間《敕建泰山靈佑宮碑記》。亭前有明嘉靖和萬歷年間銅鑄千斤鼎和萬歲樓。清韓錫胙《元君記》載:“通古今天上神祇,首東岳。東岳祀事之盛,數碧霞元君”,明清兩朝,凡遇事,如虎害、蝗災、旱澇、皇儲未建等,帝王或官員都會遣使或親自致祀元君,求元君賜佑。碧霞元君靈應九州,有求必應,百姓更是信仰崇拜之至。泰山碧霞祠作為碧霞元君的信仰發(fā)源地和全國泰山娘娘廟的祖庭,享祀千年的鼎盛香火。時至今日,前來登山朝拜的信眾摩肩接踵、絡繹不絕,每年達數百萬之眾,為這座美麗宮闕,贏得了“千年碧霞祠、萬代祈福地”的美好贊譽。青帝宮位于泰山玉皇頂西南,西靠神憩宮,東接上玉皇頂的盤道,是青帝廣生帝君的上廟。創(chuàng)建無考,明清重修,建國前毀。青帝即太昊伏羲,古代神話人物之一,道教尊奉為神。傳說青帝主萬物發(fā)生,位屬東方,故祀于泰山。泰山極頂稱玉皇頂,且建有玉皇廟。立于玉皇頂,置身云端,深澗絕壁,拔地通天,直立如削,眺望山下,阡陌縱橫,村落相連,但不聞雞犬之聲,遠離人間煙火,有一種人間天上的感覺。玉皇頂峰巔平坦,一座古廟坐北朝南,即有名的玉皇廟為明代建筑。現存玉皇殿共三間,玉皇頂實為天庭探險、膜拜之佳地。東亭可望“旭日東升”, 西亭可觀“黃河金帶”。泰山玉皇頂上,歷代帝王都在這里筑壇祭天,而玉皇頂宮門外的石碑,不著一字,也頗讓人流連揣測。據說,漢武帝登基以后,采取了許多富國強兵的措施,懾服了匈奴,平定了內亂,出現了國泰民安、經濟繁榮的局面。漢武帝好大喜功,對自己開創(chuàng)的天下一統(tǒng)的西漢王朝十分得意,便大規(guī)模地到泰山進行封禪活動,僅前后二十一年的時間,封禪之禮便行了七次之多。公元110年3月,漢武帝來泰山封禪,見到以前的帝王來泰山都樹碑立傳,為自己歌功頌德,他對此嗤之以鼻,不屑一顧。他認為自己功德蓋世,萬民俯首, 非一小小石碑所能言表,便別出新裁,立石于絕頂,以示他高上加高,無以言表的功德。此碑高達數丈,上下漸削,石色瑩白,雖經百世露浸雨濕而不生苔蘚。據說,每當艷陽普照,石碑便熠熠發(fā)光,金光射目,碑中幾行篆字,言武帝功德,遠視則有,近視則無,真乃奇絕。我仔細看了此碑,可能因為我肉眼凡胎,即使艷陽高照,也沒有發(fā)現石碑有何異象。
上圖圍欄圈起的幾塊石頭,就是泰山的最高點了,海拔1545米。因為時間關系,我沒有觀看到被無數文人謳歌的泰山日出。不過,這對我已經沒有什么吸引力了。2016年,我在湖南衡山,住宿于山腰處,連續(xù)3天半夜子時登上衡山極頂,希望看看南岳日出的壯觀景象,但終因天氣原因沒有如愿,現在,我已經沒有當年那份激情了,人啊,老得真快!
【有關登泰山的圖文待后續(xù)發(fā)】
【齊魯文化采風系列回顧】
“泱泱齊風”印象之一 “泱泱齊風”印象之二 “泱泱齊風”印象之三 “泱泱齊風”印象之四 臨淄古車博物館 蒲松齡的榮與辱(一) 蒲松齡的榮與辱(二) 蒲松齡的榮與辱(三) 蒲松齡的榮與辱(四) 名門望族是怎樣“煉”成的? 曲阜朝圣 —— 孔廟(一) 曲阜朝圣 —— 孔廟(二) 曲阜朝圣 —— 孔廟(三) 曲阜朝圣 —— 孔府 曲阜朝圣 —— 孔林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